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傣族)的房子有什麼特點? ?

General 更新 2024-06-01

西雙版納(傣族)的房子有什麼特點?

西雙版納的傣族是住在傣樓的,房子是木頭做的,分兩層,人住上面,還有他們的臥室是不準外人進的,這是他們的習俗。然後,下面養牲畜、停車、放雜物等,傣族的房子防地震,越地震,房子就會越牢固。

傣族的特點有哪些

去年我去過傣族之鄉——孟定,我在哪裡待了一個月,與當地的村名閒聊天,知道一些傣族的風俗傳統。潑水節就不用說了。首先說哪裡的經濟條件還可以,村裡有的房子蓋的跟別墅差不多,很漂亮。也有很多老房子,雖然矮小,但也是磚瓦結構,很有韻味。跟佤族人一起聊天,佤族人的特點是面板黑,跟傣族是鄰居,佤族人說傣族人婚姻觀念不強,結婚不要找佤族人。這點我後來也是得到印證的,我跟傣族人喝茶閒聊,知道傣族的一些風俗習慣,傣族男孩女孩十二歲,十三歲就按當地風俗定婚,到十八九歲還沒物件,就是一光棍了。當地的計生政策很鬆,一般夫妻批生兩個孩子,不論男女,如果再超生一胎,罰三五千元。他們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就他們自己說,兩個人合得來就一起生活,合不來就各找各的,至於孩子歸誰,誰願意帶孩子誰帶。

傣族的住房都有哪些特點

本文重點介紹客家民居(營壘式的)住宅特點和傣家竹樓的建築(環境)和竹樓(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特點。激發讀者(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

傣族的房孑的優點

(一)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圍綠樹成林。金平還保留著傳統的幹欄式建築樣式。竹樓頂尖底方,以圓木為柱,樓板、牆壁均用竹片編成,樓頂用草排覆蓋,成“人”字形。上層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層關牲畜和堆放農具雜物。竹樓兩側各支一架梯子,各開一道門,男子從右門出人,女子從左邊出進。沿兩側梯子上竹樓,外有走廊、晒臺。樓上室內分左、中、右3格,左格安有灶塘,是婦女做飯和玩樂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閒談的場所;中格用來接待親朋。用竹籬圍成大房間,一家人分床蓆樓而臥,只以蚊帳相隔。

紅河沿岸的住房多為平頂土房,少數有樓,房頂作陽臺和晒場,盛夏炎熱時人們多在屋頂露宿。內分3格,兩側住人,堂屋用來接待賓客。自稱“傣倮”的建房,相鄰的戶不共牆,自稱“傣尤”和“傣尤倮”的鄰舍之間可共牆,房頂相連。建房木料多用玉荷樹、紅皮果樹、黃木樹和五眼果樹等。元陽傣族稱紅椿樹為樹中之王,堂屋正中樑柱非用紅椿木不可,實在找不到紅椿木料子,即便是紅椿木栓也要用上一點,認為用了紅椿木,房子牢固,人丁興旺。

內地傣族多為土木結構的瓦頂樓房,與當地其他民族無異。

傣族地區水運交通比較便利。紅河兩岸的傣家設點擺渡,運送過往行人物資,現在主要運輸雖被汽車逐漸取代,但水運在其生產、生活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

傣族的住宅建築是"幹欄"式建築,也稱高腳房屋建築,以竹,木,茅草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結構,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在潮溼炎熱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風,還可以御蛇、蟲和野獸的侵害。隨著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蘭村寨己出現了許多磚石、水泥現代建築材料建成的杆欄式建築,杆欄建築的歷史十分悠久,在雲南省內的出土文物已向我們展現了秦漢時期雲南杆欄式建築的真實風貌。至今,在中國南方,除傣族外,還有許多其它少數民族也是居住這種杆欄式建築的房屋。

各具特色的民居 的各種房屋有什麼特點

蘑菇,漂亮美觀的哈尼族蘑菇房,還見過那端莊穩固,古樸粗獷的藏族碉房。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陝北窯洞和羌族碉樓。

陝北窯洞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風把黃土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帶到了陝北,造就了這片金黃而遼闊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居住著淳樸的人們,他們所居住的房屋就是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陝北窯洞。

這種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被靠山。門朝開闊的地帶,少有樹木遮擋。一個院的窯洞一般只修3個至5個。最中間的為正窯,兩邊常放雜物或是小的房間,也可以貯存糧食。

走進窯洞的內部,內側有灶臺、鍋等。洞頭壘著土炕。土炕正中間的下有一個洞,用來生火,這樣到了冬天也不會感覺到冷。這種窯洞夏天也很涼快,真是冬暖夏涼!

