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農民起義?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中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有哪些

秦末陳勝起義

秦末的陳勝起義是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這次起義的影響使秦朝覆滅,而且打擊了地主階級,迫使漢朝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其首創精神十分可佳,而且為後世樹立了榜樣。而陳勝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口號至今依然為人們所熟悉。

東漢末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其主導力量是太平道。 太平道是起義領袖張角所創立的信仰組織,並以此來號召老百姓參加到起義隊伍並領導起義隊伍反抗朝廷統治。這次起義為很多東漢末年大軍閥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因為靠鎮壓起義軍可以快速“發家”,例如袁紹、曹操等人。 隋末農民起義 隋末農民戰爭是隋朝末年農民起義推翻隋朝統治的戰爭,戰爭從隋煬帝大業七年(611年)的王薄領導的長白山首義開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輔公祏的反唐失敗結束,前後歷時14年。其間的波瀾壯闊不言而喻,例如鼎鼎大名的瓦崗寨起義就於其中。 唐末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人黃巢領導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殘酷統治的農民起義運動,是王仙芝起義的後續。這次起義可惜啊!都攻進長安稱了!關鍵在於起義領袖的過錯(與李自成的失敗因素有太多相象之處),但這也是農民起義的侷限性所在啊! 元末農民起義 元末農民起義是元順帝至正十一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51—1367年)九月,元代農民進行的反抗並推翻元封建王朝的武裝鬥爭。這次農民起義很特別,因為最後的勝利者是出身於一個貧農家庭,放過羊做過和尚的朱元璋,這為明朝的政治特點埋下了先筆。 明末李自成起義 對於闖王李自成,如今的人們都很熟悉,而在電視劇《碧血劍》中,對李自成及其部下和他事蹟的描寫亦不少。也許有人會說他北京城都攻下了還沒坐穩皇帝位,說他成功得快,失敗也快。其實,這都在於農民起義的侷限性,農民領袖到底還是農民領袖,即所謂的“土八路”,沒有可發展性! 清末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一次農民戰爭,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戰爭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並對亞非人民的反殖民鬥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體現了時代新特點。 這就是其歷史功績,轟轟烈烈,壯觀異常!但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的侷限性,自古以來失敗的農民起義運動之通病!

同是農民起義建立的朝代為什麼明朝沒有漢朝偉大

秦朝不是被農民起義軍推翻的!也就是說推翻秦朝的不是起義軍。元朝是起義軍推翻的。至於漢、明兩朝那個偉大,也就是疆域大、國力強?那是因為漢時儒家思想還沒完全禁錮、侵蝕人心(包括皇帝和官員),明朝的儒家思想嚴重的束縛了時代的進步,清朝更為嚴重。(比如西方的文明,西醫、化學、物理等西方學說。我們國家的古人看不起,並且笑話人家。總以自己為中心,天朝上國)!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有成功推翻王朝的嗎?

你好很榮幸地回答你的問題: 漢朝,劉邦 明朝李自成 農民起義只是改朝換代的工具,我認為是對的

中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有哪些

秦朝 秦末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攻佔陳縣,陳勝自立為王,建立張楚政權。

劉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縣(今屬江蘇) ② 起義軍進攻滎陽及關中,直抵咸陽附近的戲(今陝西臨潼東)。秦將章邯率幾十萬大軍反撲。12月,陳勝被叛徒莊賈殺害。

項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會稽(今屬蘇州市) ③ 公元前207年,項羽領導德起義軍在鉅鹿消滅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德起義軍攻佔咸陽,滅秦。經四年楚漢戰爭,項羽戰敗自殺。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

西漢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 王匡、王鳳 公元17年(天鳳五年) 綠林山(今屬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鳳在湖北綠林山起義;18年,樊崇領導赤眉軍在山東成昌大敗王莽軍。

② 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以八九千人擊潰號稱百萬的王莽軍。並乘勝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

樊崇 公元18年(天鳳五年) 莒縣(今屬山東)

③ 25年,豪強地主劉秀奪取農民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政權。

黃巾軍起義 張角 184年(靈帝中平元年)2月 洛陽 ① 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幾十萬農民組織成三十六“方”。宣傳“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和弟子祕密約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由於叛徒告密,提前於當年二月起義。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鬥,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鬥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② 起義迅速攻佔河北許多郡縣,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人民紛紛起義響應。起義軍包圍洛陽,屢次打敗東漢官軍。起義軍頭包黃色頭巾,故稱“黃巾軍”。

