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會被凍腫? ?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為什麼手會被凍腫?

凍瘡是冬天極為常見的面板病。是由於冬季氣候寒冷,外露的面板受到冷凍的刺激,時間一長,皮下小動脈發生痙攣收縮。產生血液瘀滯,使區域性組織缺氧,導致組織細胞受到損害。

損害初為侷限性蠶豆或指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對稱性好發於四肢遠端,以手背及手指伸側、足緣及足趾伸側、下肢、面頰、耳廓等處多見。自覺區域性有脹痛感,瘙癢,遇熱後更甚,潰爛後疼痛。

遭受寒冷侵襲,受凍面板出現蒼白、紅腫、紫斑、灼癢、麻木、面板水皰、潰爛。這些症狀可延續1-2個月直至天氣轉暖方痊癒,一些患者來年冬天會在原部位再度復發。中醫認為,凍瘡是由於暴露部位禦寒不夠、寒邪侵犯、氣血執行凝滯引起。此外,還與患者體質較差不耐寒冷及少動久坐、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潮溼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發生凍瘡。

自療注意事項

(1) 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加速氣血執行,以利瘡面修復。也可預防凍瘡新發。

(2) 寒冷季節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襪宜寬鬆乾燥。

(4) 年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逐步養成冷水洗臉、洗足、擦身、洗澡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熱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薑、肉桂。

(6) 每年發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進行幾次外擦藥物自療有條件的加做紅外線理療則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內外治療。

自治療法

1、 驗方自療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當歸10克、生薑3片、紅棗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吳茱萸3克、生薑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適量,入冬前將蒜搗爛,擦在常患凍瘡處,每日1次,連擦5-7天,如面板起泡,可暫停用。本方適用於凍瘡的預防。

(4) 生薑25克、白蘿蔔1個、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藥一同水煎,趁熱洗過,連洗2天,即可痊癒,以上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適用於凍瘡未潰時的治療。

(5) 生薑的自然汁,熬膏塗之。此法對於手、足凍瘡均治。此外,用生薑汁時時漱吐,還可治療口瘡。

2、 飲食自療方

(1) 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薑15克、當歸30克、煮食。

(2) 生薑、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同浸於500毫升白酒中,一週後即可服用,每次飲酒10毫升,每日2-3次。

(3) 山楂15克、當歸15克、紅棗10克、煮食。

3、 外治自療法

(1) 傷溼止痛膏、紫歸治裂膏外貼患處。

(2) 皮硝煎水外洗患處。

(3) 紅霜茄子秸連根拔起洗淨。煎湯泡洗患處約半小時左右,每日2次。

(4) 薑汁或辣椒水外擦患處。

(5) 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後外擦患處。

(6) 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患處,3天后更換。以上療法適合未潰者。

(7) 雲南白藥撒於凍瘡潰爛處幷包扎。

(8) 螳螂子(即桑螵蛸)切開,取其中黃汁塗破潰處,每日1次。

(9) 用馬勃一塊外敷潰處,每日更換。

4、 夏季伏天外治自療法

(1) 大蒜頭搗爛塗擦老疤處,每日1次,連續1周。

(2) 鮮芝麻葉搗爛塗擦易患處,1小時後洗淨,每日多次。

避免誤診

受凍後,不宜用熱水溫暖,或用火烘烤,否則凍處會潰爛。

受凍後面板瘙搔,不能用手抓搔,否則易使表皮破爛感染。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以揉法、摩法、擦法等在患處的區域性進行操作,時間為5~10分鐘。要輕快柔和,切忌生硬粗暴。

(2)如果局部發生了水皰或潰瘍,在操作時要避開區域性......

為什麼我每年冬天都會凍手?究竟該怎麼辦?

我也有同感,多年來我已直凍手,有時凍利害了還裂口子。近幾年我找到了決招,並頂結:每天用熱水洗手,(我叫燙手)洗10分鐘以上,每天不少於3次,涼了加熱水,已凍了的手,可加多次數。我一般是飯前洗,到今天還如此,洗後擦上一元一支的護膚膏(搓手油)。凍手可能是面板的事吧,但今生你我就這面板了,認命吧,只要冬天堅持洗,你我的手和別人的手沒區別。但也要防寒。

人為什麼會凍手?