羌族碉樓

羌族是四川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獨具特色的民居就是----碉樓。

在羌語中,碉樓被稱為“鄧籠”,意為美麗、高貴的房子

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壘石為屋,高者十餘丈”的習俗。碉樓的高度在十米至三十米之間。用於禦敵、貯存糧食和柴草。羌族民居為石片砌成,平頂房,呈正方形。多數為三層,每層高約三至四米。有著強烈傳統民俗文化。

總之,每個民族有他們各自的特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居。但我認為它們都是古樸而純潔的美!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課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在途中摻石灰,用糯米飯,雞蛋清作粘合劑,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它們大多為3至6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佈局均勻,雄偉壯觀。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的地震撼動,風雨侵蜍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顯示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佈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客家人在治家,處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無不體現出明顯的文化特徵。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土樓內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讓人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久遠.

傣家竹樓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遠遠望去,到處是一叢叢綠色的鳳尾竹,和遮天蓋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處不時傳來雞犬之聲,卻看不到村寨、房舍,顯然那一幢幢竹樓都藏在濃綠的竹林中了。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區地處亞熱帶,地溫高,據說竹樓利於防止酷熱和溼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傣族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別緻的竹樓組成。村邊都有防護林帶。每家竹樓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籬內種植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竹樓下有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個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一般作關牲口和堆柴禾用。竹樓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撐。屋內橫樑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蔑,將樓房隔為兩層。屋

頂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大都改為用瓦頂。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進竹籬,登上木梯,便來到屋外的走廊,進門,是一寬大堂屋,中間鋪一大塊竹蓆,這是全家活動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兩側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臥室,外人是不能入內的......

傣族竹樓的建築特點是什麼?

傣族竹樓是另一種幹欄式住宅。雲南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地區,這裡的地形高差變化較大,北部為山地,東部為高原,西部卻為平原。全區氣候差別也大,山地海拔達1700米,屬溫帶氣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屬亞熱帶氣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經屬於熱帶氣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達21℃,沒有四季的區分。所以在這裡,幹欄式建築是很合適的形式。由於該地區盛產竹材,所以許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稱為竹樓。

粗竹子做骨架,竹編篾子做牆體,樓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頂鋪草。所以竹樓用料簡單,施工方便而且迅速。竹樓的平面呈方形,底層架空多不用牆壁,供飼養牲畜和堆放雜物,樓上有堂屋和臥室,堂屋設火塘,是燒茶做飯和家人團聚的地方;外有開敞的前廊和晒臺,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飯、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風;晒臺是主人盥洗、晒衣、涼晒農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這一廊一臺是竹樓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樣的竹樓一防潮溼,二散熱通風,三可避蟲獸侵襲,四可避洪水衝擊。

因為這裡每年雨量集中,常發洪水,樓下架空,牆又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於洪水的通過。 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幾乎村村都有佛寺。規定在佛寺的對面和側向不許蓋房子;民房的樓面高度不許超過佛寺中佛像坐檯的檯面。由於經濟上的懸殊差別,村裡百姓的住房本來在大小和質量上無法與 頭人相比,但還在建房上作了許多規定,如勞動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準做雕刻裝飾,廊子不許作三間,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門,甚至樓梯也不許分作兩段,樓上樓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長的木料,還不得用石頭柱礎等等。這種種限制的確也影響了民居建築在技術上的發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長的壽命。

泰族的住房有什麼特點嗎?人們為什麼要建造這樣的住房呢

幹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傣族大多住於平壩,村寨臨江湖畔。住宅建築以西雙版納的傣家竹樓最具特色,每戶一座竹樓,竹籬環繞,自成院落。竹樓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

