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報告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06-09

評課報告怎麼寫

一、授課內容

二、主講人

三、授課時間

四、授課地點

五、授課內容(提綱)

六、優點

七、建議(或不足)八、等級(分、等級)

如何寫評課稿

評課也像寫文章一樣,一般分為三段。第一段總的述說自己聽完本節課後的整體感覺,(可以用幾句簡短的話概述自己的幾個中心觀點),第二段詳細述說自己產生這些觀點的根據和理由,第三段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不同意見。總之,評課稿一定能反映出自己教育的理念和特色。

評課之前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明確評課目的。

進行評課,應該根據教研活動的目的或聽課者聽課目的確定評課的目的。評課時一定要圍繞已確定的目的進行,做到既有理論闡發,又有具體的教學建議,有說服力和可信度。評課過程中,要根據上課教師提供的課堂教學實例,交流教育與教學思想,總結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幫助、指導上課教師和參與聽課活動的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二、把握評課內容。

評課評什麼,這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根據目前教學改革的趨勢看,評課應圍繞以下內容進行。

一評教學思想。即從教學思想這一角度出發,依據課堂教學活動的實例,評議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包括: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面向全體的思想,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的思想,著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思想,運用現代教育觀樹立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想等等。在現階段還應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二評教材處理。即從教學內容處理的角度,評議教材體系及知識體系是否把握的準確、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是否突破、內容定量是否妥當等。是否全面規劃教學任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否克服舊的惟理智主義的知識觀,在關注學科知識基礎性的同時,強調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的聯繫,強調實際應用,是否加強了方法、應用、探究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學科間的整合和綜合。再如是否將新授知識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對這一堂課產生很大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

三評教法運用。即從教師對教學方法處理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運用的教法是否符合本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教師為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處於他們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併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認識前提,安排好新舊知識的連結,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來自課堂中的各種信息,從正確的標準和已有的經驗出發作出何種的評判,形成何種的反饋信息,又是如何處理反饋的信息,以及施行何種的偏差糾正方案等。

四評學法指導。即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法指導的情況進行評議。如能否從學科內容與特點著眼,針對學生的年齡差異、心理特徵、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速度、思維特點、學習修養、學習環境和條件進行相應的指導。再如是否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

五評教學過程。即從教學結構這一環節出發,評議教師在教學組織活動中,教學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否科學、教學的整體結構是否嚴謹、教學節奏是否得當、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使用現代教學手段等。是以“目標——策略——評價”為主線安排教學進程,還是以“活動——體驗——表現”這一新的教學進程來安排。從新課改精神來看,更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中,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知識,完善人格。

六評教學效果。即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學生思維的發展程度等。教學是否注意聯繫學生生活的實際,從而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結合,課堂上師生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師給學生以成功機會,使學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

我是什麼_評課稿

我是什麼 評課袁吉飛:《我是什麼》這篇課文是一篇科學短文,以“我”為主人公,通過自述導出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環現象。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讓學生知道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聽了茹茉莉老師執教的錄像課《我是什麼》後,我想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該重視課堂問題的設計,因為好的提問,能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引領孩子們在知識的王國了遨遊。茹老師在這堂課上,就很好的闡釋了這一點。茹老師善於用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在教學的一開始,談話揭題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以前我們學過《雨點兒》,大屏幕出示句子:無數雨點兒從雲層裡飄落下來。還學過《雪孩子》他為了救火中的小白兔,變成了什麼?出示句子,讀一讀。你看雪融化就可以變成雲,雲裡落下雨,他們多麼奇妙啊。其實你學了今天的課文,就會明白了。在教學前,把要學習的新知識,轉化為問題,隱伏於一系列的情境中,讓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構成學生認識活動的內部矛盾,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使孩子們迫切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周豔:本節課茹老師很好地處理了語言文字和自然常識知識之間的關係,上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很多地方設計巧妙。如把生字教學和自然常識知識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對水的變化有了初步的認識,又通過教師的板畫小結,講清了水的變化過程。但在教學“白雲、烏雲、彩霞”的知識時,茹老師提了這樣的問題:你最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這個問題和課文的內容沒有關係,因此失去了提問的有效性,建議茹老師把這一部分的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起來,告訴學生穿白衣服的是白雲,穿黑衣服的是烏雲,穿紅衣服的是朝霞和晚霞。汪萬霞:茹老師在這節課中善於用提問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與分散,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茹老師就是用巧妙的提問來吸引學習注意力。如在教學生字較為集中的一個自然段,為了讓孩子們能把課文讀通順,教師先把生字組成的詞語出現在水娃娃的身上,對孩子們說:“只要你讀正確了,它就會變魔術。”孩子們的好奇心被激發了出來,於是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去參與識生字的活動。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毛裕春:《我是什麼》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本課以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茹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每句話,茹老師都在不著痕跡地進行朗讀指導,如朗讀“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這一句時,茹老師先問學生你喜歡什麼雲?為什麼?然後引導學生體會不管什麼雲,它都有一種獨特的美,最後讓學生美美的讀讀句子,把那種變化的美讀出來,朗讀指導非常細緻。在指導“我在空中飄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這一句時,茹老師先讓學生想像,如果你變成了雨,你想落到哪裡?再讓學生體會落到不同的地方心情是不一樣的,最後讓學生懷著自己的那份心情讀一讀,通過極具個性化的朗讀向別人表達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茹老師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和自主朗讀慾望,從而達到理解、領悟、深化的教學目的。張微素:茹老師的《我是什麼》以尊重科學性為前提,感受語言、品味語言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把科學素材培養同詩意語言感受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為我們如何把握科普文的教學提供了範例。利用熟知的信息激起探求新知的興趣:課始,教師有意識地出示已學過......

