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棘蜈蚣有毒嗎?

General 更新 2024-06-09

少棘蜈蚣有哪些危害

少棘蜈蚣,別名金頭蜈蚣,喜居於潮溼陰暗的處所,多棲息在腐木、石隙間和陰溼的草地等處,少棘蜈蚣多以其他節肢動物為食:多汁的潮蟲、體型較大的螞蟻、蝗蟲、蟬都是它的最愛,即使連澤蛙都不放過。它那對駭人的大毒顎是捕食的得力工具。獵物一旦被盯上,就很難逃脫它那精、準、狠的攻擊。

少棘蜈蚣,體長110~130毫米。頭板和第1背板呈金紅色,與墨綠色或黑色的其餘背板顯著不同;頭板的後緣覆蓋著第 1背板的前緣。步足為黃色,但最末步足多呈赤褐色,無跗刺而有爪刺。齒板有5個小齒。基側板突起末端常有2個小棘,罕有1或3個小棘。雄性生殖區前生殖節胸板兩側有生殖肢。雌性產卵時,身體呈“S”形,卵粒由身體末端的生殖孔排出,並在第8、9體節的背板上粘結成團,由母體巧妙地將卵團環抱起來進行孵化。

少棘蜈蚣是模棘蜈蚣的近似種。主要分佈於中國和日本。在長江中下游常見。白天潛伏在石塊下或亂石間,黑夜四出捕食昆蟲(如蟀蟋、蚱蜢、金龜子和各種蛾類),也能用毒顎殺死小型的脊椎動物(如麻雀、蜥蜴、蛇等)。它們也食同類。人工飼養時,喂熟馬鈴薯、胡蘿蔔、蘋果、麵包、牛奶等。少棘蜈蚣是中國傳統的藥材,早載於《本草綱目》中。

化學成分:含有兩種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織胺(Hista

少棘蜈蚣

mine)樣物質及溶血蛋白質;此外,尚含酪氨酸(Tyrosine)、亮氨酸(Leucine)、蟻酸、脂肪油、膽甾醇等。

藥理作用:蜈蚣對戊四氮、純菸鹼和硝酸士的寧鹼引起的驚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對抗作用。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並對結核桿菌有抑制和殺滅的能力。

藥材:蜈蚣為少棘蜈蚣的乾燥全體。夏季於雨後上山翻動石塊,或於房屋附近的磚石堆中捕捉。捉後用沸水燙死,然後用兩頭削尖的細竹籤,插入頭、尾兩部,借竹片彈力,使其伸直,置陽光下晒乾。藥材呈扁平長條形,長約14-16釐米,寬約0.6-1.0釐米。全體由22節構成,最後一節細小,稱尾腳。頭部紅褐色,有觸角和毒鉤各一對。背部黑棕色有光澤,並有兩條突起的稜線。腹部黃棕色,癟縮。每節有足1對,黃紅色,向後彎曲,最後的一節如刺。稍有腥氣,並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而微鹹。

應用:有熄風解痙、消腫解毒的功能,主治小兒驚風、破傷風、抽搐、口眼歪斜、淋巴結結核、腫毒瘡瘍等。用量1-3條。

蜈蚣蟲有毒嗎?

推薦答案檢舉 | 2011-4-11 18:20

蜈蚣有毒,

被蜈蚣蜇傷後應立即採取下列措施處理:

1、立即用力積壓蜇傷處,一來可擠出毒液,二來使毒液不致於大量擴散到皮下組織。

2、擠壓後做局部處理,敷3%氨水或5%~10%小蘇打水。用公雞唾液、蚯蚓體腔液、蝸牛粘液、蛋清液及用大蒜汁液塗抹。

3、若全身症狀嚴重疼痛不止,有可能是過敏體質,則應送醫院治療。

蜈蚣屬於多足綱,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齶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後,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齶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臨床表現

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生紅腫、疼痛,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矗時整個肢體出現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熱、眩暈、噁心、嘔吐,甚至羶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狀。

應急處理

蜈蚣咬傷後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溼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症狀者直速到醫院治。

家裡衛生間居然發現了大蜈蚣,嚇死姐了。 請教這只是什麼蜈蚣? 毒不毒? 衛生間怎麼會生出這種東西?

小傢伙,真正大的你還沒見過呢。

紅頭蜈蚣,也有叫黃腳蜈蚣的,屬於少棘蜈蚣,所以註定也就十來釐米。在養魚界裡就是個龍魚的飼料,在爬行動物愛好貳的圈子裡不過是新手用來練手的。

沒啥毒性,被咬後絕大多數人就是紅腫,疼痛,有燒灼感。

只要是潮溼、陰暗的地方,都有可能又蜈蚣的出現,按這情況,你家再發現蜘蛛(估計會是白額高腳蜘蛛)的時候也不用驚慌,都是正常現象,就是路過打醬油的。

被蜈蚣咬了怎麼辦 有毒嗎

要看是多大的蜈蚣了,小一些的基本沒啥事,我國體型比較大的蜈蚣有少棘蜈蚣、多棘蜈蚣、紅龍蜈蚣,而這些蜈蚣的毒性都不是很大,當然疼痛,紅腫是不可避免的,多喝水,睡一覺一般也就沒事了。症狀嚴重的就要去醫院了,因為有可能會產生過敏反應。

蜈蚣有毒嗎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腹部現淡紅色,足為淡橘紅色或黃色。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腹部淡藍色,體型小,長度約為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

黑頭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黃色,體型更小。上述三種以紅頭蜈蚣最佳,體型大,產量高,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生長快。一般在農村較為多見,常位於潮溼的牆角、磚塊下、爛樹葉下、破舊潮溼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較為常見。蜈蚣是肉食性動物,食譜範圍比較廣泛,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藥用。適宜人工飼養。《本草綱目》曰:“蜈蚣,西南處處有之,春出冬蟄,節節有足,雙須岐尾。”通常身體很長,並且有許多對步足。《本草衍義》稱:“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蜈蚣與蛇、蠍、壁虎、蟾蜍並稱“五毒”。

蜈蚣有毒的。

有毒麼 什麼蜈蚣

有是有,但是如果它咬了你,就趕緊用水洗

少棘蜈蚣咬傷可以擦六神花露水

沒有用的,還不如擠壓傷口用肥皂水清洗有用。當然,最好的辦法是應急處理後上醫院。

蜈蚣煮熟了能吃嗎,人吃會死麼?

