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母系氏族社會?

General 更新 2024-06-09

氏族社會形成的基礎是什麼?請你舉出生活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代表兩個。

原始社會中以相同的血緣關係結合的人類社會群體,其成員出自一個共同的祖先。大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他們往往用一種動物或植物作為本氏族的圖騰標記。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規定,禁止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間的婚配,甚至禁止與母方最遠的旁系親屬婚配。

氏族成員的地位平等,集體勞動,平均分配,財產共享。公共事務由氏族首領管理,重大事務由氏族成員組成的氏族會議決定。氏族社會先後經過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大約在銅石並用時代由於私有制的發展而解體。

氏族是相信有共同祖先的一群人,一般具有共同的圖騰.

母系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徵:①世系按母親的血緣計算。②婦女在生產、生活中起主導作用,她們既是生活的組織者,又是氏族的管理者。③財產屬公社所有,沒有貴賤貧富之分,沒有階級區別。④具有共同的居住區。

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的區別是什麼

母系氏族社會(母權制)和父系氏族社會(父權制)是氏族社會裡既有區別又互相銜接的兩個發展階段.如果說母權制是人類社會的第一個有組織的社會集團的話,那麼父權制便是人類跨向文明——階級社會的第一個階梯.人類脫離原始群的主要特徵,便是按血緣關係為紐帶組成一定的集團.最初的氏族組織是以母系為中心,稱為母系氏族公社.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伏羲、女媧、神農時代,都是關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生活反映.再如西班牙阿爾塔美拉洞裡有許多立體女人像,這是當時母系氏族社會高度發展的象徵.母系氏族社會裡,男女已有明確分工.男人打獵捕魚,女人採集、管理氏族內務.由於男人打獵捕魚,收穫沒有保證,而女人採集植物性食物,收穫較為穩定,因而婦女在社會生活中佔有顯著地位.母系氏族社會裡,人們過著原始的共產制生活,人們“共飢共食”,這是由於產品極端貧乏而採取的原始平均主義分配原則.在當今許多保留氏族制度殘餘的民族,如大洋洲的土著居民中,這種原始平均主義的分配原則還可以找到印證.母系氏族公社是母權制時代的社會基本結構,一個或幾個女始祖所傳的後代兒女,便構成一個母系氏族.一切血緣親族關係要以母系計算,當時的人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是氏族的中心,她們不久居於統治地位,而且受到社會的高度尊敬.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大規模的森林開伐、拓荒種植促使原始農業形成和發展,農業和畜牧業一起成了氏族公社生產的主要內容.這時,男人的勞動在生產中佔了主要地位,再加上部落組織的擴大,男人逐漸擔任了部落的首領.這些都是導致母權制崩潰的主要原因.由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革命.這個革命不是通過暴力來實現的,而是基於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生產已成為主要的經濟部門和男於在生產上居於主要地位而實現的.恩格斯講,母權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父系氏族公社是父權制時代的社會基本組織.在這些父系氏族公社之下在不同的氏族和部落中往往又分裂為若干兄弟氏族和若干父系大家庭及個體家庭.由於父權的統治,世系必須按父系計算.私有制是原始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所引出的必然結果.到了父系氏族社會,確立了父權制、私有制,零星現象的奴隸制也出現了,雖然在初期還僅僅是零星的、局部的現象,但這畢竟是一種新的生產關係的萌芽.在私有制之後,氏族公社內部才發生了真正的貧富分化.這種分化的表現,就是父權制下丈夫對妻子的奴役和富有家庭對貧窮家庭成員的奴役.從而形成貧富的差別、階級的出現和原始社會的解體.

什麼叫做母系社會?什麼是父系社會?

母系社會就是以女性為主導,男性為從屬, 女性地位高於男性的社會

母系社會多出現在遠古(原始人時代)或落後的部丹之中, 因為這類社會的知識水平和生存能力都較低, 必須以不斷繁殖的方法來延續世系, 因此負責生育的女性便成為了社會中的「主力」、「棟樑」

父系社會則和母系社會相反...

