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為什麼不是五虎將 ?

General 更新 2024年4月15日

趙雲為什麼不是五虎將

諸葛亮帶趙雲朔江而上,入平益州,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翊,護也,還是一名護衛統領性質的將領。而當時留任荊州的關羽官拜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馬超左將軍,假節。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黃忠是後將軍,關內侯,連魏延都已是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趙雲與他們就官位而言,尚差一大截。劉備稱帝后,關羽已沒,馬超為驃騎將軍,來鄉侯,涼州牧。拜張飛車騎將軍,西鄉侯,領司隸校尉。黃忠已亡,魏延左遷鎮北將軍,都亭侯。次年,方升遷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後又遷任鎮東將軍,才與魏延平級。後一直未有升遷,倒是在孔明出祁山街亭之敗時,趙雲親自斷後,幾路兵馬中唯趙雲一路未曾有損失,然而回軍後也因此次戰役失敗,還被貶為鎮軍將軍,後卒於任上。時魏延已是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所以趙雲終其一生,其位始終不能與關、馬、張、黃相提並論,連魏延都未能超過,自然也就不存在劉備拜他為五虎將一事了。

趙雲為什麼沒有被評為五虎將?

首先,需要強烈地指出重要地一點:真實歷史中的趙雲根本就不是什麼雜號將,他在蜀國一直身居要職,是蜀漢集團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他的地位是與關,張,馬,黃平級的。雖然歷史上劉備並沒封五虎將,但要真的評的話,也只可能是這五人,他們五人的官位在當時也同樣是最高的。

接下來,我就以歷史記載為LZ分析一下趙雲:據〈雲別傳〉所載諸事蹟,毫無疑問地證明了趙雲是一位智勇雙全、有膽有識的虎將,且其政治遠見和戰略判斷是其他四將所不能及,這也許正是使他位列五虎將的重要原因之一。〈雲別傳〉雖非正傳,但沒有充足理由不應認為其可信度低於壽志。即使僅從陳壽所記來看,趙雲也不失為真將軍。

又〈趙雲傳〉:“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萁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其臨陣之鎮靜絲毫不遜於于禁之御張鏽,其名將之風由此又見一般斑。

有人說趙雲一生的官位並不很顯赫,甚至還不如魏延,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趙雲的角色是掌內事,是禁軍統領,這一職務非親信心腹智勇足備之人不能勝任。“中護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相當於現在首都公安部部長。蜀的中央軍,《歷代兵制》說:“蜀置五軍。其左、右將軍、督、護一人,其中師、監、護、典、參軍各一人,其前師、將軍、監、護、督軍各一人,其後督、將軍、兼一人。其將校略如漢。”五軍即前、後、左、右、中軍,中軍與曹魏一樣同時又是宿衛部隊,前、後、左、右四軍略等於曹魏的外軍。據《三國志.蜀志.關張馬黃趙傳》,前、後、左、右軍的統帥分別是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而中軍,由於蜀國沒有設定中領軍,故而以中護軍為統帥。因而關張馬黃趙分別為前右左後中五軍的軍事統帥,陳壽將其列為一類立傳,自有其道理。趙雲之所以沒有留下斬將奪關的輝煌戰績,是因為中軍與外軍的分工不同。趙雲的職責在禁衛而不在臨陣破敵,重防禦而不可主動出擊,他很少有機會像關張馬黃那樣統領大兵與敵正面交鋒,因為領袖安全才是第一要務,擅自進攻反而是失職行為。從這個角度再看趙雲的事蹟,作為中軍統帥他做得非常出色,正如關張馬黃作為外軍統帥甚稱其職一樣,趙雲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功勞卓著無可挑剔,比如著名的長阪坡救阿斗,還有截江救少主等。切不可因為其工作性質不同就歧視於他。蜀國中央軍有此五人作為統帥,正得其人,“五虎將”之稱非虛也。

官職:牙門將軍 偏將軍領桂陽太守 留營司馬 翊軍將軍 中護軍 徵南將軍 鎮東將軍 鎮軍將軍

爵位 永昌亭侯 順平侯(追諡) 徵南將軍

趙雲為什麼是五虎將之末

五虎將中排在老五的是人們比較喜愛的趙雲了。但是將趙雲排在末位無論如何都是不公平的。如果按資排輩,趙雲跟隨劉備這麼多年,怎麼說也不應該比馬超的地位低;如果按照戰功,趙雲南征北戰,有過單騎救幼主、截江奪阿斗以及漢中戰役中的空寨計這些不小的貢獻,大小戰功怎麼也不會比黃忠少。為什麼他卻受到了這樣的待遇呢?前面說過馬超和黃忠只是劉備的政治宣傳品,拔高他們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宣傳品的作用,因此就必須找出另一個有威望的人來做犧牲品了。關羽傲慢,張飛急躁,劉備自然是不會拿他們做犧牲品的,於是老實巴交、埋頭幹活的“老黃牛”趙子龍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趙雲的確老實,從不和別人爭什麼,劉備稱王時大封群臣把他排到五虎將老末,他沒有因此抱怨一句,還是一如既往地盡心盡力。群臣向漢獻帝聯名上表時,關、張、馬、黃都銜名在前,趙雲卻連簽名的資格也沒有,對這些,趙雲也一聲不吭。劉備稱帝后要攻打孫權,趙雲不但勸說無果,甚至連參戰的機會都被剝奪了。但到後來劉備兵敗如山倒的時候,趕來救駕的還是趙雲,而對原先的冷遇,趙雲還是一聲不吭。