蜈蚣有熄風止痙解瘡毒的功效,有毒,用量0.5-2錢,-- . 三條所以在這範圍用量沒事。

蜈蚣和百足有什麼分別?

百足是馬陸,和蜈蚣不一樣,

二者都是節肢動物中的多足綱,但蜈蚣是脣足亞綱的,馬陸是倍足亞綱的。

蜈蚣體扁而長,體節多少不一,少的有15節,多的可達177節。頭部具一對觸角,有多個單眼聚在一起。口器包括大顎和小顎。軀幹部第一節附肢變成齶足,或稱脣足,其基部膨大,內含毒腺,可分泌毒液,毒殺昆蟲等小動物,作為食物。

我國常見的戶類有:少棘蜈蚣,石蜈蚣。

馬陸體呈圓筒狀,可分為頭部和軀幹部。軀幹部第一體節無足,2-4節有一對附肢,其餘各體節均有2對附肢,故稱做倍足動物。足纖細且短。它們常以腐殖質為食。

我國常見的是巨馬陸,體長約12釐米,身體紅褐色,表面光滑堅硬。我國各省的山區及山林潮溼地帶均有分佈。

所以說蜈蚣有毒

百足無毒

蜈蚣毒的理化性質

毒性科學家等用蜈蚣粗毒對家蠅進行腹部注射,能使家蠅致死[8]。但單一的組分卻沒有這樣的作用,可能原因是在純化過程中組分失活或是濃度太低,也可能是各組分協同作用才可使家蠅致死。研究發現,從中等大小(10 cra)的Slziridicornis nigra蜈蚣體內提取的毒素提取物,甚至稀釋100 000倍的注入量,也可以立刻使家蠅中毒。在注射此毒素之後家蠅立刻出現腿和翅膀麻痺的症狀。同時,在對禁閉動物的觀察中可以發現,這種蜈蚣的毒顎可以使另2種昆蟲立刻麻痺。 節肢動物中含有神經毒素。有些如螞蟻、蜘蛛毒素已被作為探針應用於神經學研究。科學家曾用5個品種蜈蚣的毒顎提取液對小鼠進行毒性實驗,發現用藥後動物出現不安、 劑活性,既不延長凝血時間也不降解血漿纖維蛋白原,表明它呼吸加快、驚厥、呼吸衰竭,最後死亡,認為蜈蚣毒索麻痺呼吸中樞,從而推測蜈蚣毒屬於神經毒。汪猷等用蜈蚣粗毒腹腔注射小鼠也得到了極為相似的結果。 溶血性蜈蚣具有通絡活血的療效,可能與其毒液中的蛋白酶、溶血因子及其它血液系統活化因子等密切相關。鄧芬等通過溶血試驗對活體少棘蜈蚣,藥材少棘蜈蚣和多棘蜈蚣的粗毒進行溶血活性比較[1“,結果均有溶血活性。且藥材蜈蚣毒活性較活體大大降低,陳藥材蜈蚣毒活性較新鮮藥材降低1倍,多棘蜈蚣毒活性明顯高於少棘蜈蚣。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動物類藥材發揮作用的主要為其肽類成分”。 誘導血小板聚集 科學家觀察到少棘蜈蚣毒對兔血小 對蜈蚣毒索有效成分以及藥理學活性的現有研究說明,板的誘導聚集作用。該毒對血小板的誘導聚集速度稍慢於ADP。當一些兔血小板對誘導劑ADP和Ristocetin的誘導作用不敏感時,蜈蚣毒仍然能使這些血小板聚集。這表明蜈蚣毒中存在血小板聚集誘導組分或血小板活化組分。 抗菌活性2006年,科學家將蜈蚣(Scolopendrasubspinipes mutilans)粗毒作用於大腸桿菌K12D31,3~4 d後粗毒顯示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研究還發現,粗毒對G+和G一細菌以及真菌均有良好的廣譜抗菌活性。100°C加熱粗毒30 rain(10 000 r·min_1)4°C離心,取上清液,得到3 000~5 000 Da的抗菌組分,隨後超濾分離、陽離子交換色譜和兩步反相色譜,得到一個相對分子質量為4 498 Da的肽,命名為scolopendrin I。研究還發現seolopendrin I在低於30且mol·L-1濃度下並沒有顯示出任何溶血和凝血活性。 心血管以及其它方面的作用 科學家從蜈蚣顎足提取物中分離出的蛋白質毒素Toxin-S能降低蟾蜍等動物的離體心臟收縮幅度,對離體豚鼠、兔、大鼠的心臟能引起收縮幅度減小直至不可逆地心搏停止。

相關問題答案
少棘蜈蚣有毒嗎?
家裡發現的蜈蚣有毒嗎 ?
蜈蚣的毒性有多大?
海蜈蚣有多少隻腳?
燈塔水母有毒嗎?
硅膠娃娃有毒嗎?
未成熟的西紅柿有毒嗎?
聚合氯化鋁有毒嗎?
莧菜有毒嗎?
千手觀音植物有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