有了比較好的生活, 便不須過份依賴繁殖。 此時社會追求的,是如何維持生活的安定, 以及保護生命(對抗野獸、外族)。 所以體能、勞力便成為了主導, 在這方面比較優勝的男性, 對社會逐漸重要, 地位便高於女性

不過發展到今天, 在先進的地方, 講求的是「男女平等」, 大家都有助社會的穩定、發展, 不必依賴某一性別, 因此不應有高下之分

在母系氏族社會和複習氏族社會中國生活著哪些居民

1、母系氏族:河姆渡、半坡、仰韶等

2、父系氏族:大汶口,一般認為大汶口早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階段,中、晚期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是女性統治社會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

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等。

母系氏族實行原始共產制與平均分配勞動產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語言、名稱。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緣,崇拜共同的先始。氏族成員生前共同生活,死後葬於共同的氏族墓地。隨著原始農業及家畜飼養的出現,作為其發明者的婦女在生產和經濟生活中、在社會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導地位和支配地位。

廣西白褲瑤等地區至今仍遺留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的社會文化信息,被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瑤族分支,堪稱“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母系氏族社會是什麼時候開始

距今約十至二三十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遠古社會由原始人群階段進入母系氏族社會。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早期。

中國還有母系氏族的民族嗎?在什麼地方?

應該是納西族支系之一的摩梭族

民族:摩梭族

居住於中國的人口: 1991年:40,000 人

2000年:46,000人

2010年 (預計): 53,700人

主要聚居地:四川省的鹽源縣及雲南省的寧蒗縣

官方身分:納西族支系之一

主要信仰:喇嘛教

基督徒:約20人

主要居住地點

1991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在四川省和雲南省邊界兩側,住著4萬摩梭族人,主要集中在美麗的瀘沽湖畔。瀘沽湖是中國最高的內陸湖之一,海拔2,685米,巍峨矗立在瀘沽湖北岸的獅山是摩梭族主要神祗嘎莫女神的住地。1982年以前,沒有公路通往瀘沽湖。

身分與傳統

摩梭族由官方歸入納西民族。這兩個民族有不同的語言、宗教和文化生活。摩梭族對此

深感憤怒,不願被稱為納西族人。摩梭族是母系社會,實行母系家長制,孩子跟從母

姓。「阿注」婚姻體制意味著所有的財產都由母系遺傳,從母親傳給最小的女兒。摩梭

族婦女沒有丈夫,只有幾個「走婚」者。男人只許夜探情人,次晨必須離開女方住屋,

回到自己母親的家中。小孩由生母及其兄弟承擔撫養長大。小孩閥親的身分根本就無從

知曉,摩梭族語言中沒有「父親」這詞彙。雖然政府極力阻止這種制度,但有六成摩梭

人仍然以這種方式生活。

生活概況

很多摩梭族人沒有受過教育,仍說摩梭語。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差,居住在原始森林、

高山峻嶺,除了一個高原湖泊——瀘沽湖之外,就沒有任何可開發的天然資源,因高山

裡除了砍伐樹林,沒有平原面積可供耕種。他們的收入除了來自遊客,幾乎沒有任何經

濟來源。這裡的人口陰盛陽衰,男女比例約4:10,究其原因除了是男人壽命較女人短

之外,也有部分男人因生活需要而外流到四川或鄰近省份謀生。

宗教概況

喇嘛教強而有力地抓住了摩梭族人,大多數屋子的每個角落和屋外,都有堆放成金字塔

形狀的白石祭壇。大部分摩梭族人沒有聽過耶穌的名字。直到幾年前才有摩梭族基督

徒,當地有70 多人看過「耶穌傳」影片,現今已約有20位基督徒。

禱告

1. 求神捆綁那將摩梭族人陷入罪和死亡之中的魔鬼勢力,耶穌基督必定得勝。

2. 為年輕的摩梭族教會禱告,求神幫助信徒全心為主而活。求主保守信徒的心思、意

念,堅守信仰,得到神全備的福分。

3. 求神恩待摩梭族,使福音早日遍傳那地。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269195.html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母系氏族社會?
什麼是許莫氏結節?
什麼是葬愛家族?
印度為什麼是開掛民族?
你認為什麼是母愛?
什麼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為什麼要建設小康社會?
為什麼要構建誠信社會?
為什麼要建成小康社會?
什麼是水的社會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