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量培養浮游動物?

General 更新 2024-06-08

浮游動物如何收集或者培養?

具體的我只知道幾種蟲的養法,概括來說,

1,草屢蟲:就是野外找點稻草,用開水煮一煮,煮到雜菌死亡,剩下枯草桿菌芽苞的時候放進水缸培養,待枯草桿菌長出後,找點野外的水,一雞就夠了,對光看看有沒有細小白點狀的蟲種,有的話放進這個枯草桿菌培養液中就可以了。

2,輪蟲:一般天然水體中都有輪蟲的種,它們吃綠藻,你先養點綠藻,找呈綠色的水體取水,然後陽光下培養即可,可以加少量大量元素。培養一週後,取出顯微鏡下分離輪蟲種,再培養,自然提高密度。

再概括來說,只要有培養液,什麼都可以搞出來,培養液的關鍵是浮游動物的食物,比如藻類。

水產養殖蝦塘水清肥不起來怎麼辦

肥水是養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然而在生產實踐中,尤其是在養殖初期往往會遇到肥水困難的問題,現將肥水困難原因及解決方法介紹如下:

1、原因:清塘時生石灰用量過大,造成池塘水質和底質短時間內pH值偏高,肥料難以發揮肥效,造成肥水困難;

解決方案:大劑量用生石灰清塘後,最好間隔半個月左右,待池塘內的酸鹼度恢復正常後再施用肥料。或用醋酸、硼酸、檸檬酸等弱酸將酸鹼度降到正常範圍後肥水。

2、原因:前期水溫較低,限制了藻類的繁殖速度,造成肥水困難;

解決方案:待連續晴天、光照較強時再施肥,也可施豆漿、海藻粉等來增強藻類的光合作用,刺激藻類繁殖。

3、原因:水體中重金屬含量超標及有害細菌大量繁殖,造成肥水困難;

解決方案:先使用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然後再使用EDTA、硫代硫酸鈉等絡合水中的有毒物質,間隔2-3天后再施肥。

4、原因:底泥板結,和水體間的物質交換停滯,造成肥水困難;

解決方案:施肥後第二天使用EM活菌製劑,或將有機肥料與EM活菌製劑混合浸泡1-2小時後施用。

5、原因:水體中浮游動物較多,藻種基本被攝食,造成肥水困難;

解決方案:魚苗期可以採取減少投喂量的方法,促使魚苗大量攝食浮游動物;養成期則可選用阿維菌素類藥物進行局部殺滅,然後再引進部分新鮮水源進行肥水。

6、原因:塘底青苔較多,施用的肥料大部分被青苔吸收利用,造成肥水困難;

解決方案:苗期時可使用石膏粉、草木灰或採取加深水位等方法阻礙青苔的光合作用來消滅青苔;養成期則可選用表面活性劑、等藥物拌沙土後進行局部殺滅,然後引進有藻種的水源進行肥水。

7、原因:水體透明度較低,水體中的懸浮雜質容易將肥料中的有效成分吸附絡合,阻礙了藻類的光合作用,從而引起肥水困難;

解決方案:可選用以聚合物或明礬等為主要成分的水質改良劑來澄清水質,提高水體透明度,然後再施有機肥。施用雞糞、豬糞、菜粕等有機肥肥水時,一定要先充分發孝,在施放時要配合EM菌或芽孢桿菌使用進行肥水,以抑制不良藻類的繁殖生長。

8、原因:水體中及周圍水域缺乏天然藻種,造成肥水困難;

解決方案:人工向水體中補充有益藻種,如引進一部分有藻種的池塘水,然後再施肥。

9、原因:施用的肥料中營養元素不全面或搭配比例不合適,容易培養起不良水色;

解決方案:若使用傳統肥料如雞糞、菜籽餅及複合肥,最好配合使用EM菌或複合芽孢桿菌等;也可選用含有鉀元素及磷元素的生物肥料進行肥水。

10、原因:水體中不良藻類過度繁殖抑制了有益藻類的生長繁殖;

