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版三國演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02

三國演義青少年版和原版有那些差別?

原版比青少年版更詳細,更不易理解,原版比青少年版更好,只要你能看懂,有耐心看懂

《三國演義》(青少版)每章主要內容!!! 快!!!急用!!! 謝謝!!!

第一回 漢朝末年,張角兄弟發動叛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踏上了保國安邦的道路。第二回 督郵故意刁難劉備,張飛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郵一頓。朝廷上宦官專權,大將軍何進立外甥劉辯為帝,掌握兵權後決定剿除宦官。第三回 何進被宦官所殺,而與此同時他所召來的涼州刺史董卓已經率兵來到洛陽。董卓欲行廢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對,董卓用離間之計使丁原義子呂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第四回 董卓廢掉少帝,立陳留王為帝,引起朝臣不滿。曹操自告奮勇前去刺殺董卓,但卻失敗了。第五回 曹操在陳留起兵,發矯詔聲討董卓。前來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立袁紹為盟主,關羽在陣前斬了董卓大將華雄,自此威震三軍。呂布出關挑戰,劉備兄弟三人奮勇擊敗呂布。第六回 董卓用李儒之計,將漢獻帝劫往長安。長沙太守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後離開了洛陽,準備回江東發展大業。第七回 十八路諸侯聯軍開始瓦解,袁紹佔據冀州後與公孫瓚開戰,但公孫瓚得到了猛將趙雲,袁紹與戰不利。孫堅為報劉表攔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卻被亂箭射殺。第八回 董卓暴虐無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蟬離間董卓、呂布,董卓在鳳儀亭用畫戟擲打呂布,自此二人結仇。第九回 呂布在王允的挑撥下親手殺了董卓,董卓餘黨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長安,殺害了王允。第十回 李傕、郭汜掌握大權後,假借獻帝名義使曹操攻打青州黃巾軍。曹操父親被陶謙部將張闓殺害,曹操遷怒陶謙,率兵前往徐州,望風劫掠。第十一回 孔融被黃巾餘黨攻擊,派同鄉太史慈前往平原請劉備前來解圍。劉備來到徐州,曹操又因為後方被呂布襲擊,因而撤兵。陶謙有意把徐州讓給劉備,被劉備婉言謝絕。第十二回 陶謙病死,劉備自領徐州牧。曹操用計擊破呂布,攻陷濮陽城,呂布被迫棄城而逃。第十三回 楊彪用反間計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長安城中作亂,楊彪慚愧無地。李傕部將楊奉對李傕的暴虐不滿,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機敗露,楊奉敗走。第十四回 曹操起兵擊敗李傕、郭汜,將漢獻帝迎至許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權。楊奉、韓暹不敵曹操,前往投奔袁術。劉備收留呂布,曹操假借漢帝手詔使劉備攻袁術,張飛奉命守城,但張飛卻因飲酒而醉倒,呂布乘機攻取了徐州城。第十五回 孫堅之子孫策向袁術借兵,意圖繼承父親遺志,發展大業。孫策攻取秣陵,擊敗揚州刺史劉繇,收降太史慈。吳郡嚴白虎企圖造反,會稽王朗起兵相助,被孫策擊敗。第十六回 劉備為袁術所逼,不得已求助於呂布,呂布轅門射戟替劉備解圍。張飛盜呂布馬匹,呂布將劉備逐出徐州,劉備投奔曹操。張繡在宛城夜襲曹操營寨,曹操大將典韋戰死。第十七回 袁術在淮南稱帝,同時起兵攻擊呂布,陳登前往說韓暹、楊奉,二人背叛袁術,袁術因此戰敗。曹操發檄使劉備、呂布、孫策三方面合攻袁術,袁術不得已渡淮而逃,曹操攻陷了壽春。第十八回 曹操與張繡、劉表作戰,雙方互有輸贏。劉備為呂布所逼,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呂布部將曹性射傷左眼。第十九回 曹操結連陳登為內應,導致呂布節節敗退,據守下邳城。曹操用荀彧、郭嘉之計水淹下邳,城中無糧。呂布部將宋憲、魏續、侯成反叛,獻城投降,呂布被三人所擒,曹操下令將呂布處死。第二十回 曹操將劉備帶回許都,獻帝認劉備為皇叔。曹操在許田和獻帝圍獵,意在觀察朝臣舉動。獻帝因為曹操專權而感到不安,將血字詔書寫在玉帶之中,付與國舅董承。

