吳三桂是怎麼死的?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吳三桂是怎麼死的

吳三桂(1612~1678) 明末遼東總兵、清初藩王。原籍徽州,由高郵流寓關東,為遼東(今遼寧遼陽)籍人。字長白,一字月所。父吳驤任參將軍職,後任京營中軍都督。舅祖大壽為遼東總兵,後降清。認總監高起潛為義父。崇禎末,受命出鎮,任寧遠總兵。在京城得名妓陳圓圓(一作沅沅)納為愛妾。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兵進京師,崇禎帝封其為平西伯,令率軍“勤王”。兵抵豐潤,北京已攻陷,知不可阻擋,留家書於驤,率軍回程,攻佔山海關。受李自成招降,第二次南下,“朝見新主”,至永平沙河得悉京城“拷掠”明官,陳圓圓為劉宗敏所擄(實被扣押),重返山海關。與李自成東征軍先戰於永平,再戰於石河,敗守山海關。四月二十二日偽裝議和,與自成訂立和約,返身即開門迎降,與多爾袞所率清軍襲殺義軍。隨清軍南下,五月初一兵抵京師,清廷不準其入都,令率軍繼續追擊西撤的李自成義軍,得愛妾陳圓圓。清封為平西王。率軍隨英親王阿濟格由大同北繞邊牆腹背攻擊自成陝北守軍李過等。李自成撤出西安後,又隨阿濟格緊緊追蹤義軍,配合多鐸主力兵進江南。南明桂王(永曆帝)政權建立後,於順治八年(績651)率兵入川,先後攻取成都、重慶、敘州等地,又於次年擊敗劉文秀於保寧(今四川閬中)。清為籠絡,於順治十年(1653)嫁太宗第十四女與其子吳應熊。受洪承疇節制,率兵入雲貴。擊敗李定國,十六年(1659)桂王走緬甸。受清命鎮雲南。十八年,脅逼緬甸交出桂王,次年(即康熙元年)殺桂王父子於昆明。兼轄雲貴兩省,坐鎮10餘年,日練士馬,安置私黨,儼然有割據之勢。時朝廷有撤藩之議。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舉兵反,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貴州提督、四川巡撫提督紛起響應。一度攻佔湘黔贛諸郡城,耿精忠、尚之信相繼叛清。十七年(1678)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同年八月病死。其孫吳世璠繼立為帝,兵敗自殺。

歷史上的吳三桂是怎麼死的?

吳三桂(1612年-167礌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遼東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吳周政權建立者吳周太祖。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以父廕襲軍官。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後封漢中王,濟王。1644年降清,引清軍入關,被封為平西王。1661年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發動三藩之亂,並於1678年農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孫吳世璠繼其皇帝位。