解決方案:換去表層10-20釐米的水,然後再施用配比合理的生物肥料進行肥水。

如何穩定培養優質的輪蟲

如何穩定培養優質的輪蟲

信息來源:牛羊E網

輪蟲在海水育苗中的應用,使得育苗業有了長足的進步,提高了苗種的質量,增加了單位水體的出苗量,提高了經濟效益。因此在輪蟲培養中必須科學地從進水、接種、培養管理、採收等方面做足功夫,穩定培養優質的輪蟲 □文/湛江恆興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李靜紅 李色東 趙光鳳 劉麗波 王昊 輪蟲(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細胞動物,種類繁多,廣泛分佈於淡水、半鹹水和海水水域中,是水中浮游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魚類、甲殼類重要的天然餌料生物。人們對輪蟲的生物學、人工培養和應用進行過許多的研究,其中以半鹹水種類褶皺臂尾輪蟲(以下簡稱輪蟲)的研究最為深入,它具有生活力強、繁殖迅速、營養豐富、大小適宜和容易培養等特點,可至少在60種海洋有鰭魚類和18種甲殼動物幼體的培養過程中應用。 輪蟲在海水育苗中的應用,使得育苗業有了長足的進步,提高了苗種質量,增加了單位水體的出苗量,提高了經濟效益。但是不合理、不科學地培養與使用輪蟲,也會給海水育苗帶來災難。下面就輪蟲培養技術進行一定的探討,以為輪蟲的人工培養增添更多借鑑。 1 清池進水 清池方法有兩種:一種為幹水清池,即把池水排幹,在烈日下曝晒3-5天,即可達到清池目的,如有必要,可再用清池藥液,部分或全部潑灑池底和池壁;另一種為帶水清池,即培養池連同池水一起消毒,按水體量加入藥物殺死敵害生物,池水沒有浸泡到池壁,則用清池藥液潑灑消毒。藥效消失後,即可進水。 灌入池中的海水,必須通過250目或300目的密篩絹網過濾,以清除敵害生物。池塘一次進水不宜過多,第一次進水約20-30 cm,隨後逐步增加。 2 接種 輪蟲的接種密度大小要由所使用的餌料種類來決定,因為單細胞藻類為活餌料,接種密度大小對用單胞藻培育輪蟲的影響不大,但作為生產性培養,密度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一般10-30個/毫升;如果接種量小於10 個/毫升則偏低,大於50個/毫升則偏高。如果用酵母培養,則接種密度需要大一些,一般20-50 個/毫升為好。因為酵母(麵包酵母)水中3 h的死亡率超過50%,所以,剩餘的大量酵母死亡後汙染輪蟲培育水體。用酵母長時間培育輪蟲(>3d),若投餌量過大,大量酵母死亡汙染水質,使ph 值下降、氨氮濃度上升,造成輪蟲死亡,導致培育失敗。 輪蟲接種密度過小時,若酵母投喂量小,酵母在水體中的密度便會降低,輪蟲很難濾食到足夠的食物,因而輪蟲常因攝食不足而不能繁殖,甚至會導致輪蟲因飢餓而死亡,造成培育失敗;若酵母投喂量大,雖然能保證輪蟲濾食到足夠的食物,但如果輪蟲密度低,無法全部濾食淨所有的酵母,這必然導致大量的死酵母殘留。隨著培育時間的延長,殘留汙染物不斷增加,最終導致輪蟲培育失敗。若因條件所限,只能低密度接種輪蟲時,應儘量用單胞藻進行培育,或添加一定量的單胞藻與酵母共同培育輪蟲,可提高輪蟲培育成功率。 3 培養管理 大量培養輪蟲的成功條件必須是培養環境與輪蟲的生理要求完全一致,否則輪蟲將會增殖不良或逐漸死亡。為了穩定培養並供應優質的輪蟲,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 3.1 水溫 水溫是與輪蟲繁殖關係最密切的環境因素。輪蟲適溫範圍為5-40℃,最適溫度為25-35℃。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輪蟲的世代時間縮短,產量也隨之增加。水溫對輪蟲繁殖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水溫過高或過低,二是水溫急劇波動。 過高的溫度對輪蟲的種群增長有抑制作用。溫度過高會使輪蟲的蛋白質、碳量及熱值急劇下降,從而降低輪蟲的品質。溫度過低同樣會影響輪蟲的......

XP會不會比98更加充分的發揮硬件的性能,從而使遊戲運行更順暢?

作為服役十餘年的系統,它已經迎來了自己的歸宿。現在,全世界的網友不禁為這一頑強存在於microsoft十餘載的系統肅然起敬。只有不斷地探索、嘗試、創新,才能使系統運行更人性化。這一點,是XP無法與7和8.1相媲美的。

如何提高池塘浮游動物,如何提高池塘浮游動物知識

A、若向池塘施肥過量,會由於富營養化造成藻類等大量繁殖,進而造成水中缺少氧氣,動物大量死亡,A正確; 4、鱅魚數量減少,會使得浮游動物的數量增加,進而導致浮游植物的數量減少,4錯誤; C、根據能量流動和種間關係的相關知識分析,為了提高池塘鱅魚的產量,可以通過減少其競爭者和捕食者的數量或增加其食物來源兩種手段,C錯誤;著、投放野雜魚增加了該生態系統中營養結構的複雜性,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但不能增加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著錯誤.故選:A.

