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呢? ?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為什麼會有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呢?

你問的問題已經有人回答過了,現將其借用過來,內容如下:

我們先來分析地球的運動,地球有兩種基本的運動,一種叫自轉——地球自身的旋轉,另一種叫公轉——繞著太陽的旋轉。

自轉是繞著穿過南北兩極的地軸進行的,方向是自西向東,離兩極越遠的地方轉速越快。與兩極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為一天,也就是24小時。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為每秒30公里,繞太陽一週需要365天5時48分46秒。也就是一年,天文學上稱之為迴歸年。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它的長直徑和短直徑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在弗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不在橢圓中心的,因此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一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為147,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近日點。七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152,100,000公里,這一點叫做遠日點。事實上,當地球在近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在遠日點的時候,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這就說明,四季的變化與近日點和遠日點無關。

那麼四季的變化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與公轉有關,但是決定性的條件是地球必須斜著繞太陽轉;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繞太陽旋轉的話,太陽光線將永遠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與太陽光線的夾角也永遠不變,地球上將不會有四季的變化。

我們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氣溫高低與太陽光是直射還是斜射該平面有關。那麼這種效果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當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時,他投射在該平面的光斑將是一個正圓,而斜射時,光斑將是一個橢圓,而且越斜橢圓越大,也就是說,斜射時同樣多的光線照在了更大的面積上。我們可以理解為,光束斜射時光斑區的光線稀一些,直射時光斑區的光線濃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太陽光直射的地方氣溫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氣溫要低一些。我們知道氣溫是決定季節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太陽光直射的地方,將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厲害的地方將是冬季,這兩者之間的則是春季或秋季。

那麼四季的交替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與地球的傾斜有關了,正是由於地球是傾斜著繞太陽旋轉的,才使得太陽光的直射以赤道為中心,以南北迴歸線為界限南北掃動,每年一次,迴圈不斷,從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順序交替的現象。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當地球公轉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時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時正是秋季。當地球轉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在北迴歸線上,北半球便進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時,陽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進入秋季,南半球轉為春季。當地球轉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時,陽光直射到南迴歸線上,北半球進入冬季,而南半球則進入夏季。接下來就進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輪的四季交替又要開始了。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41524616.html

為什麼夏天會熱,冬天會冷? 10分

這是一個俯理常識,四季交替是由太陽直射角週年往返移動引起的。

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南北“軸”是斜著繞太陽旋轉的。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形成的黃赤交角約為23°26'。因此,太陽直射點到達的最北界線是23°26′N,即北迴歸線;最南界線到23°26′S,即南迴歸線,太陽直射點在 23°26′S~23°26′N作週年往返移動。

一年四季的關鍵節氣是,當地球公轉到3月21日左右為春分,陽光直射在赤道上,這時北半球的陽光是斜射的,溫度較低,是春季,南半球此時是秋季。當地球轉到6月22日左右為夏至,陽光直射在北迴歸線上,北半球受熱最多,是夏季,而南半球受熱最少,是冬季。9月23日左右為秋分,陽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為春季。當地球轉到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陽光直射到南迴歸線上,北半球受熱最少,是冬季,而南半球則是夏季。一年四季這樣交替進行。

所以,夏天會熱,冬天會冷! 解答了你的疑惑沒呢

到底為什麼會有夏天和冬天?

怎麼能說"冬天中午我們的影子也和夏天一樣"呢?你沒看到夏天你的影子短些,而冬天的長些嗎?這就是直射和斜射的不同了.冬天太陽直射南半球,到我們這就是斜射了.斜射要穿過更多大起層,那太陽的熱量被大氣吸去的就更多,所以冬天我們感覺太陽不暖和.反之你就明白了吧?

為什麼會有冬天和夏天之分哦`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現為一種天文現象,不僅是溫度的週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週期性變化。當然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改變,決定了溫度的變化。四季的遞變全球不是統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變冷,南半球由冷變熱。 現在分析一下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在不同季節的週期性變化規律。 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北半球處於夏半年,南半球處於冬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處於極晝,南極處於極夜;北迴歸線以北的太陽高度始終大於平均值,南迴歸線以南則小於平均值。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陽均升起於正東方,降落於正西方。 從秋分經冬至到春分,北半球處於冬半年,南半球處於夏半年。在此期間,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都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於東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於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從夏至經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在此期間,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極晝帶逐漸縮小;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極夜帶逐漸縮小。北迴歸線以北太陽高度一直在減小,南迴歸線以南則在增大。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出升方向由東北變為東南,降落方向由西北變為西南。秋分日由正東昇起,正西降落。 從冬至經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變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變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晝夜長短、極晝極夜和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上述情況相反。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的方向由東南變為東北,降落方向由西南變為西北。 從冬至到春分和從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晝長都向平均值(12小時)接近,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縮小。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起方向逐漸接近正東,降落方向接近於正西。 從春分到夏至和從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晝夜長短都在向極值變化,極晝、極夜的範圍都逐漸擴大。北迴歸線以北和南迴歸線以南的太陽高度也趨向極值。北迴歸線以北太陽升、落的方向,分別向東北、東南和西北、西南移動。 由於南北迴歸線之間的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較複雜,所佔篇幅較多,我們沒有充分地說明,讀者自行總結出規律來也是不難做到的。在分析的時候,最好能分成幾個階段來進行。例如,在北半球,可以從春分到太陽直射該地算做一個階段,再到夏至為第二個階段,夏至以後到再次太陽直射為第三個階段,以後可以把到冬至作為下一個階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後一個階段,太陽完成了一次迴歸運動。每個階段晝夜長短、太陽高度、太陽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時太陽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時,太陽在正午時位於天頂以北,冬至時則在天頂以南),等等,都有較大的變化。 2.四季劃分 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強調四季的天文意義,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 西方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從天文意義上講,我國的以四立為劃分四季界限更為科學。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都等於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從極大值(或極小值)向極小值(或極大值)過渡的典型特徵。因此,把春分作......

