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日益強大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05-30

美國崛起的原因

美國的崛起和強大,有諸多原因

美國似乎永遠是國際問題的焦點。近來國內媒體又開始流傳曾經一度影響人們判斷的“戰爭造就了美國”一說。其中的一些論點和論據,卻難以經得起歷史事實的推敲。關於美國的崛起和強大,有諸多原因。如果請教法律學者,他們一般會指出法制的因素;如果向政治學者求解,又會得到政治制度方面的答案;如果求教於經濟學家,便會覺得經濟成長是美國發展的主要動力。換言之,美國之崛起,是很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戰爭造就了美國”這一論點有失公允客觀。

可以說,戰爭在許多國家的歷史上都是存在的,包括我們中國。但是,戰爭對於一個國家發展的影響,尤其是對於美國曆史的推動作用,還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8世紀晚期的美國獨立戰爭,是美國立國的開始,無疑是美國在當時和未來發展的一個前提條件。但是,同樣身為殖民地的眾多拉美國家,後來也通過獨立戰爭先後擺脫了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卻始終沒有走上富強之路。可見,戰爭可以開創一個新國家,但建設一個新國家,包括美國,卻需要種種其他因素。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

美國建國初時國土面積十分狹小。到19世紀中、晚期以後,美國國土範圍從東部大西洋沿岸,向西部延伸,橫跨美洲大陸,直達加利弗尼亞、俄勒岡、華盛頓等西部海岸,覆蓋了除加拿大、墨西哥之外的整個北美大陸。毋庸置疑,領土擴張在美國曆史上客觀存在。19世紀美國領土擴張的途徑有多種,包括外交手段(1794年的美-英《傑依條約》),出資購買(1803年路易斯安娜購買案,1867年阿拉斯加購買案),以及戰爭(1846-48年,美國-墨西哥戰爭,以及對印第安人的戰爭)等。可見,戰爭及軍事只是美國領土擴張的途徑和手段之一。更為重要和根本的是,19世紀美國的西部擴張運動。19世紀初,美國內陸及西部大多數地區依然是人煙稀少,甚至是荒無人跡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過近百年經濟大開發,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農業、工業和商業強國。建設,而非戰爭,才是美國崛起和強大的源泉與主流。

記得二十多年前在國內讀大學時,曾經流行一種觀點,即美國的強大,是在一戰和二戰中大發戰爭財的結果。其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美國的經濟實力已經開始超越英、法等歐洲列強,躍居世界首位。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中,除了直接遭受戰火蹂躪的國家和地區,有實力滿足戰爭時期巨大的工、農業產品以及軍火需求的國家,除了美國以外,別無它國。一旦世界燃起戰爭烽火,只有美國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滿足戰爭的需要,同時利用戰爭,化干戈為經濟發展的機會。所謂“機會偏愛有準備之人”,不虛言也。概言之,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擁有的足以制勝的軍事實力,都是以戰前美國已經形成的經濟實力為基石。經濟實力形成在先,戰場制勝於後,不可因果倒置。

至於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以前蘇聯為主的華約曾經大搞軍備競賽。蘇聯在核武器,常規武器裝備,軍隊人員數量等方面,都不亞於美國,且擁有一個龐大的軍工體系。最後,華約解體,前蘇聯分崩離析,國民經濟的爛攤子原形畢露。可見,軍事、戰爭決不是一個現代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戰爭造就了美國”,言過其實。

有文章認為,美國文明的基因是軍事,美國曆史的中心性是戰爭。戰爭“不僅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工具,也是美國對外政策的目的”。以此推知,美國在歷史上應該屢屢挑起對外戰爭才是。眾所周知,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1775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是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正義之戰。1812年的“美-英第二次戰爭”,是捍衛美國獨立的戰爭。在美國內戰中,林......