枝角類浮游動物怎麼養

The cultures were acclimated at 22+_ 2C under a 16 h light/8 h dark cycle (<13.3 umol m^2 s^1) for 3 months before the experiment. The culture vessels were 1.5-L glass beakers containing 1 L of artificial water and 30 adult D. magna (Alberto et al., 1998; Haitzer et al., 2001). The medium was renewed 2 or 3 times a week, and all the juveniles produced were removed daily. The D. magna were fed 3 times 釘 week with the living unicellular green alga Scenedesmus aculus (10^5 cells/mL of medium). S. aculus was grown in large, 4-L flasks containing SE medium. The cultures were maintained at 25 C under a 16-h light/8-h dark cycle (~ 67.7 umol m^2 s^1). Several flasks of cultures were maintained at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The algal cultures were harvested by centrifugation during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2060 g, 10 min, 208C) prior to feeding.

肥水是為了培養什麼藻和什麼浮游動物

可以的.

一、水質管理

1、施肥

養蝦池塘除投放小龍蝦苗種前施用基肥培肥水質外,還應根據水質的變化情況追施一定的肥料,以保證水中浮游動物的供應。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少施化肥,特別是不能施碳酸氫銨。在施追肥時,要做到少施、勤施,每次施肥量不宜過多,以利於控制水質。一般每月施1次,每次每畝施肥量為100公斤左右,追肥的施用量應根據季節、天氣、溫度、水色等來調整。一般春、秋季因水溫低,有機物分解慢,施肥量可適當加大一些;在夏季等高溫季節,應減少施肥量。在天氣晴朗時可多施,陰雨天少施;雷雨天到來前的悶熱天氣不施。施肥時還要看水色,一般池水呈草綠色、茶褐色且無渾濁的水為好水,其透明度在30釐米以下時,不施肥,在30釐米以上時及時施肥,若水色呈黑褐色或水面積聚黃綠色水華,則應換水後再施肥。

2、調節水質

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早春氣溫較低時可降低水位,保持水深30-60釐米,以使水溫較快回升。以後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可逐步加高水位。在夏季高溫季節,保持水深在1.5-2米。夏季氣溫高時如果水位過低,則會加快小龍蝦性腺發育,引起蝦的早熟,造成商品蝦個體偏小。一般在小龍蝦養殖期間,氣溫低時應每10-15天加註新水1次,夏季每7-10天加水1次,以保持水中溶解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有條件的地方,要安裝增氧機,以便在夏季高溫期、陰雨天和天氣突變時能及時補充水中過低的溶解氧量。養蝦池塘要選擇空氣壓縮增氧機和噴淋式增氧機,其優點是不怕拍擊和攪動水體,避免對蝦的傷害。而葉輪式增氧機和水車式增氧機在同等功率下,要比噴淋式增氧機對水域旋流幅度大,容易損傷蝦,使用此種增氧機水深一定要保持在1.5米以上。

若白天天氣晴朗時發現小龍蝦大量爬出水面,則證明缺氧要及時加註新水。平時要經常觀察水質的變化,使水質長期保持在肥、活、嫩、爽的狀態。

肥:指水色濃度適當,有利於蝦類消化的浮游植物量較大。一般透明度在25-35釐米,水色呈茶褐色或草綠色。

活:指水色和透明度隨著陽光強弱不同而不斷變化。這主要是池中浮游植物的優勢種群交替出現,充滿活力。漁民常說的“早清晚綠”、“早紅晚綠”、“半池紅半池綠”均是指這種變化。若池中出現黃色和綠色交錯在一起一縷縷如雲彩狀的水花,則是水中不易消化的藻類過多,是水質轉壞的表現,應及時換水。此外,池水的活不但要在每天的不同時間有不同變化,還要每10-15天有周期性變化,這就意味著有益的藻類種群處在不斷被利用和不斷增長的良性循環狀態中。

嫩:指水肥而不老。水老的徵象主要有2種,一種是水色發黃或呈黃褐色,另一種是水色發白。這些徵象的出現,是因為水體內魚蝦不易消化的藍藻大量孳生或藻類細胞老化死亡導致水質惡化形成的。

爽:指水質清爽,水色不太濃,透明度在25-35釐米。

浮游動物吃什麼的?