③ 起義軍多次打敗敵人進攻,不幸張角病死。在東漢官軍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聯合鎮壓下,經過幾個月戰鬥,主力黃巾軍失敗,但各地起義軍仍堅持戰鬥三十多年。在黃巾起義打擊下,東漢政權瓦解了。

西晉 西晉末年流民起義 李特 301年(惠帝永寧元年) 綿竹(今屬四川) ① 流民推舉巴氐人李特為首領,在四川綿竹起義,屢敗官兵,各地流民起義紛紛響應。

張昌 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陸石巖山(今屬湖北安陸) ② 李特犧牲後,各地流民起義延續了幾十年,這些起義先後被鎮壓。但西晉統治階級也在流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

東晉農民起義 孫恩 399年(東晉安帝隆安三年) 海島 ① 孫恩在海島領導起義,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殺縣令,聲勢大振。八郡農民紛紛響應。孫恩自稱徵東大將軍,率起義三次渡海登陸,與東晉軍作戰,最後一次不幸失利,孫恩投海自殺。

② 孫恩起義失敗後,餘眾數千人由其妹夫盧循率領繼續戰鬥。攻佔番禺,自稱平西將軍,建立農民政權。

盧循 403年(東晉安帝元興二年) 海島

③ 起義軍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分兩路北伐,打敗晉軍,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劉裕滅燕後,急速回援建康,後盧循為劉裕所敗,赴水而死,農民起義失敗,這次起義堅持鬥爭12年,遍及東晉全境,基本上動搖了東晉統治。

南北朝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義 破六韓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 ① 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北部邊鎮軍民在沃野鎮起義,屢敗官軍。兩年後,由於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葛榮 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起義。528年後,逐漸集中在......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有成功的嗎

如果以推翻就政權,建立新王朝為標準(不管存在的長短),覺得有以下幾個:

以農民起義得了天下的有開創二百三十六年基業的劉邦。

劉邦領導建立的漢朝,是中國第一個,說不定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平民建立起來的王朝。它的開國元勳,除張良有韓國貴族身份外,其他都是屠豬殺狗、捉刀弄筆之類的尋常百姓。即使在這群人中,劉邦的出身仍屬偏低。象蕭何、樊噲、韓信、曹參之流,都屬市井之徒。換今天的說法,也就是擁有城市戶口的城鎮居民。而劉邦,則是連城市戶口都沒有一個的農村居民。

還有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而朱元璋以和尚出身投軍,以紅巾軍作為起家的資本。在農民起義的界定上應該說要比劉邦來的正宗。

但是這位老哥變成明太祖後卻首開見了皇帝必須磕頭的規矩。看來不論什麼人,只要富貴了就全都忘了本,忘了他老哥要飯那會了!

所以說不管它是農民起義也好,封建地主階級打江山也好。只要一坐上金鑾殿就全都變成一個德行了!誰又能想得起來替老百姓整點實事呢!

還有就是李自成起義,建立大順政權。

中國歷史上為啥屢屢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看世界其他國家的歷史,發現他們與中國歷史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大規模的甚至改朝換代的農民起義。

中國秦朝有陳勝吳廣起義,漢朝有綠林軍起義,東漢有張角領導的黃巾軍起義,隋朝有瓦崗軍起義,唐朝有黃巢起義,元朝有紅巾軍起義,明朝有李自成起義,清朝有洪秀全領導的起義。幾乎每個朝代都是直接或者間接亡於農民起義。

同樣是國家,古代西方國家很少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導致改朝換代的起義更是沒有。甚至中國的鄰國如日本韓國越南等,也是如此。

我認為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在於中國的領土太廣大,而管理如此廣大的領土,採取的方式又是中央集權制,中央政府無法有效地管理各個地方的政府分支機構。這導致了一個最不好的結果,就是各個地方政府成為了不負責任的政府,各個地方官僚成了不負責任的官僚,上應付上級機關,下剝削壓榨百姓。

而西方國家,都是採取的封建制度,包括古代的日本採取的也是封建制度,最高統治者把土地分封給大貴族,大貴族再把土地分封給更小的貴族,這就造就了無數的封建小邦國,形成了小國寡民。因為邦國小,管理起來就比較容易。民間一旦有災難發生,統治者能採取比較正確的應對措施,而不是倒行逆施,逼迫人民起來造反。