中、美有可能開戰嗎?日益強大的中國引起周邊很多國家的不滿,會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會有怎樣的後果…

的確一個大國的崛起都不可避免的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引起其他國家或者舊世界秩序主宰者的不滿和圍堵,但既然不可避免,我們就應該勇敢的去面對。就說美國的崛起吧,或許大多數人看到了美國風光的一面,看到了當今世界美國人趾高氣揚的霸權主義。但是在三百年前這個新生的國家誕生之初,美國的發展也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來自歐洲當時世界第一大國英國的不滿和阻撓。美國經濟總量在處於世界三四位的時候,也受到了歐洲國家不同程度的制裁,美國也一直在英國的陰影下默默的發展。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東,美國人正是憑著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得以在一百多年的時間中實現了對世界工廠英國的趕超,並在十九世紀末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絕對優勢的工業大國,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拾,美國已經在世界頭把交椅上坐了一百多年。 從美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得出,一個國家的崛起,代表著一股新勢力的突圍,它必然會破壞舊的世界秩序,也必然會觸及到舊世界力量的神經,進而引起他們的不滿。對於我國來說,中國的崛起首先會引起美國的不滿,因為他的第一強國地位受到了強有力的挑戰;其次是日本,中國經濟在亞洲乃至世界上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力使日本常常的感受到了自己地位的下滑,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時還因為兩國特殊的歷史關係;還有印度,同為世界上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大國,如果一方做的更好,必然會招致另一方的不滿和忌妒;再像德國,俄羅斯,甚至於韓國等……我想說,我們要實現崛起就必須迎頭面對這些不滿和矛盾,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中國崛起是一個突圍的過程,是突破舊秩序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艱難的,棄滿挑戰的,但又是唯一的一條路。 我覺得在當今的社會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發動戰爭也要三思而後行,因為這是一個軟實力突顯的世界,武力已經不再是最佳的解決方式,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訴諸武力只能讓自己更加的被動。沒錯,目前中美關係的確存在著諸多矛盾,但誰也有較另一方的絕對優勢,而且雙方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力量之一,我覺得雙方開戰的可能性非常小;

希望採納

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

美國獨立戰爭

發生時間: 1775~1783年

發生地點: 北美戰場

1775~1783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又稱北美獨立戰爭或美國革命。

18世紀中葉,隨著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增強,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戰爭後,英國為彌補戰爭損失,加重對殖民地人民的盤剝與壓迫,從而使殖民地抗英鬥爭從經濟、政治鬥爭發展到武裝鬥爭。1774年9~10月,除佐治亞外的12個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決定聯合抗英。會後,各殖民地開始進行起義準備,訓練民兵並貯藏軍火。1775年4月19日,駐波士頓英軍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軍火,往返途中在列剋星敦附近遭民兵伏擊,損失286人。列剋星敦之戰揭開戰爭序幕。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6月14日決定建立大陸軍,次日任命G.華盛頓為總司令。