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溫高時面板瘙癢為特徵,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患處面板糜爛、潰瘍等現象。該病病程較長,冬季還會反覆發作,不易根治。對於一些年輕女士而言,不僅影響了雙手的美觀度,還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治療方面,雖方法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

在中醫學上來說,由於凍瘡患者大多體質陽虛,故氣血執行不暢,凝滯脈絡,久而久之肌膚便會失去養分,導致陰寒久伏於脈絡,因此,凍瘡會反覆發生。而在夏季治療凍瘡,正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曾提出“春夏養陽”治療法則。根據中醫陰陽四時消長變化論,人體陽氣春夏多生髮而旺盛,秋冬多收斂而衰弱,這是人與自然相應的結果。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凍瘡得以恢復。

陽虛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使人體陽氣在夏季處於節律變化的高峰,體內凝寒之氣,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面板毛孔容易擴張,如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反之,在冬季人體處於陽氣年節律變化的低谷值,即使補之,療效亦難盡如人意。李斌醫師表示,由此可見,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藉助自然界夏季陽旺陽升之勢,體內陽氣有隨之慾升欲旺,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配合活血化瘀藥物乘其勢而治之,以求更好地發揮扶陽祛寒治療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溫陽之氣記憶體,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

治療方式:

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面板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籤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 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籤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薰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日1劑,連續1周。

上述幾法,任選1種,連續5-7天,即可有效地預防凍瘡發生。

辣椒

將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後,塗凍瘡患處能消炎、鎮痛、去癢。

生薑

用新鮮的生薑片塗搽常發凍瘡的面板,連搽數天,可防止凍瘡再生;若凍瘡已生,可用鮮薑汁加熱熬成糊狀,待涼後塗凍瘡患處,每日兩次,連塗三天,就會見效。

蘿蔔

將蘿蔔切片,用電爐或

炭火等熱源烘軟,貼在凍瘡患處,繼續烘烤,距離與熱度感覺舒適為度,過不了幾分鐘凍瘡處有發癢的感覺直至腫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淨後煎濃湯,趁熱洗患處,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將山楂1枚置於火爐上燒熟變軟,稍冷後搓成泥狀塗患處,同時將患肢置於火爐上方烘烤,邊塗邊輕揉患處面板,直到楂泥變幹,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療3-5次

手為什麼會被冰箱裡的冰粘住

因為你手上有水,由於熱傳遞而使水駭間結成冰,使你的手跟冰結在一起,所以就給粘住了。

如果 你的手上沒有水的話,還可以因為你的手的溫度把表面的一些水融化,但又因冰的存在,使你融化的水又結成冰,而粘住。

如果你的手跟冰一樣涼,又是乾燥的,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手凍過一次後為什麼回更容易凍,很容易習慣性凍手,是什麼原因啊?

凍瘡發生於嚴寒季節,一般在氣溫5℃以下發生,至春季氣候轉暖後自愈,但入冬後又易再發。許多人一旦患凍瘡後,每年一到冬季就復發。凍瘡以幼兒、小學生最多見。手足、耳廓部位最易發生。症見區域性皮膚髮涼,出現暗紫紅色或紫藍色斑片,按之柔軟。嚴重時出現水皰,破裂後形成糜爛或潰瘍。遇熱後自覺癢、灼熱感及疼痛。遷延不愈者有硬結。重凍瘡可遺留疤痕,對冷過敏。

凍瘡機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面板血管對寒冷過敏有關,也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遺傳因素有關。經常接觸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長時間生活在我國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溼環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溼可加速體表散熱,故冬季溼度大的地區,凍瘡發生率較高。此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肢端血迴圈不良、手足多汗、缺乏運動、營養不良、貧血及一些慢性病常為凍瘡的發病誘因。

預防凍瘡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乾燥、鞋襪不宜過緊,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熱水浸泡。易受凍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以保護面板。未破潰的凍瘡可用促進血液迴圈的藥物,如10%樟腦醑或辣椒酊區域性揉擦。

每年冬天會凍手是什麼原因

凍瘡是冬季比較常見的。是對寒冷敏感的人受寒冷的刺激而引起機-體組-織的損傷。冬天天氣一冷,皮-膚裡的血-管就收-縮,以此來保住體溫。而手、腳、耳等部位因遠離心臟,血流比較緩慢,這些地方的血-液循-環就比較差。如長期受寒冷刺-激,就很容易形成凍瘡。出現紅腫,刺-激感受器,產生灼-痛、發-癢的感覺。

所以生過凍瘡的同學應注意及早採取措施,防止凍瘡的再次發生。凍瘡初起時,可用姜味暖暖凍瘡膏塗擦區域性,中草藥有效成分對面板進行快速修復。並注意保暖。如果已發生水泡,則可用消毒的針刺破水泡,再敷上。

注意保暖,保護好易凍部位,如手足、耳朵等處,要注意戴好手套、穿厚襪、棉鞋等。鞋襪潮溼後,要及時更換。出門要戴耳罩,注意耳朵保暖。平時經常揉搓這些部位,以加強血液迴圈。

在洗手、洗臉時不要用含鹼性太大的肥皂,以免刺激面板。洗後,可適當擦一些油質護膚品,以保護面板的潤滑.