歷史上吳三桂怎麼死的

明末清初這段歷史時期裡,吳三桂算得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在關鍵時刻,這位明朝邊防大將迅速倒向滿清一邊,聯合清軍追殺李自成農民軍,轉戰大半個中國,直至李自成敗死。接著,又率兵剿滅南明勢力。封藩雲貴後,吳三桂恃寵驕橫,貪婪的私慾迅速膨脹,擴編軍隊,蒐括土地,獨攬事權,結黨營私,儼然是雲貴地區的土皇帝。最終與清廷反目成仇,落得猝死湖南、兵敗族誅的可恥下場。 用“慾壑難填”這句成語來形容吳三桂的貪心,是最恰當不過的。清廷越是假以事權,他越是貪心不足。康熙二年(1663年),他居然上疏清廷,請求在雲貴兩省總督巡撫的敕書中,加上“聽王節制”四個字。明目張膽地要使自己的王權凌駕於封疆大吏之上,而朝廷竟也同意了。對於清廷給予的“舉劾”之權,他更是視同至寶,一方面,將自己的意中人從外省調到雲貴充實力量;另一方面,又把自己的親信派往其他各省任職。他經常直接給吏、兵兩部批文,指定某人為某官職,授某人為某參將、遊擊(均為官名)。有時吏、兵兩部!用雲南、貴州文武官員,與其意見不合,也必須撤回,改用藩府選定的人,包括選送到外省去的士,謂之“西!”,即由平西王吳三桂提請任命官員。康熙五年(1866年)十月,兵部不得不向皇帝提出,把選用雲貴武職官員的權力交給吳三桂掌握。兵部抱怨,他們推選出新任命的雲貴武官,尚未到任,而平西王另已提出人選,以致兵部推薦的人只好中途返回。 在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權力又往往同金碧輝煌的宮殿、雕龍刻鳳的寶座緊密相連。 昆明西郊的五華山上,原本坐落著明黔國公沐氏的府邸,後來又成了南明永曆帝的宮殿。吳三桂看中此宮,但嫌其顯得過於狹小,遂大興土木,進行增修擴建。工程前後持續十餘年,終成一個佔地廣闊、規模宏大的宮殿群。遠遠望去,只見殿閣崇峙,溪水淙淙,迴廊百轉,曲徑千折。吳三桂不僅要府邸富麗,還要設計巧妙,以新奇聞名天下:他在城內蓮花池畔又修建一座宮殿,名曰安阜園。園內開鑿渠道,兩岸樓臺對峙,高百餘丈,中間建橋相連。園中遍植花木,其中不乏奇花異草。四季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為建造這座園子,王府耗銀不計其數,還毀壞和佔用了大片百姓的廬舍、墓地。 吳三桂終日耽於聲色,縱慾享樂。他的後宮達上千人,與封建皇帝比也不遜色。前期專寵絕代佳人陳圓圓,後圓圓年老色衰,便寵愛“八面觀音”、“四面觀音”兩位美姬。擁有這些絕代佳人日夜陪伴,吳三桂還不滿足。安阜園落成後,又命侍從江南採買優伶四十餘人,個個年方十五六歲,朝夕歌舞。每當宴會之際,三桂吹笛,宮人美女們伴以歌舞。歌罷,吳三桂命人給賞銀錢,立刻珠玉金帛堆堂前,歌姬們嘻嘻笑笑,一擁上前爭搶。 為了滿足紙醉金迷的生活,吳三桂憑藉其顯赫的政治地位和權勢,貪婪而瘋狂地聚斂財富。這位貪心王爺幾乎是一進昆明,就把明黔國公沐天波的七百頃莊田佔為己有,作為藩莊。耕種七百頃地,需壯勞力二千人,另給他們每人地三十畝以養家餬口。這些莊丁共得地六萬畝,加上藩莊地,實際佔有土地達六七萬畝之巨。康熙六年(1667年),吳三桂又借滿清大臣圈地之機,以兵丁口糧不足為由,將雲南府所轄州縣的衛所公田盡行圈佔。所圈土地上的百姓,被強令徙往他地,無力遷移者便成了藩莊上的佃戶。 吳三桂的權勢,終於引起清廷的警覺。康熙即位後,開始逐步削奪其政治和軍事上的特權。康熙十二年(1673年),皇帝下達了撤藩令。這對錦衣玉食、稱霸一方的吳三桂無疑是當頭一棒,他決意鋌而走險,於同年十一月起兵反清。叛軍開始進展順利,不久就攻到長江流域,數月便得六省。但戰事很快向另一個方向發展。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兵陷湖南,八月病死衡州。三年後清軍平定了這場叛亂,吳氏家......

吳三桂死在哪裡

衡陽。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揮 。

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六年(164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同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佈檄文,史稱“三藩之亂”。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州(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追諡為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吳三桂的兒子是怎麼死的?

雲南平西王吳三桂之子關於吳應熊的記載,最為清晰詳盡。吳三桂因擒殺南明永曆皇帝,將其趕出雲貴,逃往緬甸,一舉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為平西王,奉命永鎮雲南,兼轄貴州。由於他兵精將壯,實力雄厚,威震朝廷,為清廷所忌。於是多爾袞為媒,將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公主下嫁吳三桂兒子吳應熊,封他為"和碩額駙",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銜,頭銜是不少,不過必須長留在北京,實際是作為人質,挾制吳三桂,吳應熊是標準的紈絝子弟,並無多少真才實學,仗著父權為非作歹,後建寧公主不願下嫁此人,使計將其閹割。 反清前夕,吳三桂曾派密使到京,準備接回兒子。不料吳應熊不肯回昆明,並把康熙將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吳三桂,還讓使者將大兒子吳世璠祕密帶出京。故而1674年四月十三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均被康熙誅殺。史書記的明明白白。吳應雄兒子吳世璠即位吳周皇帝,追諡他為孝恭皇帝。圖片為王浩所飾演《懷玉格格》中的吳應熊以上為鹿鼎記中的小說情節。並非歷史史實。根據清史稿上記載,皇十四女(1641一1703):和碩長公主。皇太極之第十四女。其母為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和碩公主。順治十年(1653)13歲時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十四年晉封為和碩長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後改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吳應熊與公主婚後,順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吳世霖皆被清廷處死。吳應熊死後,康熙皇帝經常下詔慰藉公主,謂其“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時年63歲。歷史上皇太極的共有十四個女兒,建寧公主是最小的,年紀比康熙大不了十三歲。她生母是庶妃,因此可能不太得寵,皇太極二女馬喀塔、四女雅圖、五女阿圖都有留下名字來,建寧卻沒有留下名字。