戰爭初期,雙方力量懸殊。英國是當時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工業發達,擁有世界一流海軍;駐北美英軍約3萬餘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以加拿大為依託;但軍隊遠離本土,不諳當地情況,人力物力補充困難;統治集團內部在戰爭指導上存在分歧,未形成統一指揮。北美殖民地人口僅300萬,其中約50萬人為親英的“效忠派”;正規軍剛組建,兵力不足,主要依靠不脫產的民兵和短期服役的志願兵補充,裝備落後,缺乏訓練;各殖民地地方主義嚴重,大陸會議的領導軟弱無力;但進行的是正義戰爭,為獨立自由而戰,得到革命人民和國際進步力量的支持,並可利用英國與法、西、荷等國的固有矛盾,爭取外援。戰爭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775~1778),主戰場在北方,英軍掌握主動權英軍的總戰略是以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同時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打通尚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線,以孤立反英最堅決的新英格蘭諸殖民地,然後將其他殖民地各個擊破。殖民地方面力量薄弱,基本上採取避免決戰、保存實力、相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動進攻,先後攻佔泰孔德羅加堡、克朗波因特等地,並圍困波士頓。6月17日,馬薩諸塞總督、英軍統帥T.蓋奇派兵2200名,向圍困波士頓的民兵陣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多次發起進攻。民兵英勇抗擊,兩次擊退英軍進攻,雖因彈藥耗盡放棄陣地,卻首次取得了殲敵千人的戰果。為激起加拿大的反英情緒,美軍分兵兩路進攻加拿大。11月,R.蒙哥馬利率左路軍攻佔蒙特利爾,隨後與B.阿諾德率領的右路軍在聖勞倫斯河下游會合。12月底,美軍約1000人冒著暴風雪突擊魁北克失利。此後,美軍圍攻魁北克,牽制了英軍的部分力量。直到次年5月英國增派援兵,美軍才撤退。1776年3月,英軍在被圍11個月後被迫撤出波士頓。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告殖民地獨立。8月底,W.豪(繼蓋奇任英軍統帥)率英軍3.2萬人在海軍艦隊配合下進攻紐約。華盛頓指揮1.9萬人分兵把口打陣地戰,在英軍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損失慘重,於11月率餘部約5000人向新澤西退卻。英軍追擊美軍至特拉華河,隨後入營過冬。華盛頓利用英軍疏於戒備之機,於聖誕之夜東渡特拉華河,奇襲特倫頓英軍,俘敵近千人,並於次年1月3日在普林斯頓再敗英軍。特倫梗和普林斯頓之戰使接連受挫的美軍士氣為之一振。1777年夏,英軍為切斷新英格蘭同其他州的聯繫,決心兵分三路南北對進,打通尚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路從安大略湖南岸登陸,沿莫霍克河東進,途中被美軍擊潰;另一路7000餘人由J.伯戈因率領,沿尚普蘭湖南下,企圖與豪指揮的第三路即駐紐約......

美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原因是什麼

適當的人口;3億幾人,即不會成為國家的負擔,也不會缺少勞動力人口

強大的工業基礎;一百多年發展出來的工業基礎不是吹的

遼闊的土地;與我國差不多大,地大物博。看看地圖都知道,凡是土地大的國家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優良的地理位置,美國陸地接壤的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國家不像我們周圍十多個國家包圍,給國內造成憂患負擔!

雄厚的經濟;這個不解釋,地球人都知道

高新的科技;同上,地球人都知道!

有以上那麼好的條件,只要配合一個好的決策層。就能成為一個強國

剛好,他們做到了!

美國為什麼是世界最強的

美國是當今全球最強國家,但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逐漸由諸多因素促成。進入20世紀之後,美國逐漸成為全球經濟最強國。在20世紀初,美國的工業實力就已經超越英國,隨後遙遙領先其它國家。但尤其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美國的崛起更像是個“不情願的帝國”——並不是美國要做世界領袖,而是諸多因素相結合,既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綜合在一起把美國推到了前臺。比如,美國的軍力一直受控未能大幅擴張,進入一戰後美國才開始擴軍。在一戰結束後,美國擴張的軍力又大幅縮減,這個趨勢直到二戰才被打破。二戰之前美國國內盛行孤立主義,經過二戰之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全面退潮,此前由威爾遜在一戰後通過《凡爾賽和約》一手打造的國聯,在國內居然被國會否決,美國未能加入國聯,導致這個充滿理想色彩的機構效能大打折扣,也為此後二戰的全面爆發留下隱患。在二戰後,美國汲取教訓,聯合五大國成立了聯合國機構,雅爾塔體系正式形成,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

在前述整個過程中,儘管在冷戰時期有蘇聯這個強大對手相競爭,形成了兩極世界,但從綜合實力看,尤其是憑藉經濟和科技的發達程度,美國基本上早已一直是世界頭號強國。此後,憑藉拖垮了蘇聯而獲得冷戰的勝利,美國終於形成了事實上的單極世界,儘管在美國這個“一超”之外仍有“多強”存在,但迄今美國的全面綜合實力,以及長期積累的軟硬件財富,即使按保守的估計,基本上在近50年內不太可能被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超越。那麼,美國憑什麼可以塑造出這樣一個單極世界?美國何以成為難以趕超的全球最強國家?