第二十一回 董承將衣帶詔給劉備觀看,劉備在義狀上簽字。曹操請劉備前去飲酒,指出劉備為天下英雄,劉備驚得手中竹筷落地。劉備為逃出曹操控制,自願前去攻擊袁術,袁術死於淮南。徐州刺史車胄欲害劉備,但計謀被陳登識破。

第二十二回 劉備復奪徐州後,擔心曹操前來攻擊,寫信向袁紹求救,袁紹命陳琳寫檄文......

青少年版三國演義原文中的精彩片段

這段講的是: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無能,老百姓們連連叫苦不得。河北鉅鹿人張角三兄弟乘機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起義。使朝廷不得不張貼皇榜,招兵買馬。而有人看了皇榜後,不住長嘆,另一個人責怪他,後來就談上了國家大事。原來,嘆氣的叫劉備,是漢室中山靖王劉勝後代,現在以賣草蓆草鞋為生,另一個叫張飛,是個殺豬的。兩人正談著,一位壯士路過,問後得知,那人名叫關羽,前幾年殺了家鄉的一個惡霸,現在四處流浪。三個開始談起了國家大事,最後決定在桃國結拜兄弟,為國家效命。看了某本書後,有不少感觸。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與秦穆公爭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後的“五胡入華”時代還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晉“淝水之戰”。

秦王苻堅,它是各有眼光有氣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輸了,加上其又是個胡人,所以被那些正統漢人史學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難堪。若比較當時的前秦與東晉,就可以發現其實在苻堅統治的秦國,可以說是朝氣蓬勃,與唐太宗的氣度和架勢有得比。只不過在“淝水之戰”離奇失敗,就被人說胡人是敗類。

類似的是曹操,他被人稱為“*雄”,似乎略帶貶義,的確,它是詭計多了點。而它南征失敗,又被人說成很不堪的樣子,在《三國演義》中就有不少這樣的觀點。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讀了《三國演義》之後,卻自然而然地把曹操當成了壞人,我認為,曹操不會如小說中所說的沒用,只不過書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國,且次書以劉備開頭,讀者很自然的就把他當成主人翁,加上現在對劉備的仁慈之類的讚美太多,當然就把曹操發動的戰爭說成不仁不義的侵略。

仔細想想,武侯諸葛孔明幾次出征攻打魏國,不也是在侵略嗎?他以先帝遺命為由,討伐曹操收復中原,就成了愛國愛民的英雄了。難道魏國的人民都不是人?難道魏國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誅之?他可能並不想發動戰爭,但1.不出祁山,發展困難。2.先帝遺命,怎敢不從?書中雖把諸葛亮神化了,卻不能改變歷史:臥龍、鳳雛,二者皆得,卻安不了天下。

希望大家不要太過相信權威,不要被那些落後的思想觀念所矇騙,有時該好好重思一下某些問題。

三國演義 青少年版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大概分為黃巾 浪漫主義改造現實主義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成功刻畫了一千多個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關羽、張飛、趙雲等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不以敵我敘述方式對待各方的歷實描述,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誇張、美化、惡搞、醜化等等。其實這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歷史演義小說都是虛實相間,穿越惡搞;古今兼顧,諷古說今;一段故事,說兩朝事情,一個人物,兼具兩朝特點。《三國演義》把這種藝術方法發揮得很好,一方面,既儘量地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會肯定有與三國人物相似類型的人,所以又儘量去符合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國人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誇張、美化、惡搞、醜化等等,給予讀者一些的啟發或引導,照顧到讀者希望增長見識,統治者希望鞏固統治的需要。從歷史演義小說的創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國演義》不但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三國曆史的真實面貌,還反映了許多明朝社會內容。