是的,吃比他們更小的動植物,其實主要還是植物,光合作用是最基礎的嘛。主要可能有藻類,細菌,橈足類和一些食物碎屑

怎樣培養蝦苗的簡介

一、養蝦稻田的選擇與改造 選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無汙染,保水力強,面積在2000-4000㎡的稻田做養蝦田,田埂各加高、加寬0.5m,並在田中挖蝦溝和水槽,溝寬35-70cm,深30cm以上,溝呈“田”字型或“棋盤”形,並在各交叉點上挖好蝦槽,槽深1m以上,面積約6-10㎡,使蝦溝和蝦槽的面積佔到稻田的15%-20%,並儘可能把田頭溝、田間塘包容進去,以擴大養殖水域。進、出水口均安裝6-8目的過濾網以防逃。 二、羅氏沼蝦蝦種的放養 蝦种放養是稻田養殖羅氏蝦的重要一環。應著重搞好溝槽消毒和蝦苗培育以及蝦种放養等工作。 1、溝槽消毒、施基肥蝦种放養前20-25天生667㎡養蝦溝用生石灰60-75kg消毒。毒性消失後,即可進水。每667㎡蝦溝施有機肥300-500kg,以培養浮游動物。 2、移栽水生植物羅氏治蝦喜歡棲息在水草叢中,故應在蝦种放養前移栽輪葉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水覆蓋面應占蝦溝面積1/2,為蝦種或蝦苗下溝提供一個良好的棲息生長環境。 3、蝦苗的培育選擇一段條件好的蝦溝,經過消毒和施基肥,待水肥後養蝦苗,然後投餵魚糜加雞蛋煮製成的飼料,日投飼量為50g/萬尾,每天投喂5-6次。也可用蝦苗配合飼料進行投喂。並注意水質管理,搞好病害防治。經7-10天的強化培育,蝦苗就可長到1.5-3cm蝦種。 4、蝦種的放養一般當外界氣溫不低於20℃時就可以放養。放養密度隨稻田條件,養殖技術以及計劃達到的出池產量不同而不同。通常計劃每667㎡稻田平均產量在20kg以上的,可放規格為1.5cm以上的蝦種2000尾左右;每667㎡產成蝦在30-50kg的,可放蝦種3000-5000尾。也可直接放蝦苗,每667㎡放蝦苗4000-8000尾。 三、飼料的投喂 稻田養殖羅氏沼蝦,應投喂質優量足的飼料,最大限度地滿足羅氏沼蝦的需求,提高飼料利用率。 1、在飼料的組合與選擇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投喂螺螄蚌肉,每長lkg蝦,要消螺螄lO-20kg,配合飼料1-1.5kg;也可以按每長1kg蝦消耗配合飼料2-2.5kg,小雜魚100-125g,要統籌規劃,多渠道落實飼料來源。要注意餌料的適口性:蝦苗階段應投喂粉狀配合飼料、小雜魚應粉碎打成漿狀投喂。幼 蝦階段可投喂粒徑較細的配合顆粒。成蝦階段可投喂配合飼料。還要注意餌料的多樣性。以配合飼料養蝦為主的,應適量補充一些小雜魚等動物性飼料;以螺螄小雜魚等為主的,應補喂一部分穀物飼料,使蝦吃飽吃好,促進生長。 2、投喂方法:羅氏沼蝦在適宜溫度下,攝食量大,生長快,需要的餌料量多,且隨著蝦的長大,餌料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因而在飼養過程中,要堅持定量、定質、多點、分次投喂,並採取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質、看蝦的生長活動情況,適時調整,掌握合理的投喂量。餌料要求新鮮適口,質優量足,投喂均勻。在一般情況下。在一般情況下,每天應投喂3次。 四、水質管理 1、根據羅氏沼蝦不同發育階段管理稻田水質:羅氏沼蝦最適生長水溫為26℃-28℃,故蝦种放養初期,為提高水溫,促進沼蝦生長,蝦溝水深保持在0.6-0.8m即可。7-9月高溫季節,則應將蝦溝內水位加深到1.5m以上,使稻田田面保持水深O.1m,讓羅氏沼蝦進入田中覓食,加快羅氏沼蝦生長。 2、根據羅氏沼蝦攝食生長情況管理稻田水質:羅氏沼蝦對水質比較敏感。要通過巡田,觀察其攝食生長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始終使蝦溝、田面水質保持最佳狀態,滿足沼蝦攝食、生長的需要。 3、根據漁時季節來管理稻田水質: 春末夏初,氣溫水溫偏低,為促進羅氏沼蝦生長,蝦溝水深相對要淺一些。7-9......