以下,筆者主要從美國的客觀物質條件,地緣優勢,以及美國的風土民情,精神文化和宗教價值觀,以及美國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設,多次歷史機遇等不同的方面,來分別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要看物質條件。一個國家從無到有,物質條件這個因素當然是很重要的。筆者以前對這個問題並不是太敏感,後來遇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牆上掛著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無意中走過去盯著仔細研究了很多遍,經過很長時間的觀察和反覆領悟,最後終於悟出了這個其實很簡單的道理:且看北美大陸這塊地方,“風水”相當不錯。美國東西環海,兩面通風,一整塊寬闊且平坦的大陸。緯度不高不低,溫度氣候非常宜居,而且美洲在總體上沙漠戈壁就較少,水流充足。鄲國的大部分土地更可謂是人類定居的寶地。相比較之下,加拿大就氣候寒冷,且內陸地區缺乏水源,因此人口密度達不到美國的水平,從而影響了它的經濟規模。美國南面的墨西哥則氣候炎熱,佈滿沙漠和戈壁。總之,從客觀物質條件來分析,美國這個地方確實是全球能找到的人類最佳定居地之一,這為美國稱雄全球創造了極好的物質條件。若非要挑出些毛病,美國唯一的明顯缺陷是多颶風/龍捲風。也許,世上沒有完美的地方,這也是美國這個兩面環繞大洋又很平整的地形不免遇到的問題。

其次看地緣優勢。美國這個地方地處美洲,遠離歐亞大陸。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遠離歐亞大陸本身就是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麼說是因為歐亞大陸自古以來就戰亂、紛爭不斷,地緣因素錯綜複雜,可謂是全球最難協調的地區。且看,歐亞大陸無論是西側的歐洲,還是北非,或北部的俄羅斯,乃至中亞地區,直到遠東地區(中國)以及印度支那、日本和東南亞,從沒有一個大國能夠在戰爭和衝突中置身事外明哲保身。相對而言,日本和東南亞在古代屬於比較平穩的地區,文明的傳承和保護較好,但東南亞的文明一直以來並不太發達。而日本,雖然號稱“亞洲文明博物館”,但近代以來也開始捲入紛爭和戰亂,未能保住本土文明的和平發展。

美洲尤其是北美地區則完全不同,美國是最初由清教徒建立的殖民地,他們一開......

美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為什麼會爆發內戰

那個時代的美國和當今的美國還是差別很大的,在內戰前夕,美國是由四個差別很大的地區組成的國家。其政治體制和凝聚力不能同日而語。具體的

南北戰爭及其原因介紹:

南北戰爭,又稱美國內戰(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曆史上一場大規模的內戰,參戰雙方為美利堅合眾國(簡稱聯邦)和美利堅聯盟國(簡稱邦聯)。這場戰爭的起因為美國南部十一州以亞伯拉罕·林肯於1861年就任總統為由而陸續退出聯邦,另成立以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的政府,並驅逐駐紮南方的聯邦軍,而林肯下令攻打“叛亂”州。此戰不但改變當日美國的政經情勢,導致奴隸制度在美國南方被最終廢除,也對日後美國的民間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內戰前夕,美國是由四個截然不同的區域組成的國家:

東北部(即今新英格蘭)—成長中的工業與商業及相應之人口密度增長;

西北部(即今中西部Midwest)—自由農民於此迅速發展,拜西北條例(Northwest Ordinance)之賜此處永無奴隸制度;