吳三桂死之前,吳周的形式到底是怎麼樣的

雲南平西王吳三桂關於吳應熊記載清晰詳盡吳三桂擒殺南明永曆皇帝其趕雲貴逃往緬甸舉平定西南立功清廷封平西王奉命永鎮雲南兼轄貴州由於兵精壯實力雄厚威震朝廷清廷所忌於爾袞媒皇太極碩公主嫁吳三桂吳應熊封"碩額駙"加少保兼太太保銜銜少必須留北京實際作質挾制吳三桂,吳應熊標準紈絝弟並少真才實仗著父權非作歹建寧公主願嫁使計其閹割 反清前夕吳三桂曾派密使京準備接料吳應熊肯昆明並康熙提前削藩策通告吳三桂讓使者吳世璠祕密帶京故1674四月十三吳應熊吳世琳均康熙誅殺史書記明明白白吳應雄吳世璠即位吳周皇帝追諡孝恭皇帝圖片王浩所飾演《懷玉格格》吳應熊鹿鼎記說情節並非歷史史實根據清史稿記載皇十四(16411703):碩公主皇太極第十四其母皇太極庶妃察哈爾部蒙古奇壘氏初號碩公主順治十(1653)13歲嫁給平西王吳三桂吳應熊十四晉封碩公主十六(1659)十二月封碩建寧公主改碩恪純公主吳應熊與公主婚順治十(1654)授三等十四加少保兼太太保康熙七(1668)晉少傅兼太太傅十四其父吳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吳世霖皆清廷處死吳應熊死康熙皇帝經詔慰藉公主謂其叛寇所累四十三(1703)公主世63歲歷史皇太極共十四建寧公主紀比康熙十三歲母庶妃能太寵皇太極二馬喀塔、四雅圖、五阿圖都留名字建寧卻沒留名字

清朝名將吳三桂到底是怎麼死的?

病死的。

吳三桂以反清復明為號召,自稱周王、天下招討大元帥,大軍初時勢如破竹,康熙十三年春攻陷湖南,其後在嶽州一帶為清軍所阻,形勢逐漸不利。康熙十鼎年(1678年)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為周,建元昭武,立妻子張氏為皇后。同年農曆八月十七夜在長沙病逝,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

吳三桂被清朝封為什麼王

吳三桂在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後封漢中王,濟王(被崇禎封)。1644年投降清朝引清軍入關,1644年3月22日山海關之戰,吳軍被李自成義軍打敗,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在一片石戰役中聯手大敗李自成,被清軍封為平西王。康熙元年(1662),吳三桂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晉封為平西親王,兼轄貴州省,永鎮雲貴,為三藩之首。

歷史上康熙皇帝平叛吳三桂,死了多少兵將?

