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設變形縫 ?

General 更新 2024-06-05

為什麼要設變形縫

防止環境溫度變化對建築物 造成破壞

樓地層在建築中為什麼要設定伸縮縫

伸縮縫又稱溫度縫,是建築工程常用名詞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氣候變化而產生裂縫。其做法為:沿建築物長度方向每隔一定距離預留縫隙,將建築物從屋頂、牆體、樓層等地面以上構件全部斷開,建築物基礎因其埋在地下受溫度變化影響小,不必斷開。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釐米到3釐米,縫內填保溫材料,兩條伸縮縫的間距在建築結構規範中有明確規定。   若建築物平面尺寸過長,因熱脹冷縮的緣故,可能導致在結構中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需在結構一定長度位置設縫將建築分成幾部分,該縫即為溫度縫。對不同的結構體系,伸縮縫間的距離不同,我國現行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02對此有專門規定。

橋樑為什麼要設伸縮縫?

由於一年氣溫有變化,所以樑會有熱脹冷縮。如果沒有伸縮縫的話樑體之間就會互相擠壓,可能會導致破壞。另外若果沒有伸縮縫的話,橋樑的實際樣子就會和計算模型的受力方式有偏差啊,導致計算不準確。

建築中哪些是不需要設定沉降縫或者伸縮縫?為什麼不設定?

伸縮縫和沉降縫是為了防止大型建築因為熱脹冷縮或者地表震動的情況下產生裂痕破壞整體結構丹一般設定伸縮縫的建築體型都比較大或者造型比較複雜,結構比較複雜。如果建築形體小,簡單,熱脹冷縮或者地震對房屋整體結構影響就沒有那麼大,所以不用設定。除了長度過長、高度相差過大、結構形心與幾何中心不重合、較長形體相交處、場地高差過大的的情況其他情況都可以不設定。

請問下伸縮縫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房間增加6米要加一條伸縮縫~ 設定的伸縮縫的設定要求是什麼?

根據《建築地面工程施閥質量驗收規範》(GB 50209-2002 )4.8.4:“室內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墊層,應設定縱向縮縫和橫向縮縫;縱向縮縫間距不得大於6m,橫向縮縫不得大於12m”。

伸縮縫設定問題:

關於混凝土結構的伸縮縫,規範規定用的都是“宜”(以前是“可”,詳見條文說明)

第9章 構造規定9.1 伸縮縫

第9.1.1條 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 宜 符合表9.1.1的規定。

民用建築設計裡,更多的是少設或者不設縫(尤其是伸縮縫)。要設,也往往是和沉降縫、抗震縫等一併考慮後設置,間距往往超出規範規定。

工藝建築設計,因為設計缺少市場競爭,也不太追求使用功能,縫間距往往嚴格遵守規範,混凝土結構20、30m就設縫,對防水、建築使用都是不利環節。

具體來說,你這個似乎不是民用建築,300到1200的牆厚很誇張,儘管從你的描述上看還是個規則的縱橫牆體系。應該說,縫不對齊、不是直線沒有什麼問題,但不應該跨越結構單元,在同一單元裡,縫在個別位置打折不是什麼問題。看樣子你們的結構設計控制的縫間距是45m,位置適當平移是沒有問題的。(直接在89m中間設一條縫也是好的,單從減少縫的角度說;可以增加後澆帶)

原則:結構是為建築服務,不能因為結構不好處理而影響建築使用的功能實現。

不過建築設計以什麼做目標也是個問題,我崇尚簡潔、適用、實用,結構或者其他專業的大的佈置問題,應當也是建築師綜合考慮的職責。別像有的人,拿無知當個性

現澆混凝土樑板橋,只有施工縫,為什麼不需要設伸縮縫?

啊!是這樣:一般橋上只設置伸縮縫、沉降縫,沒有施工縫。// 那是因為施工縫只有在現澆混凝土工程當中才出現/ 而橋樑施工一般為預應力樑板結構/ 預應力樑板一般在現場預先製作/ 然後運送到橋墩上// 伸縮縫是為了考慮結構的溫度變化/ 沉降縫是為了考慮相臨結構不同重量導致不均勻沉降考慮的 施工縫是在現澆混凝土時,因停頓造成的不連續接槎// 一般伸縮縫、沉降縫留在橋臺與橋樑連線處,橋樑之間在橋墩連線處// 伸縮縫、沉降縫之間區別是: 通俗一點講比如橋樑之間在橋墩連線處/ 伸縮縫可以共同使用一個橋墩/ 而沉降縫的橋墩必須是各自獨立的/ 現澆的橋樑(一般為小型的)施工縫要留在橋樑結構最薄弱的部位// 希望對你有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
人為什麼要改變自己?
為什麼要改變自己作文?
為什麼要設置工資類別?
為什麼要設定提存計劃?
為什麼要設立分公司?
我們為什麼要改變?
為什麼要進行組織變革?
為什麼要建設小康社會?
為什麼要學設計?
為什麼要確定會計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