上南方(the Upper South)-墾殖農場,但部份區域經濟衰退;

西南方-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的棉花經濟區。

這時,一本震撼世界的鉅著——《湯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了。甫出版即被迫加版再印,閱者邊讀邊拭淚,旁聽者邊聽也鼻酸。這本書的出版讓北方的人民知道奴隸們的辛酸血淚,加速了“廢奴令”的頒佈。

南北戰爭爆發前,美國憲法為將來政府提供了和平辯論的基礎,並且能夠平衡這個新的國家關係中的利益衝突和矛盾,在數年間,自由州和奴隸州的數目在妥協中逐漸令參議院得以平衡。1845年最後一個奴隸州得克薩斯得到承認,五個自由州在1846年到1859年間得以認可,原先是奴隸州的堪薩斯在先前被拒絕,隨後在1861年以自由州加入。隨後在北方興起大規模民主的工業革命和工業化浪潮,舊的兩黨格局解除,日益激烈和敵對的思想意識形態導致以往為了避免危機而訂立的君子協定(例如密蘇里妥協與1850妥協)越來越不可能。同時南方各州使用奴隸讓北方各州成為新移民優先選擇的目的地,以致北部在國會和總統選舉優勢按照人口規模日益強大。

1850年代黨爭在本質和強度急劇轉変。美國共和黨在1854年成立,這個新生的政黨與林肯都反對自由貿易,以便保護美國北方新興的工業,與今日共和黨的立場完全相反(哈佛商業評論,2009年4月號)。雖然有小部分北方人支持令南方廢除奴隸制度的措施,共和黨卻有能力得到不願和奴隸競爭的北方人和西部人的支持。共和黨贏得很多前輝格黨員及擔心美國參議院、布坎南政府及最高法院受南方不成比例的影響的北方前民主黨員。

同時,棉花的豐厚利潤加深南方對種植及奴隸的依賴。少部份奴隸的主人,特別是棉花種植者,主導南方的政治和社會。

第16任美國總統(1861-1865)共和黨林肯的當選引發南方的脫離。林肯是反對奴隸制度的溫和派。他承諾盡其所能反對奴隸制度在新領土的擴張(及阻止任何新奴隸州加入聯邦);但也說聯邦政府無力廢除已實行州份的奴隸制度,所以他會執行逃奴法。南方州份預期會對它們獨特的制度敵意增加;而不信任林肯,並對其他眾多共和黨員有意全面廢除奴隸制度起戒心。林肯甚至在1858年以“分裂之家演說”鼓勵廢奴主義者通過對奴隸主的經濟補償並組織前奴隸遷離蓄奴州,逐漸和平終止蓄奴制度。

由於林肯的總統勝選,奴隸州失去了在參議院的權力平衡,並將會面對在總統府和國會在數十年控制後的持續弱勢。南方人也感到不能阻止類似莫里爾關稅法的保護主義關稅。

在1798年肯塔基及維基尼亞決議案及1832年拒行聯邦法危機(Nullification Crisis撣笭......

美國為啥比中國強大?

從中國和美國的歷史比較來說

首先,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主要是英國和法國一些有創業精神,不滿教會控制的,有新的思想和創新精神的人來到美洲大陸,所以,這也就是美國人最本質根源的優勢,有創新精神。

回過頭來看我國,5000年的歷史發展中,應該看到唐朝是我國在世界最有地位的時期,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像現在的美國的世界地位),但是後來,我國封建統治日益深厚,加之宋代對儒家思想的教條理解,導致國人思想保守,落後,清朝晚期統治者的保守昏庸(乾隆開始),沒有認識到世界政治經濟的變革,加之外族入侵,屢戰屢敗,沒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可以發展,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只有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至今才有的近30年的正常的穩定發展。

回過頭來看美國,美國從建國後,除了打了幾年內戰南北統一後,一直在發展,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打到美國本土,這當然是很重要的原因,剛才說了,中國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看看中國有沒有穩定過: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1850~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1883~1885年開始的中法戰爭、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1911年武昌起義、1915年袁世凱復闢、1925年國民革命軍北伐、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1946年全面內戰、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1957年整風運動、反右、1966年文化大革命、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一切結束了~看看吧,200年的美國幾乎是純發展,而我國呢?!能比麼?!