三國時代是迥然不同於明朝的一個時代,三國時代沒有青樓和賭場,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揚仁、義、道、德、禮、信、忠、貞、孝、廉、真、善、美,是很單純、很典型的漢文化;而宋朝、元朝和明朝有大量青樓和賭場,雖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統治者心中以及在社會各階層中的影響力也很大,青樓、賭場等異域民風得以長久發展,民間實際奉行的是兼具華夏文化特點和西域文化特點的市井文化,驕、奢、淫、佚、假、醜、惡、作奸犯科、強取豪奪思想在民間可以廣泛宣揚。印度社會的浪漫主義作風和佛教文學的浪漫主義文風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會中有長久發展。傳奇小說、歷史演義小說等浪漫主義文學得到極大發展,官場和戰場也都成了遊戲場,浪漫主義風行,岳飛遭遇莫須有罪名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三國時代與宋朝、元朝和明朝相比,統治思想、官場風氣、社會生態、世態人心差別巨大,古今對比強烈,能充分發揮歷史演義小說穿越、惡搞的藝術特點,讓文字更詼諧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藝術張力,知識含量更豐富。三國時代最適於作歷史演義小說,所以《三國演義》是第一部被集結成書的歷史演義小說。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演義小說的先河,是“用浪漫主義的想象“改造”史實的範例”,在唐傳奇故事把佛教文學藝術初步本土化基礎上,進一步把佛教文學藝術應用到歷史演義小說領域。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大部分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演義小說,但成就都沒有超越《三國演義》。

編輯本段

作者名片

羅貫中,明朝小說家,生於元末明初(約1330—約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一說山西 羅貫中省祁縣;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隋唐志傳》據說和施耐庵合著《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時代。作為與“倡優”、“妓藝”為伍的戲曲平話作家,當時被視為勾欄瓦舍的下九流,正史......

青少年版三國演義有幾回

33章

書:青少年版<<三國演義>>(全文可讀)

海天三國裡有。下載時需註冊,不過是免費註冊,下載也不收任仍費用。 以下是下載地址: www.htsanguo.com/Soft_Show.asp?SoftID=15

第一回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老百姓的日子非常困苦。鉅鹿人張角見人民怨恨官府,便與他的弟弟張樑、張寶在河北、河南、山東、湖北、江蘇等地,招收了五十萬人,舉行起義,一起向官兵進攻。

沒有幾天,四方百姓,頭裹黃巾,跟隨張角三兄弟殺向官府,聲勢非常浩大。漢靈帝得到各地報告,連忙下令各地官軍防備。又派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雋率領精兵,分路攻打張角兄弟的黃巾軍。

張角領軍攻打幽州地界,幽州太守連忙召校尉鄒靖商議,鄒靖說幽州兵少不能抵擋。建議寫榜文到各縣招募兵馬。

榜文行到涿縣,引出一名英雄,這人姓劉名備,字玄德。因家裡貧寒,靠販麻鞋、織草蓆為生。這天他進城來看榜文。

劉備看完了榜文,不覺感慨地長嘆了一聲。忽聽身後有個人大聲喝道∶“大丈夫不給國家出力,嘆什麼氣?”