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這個幾乎每戰必克的悍將就因為在箕谷打了一個小敗仗而遭到了諸葛亮極為嚴厲的處罰,從“中護軍、鎮東將軍、封永昌侯”這個本來就不高的官爵降為“鎮軍將軍”,趙雲也沒有說什麼,最終帶著這個被貶的官位去世。

古代大將死了,皇帝一般都會馬上給一個諡號,表達一下對死者的敬意。但是趙雲去世之後,蜀漢小朝廷遲遲不給趙雲追諡,趙雲的兒子趙廣、趙統也默默忍受著這種不公正的待遇。要不是後來姜維他們實在看不下去而聯名上表的話,趙雲可能真的連個諡號也沒有了。活著的時候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死了也得不到應有的承認,趙雲的一生真是夠倒黴的。但他從不因此而埋怨什麼,史書上記載的都是他的豁達、膽識和高風亮節。蜀漢小朝廷也就是看準了趙雲這種性格,才敢一直放心大膽地欺負這個老實人。

趙雲最終被劉禪追諡為順平侯,“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三國志·趙雲傳》引《雲別傳》載後主詔書》)。這就是劉家人給趙雲的蓋棺定論,意思很明顯,就是說趙雲無論遭受到怎樣的不公道,都一聲不吭地默默承受,繼續幹好本職工作並且取得很好的成就。相比其他武將“剛”、“壯”、“烈”的諡號,趙雲的諡號更像是給文官用的,根本體現不出趙雲是一個驍勇的悍將,所以這個諡號也是很不公道的。

趙雲生前身後都沒有得到他應該得到的待遇,根本原因就是他太老實了,做人太厚道了。這種人如果在曹操或者孫權那裡肯定不會遭到如此冷遇,那兩位老闆還是懂得賞罰分明、不徇私情的,只可惜趙子龍一身是膽,偏偏要死心塌地跟著劉備,經受了一次又一次不公正的考驗,這樣忠心耿耿的將領固然值得敬佩,但是,或許也有些愚忠了吧?

在三國曆史中五虎將為什麼只有趙雲沒有被封侯?

趙雲自追隨劉備後,直到劉備當了漢中王,可說是馬不停蹄,無役不予。阿斗確是他在長阪坡救出的,史書雖沒《三國演義》寫得那麼玄,但趙雲救阿斗不是虛構的。進軍西川,是趙雲第一次沒隨劉備行動而留守荊州。可就是這次留守,他又幹出了另一件大事,即“截江奪鬥”,也是史有明文的壯舉。兩次三番救了後主劉禪的小命,趙雲對蜀漢的汗馬功勞還小麼?可劉備得了西川后,對趙雲就再沒重用了。

定軍山之戰,主謀是法正,而“親冒矢石”強攻定軍山的是劉備本人,趙雲根本沒上第一線。

一出祁山,趙雲也沒當先鋒,與鄧芝領偏師出斜谷策應主力。街亭失守全線大敗,而“雲與鄧芝勒兵徐徐而退,不致大損。”《演義》中的“不損一人一騎”是羅老先生給英雄帶的花環。而戰後孔明上表檢討,自貶三級,有功無過的趙雲卻也糊里糊塗地跟著被貶了級。直至去世,趙雲也未獲封侯。

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衝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臥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黴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儀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徵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歷來讀史之人有“漢家待功臣薄”的感慨,漢高帝劉邦,殺死了韓信、彭越、黥布;漢武帝時有飛將軍李廣的悲劇。到了最後三分之一的後主時,趙雲好歹還是壽終正寢的。

《演義》上寫劉禪聞趙雲死而大哭,又是羅老先生加的花環。那時的劉禪,早把救過他兩次的趙雲忘得一乾二淨了,連點“悼念”的意思都沒有。到得後來,不知道怎地又想起救命恩人來了,在給別人封侯時順帶也追封了趙雲。可趙雲要是知道追封的事,準得氣得在墳墓裡詐屍不可:那時距蜀漢亡國還剩下不到三年了!

為什麼趙雲不是五虎將之首?