地理位置來看: 美國位於北美洲中部,領土還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島。北與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大部分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氣候。 由於幅員遼闊和廣泛的地理特徵,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美國相較之下相當理想的氣候也是促成它邁向世界強權的原因之一,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洪水氾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我國: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部是北寒帶針葉林寒帶大陸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西部是溫帶大陸氣候,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內陸高原。 從中不難看出,美國全國氣候總體要優於我國,而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國只有沿海城市交通便利,而美國兩面臨海,交通十分便利~所以,這也就是我國為什麼要西部開發的問題所在。

美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戰爭的最大策源地

200多年來,美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戰爭的策源地,進行連綿不斷的戰爭。這主要由文化基因、歷史傳統和社會本性等因素決定的。

把基督教文化片面化、極端化,是美國不斷髮動戰爭的文化基因。

基督教將猶太教從一種民族性宗教擴展為一種跨民族的宗教。在近2000年的發展中,基督教文化也有很大發展,既有其包容、進步和社會和諧的內容,但也有擴張性的理念。基督教的哲學觀念認為時間是有始有終的,而空間是無限可重複的,他們強調對世界及自然的管治。基督徒把說服全體人類信奉上帝作為自己的使命,他們要抓緊時間,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讓全體人類成為上帝的子民,所以不斷地向其他民族派遣傳教士進行傳教活動。基督教原來主要侷限於在羅馬帝國境內傳播,但隨著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很快傳遍全世界,成為世界上信徒最多、影響最廣泛的宗教

基督教文化中也有一種非理性的文化傳統,這種非理性文化傳統可以說是西方政治強權和霸權的根源。這種傳統可以追溯到基督教的前身—猶太教。猶太教特別強調個人的情感、意志、信仰和主觀體驗,儘管基督教在形成過程中曾成功地融入了希臘羅馬哲學中的一些理性主義成分,但猶太教中非理性成分在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中得到保持和發揚,並演變成後來的基督教精神,即自以為基督教是唯一能體現神的意旨的宗教。它被賦予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化天下所有的非基督徒。基督教文化中非理性因素最有代表性的是“使命觀”,“使命觀”又與“上帝選民觀”互為因果。基督教從猶太教那裡繼承了“上帝選民”的觀念,猶太人認為上帝對猶太人特別眷顧,他們是上帝的特殊選民,上帝挑選他們承擔拯救世界的崇高使命,上帝賦予了他們優越的智慧和力量,使他們能夠說服或壓服全體人類信奉他們的上帝,使基督教世界以外的人民也成為上帝選民。這就難免使基督教文化中滋生出一種救世主觀念,這種“救世主”心態和使命感滲透到西方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西方民族的一種集體意識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了使資本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利用基督教,把基督教教義片面化,把其中非理性的成分推到極端,用到極致。它使西方國家,特別是像美國這樣以基督教立國的國家,習慣性地對世界指手畫腳,認為自己有責任把自己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傳輸給其他國家,使其人民獲得他們認為的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