《我是什麼》評課稿

引導 激勵 體會 感悟 ——聽《我是什麼》有感 會同一完小 向雪梅《我是什麼》是一篇常識性課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的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課文淺顯易懂,學生很感興趣。本節課除了讓學生學會要認識和會寫的字之外,還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物是隨著它所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易老師在教學本節課時,教學手段較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教學思路的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編排,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精神。利用課件製作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複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使學生一邊學課文,又一邊觀察到平時生活中不能理解的事物。另外,易老師教態自然,聲音洪亮,語言兒童化,非常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與學生交流親切,普通話標準,課堂應變能力強,體現了教師很高的基本功和個人素質。這節課閃光點太多太多,我認為主要體現為: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節課的導課,易老師採用了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開門見山直接入題: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它不直接告訴我們它是誰,請看板書,“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誰?”這時課堂上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這時候老師適時的激發:學習了這篇課文就知道了。這樣同學參與的積極性更高了。這樣的導課不光是學生,就連聽課的老師都覺得想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呢,從而迫不及待的聽下去。這是本課的一大亮點。 對於整篇課文的處理,易老師採用了分自然段帶問題來學習的方法,一環扣一環,非常緊湊。過渡自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指名五個同學分別讀完五個自然段後,老師緊接第五位同學的朗讀:“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什麼嗎?”易老師迅速反問:“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很自然地銜接到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當中,過渡自然,要求明確。 二.充分朗讀,感悟文本 本節課還有一大特點是指導學生朗讀充分。特別是讀那些描寫水變化的句子時,反覆讓學生說,讀,很多學生能不看書說出水的變化來。對於讀的不通順的句子老師也能相機指導,多樣的朗讀形式也讓同學們盡頭十足,一節課下來,學生自由地選擇他們所喜歡的來讀,期間,課堂中充滿了想象,充滿童真。他們敢於問,敢於想,敢於說,敢於評。完完全全地走進大自然中,用他們的語言去與大自然說話。他們懂得課文寫的“我在池塘裡睡覺,在小溪裡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裡跳舞、唱歌。”中“睡覺”是水平靜的樣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動;“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滾及它發出的聲音。其中有一位同學的回答,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當老師問道:為什麼它會在海洋裡唱歌、跳舞呢?學生回答:海洋裡有波浪,一浪接一浪,波浪砸在岩石上,有很大的響聲,所以它在跳舞、唱歌。說得很形象。 三.自主合作,引導探究 新課程標準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由封閉的課堂走向開放,強調活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堂課的教學,既依託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由教師的大問題:’我’會變成什麼?從哪裡看出它變成了水?為什麼呢?引出學生對"雲、雨、雪、冰雹"的喜愛,而產生了許多的小問題:誰看見過冰雹,雪花是什麼樣的?可喜的是易老師抓住了課文語言,在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理解了寫雪用“飄”、寫雨用“落”、寫“冰雹”用打。讓孩子體會落、打、飄。一方面學習怎麼樣正確表示動作詞,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體會形態不同,注重重點詞句的理解。整堂課教師的點撥......