一樓回答 我很尷尬。趙雲年紀比劉備還大。排名和年齡神馬關係?其實史書沒記載神馬五虎將,只有四大將軍之說,關羽前將軍,張飛後將軍,馬超左將軍,黃忠右將軍。後世受民間影響,演義推出了五虎上將,加了趙雲。當然《三國志》也是把這五人列為一傳,趙雲排在最後,羅貫中也是知道的,演義也不能太離譜呀。趙雲不可能放在第一位。

為什麼說歷史上蜀國只有四大將,而不是五虎上將

首先沒有蜀國,劉備的西蜀政權國號是“漢”,說蜀國或者蜀漢是後人為了容易區分的叫法

劉備認為他是漢朝的正統傳人,繼承的也是漢朝的制度

漢制將軍職務按高低順序,有前後左右、四徵(徵東、徵西、徵南、徵北)、四鎮(鎮東、鎮西、鎮南、鎮北),此外的都是雜號將軍

劉備稱漢中王時候,任命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趙雲當時只是翊軍將軍,屬於雜號將軍,跟另外四個人是不能比的;直到劉禪繼位,才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

五虎上將是後世人對這五人的評價,並不是說當時就有五虎將了,也不是說這五個人平起平坐,只是表示五個人都很厲害,堪稱虎將

三國正史中趙雲真的不是五虎上將嗎

不是追封為五虎上將,正史中根本沒有這種說法

五虎上將是羅貫中自己意淫出來的,來源是三國志中關張馬黃趙五人同列一傳

追封是給諡號,三國志原文弗下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

翻譯過來,劉備時候,蜀漢有諡號的只有法正一人。後主的時候,諸葛亮、蔣琬、費禕大功勞重臣有諡號,陳祗受寵,有諡號,夏侯霸叛魏歸蜀,以示嘉獎,有諡號。關張馬黃趙加龐統都是追加的諡號

魏延為什麼不是五虎上將?

首先論親近,關羽、張飛是劉備的結拜兄弟;

其次論資歷,趙雲在劉備得徐州的時候就跟隨他了;

論關係,馬超的父親馬騰與劉備同接過衣帶詔,關係不一般;

論能力,黃忠70歲左右一刀劈了夏侯淵。

因此魏延不可能評上五虎上將。詳細參考資料www.xueshiboke.com/post/797.html

誰知道趙雲為什麼是五虎將最後死的原因嗎?

首先要明白一點先有晉三國志魏傳的五子良將,後有明三國演義拿來和五子對應的五虎將,這個概念後有的。其次三國演義裡,黃忠本來就老,死的自然早,關張死於他命,馬超在東川振場子,伐孟獲後不久也掛了,趙雲出道早,又被安排了個牛逼角色,純粹就是老死的有個毛陰謀。

趙雲到底是不是五虎將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縣西北)人。先從公孫瓚,時劉備亦在,與趙雲深自結納。公孫瓚為田楷擊袁紹,派劉備出征,趙雲為騎將,後因對公孫瓚失望託詞兄喪,離去前與劉備曰:“終不背德也。” 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後劉備入蜀,留趙雲於荊州,領留營司馬(相當於警備隊長),專司內務,截江救阿斗就是在此時發生的。 隨後由諸葛亮帶趙雲朔江而上,入平益州,趙雲被封為翊軍將軍,翊,護也,還是一名護衛統領性質的將領。而當時留任荊州的關羽官拜前將軍,假節鉞,董督荊州事。馬超左將軍,假節。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黃忠是後將軍,關內侯,連魏延都已是漢中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趙雲與他們就官位而言,尚差一大截。 劉備稱帝后,關羽已沒,馬超為驃騎將軍,來鄉侯,涼州牧。拜張飛車騎將軍,西鄉侯,領司隸校尉。黃忠已亡,魏延左遷鎮北將軍,都亭侯。次年,方升遷趙雲為中護軍,徵南將軍,永昌亭侯,後又遷任鎮東將軍,才與魏延平級。後一直未有升遷,倒是在孔明出祁山街亭之敗時,趙雲親自斷後,幾路兵馬中唯趙雲一路未曾有損失,然而回軍後也因此次戰役失敗,還被貶為鎮軍將軍,後卒於任上。時魏延已是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南鄭侯,所以趙雲終其一生,其位始終不能與關、馬、張、黃相提並論,連魏延都未能超過,自然也就不存在劉備拜他為五虎將一事了。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趙雲一身是膽,武功計略,不亞於關羽等人,而且他的為人及思維堪稱先公後私,敏於時事,而且甚為周密。所以陳壽將趙雲與關、張、馬、黃共列為一傳,是為《關張馬黃趙傳》,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也把趙雲加工誇張為五虎上將,以此彰顯趙雲的武功及品德,其實都是相當公平和得人心的。

相關問題答案
黃山為什麼不是五嶽?
安慶為什麼不是省會?
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
牛奶為什麼不是溶液?
任正非為什麼不是首富?
人為什麼不是分解者?
生鐵為什麼不是合金?
張繼科為什麼不是隊長?
鏡子為什麼不是光源?
倫納德為什麼不是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