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十個問題歸納 ?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十個問題歸納

馬克思主義不只是一種思潮,在世界範圍內,曾經也是一場巨大、廣泛的社會實踐。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開始式微,尤其是前蘇聯解體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幾乎成為歷史的古董,源於美國的“歷史終結論”徹底排除了馬克思主義在人類歷史中的最終地位。因而,西方世界對於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提出了種種批判和否定意見,幾乎將馬克思主義徹底否定。當西方金融危機同時引發一系列社會危機時,馬克思再次被西方提及,曾經的冷落似乎又開始轉熱。但是,要真正熱起來,首先需要辯駁此前各種反對馬克思的觀點,因為那些觀點已經非常強大,在很多人那裡已經成為結論性的定見。伊格爾頓的這本書想完成的正是這樣一件工作。該書共分十章,每章針對一個否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反駁。我先羅列一下這十個觀點。

觀點一:馬克思主義結束了。在那個工廠林立、到處充滿飢餓暴動的世界裡,那個以數量眾多的工人階級為標誌的世界裡,那個到處都是痛苦和不幸的世界裡,馬克思主義還多少有點用處。但馬克思主義在今天這個階級分化日益淡化、社會流動性日益增強的後工業化西方社會裡,絕對沒有一點用武之地。如今,仍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都是一些老頑固。他們不肯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的世界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而過去的那個世界再也不會回來了。

觀點二:馬克思主義從理論上看也許還有些道理,不過一旦將其付諸實踐,結果往往是無法想象的恐怖、獨裁和暴政。對於那些衣食無憂、將自由和民主視為理所當然的西方學者來說,馬克思主義看上去或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對於數以百萬計的普通百姓來說,與馬克思有關必然意味著饑荒、困苦、折磨、強制勞動、支離破碎的經濟以及具有可怕壓制力的國家機器。那些對這一切慘劇視而不見的人不是頭腦愚鈍、甘於自欺,就是附庸政治、道德墮落。僵化的社會主義意味著喪失自由和物資供應的短缺,因為這是廢除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

觀點三: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宿命論。它將世間的男男女女都視為歷史的工具,並以這種方式剝奪了人們的自由和個性。馬克思相信存在某種任何凡人都無法抗拒的歷史規律。封建主義註定將孕育出資本主義,而資本主義總有一天也必將為社會主義讓路。如此看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論不過是世俗版的天命論。它和那些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統治的國家一樣,都是對人類自由和尊嚴的冒犯。

觀點四:馬克思主義不過是烏托邦之夢。它將希望寄託於一個完美的社會,那裡沒有艱難,沒有痛苦,沒有暴力,也沒有衝突。在共產主義的世界裡,沒有對抗、私利、佔有、競爭或者不平等。人人平等,毫無貴賤之分。人不再需要工作,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物質財富源源不斷。這種出奇幼稚的想法來源於對人性的輕信。它完全無視人性的險惡,忽略了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人生來就是自私、貪婪、好鬥而富於競爭性的動物,而且任何社會變革都不能改變這一點。馬克思對未來的天真想法反映了他整體政治思想的荒謬與不切實際。

觀點五:馬克思主義將世間萬物都歸結於經濟因素。它不過是經濟決定論的又一種表現形式。藝術、宗教、政治、法律、戰爭、道德、歷史變遷……所有這些都被簡單地視為經濟或階級鬥爭的反映。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歷史錯綜複雜的本質視而不見,而試圖建立一種非黑即白的單一歷史觀。醉心於經濟的馬克思說到底不過是他所反對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倒影。他的思想與多元論者對當代世界的人是背道而馳。當代世界的人認識到,這個世界豐富多彩的歷史經驗不能被硬塞進一個刻板的單一框架中,但馬克思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觀點六:馬克思是唯物主義者。他認為除了物質,什麼都不存在。他對人類精神層面毫無興趣,認為意識僅僅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他極端蔑視宗教,......