少數民族的房屋特點

1.維吾爾族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淨。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2.土家族的房屋一般靠山靠水,成老虎坐山形,多數人住幹欄屋。有的是吊腳樓或立柱懸。3.滿族傳統建築形式是院落圍矮牆,院內有影壁,立有,供神明用的“索羅杆”。住房一般為3間或5間。4.傣族的房子都是單幢的,四周有空地,各家自成院落。芒市等地的傣族住宅,多土牆平房,每一家屋內間隔為三間,分臥室、客堂。西雙版納州則完全是幹欄式建築,樓上住人,下棲牲畜。上層近梯處有一個角來做主人的臥室,其餘便是大一大開間,中央是一個火塘,煮飯烹茶,都在火塘上,主客聚談,也都圍爐或蹲或坐。屋頂用瓦或木板鋪蓋,樑柱門窗樓板全部用竹或木板。5.水族歷史上盛行頗似傣家竹樓的幹欄式“木樓草房”每棟一般為三間二層,近年受當地漢族影響亦就地取材多蓋落地三間的“片石牆” 。6.白族民居建築有著獨特的風格、濃厚的文化積澱。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們十分重視門樓建築和照壁、門窗雕刻及山牆彩畫的裝飾藝術。門樓裝飾,通常採用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磚和青磚等組成翹角飛檐,雕樑畫棟,花枋精巧,斗拱重疊,雄渾穩重,美觀大方。7.獨龍族的人們所居房屋是在怒江流域及其他較溼熱地區常見的幹欄式木竹樓和木楞房,幹欄式木竹樓俗稱“千腳落地”,這種房屋的四壁僅以竹篾巴圍起上覆茅草,整個建築結構簡單。北部的氣候比南部寒冷及耕地較為固定,因而,當地住房樣式多是以木板鑲圍或用整個圓木壘成的木楞房。用木料或木板層層相交叉疊壘而成,四個角牆板或木料鋸成凸凹的齒狀交叉固定。8.納西民居普遍是土木結構的瓦屋樓房。建築平面結構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佈局。納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兩側廂房略低,由下輩居住,再加上正房對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佈局協調。9.瑤族房屋一般是地房,為土木結構或竹木結構,尤以土木結構為多。但現在,除了在土質不適於燒瓦的少數地區外,茅草房已難見到,瓦房已取代了茅草房。瓦草的支撐為圓柱子,木料框架,以榫頭相結,牆壁為土牆、磚牆結合木板牆,地板為土地板或水泥土板.10.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間有一大間為堂屋。在版納地區,堂屋東面一間為家長的臥室,臥室內設有祭祖處。哀牢山、無量山區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經濟及環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幾種式樣。11.普米族的村落一般建在有松林的半山緩坡地帶,通常二三十戶為一村,村寨之間距離很近,可以炊煙相望,雞犬相聞。住房多為木結構,牆壁用直徑12釐米左右圓木重疊垛成,木板鋪成人字形雙斜面屋頂,屋頂木板可拉動的兩塊又稱“滑板”,四角豎圓柱,中央立一根大方柱,叫“擎天柱”,認為是神靈所在的地方。這種住宅當地俗稱“木楞房”或“木壘子”。房屋一般分為二層,上層住人,下層飼養牲畜。屋內設火塘(俗稱“鍋莊”),周圍是臥鋪,後方安有神龕(稱“宗巴拉”)。這裡是家庭活動的中心,人們在這裡烤火、做飯和睡覺,也在這裡進行宗教祭祀和接待客人。室外懸掛牛羊角或老鷹頭顱,用以避邪和祝願牲畜興旺。蘭坪、麗江等地的普米族富人,也仿效白族民居式樣建成磚木結構的大院瓦房.12.房屋依山而築,住房面積在叉叉房的基礎上擴大了 3-4倍,有較規則的大門出入。建房所用木料,如過樓,筧刀需要經過打眼,鋸榫等方面的粗加工。房屋分一樓一底,但樓上空間呈等腰三角形狀,只相當於樓下空間的1/2。臥室與火塘逐漸分開。13.居住在壩......

相關問題答案
西雙版納(傣族)的房子有什麼特點? ?
朝東的房子有什麼利弊?
老虎的舌頭有什麼特點?
廬山的景色有什麼特點?
藏戲的聲音有什麼特點?
雞的耳朵有什麼特點?
拉薩的夏天有什麼特點?
牛的舌頭有什麼特點?
中國的牛還有什麼特點?
貓的眼睛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