為什麼手會凍?

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侷限性炎症損害。

病因:系機體對寒冷發生的異常反應。凍瘡是寒冬或初春季節時由寒冷引起的侷限性面板炎症損害。好發生在肢體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邊、耳垂和麵頰部。現代醫學認為凍瘡是因為患兒的面板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襲,使末梢的面板血管收縮或發生痙攣,導致區域性血液迴圈障礙,使得氧和營養不足而發生的組織損傷。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患兒陽氣不足,外感寒溼之邪,使氣血執行不暢,瘀血阻滯而發病。

症狀:好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末梢部位。皮損為瘙癢性侷限性水腫性紅斑,境界不清,可出現水皰、糜爛和潰瘍。凍瘡初起為侷限性蠶豆至指甲蓋大小紫紅色腫塊或硬結,邊緣鮮紅,中央青紫,觸之冰冷,壓之退色,去壓後恢復較慢,自覺區域性有脹感、瘙癢,遇熱後更甚,嚴重者可有水皰,破潰後形成潰瘍、經久不愈

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裡常較難快速治癒,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癒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於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

眾所周知,手腳和耳廓是人體血液迴圈的末梢部分,亦是凍瘡的好發部位。深秋以後,氣溫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內的血流也隨即變得緩慢。當溫度低於10攝氏度時,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動脈遇冷弗縮,靜脈迴流不暢,從而發生凍瘡。也有部分患者是因為血管先天性變異、血管狹窄導致血流不暢而誘發凍瘡的。因此,預防凍瘡應針對其發病機理,提前採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治凍瘡的良方

體育鍛煉法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面板,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迴圈,消除微迴圈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溫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鍛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服、擦藥物法

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煙醯胺片0.1克,日3次,鈣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也可在凍瘡好發部位塗擦辣椒酊(取幹辣椒20克,密閉浸泡於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中藥治療可內服“人蔘養榮湯”:當歸12克 肉桂10克 白芍12克 川芎12克 桂枝10克 生薑皮10克(無此藥時可用乾薑8克代替)黨蔘18克 黃芪18克 雞血藤30克,煎水內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 桂枝30克 甘草30克 川芎20克 (如創面有潰爛者可再加鴉膽子25克或黃連25克),水煎,等待溫度適宜(溫度為35~40攝氏度),溫洗或浸泡。每天2次

凍瘡是冬季常見的面板病,若能在夏季提前預防,冬季就可免卻凍瘡之苦,現介紹幾則凍瘡夏治方,供選用。

1. 鮮芝麻葉適量,放在生過凍瘡的部位,用手來回揉搓20分鐘左右,讓汁液留在面板上,1小時後再洗去,每日1次,連續1周。

2. 吃西瓜時,將西瓜皮適當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帶紅的樣子,用它輕輕揉搓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次3分鐘,每日1次,連續1周。

3. 紅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籤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4. 生薑60克,搗爛,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時用消毒棉籤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薰洗易患凍瘡處,每日1次......

為什麼冬天有些人的手會凍腫

你好,凍瘡是一種冬季常見病,以暴露部位出現充血性水腫紅斑,遇溫高時面板瘙癢為特徵因為天冷的話身體血液流動就會相對緩慢,如果一年四季堅持用涼水洗臉洗手就不會那麼容易生凍瘡.冬天注意保暖很重要。

冬天來了,可是手為什麼會成這樣?是凍成這樣的嗎?

凍的,建議以後注意保暖。塗一些防凍的護膚品。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手會長凍瘡?
為什麼手會有觸電感覺?
為什麼手會一直出汗?
為什麼手會有靜電?
為什麼手腳會腫?
為什麼手臂會發麻?
為什麼手機軟件會閃退?
為什麼腿會浮腫?
為什麼手機會很卡?
癌症晚期為什麼腳會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