匙吻鱘好養嗎 50分

匙吻鱘養殖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階段為魚苗培育階段。是從剛孵出的魚苗養成體長5釐米小魚種。第二階段為魚種培育階段,是從小魚種養成體長15—20釐米大魚種。第三階段為成色養殖階段,是從大魚種養成體重1公斤以上的食用魚。養殖方法分別介紹如下:

一、魚苗培育

魚苗培育是匙吻鱘養殖生產過程中—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培育難度較大的一個階段,稍有疏忽會造成苗種大量死亡,直接影響整個養殖生產。魚苗可以在池塘中培育,由於剛開口的魚苗,攝食能力弱,又因池塘中的天然餌料和水中溶氧難以掌握好.往往會因缺餌或缺氧造成大量死亡,成活率極不穩定,高的可達到50%,最低的成活率為零,一般在25—30% 。現採用水槽培育匙吻鱘魚苗,苗種成活率明顯提高,成活率超過50%,魚的體制健壯。現將水槽培育方法介紹如下:

1、準備工作

(1)水槽

水槽是培育魚苗的主要設備,用磚或石塊和水泥、砂攪拌成混凝士砌成,也可用不鏽鋼製成。一般為長方形,長度為5—6米。寬度為1.5米,底部呈斜坡.前端深度為 1米,後端深度為1.3米,槽長壁底部兩端高於中間約5釐米,排水口直徑為3英寸,離排水口50釐米處設置一座攔魚柵,是由木框和403網布製成。池壁要光滑,排水口連接閥門或活動水管進行排水和調節槽內水的深度。也育圓形水槽,直徑約5米,排水口設在中間,內部設施和長形水槽相同。還可利用現有四大家魚圓形產卵池和孵化環道代替水糟。

(2)餌料

剛開口的匙吻鱘魚苗,主要攝食小型浮游動物,魚苗在開口第一天必須要吃到餌料,否則會影響魚苗的成活率 。在魚苗沒有開口前、必須貯存足夠適口的天然餌料。最簡便的方法是用小水面培養大量浮游動物,隨時需要可隨時撈取。也可以從市場購買紅蟲貯存,此外還需要貯備一些微型配合飼料,以補充天然餌料89不足。

(3)機電設施

水槽中培育魚苗必須不斷有新水流人,同時將多餘的水排出,而且還要充氣,使水中一直保持有充足的溶氧。注水和衝氣設備為水泵、充氣泵和發電機。

(4)必要的用具和藥品

魚苗培育期間常用的工具和藥品有小網箱、刮汙板、吸管、天秤、盆桶和福爾馬林 。

2、培育方法

保持水中高濃度溶氧、控制適宜水溫和投喂足夠的適口鉺料是培育匙吻鮮魚苗成功的關鍵。在魚苗培育期間應注意以下事項。

( l)放養密度

每立方米水體放養魚苗500—600尾為宜,6米長的水槽一般放養魚苗3000—3500尾 。魚體長度達到4—5釐米時,如果發現咬尾魚較多的情況、應將水槽中的魚及時分稀。

(2)水量

魚苗剛放入水槽時水量不宜過多,水槽內的水深保持40—50釐米時,有利於魚苗攝到餌料。每個水槽每小時進水和排水量各為l立方米左右,並在每個水槽中安放二個氣頭衝氣。隨著魚體長大,水槽的水量必須逐漸增加,魚苗放入水槽10天后、水深保持在80釐米以上。

(3)水溫

匙吻鱘雖然是廣溫性魚類,但在魚苗時期對水溫十分敏感,水溫低於13。C會逐漸死亡,水溫高於26。C對魚苗生長不利。魚苗培育階段最適宜水溫範圍為20—24℃。

(4)投餌

在匙吻鱘魚苗培育期間,投喂餌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稍有疏忽就會影響魚的生長和成活率。首先要投喂適口餌料,讓開口的魚苗都能吃到餌料。每天需要投餌9—10次,即每隔2小時投餌一次。開始每千尾魚苗每次投喂紅蟲或其他小型浮游動物3—5克,隨著魚體長大而增加投餌量。投喂活餌料時,每天可以投喂4—5次,......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大量培養浮游動物?
如何大量刪除微信好友?
如何保護珍惜野生動物?
手掌大小如何測量?
胸大如何測量上胸圍?
如何批量調整圖片大小?
如何測量放大鏡的焦距?
如何護膚保養有光澤?
自己如何測量肩寬?
谷歌地球如何測量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