中國各個王朝之所以最後直接或間接亡於農民起義,導火索就是發生了天災,而各地的地方政府由於中央管理失效,都成了不負責任的政府,最後官逼民反。

同樣是專制制度,領土狹小的小國比領土廣大的大國要容易治理得多。國民黨治理大陸失敗,敗退到了臺灣,反而把臺灣治理成了亞洲四小龍之一,令人刮目相看。城市國家新加坡也是小國寡民的成功典範。在國民政府時期,軍閥割據,其實有些軍閥政府的治理要比後來國民黨強得多。比如,桂系軍閥對廣西的治理,廣西那時被譽為模範省。張作霖父子對東北的經營,韓復渠對山東的治理等,都口碑不錯。原因就是,這些軍閥將所在的地盤視為自己的東西,相對於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官僚,更加愛惜,也更有負責任的精神。

中國在秦朝之前,也曾有過封建制度,就是商朝與後來的周朝,像古代西方國家的歷史一樣,這兩個朝代也都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反而是取消了封建制度的秦朝,壽命短得可憐。原因就在於,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各個地方政府,各個地方官僚,成為了不負責任的政府與官僚,最後買單的是皇帝家族。

多數中國人向來認為中央集權制比封建制是一種進步,其實從管理的角度來說,分權制比集權制更有效率,尤其是對於一個領土廣大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漢朝給農民起義軍通情報屬於什麼罪

屬於叛國罪,按律斬立決。

叛國罪的主體應該是知道國家機密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國家工作人員。 客觀方面是以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進行的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行為。 主觀方面必須是故意的。 叛國罪的客體是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為什麼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成功率特別低?

個人認為:

1、容易驕傲自滿和不思進取 回顧歷史,大多數農民起義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那些起義的領導往往驕傲自滿,爭權奪利,沉迷於財物及美色。他們是靠普通老百姓打下的江山,到最後卻逐漸的遠離群眾,淪落到魚肉百姓,這跟他們最初起義的宗旨截然不同。如此怎麼能把到手的政權鞏固呢?典型的有太平天國運動,佔領南京之後,洪秀全就建朝稱帝,完全放棄繼續推翻清朝統治者。到最後,後宮的妃子超過任何一個朝代的帝王,荒淫無度。

2、沒有能臣良將輔佐 象劉邦建立漢朝,有張良、韓信等,三國時期,劉備有諸葛亮,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劉伯溫等等,說明農民起義還需要有一個領導機構,為最終的勝利出謀畫策。而失敗的農民起義,缺少的就是這些人。沒有一個事實上的領導層,是很難取得最終的勝利。

3、沒有實習土地改革 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在起義取得一定勝利的時候,基本上就想著自己享樂,而沒有做到統治者最應該做的事情—土地分配。使得土地的分配結構沒有發生根本上的改變,這樣的話,最需要土地的農民沒有得到他們的土地,而一些支持起義的貴族和地主也沒有得到他們需要的利益。因此到最後,農民和地主都會背叛起義,站到起義軍的對立面。

漢代的農民起義較大規模的有三次,一次是公元17年發生的綠林起義,二次是公元18年發生的赤眉起義,

公元17年,綠林起義爆發。

由於新朝王莽的殘暴統治和連年的災難,以新市王匡、王鳳為首的農民起義軍,佔領綠林山作為根據地,故稱“綠林起義”,是兩漢交替之間第一支影響力強大的農民起義軍,並將新朝滅亡。

公元18年,赤眉軍起義爆發。

綠林起義爆發後,東方農民也奮起反抗,琅琊呂母與樊崇先後統領義軍與新丹官兵作戰,為了區別義軍與官軍,樊崇下令所有義軍將眉毛塗紅,故稱“赤眉軍起義”,最終赤眉軍打敗綠林玄漢政權。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

東漢時期,宦官外戚當政,百姓生活痛苦,為了擺脫苦難,鉅鹿張角創建太平道,弟子眾多,便於甲子年與弟張寶、張樑起義,喊出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教徒頭裹黃巾起義,故稱“黃巾起義”,黃巾軍起義數年雖被鎮壓,但大大加快了東漢王朝的滅亡,為後來諸侯割據,三國鼎立的局面埋下伏筆。

梗概如此,想要細節推薦蔡東藩先生的《後漢演義》,三次大規模起義都有大量描寫,與史實出入不大。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
漢朝農民起義?
明朝農民起義領袖?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
西漢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為什麼失敗?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的根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