為什麼會有 4季,尤其是夏季,和冬季,24節氣是科學的嗎

科學啊,這是地球公轉的問題,對於我們北半球來說,6月22,太陽直照北迴歸線,也就說,這段時間我們北半球是夏季,天氣炎熱,相對的南半球就是冬天,然後到了12月22,那時候我們是冬天,南半球是夏天,太陽離我們遠,24節氣來說,有一定道理的,其實就和我們現在分春夏秋冬一樣,只不過某種程度上更詳細

為什麼會打雷下雨?為什麼有冬天夏天?

這是《海爾兄弟》主題曲

作詞:張經平

作曲:戚小源

領唱:蔣小涵

打雷要下雨,雷歐,

(什麼?)

下雨要打傘,雷歐,

(這我也知道!)

天冷穿棉襖,雷歐,雷誒歐,

天熱扇扇子。

智慧就是,

(說啊!)

這麼簡單。

為什麼要打雷下雨,

(為什麼?)

為什麼有冬天夏天,

(是個難題。)

不知道的奧祕萬萬千千,

智慧簡單又不簡單。

不知道的奧祕萬萬千千,

哦,雷歐,哦雷撫,

智慧簡單

(還有什麼?)

又不簡單。

(哎!)伴唱:黑鴨子演唱組

為什麼有冬天夏天?

為什麼有春夏秋冬: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寒暑交替,春去秋來?其中的玄機和奧妙,原來盡在於地球的自轉軸有一個23度27分的傾角。當北半球接受太陽光的直射而處在盛夏時,南半球則面對太陽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對應著南半球的秋天,兩半球得到了同樣多的陽光。這便是四季的由來。我們把北緯23度27分的緯圈叫北迴歸線,南緯23度27分的緯圈叫南迴歸線,意思是太陽的直射到此為界,然後便開始掉頭轉向,打道返回了。而北極圈、南極圈則會有半年時間照耀著不落的太陽,另外半年陷入漫長的黑夜。由於地球繞日軌道不是一個標準的正圓,因此南半球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更熱,冬天更冷。有研究者認為,以數萬年為週期的地軸變化和日地距離的疊加效應,可能是地球上冰川時期形成的巨集觀原因。

為什麼會有冬天和夏天??

秋來夏往,冬去春回,年復一年,四季永遠這樣迴圈著。這種四季冷暖的周而復始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都有烤火取暖的體驗。當我們正對著爐火時,感覺特別烤人;斜對著時,就不那麼熱了。此外,注意觀察的同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朝南的房間,冬天充滿陽光,而夏天陽光卻射不到室內。這說明太陽的高度在變化:冬天低,陽光斜射;夏天高,陽光直射。想想這些現象的道理,與天氣冷暖變化聯絡起來,四季變化形成的原因就不難理解了。

太陽高度週期性的變化,造成周期性的直射和斜射。太陽高度為什麼會有周期性的變化呢?

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地軸始終與軌道面傾斜成66度33分的夾角。由於地軸的傾斜,當地球處在軌道上不同位置時,地球表面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是不同的。太陽高度大的時候,太陽直射,熱量集中,就好像正對著火爐一樣;而且太陽在空中經過的路徑長,日照時間長,晝長夜短,必然氣溫高,這就是夏季。反之,太陽高度小時,陽光斜射地面,熱量分散,相當於斜對著火爐;而且太陽在空中所經路徑短,日照時間短,晝短夜長,氣溫則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陽高度由低變高。同樣道理,太陽高度的變化影響著晝夜的長短和溫度的高低,分別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由於地球永不停歇地側著身子,圍繞太陽這個大火爐運轉,這種冷暖便不停地交替著,從而形成了寒來暑往的四季。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會有春夏秋冬?
為什麼會有冬天?
晴天為什麼會有彩虹?
女人為什麼會做春夢?
三亞為什麼會有霧霾?
炒雞蛋為什麼會有腥味?
鬼壓床為什麼會有幻覺?
為什麼會有生理需求?
為什麼會有匯率?
為什麼會有中華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