另外下邊這個版本也不錯 稍微專業了點。

第一篇 東漢的衰敗

單純從年號上看,名正言順的三國時代開始於魏文帝曹丕廢漢獻帝劉協,三國各自稱帝稱王。然而,硬說三國開始於曹丕,誰都不會同意。原因就是那個時候的東漢,早就名存實亡了。因此,談到三國時不能不先談一談東漢的衰敗。

東漢的幾個皇帝,除光武帝劉秀外幾乎都是“少年得志”。後漢書中記載,自孝和皇帝以來即位時最年長的少帝不過17歲(注1),最“年輕”的孝殤帝劉隆不過100多天!乳臭未乾的小孩焉能君臨天下?權力自然就落到了親朋(外戚)好友(宦官)的手裡。後宮干預朝政,天下從來沒有太平過,更何況東漢幾十年如一日地貫徹這一基本國策?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時任太常的江夏人劉焉看到天下大亂盜賊四起(黃巾起義已經爆發),建議:“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簡單地說,就是要從中央選派要員加強對地方的領導,並擴大地方官的權力使其能夠更加有力地鎮壓各地的叛亂。

www.1000li.net/...page=1

求三國演義青少版。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青少年版

赤壁之戰①

東漢末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想奪取江南東吳的地方。東吳的周瑜調兵遣將,駐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對。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慣船,可是要渡過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鐵索把船一條一條連起來,鋪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樣。他只等士兵練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領,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員老將,叫黃蓋。他對周瑜說:“曹軍八十萬,我軍才三萬,相差太遠了。跟他們長期相持下去,對我們沒有好處。我看他們船尾接船頭,船頭接船尾,把船連在一起,如用火攻,他們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說火攻是個好主意,可是這一仗怎麼打,還得想個計策。黃蓋想了想,說計策有了,便向周瑜說了一遍。周瑜聽了非常滿意,叫他就這麼辦。

黃蓋寫了一封信給曹操,說東吳兵少,抵擋不住八十萬大軍。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雞蛋去跟石頭碰,哪有不失敗的!他願意脫離東吳,帶兵士和糧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黃蓋的信,歡喜得了不得。

這一天,東南風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頭迎風眺望,忽然有個兵士報告說:“江南隱隱約約有些帆船,趁著東南風向北岸駛來。”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隊帆船直向北岸駛來,不一會兒已經來到江心,船頭的大旗上分明寫著一個“黃”字。曹操笑著說:“黃蓋沒有失信,果然來投降了。”

不錯,趁著東南風來的正是黃蓋的船,一共二十條,都用幔子遮著,船裡不是兵士,也不是糧食,而是蘆葦,上面鋪著火硝、硫磺。還有幾條小船拴在大船後面。

黃蓋的船把帆張足,快得像離弦的箭。周瑜帶著兵船跟在後面。曹操只道是黃蓋來投降了,很是高興,毫不防備。

黃蓋的船離曹操的船隊不到二里了,黃蓋叫兵士們把二十船蘆葦一齊點著,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纜繩,讓這二十條火船趁著東南風衝進曹操的船隊。曹操的戰船被鐵索連著,沒法散開,一下子都著了火。火又躥上岸去,岸上的兵營也燒了起來。

火光燒得滿天通紅,濃煙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岸。哭聲喊聲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馬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

曹操坐小船逃上北岸,忽聽得背後鼓聲震天,周瑜的兵追來了。曹操見手下的兵將丟盔棄甲,無心應戰,只得帶著他們從華容道逃跑了。

【註釋】

①本文改寫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它成書於元末明初,是由作家羅貫中根據民間傳說和說唱故事,吸取《三國志》等歷史資料,編寫而成的。小說反映了漢末的社會動亂和魏、蜀、吳三國形成後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小說用淺近的文言寫成。情節曲折複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大。

《三國演義》哪個版本適合初中生閱讀?

建議少兒版和古文版都去看一看

最好先看少兒版,把大致意思讀懂,再去看古文版會比較有意思。

這是我的建議,希望能對你有幫助,並且採納我的答案,謝謝O(∩_∩)O謝謝

相關問題答案
青少年版三國演義?
老版三國演義草船借箭?
老版三國演義孫尚香?
五年級三國演義讀後感?
老版三國演義諸葛亮死?
老版三國演義劇情介紹?
三國演義有多少個版本?
三國演義新版分集劇情?
三國演義多少錢?
三國演義哪個版本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