平定三藩之亂是發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件。 三藩係指清平西王吳三掛、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勢力的養成,是清廷利用明朝降將平定及鎮守南方的結果。清廷入關之後,因為八旗兵力不足,為了對付義軍及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將,使之充當前驅,從事招撫工作及武力鎮壓。在明朝降將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4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為王。他們所率領的軍隊成為八旗以外的重要武力,在入關後替清朝效盡犬馬之勞。經過20年的鬥爭之後,堅決抗清的農民軍失敗了,南明的腐朽政權也垮了臺。這時清廷把八旗基本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衛京師及駐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暫讓給吳桂三等去鎮奪。吳三桂駐雲南,尚可喜駐廣東,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駐福建,這樣便形成了三藩。三蕃之外,還有孔有德的勢力存在。孔有德同農民軍李定國作戰,自殺於桂林,其子也為李定國所殺,所以無人襲封,僅有一女孔四貞嫁孫延齡,清廷即以孫延齡為將軍代領其眾,駐守桂林。 三藩之中,吳三桂的勢力最大,也最為跋扈。其藩兵定製有53個佐領,一佐領有甲士200,系五丁出一甲,計有壯丁5萬餘,此外又有綠旗兵1.2萬人。這些軍隊都是其私屬,將領皆其死黨。其軍事實力是極其雄厚的,兵數總計不下10餘萬。因此,清廷對之頗存顧忌,一切不敢過問,假以專制雲、貴二省的一切大權。當時清廷所給雲、貴二省 督撫的敕書,都要寫入“聽王節制”四字。吳三桂可以隨意題補官吏,號曰“西選”。凡朝廷所選文武官到雲南,吳三桂即派人加以收買,使之賣身藩下,以為己用。吳三桂在經濟上也有很大的勢力。他佔據明代世鎮雲南的沐氏莊田700頃作為藩莊,又和西藏的達賴喇嘛在北勝州互市,以茶換取蒙古的馬匹。又派許多人出兵去做生意,販運遼東人蔘及四川的黃連、附子,以牟取利潤。他曾大量地貸錢給商人使用,謂之藩本。他強徵關市之稅,開礦鼓鑄。吳三桂欲效明代沐氏故事,世守雲南,所以從各方面培植自己的勢力,以求達到這個目的。其他尚、耿二藩也和吳三桂一樣,其藩下兵各有15佐領,又綠旗兵各有六七千,並且也是經商括財,強徵市稅,遍置私人,坐地稱霸。 三藩各據一方,形成獨立王國,其勢力已尾大不掉,嚴重威脅著清政權;三藩的存在,每年要消耗兵餉2000餘萬兩,在經濟上也成為清廷沉重的負擔。因此,清廷不能不考慮撤藩的問題。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撤藩的機會來了。這時尚可喜首請歸老遼東,而欲使其子尚之信繼續留鎮廣東。康熙帝抓住這個機會,即命其父子率屬下兵丁家小同撤。吳三桂、耿精忠聞之,也奏請撤藩,目的在於試探清廷的態度。當時朝中大臣畏懼吳三桂的武力,多數人都不敢主張應允。而康熙帝則毅然作出決定,吳、耿二藩也一齊全撤。 撤藩之令既下,吳三桂首先於這年十一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反,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髮,易衣冠,發佈檄文,倡言“興明討虜”,呼清皇帝為滿酋。吳三桂想以恢復明朝作幌子,用以收拾人心,但其背叛明朝的行為早已昭昭於人耳目,所以恢復明朝的旗幟並不能騙人,不但得不到廣大漢族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甚至連明朝尚存的遺老也無人出來理睬他。不過,吳三桂的發難,也鼓動起一個很大的反清浪潮。吳三桂軍以破竹之勢,由雲、貴直衝湖南,長驅至嶽州,湖南全省盡為佔有。吳三桂又分軍犯四川,四川提督鄭蛟麟、巡撫羅森、總兵譚宏及吳之茂均降,四川全省皆下。於是,雲南、貴州、湖南、四川四省盡入吳三桂之手。吳三桂兵鋒甚銳,一時響應者四起,在福建有靖南王耿精忠,在廣東有總兵劉進忠、平南王尚之信,在廣西有將軍孫延齡,在陝西有提督王輔臣,在湖北襄陽有總兵楊來嘉,在河南彰德有總兵蔡祿。這樣一......

鹿鼎記中吳三桂是怎麼死的?

吳三桂到處吃敗仗,佔了的地方一處處都失掉,眼見支持不住了就想在臨死訂前過一過皇帝

癮,於是穿起黃袍,身登大寶,定都衡州。咱們聽得他做了皇帝,更是唏哩花啦的狠打,他

幾個大敗仗一吃,又驚又氣,就嗚呼哀哉了! 這是鹿鼎記中的 原話.

相關問題答案
吳三桂是怎麼死的?
三國張飛是怎麼死的?
三國 郭嘉是怎麼死的? ?
三國演義裡的許褚是怎麼死的 ?
貝爺是怎麼死的?
鄧布利多是怎麼死的?
哥白尼是怎麼死的?
博古是怎麼死的?
屈原是怎麼死的?
翁美玲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