評課報告怎麼寫

把壞的說成好的 好的誇大了說

反正怎麼好就怎麼說吧

肯定沒錯

評課稿如何寫

評課的方法: 1、 評課的三個階段 (1)評課前的準備: 課程標準要熟練;對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瞭解相關的理論。 (2)課堂的觀察——觀察教師、學生的活動 (3)課後的分析交流: 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2、 聽課的四要素: 看:師生的活動。 聽:教師的語言 記:運用規範的符號紀錄,便於分析、統計。 想: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教學結構;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師板書;學生活動。 3、 評課五不要: 不要挖苦諷刺;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以個人的傾向品評;不要居高臨下、趾高氣揚;不要信口開河; 4、 評課三為主: 要以肯定成績為主;要以幫助提高為主;要以鼓勵改革為主; 5、 評課的兩個突出: 突出重點;突出特點 6、 評課的五個關注點: 研討課:圍繞研討,關注未來。要談建議、主張,少說定型之言。 示範課:關注閃光點,以介紹新思想、新思路為主,多說優點少說缺點。 交流課:提自己的看法時,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斷,關注點在——互動。 調研課:注重觀察分析,多談現象,關注原因。 檢查課:評價的目標,多量化少籠統,關注點在綜合性。

如何做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評課報告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課上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為“樂學”,興趣的激發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如何寫健美操評課報告?

很不好意思啊,我只是對健身那方面比較懂得多點,嗯

小學語文如何評課

新課改下如何評小學語文課

評課也稱課的分析,是聽課人依據一定標準對所聽課的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效果做出診斷。它對促進教學交流,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有著積極作用。下面就新課改下如何評小學語文課的一些淺見與同行們作以探討。

一、評課的原則。

評課是一項嚴肅的教學研究活動,應該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是指導性原則。評課的目的是對教學進行指導,給執教者或執教者所在學校指出一個明確的教研方向。因此,評課要抓準主要問題與主要特點來評。

二是綜合性原則。評課者要憑藉評課的各種標準綜合評定其所長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則。評課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其長處充分肯定鼓勵,並委婉指出不足是什麼,什麼地方還要提高。

四是針對性原則。針對不同教師,不同的課,要採用不同評法。

五是互動性原則。對課的評價不宜搞一言堂,要讓執教者、聽課者、評課者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在平等、民主的學術氛圍中,求同存導,互相借鑑,互相提高。

二、評課的標準。

課的評價標準對教學發揮著教學導向、問題診斷、結果評定等重要作用。傳統的評價標準已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在借鑑吸收當前教學改革諸多先進思想和成功經驗,高屋建瓴地把握小語教學改革的走勢和軌跡基礎上,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嘗試制定新的評課標準。我認為可嘗試從下幾方面去評。

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目標要符合新課程標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本領域教學特點,體現良好學習素質的培養和基礎性目標的完成,關注學生髮展性目標達成。

2、新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愛、尊重中下等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課堂,師生共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與必要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重視指導學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新課標要求充分落實。(1)識字:遵循漢字構字規律,注重漢字蘊涵的文化信息;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強調識字工具的指導與運用;培養主動識字的興趣和意願,養成良好書寫習慣。(2)閱讀:強化朗讀感悟,注重閱讀方法的個性化;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培養語感,注重積累;學生思維與表現方法多樣化,學用結合;鼓勵學生質疑求異,培養創新精神。(3)表達: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寫作中嘗試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重視具體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重視修改和修改中的合作;關注兒童生活與情感世界。

4、教學方法靈活、具有啟發性。根據預設及學生提問設計教學過程,依據學情變化有效地調控教學步驟,以學定教。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基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真正的啟發式。講授生動、恰當,提問有啟發性。對學生課堂上遇到的問題與矛盾,隨機採取切實有效的引導與補救措施。

5、教學手段恰當、有效。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使現代教育媒體與教學有機結合。教師使用電教媒體技術熟練,效率高,效果好。

6、教師業務素質良好。儀表端正,教態親切。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範,富有啟發性、引導性。板書精當,書寫工整。組織教學能力強,善於根據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有效開發和拓展語文學習資源,體現大的語文觀。

7、教學效果顯著。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不同層次學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

相關問題答案
評課報告是什麼?
評述報告是什麼?
論文檢索報告是什麼?
檢驗報告是什麼字體?
財務審計報告是什麼?
信用報告是什麼?
結題報告是什麼?
送達報告是什麼意思?
財務報告是什麼意思?
個人素質報告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