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06-03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包括哪些?

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 本著“古代存在,現代需要”及批判繼承、整體優化、針對實效、知行統一等系列原則,中國倫理學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欒傳大先生領導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課題組從豐厚的中國古代道德資源中挖掘、選擇,確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這18條德目,內容實在目標明確,有利於農村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有利於農村學生了解掌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識,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區別真善美與假醜惡的道德判斷能力,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養成良好的文明道德習慣。

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本著“古代存在,現代需要”及批判繼承、整體優化、針對實效、知行統一等系列原則,中國倫理學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會理事長欒傳大先生領導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課題組從豐厚的中國古代道德資源中挖掘、選擇,確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基本德目:孝敬父母、尊師敬長、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自強不息、謙虛禮貌、誠實守信、嚴己寬人、人貴有恥、見義勇為、整潔健身、求索攻堅、勤勞節儉、見利思義、敬業盡責、清正廉潔、愛國愛民,天下為公。這18條德目,內容實在目標明確,有利於農村學校開展德育教育,有利於農村學生了解掌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知識,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高區別真善美與假醜惡的道德判斷能力,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養成良好的文明道德習慣。

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品質、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容十分豐富,大致可歸納如下:

1.忠心報國,勇赴國難。這一美德的行為表現是把民族和國家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會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徵。如戚繼光組織“戚家軍”英勇抗倭,並賦詩明志:“封候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甲午海戰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林永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為反對外來侵略浴血奮戰;張自忠“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在戰鬥中,他身負重傷,仍高呼“殺敵報國”,直至壯烈犧牲;共產黨員吉鴻昌就義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們所展示的就是這樣一種美德。

2.國而忘家,公而忘私。這一美德的本質是把“天下為公”作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後13年,風裡來雨裡去,三過家門而不入;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提倡“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等,都是以天下為已任,為國為民無私精神的體現。

3.勤勞儉樸,艱苦奮鬥。中華民族向來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富於創造力而著稱於世。所謂“奉公以勤,律身以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集中體現了這一美德的內涵。教材中,墨翟主張“節用”、“節葬”、“非樂”,反對統治者窮奢極欲、揮霍無度的生活;隋文帝身體力行,崇尚節儉,形成隋初良好的社會風氣;馬鈞發明翻車,李春營建趙州橋,黃道婆改進、推廣先進的......

什麼是美德?

中國傳統美德有哪些。

一、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係,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展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二、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注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相尊重。“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係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四、精忠報國

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樸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昇華,由此也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禮”的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體秩序對個體的意義,要求個體服從並服務於整體。因而奉公就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從整體。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這種“公”的精神培育是強化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

六、修己慎獨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論的傳統,使得中國倫理道德,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建立在對人性尊嚴的強調與期待上。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係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七、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係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以義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昇華為“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這種......

美德的故事有哪些?

誠實守信:曾子的故事

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買東西,小兒子哭喊著也要去。她對孩子說:你好好在家等娘,娘回來叫你爹殺豬娃給你吃。孩子不鬧了。當她從集市回來,曾子正在磨刀,準備殺豬。她急忙對曾子說,豬娃不能殺,我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說:大人怎能對孩子無信呢?母親不守信用,孩子便會失信於人,答應孩子的事是不能反悔的。曾子的妻子點頭稱是,和曾子一起殺了豬娃。

誠實守信的幾則小故事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倖免於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道德。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百折不撓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夥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夥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讚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操。折:挫折。撓:彎曲。

百折不撓:形容不管經受多少挫折,決不屈服、退縮。

激 夫 獲 貴

眼看丈夫滿為御

害羞感嘆求離去

夫慚懇解竟提升

不遜樂妻賢內助

晏嬰,戰國時齊景公之宰相,體軀短小,惟才幹超人,名聞諸侯,而其御者(車伕) 體甚魁梧,卻為俗子。 一日御者揮馬鞭過其門,意氣揚揚,狀甚自得,其妻窺狀,至為感嘆,是夜求御者離去,夫聞其故; 答以: 宰相身高不及六尺(約今之四尺二寸),名聞天下,備受諸侯敬仰,尚能謙虛,而君身高八尺,為晏嬰驅車,竟揚眉得意,前途豈有可為! 御者愧甚,從而改變,謙虛和謁,晏嬰稱奇,追問其故,乃告以受妻激之實情,晏嬰以知過能改,遂提升御者為大夫。

敬 親 感 賊

能事嚴親值佩欽

請看龎氏奉姑心

寄鄰紡織猶懷敬

感動赤眉不敢侵

漢朝姜詩,事母至孝,其妻龐氏,敬順尤篤。 母好飲江水,龎氏每天必往六七里程外取水,煮羹烹茶奉姑,一日因遇強風遲歸,母因渴甚,而有微詞: 姜詩大怒,遂離棄得,龐氏寄住鄰家,日夜勤苦紡織,以所得微資,經常買佳餚,託鄰嫗轉給其姑,經久,鄰嫗始以實相告,其姑慚愧,即令其回家團聚,姜詩夫妻之孝行,因而名傳四方。 時有赤眉賊路過該地,賊首呼喊: 驚大孝者觸鬼神之怒,眾賊未敢搶刧而過,其孝感豈......

美德的詞語有哪些

路不拾遺、聞雞起舞 路不拾遺 自強不息 助人為樂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銜環結草,以報恩德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 鷹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結草銜環

相關問題答案
中華美德有哪些?
動物的美德有哪些?
中華的傳統美德有哪些?
美德有哪些?
工藝美術有哪些?
廣東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寧夏的美食有哪些?
美國有哪些節日?
貴州美食有哪些?
美國有哪些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