為傳播基督信仰、征服異教,西方基督教國家曾進行為期近二百多年的對東歐和中東各國的軍事遠征和侵略擴張。基督教的這種好戰性和努力改變異端信仰的精神顯然是歐亞其他民族所缺乏的。與歐洲其他大宗教完全不同,基督教浸透了普濟主義、改變異端信仰的熱情和好戰精神。從一開始,基督教就強調四海一家,宣稱自己是世界宗教,從使徒時代到現在,積極傳教一直是基督教會的主要特點。而且,為了使異端和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基督教會總是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在與歐洲殖民者相遇時,廣大亞非拉國家在社會發展程度上,是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在雙方力量對比極度懸殊的交往中,殖民者憑藉政治革命和工業革命的原發優勢,以通商、傳教,或乾脆以武力或武力威脅直接佔領的方式對亞非拉國家實施殖民侵略。在這一過程中,基督教各教派的傳教士,和武裝的商人們一道,帶著基督教教義和當時西歐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新發現的天地裡爭先恐後地劃分勢力範圍,把這些地方變成他們的殖民地。基督教文化以無法阻攔的態勢擠進廣大亞非拉地區。而對殖民地人們而言,基督教文化的進入,對他們的本土文化,甚至生存,都產生了顛覆性影響。不論是印度、中國這樣有著數千年傳統文化和文化抵禦能力的國家,還是處在原始狀態下的非洲和美洲,無一倖免。

......

美國如此強大,為什麼還整天叫著不安全?

作者:侵日軍團001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每年軍費開支幾乎佔到了世界的一半,以往甚至佔到了世界軍費的75%,其裝備水平也是首屈一指。軍隊人數130多萬,這其中並不包括80多萬的文職人員和80多萬的預備役。如果把文職人員加上其軍隊人數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美國擁有如此強大的力量為什麼還覺得不安全,為什麼還炒作中國軍事威脅論?

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好像並不理解為什麼美國整天自己嚇自己。在我們看來,您既然都這麼強大了,幾乎無敵了,你這麼整天叫著不安全,叫著有威脅,是不是太那個了。那麼要想了解他這種思維我們可以站在美國的立場想一想。我認為美國之所以這個做有以下幾點考慮(如有不當,歡迎各位指正並提出不同意見抑或對鄙人的內容進行補充)

1,我認為美國之所以說自己不安全是為了更好地保持其目前無人企及的霸主地位。美國人好像沒有刺激就沒有動力,他必須找一個刺激點。這個刺激點無疑就是中國。因為你要找個不強大的國家炒作似乎說不過去。美國最近陳兵亞太,無疑加重了亞太地區的安全局勢。美國知道,未來亞洲將是世界中心,現在亞洲的軍費開支已經超過了歐洲,那麼美國就是在未來的亞洲競爭中搶佔制高點。一旦亞洲有事,美國可保持絕對優勢。最近美國提出的亞太再平衡其實說白了就是面對亞太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他要再次保持跟以前一樣的軍事優勢。再明顯的說,就是你的力量增加了多少,我原來是你的幾倍,我現在也要是你力量的幾倍,以保持美國的絕對優勢,這就是他們的再平衡。

2.美國鼓吹威脅,就為了讓其國內民眾相信我們有必要花這麼多錢搞國防。不然你政府每年這麼大的開支怎麼解釋。有沒有必要花這麼多錢,這都是美國要政府考慮的問題。那麼日益崛起的中國順理成章的成了他們忽悠其國內民眾的工具。美國防長一邊宣佈在南海不選邊站隊,一方面又加大與菲律賓的聯繫。為什麼美國防長的表態先後矛盾呢。我想與其政策的兩面性有很大關係。表面上美國宣佈要與中國建立友好的合作關係,這也是主旋律,主基調。可是要對亞洲國家有所解釋,你為什麼要把自己60%的軍事力量部署到亞太。因此他需要一個緊張的亞洲局勢來消除這一疑問。