讀《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有感

本文來自豆瓣,僅供參考。

京東新星出版社打折,我湊熱鬧買了十本書,其中一本就是《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對於馬克思這個德國猶太人,對中國人來說,那是相當有知名度,那是相當親切啊,馬克思生活在西方,研究的也是西方,沒有想到卻在東方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開花結果。被ZG奉為神明,他的理論在中國被神話為宇宙之真理,我想馬克思在天堂之上亦或者在酒泉之下,要樂開花了吧,但是如果他真的能再來世間走一圈,看一看,馬克思如何中國化,如何指導中國實踐的,也許他不一定會笑出來,臉上會出現啥表情,各位網友自己想象。

在我心裡馬克思始終是一位嚴肅的思想家,現在又很多年輕的朋友不喜歡馬克思,覺得馬克思那套理論不合時宜,而且應用起來很邪惡,但是,這部分年輕的朋友連馬克思的一部著作都沒有完整地讀過,就僅憑個人的經驗以及從別處得來的二手知識,來否定馬克思的全部思想,這樣表層的判斷對於一個思想家而言是不公正的,也是不客觀的。也許,我們真正反感的是政治課的乏味與自大,有些編教材的人把馬克思的理論塑造成宇宙無敵的理論和真理。其實,馬克思自己本人也從未把自己的理論看做成終極的真理,看做成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良藥。

自從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之後,在美國、英國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又掀起了一股馬克思熱,那些之前對馬克思充滿鄙夷的人,又在故紙堆裡撿起了馬克思的著作,開始反思起來,這是一種好現象。任何一種理論都不可能對人類社會做出高度的概括和判斷,無論是馬克思的理論,還是西方那些學者的自由資本主義理論。每種理論都是有侷限性的,說到這裡我想起了那句歌詞:“不要說你錯,不要說我對,恩恩怨怨沒有是與非,人生這個謎,幾人能猜對。”對於思想界的理論基本上如此,不要說我錯,也不要說你對,社會科學這個謎,幾人能研究透徹,研究對。

也許我真的是腦殘了,馬克思中學政治裡學,高中政治裡學,大學政治裡還學,考研的時候俺又從頭學一遍,上了研究生,又是把馬克思學了整整一個學期,難道我受到的精神虐待還不夠多,不夠慘嗎,還花錢買一本這樣的書看,樓主好奇心強,總覺得以前學的那些都是洗腦的,都是中國人教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不是原原本本的馬克思,樓主一看寫這本書的一個英國的教授,樓主就來興趣了,樓主想知道英國的教授是如何理解馬克思的,是不是和中國那些人說的一樣。

結果發現這位寫書的教授,特里 伊格爾頓(1943—)英國當代思想家,寫的還真不錯,解決了我好多認識上的偏差。(雖然貌似學習了好多年馬克思理論,其實學的都是隻言片語的皮毛,樓主連《資本論》都沒有完整的讀過,在圖書館也開啟過資本論,就像是翻開一本武林祕籍一樣,就看了兩頁前言,便再也沒有讀下去)

如果真的想批判馬克思的理論,最起碼要讀過《資本論》,如果對馬克思的理論和思想只是懂個隻言片語,那不能涵蓋整個馬克思的思想,更不可以擷取馬克思思想的片段,來攻擊馬克思,這對於一位對人類的思想有著重大貢獻的學者來說是不公平的。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的內容簡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資本主義內部的各種痼疾紛紛顯露。從城鄉差距、貧富不均到經濟掠奪問題,加上全球霸權在金融海嘯中顯露的腐敗,種種跡象顯示,讓整個世界重新認識、反思馬克思主義的契機正在顯現。作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作者特里·伊格爾頓希望理清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該書通過大量實證內容反駁了世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進一步闡明瞭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運作市場經濟體系的可行性,同時還為馬克思主義與可持續發展觀找到了一個極佳的契合點,對當下的經濟建設工作有著深遠且具操作性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角度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從它的研究物件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是2011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特里·伊格爾頓。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歷史,人們檢驗出馬克思主義思想就是真理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因題幹不完整,缺完整題目,不能正常作答。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因為他發現了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最後必然是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

所以他是對的!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紅色經典思想全新解讀;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評論家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教授特里伊格爾頓最新著作;對市場經濟體系、可持續發展及世界格局獨具指導意義;2011年4月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引起廣泛爭議。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對馬克思

這個我也不知道 要看後人怎麼看了

相關問題答案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十個問題歸納 ?
什麼是法的精神問題?
馬雲你為什麼是窮人?
小馬寶莉為什麼是邪教 ?
呵呵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代表罵人的 ?
汽車尾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什麼的俗稱? 40分?
痛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痛 ?
地球儀為什麼是斜的?
氯化鈉為什麼是鹹的?
龍井茶為什麼是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