3,美國鼓吹中國威脅論,整天說自己不安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經濟。大家知道美國的政治離不開他的軍火商。要想買武器你得有市場,美國鼓吹中國威脅論,說自己不安全。一方面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國防開支,另一方面是為了加劇地區緊張局勢,賣軍火。在美國,在軍工企業工作的的美國人有上百萬,要想養活這麼多人,保障這些人的社會福利沒有巨大的武器市場是難以想象的。如果世界太平,這些人會面臨著嚴重的就業壓力。會是美國社會的一個巨大不穩定因素。另外很多軍工巨頭與政府的利益複雜,對美國政治的影響不言而喻。美國必須維持這一利益鏈。不僅軍火生意,伴隨著美國人自我安全感的降低,以及別國威脅論。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宣佈中國製造價格低廉,其國產品多山寨,無形中降低了我們的競爭力,提高了美國人的憂患意識進而達到支持本國品牌的作用。不光中國產品,美國大肆宣揚的豐田剎車門事件,其實也是在宣揚日本車威脅安全,從而達到保護國產轎車的目的。

4,美國之所以這麼做與他的思維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面對一件新的事物,美國首先考慮的就是他會不會危害我的安全。就像美國的轉基因大豆一樣,美國首先考慮的並不是這個大豆的高產能給我帶來多少好處。而是在質疑食用轉基因農產品會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危害。因此雖然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產量高,產油率高。可是他們自己不食用

而用來出口創稅。美國最近面臨軍費縮減的問題,其軍費在2012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那......

美國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1、首先要從工業革命開始說起,美國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19世紀40年代開始在歐洲進行),卻搭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末班車(19世紀60年代開始),到了19世界末20世紀初,美國的工業產值已經居世界首位了。第三次工業革命(20世紀40年代開始)爆發於美國,從此,美國一直處於科技的前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絕對真理!

2、政治方面,美國沒有經歷過封建社會,建國開始就是三權分立,是最完全,最徹底的資本主義政體。林肯總統在位時,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20世紀60年代),代表北方的工業資本主義打敗了南方的農奴莊園制,全國真正實現了政治統一,市場統一,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障礙。

3、經濟體制。美國早期完全奉行自由資本主主義,資源全部是市場調控,經濟發展較快,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崩潰,大蕭條,美國吸取教訓,加強了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健全了經濟體制(羅斯福新政)。

4、國家資源。美國剛開始只有東部的十三個州(國旗上十三條槓),後來通過戰爭,兼併,西進運動,購買(從法國,沙俄等國家廉價購買)等等,國家版圖一直從大西洋擴充到太平洋沿岸。真正的地大物博,加上東西南北鐵路大動脈貫通,十分方便。工業社會早期,資源密集對工業發展的影響很大。

5、戰爭,分三次,早期的西奧多·羅斯福(1901-1909年在任)就奉行“大棒+金元”政策,美洲就基本上就臣服於美國了。中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作為戰勝國的美國參加了巴黎和會,參與瓜分世界。後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了世界絕對的超級大國,蘇聯也是一個。可惜蘇聯的經濟畸形發展,突出重工業,軍事(中國建國受此影響比較大),忽視輕工業的發展,最後還是被美國拖垮了。

美國雖然參與了兩次世界大戰,但是都沒有在美國本土進行,對美國本土的工業生產沒有破壞。歐洲就不行了,整個歐洲就是一個大戰場,戰爭結束後到處是廢墟。美國通過的“馬歇爾計劃”,官方稱歐洲復興計劃,提供貸款和經濟上的援助,促進歐洲一體化。由此可見,美國實力已經在整個歐洲之上了。其中還有一個佈雷森體系,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5、外來人才的作用。由於各種原因(戰爭,種族,政治迫害等),歐洲各領域的高端人才源源不斷地湧進美國(熟知的愛因斯坦),整個美國人才濟濟。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讓我想起很多讀高中時的場景,發現自己的歷史知識還沒有完全還給老師,很欣慰。

相關問題答案
美國會日益強大的原因?
日本強大的原因是什麼 ?
美國強大的原因論文?
美國強大的原因歷史?
美國籃球受歡迎的原因?
美國不喜歡朝鮮的原因?
以色列強大的原因?
日益壯大的益的意思?
美國為什麼強大?
唐朝國勢強盛的原因有哪些?要三個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