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什麼也說普通話呢? ?

General 更新 2024-05-24

臺灣為什麼也說普通話呢?

因為國民政府遷臺之後要求使用國語,臺灣人講的是國語,但不是我們所講的普通話。因為兩者還是有一些差別的,但大部分是一樣的。區別如下:

A、 語音特徵

因受方言的影響發音不規範

1、 無翹舌音聲母,一般都念平舌音聲母Z、C、S。

2、 鼻音聲母N和邊音聲母L分不大清,一般多念成L聲母。

3、 把齒脣音聲母F發成喉聲母H,"農夫"讀成了"NONG HU"。

4、 如韻母把不圓脣母音發成圓脣母音。"知道"讀"ZU DAO","吃飯"讀"CU HAN"。

5、 極少兒化韻。

6、 少輕聲。

7、 聲調比較短促(受某些方音的入聲影響)。

8、 個別字音與普通話不同(有些受古漢語影響)。如連詞"和"念"HAN",學說"我HAN你"

然而,臺灣“國語”語音特點固然是很突出的方面,但決定系統對立的因素,主要還是詞彙和語法這兩方面。這是因為國語的語音規範比較明確,歷來的"識字"教育又有"正音"的傳統,說話人在語音上的規範意識比較強。而在詞彙和語法上,規範模糊,人們的規範意識也比較弱,異變發展在這方面要快一些。

B、 詞彙特徵

在語言變化過程中,詞彙是最活躍的部分。兩岸由於政治制度,語言環境、社會文化都相差很大,加上長期隔絕不相往為,詞彙上表現出很明顯的"詞語差"。比較兩岸詞彙現象,顯示出臺灣“國語”特色的大致有6種情況。

1、 可感覺到不是大陸普通話詞語,但理解上不形成任何障礙。

如"速食麵、錄影帶、計程車、腳踏車、冷氣機、易開罐、人造皮、服務生、存款薄、影評人、店員、郵差等。

2、 字面義似乎很清楚,實際不然,往往引起誤解。

如:張老師(泛指心理學老師或可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人)、街口(義為BLACK)、機車(摩托車)、公車(公共汽車、非公家車)、本科(學校的主要學科,對選科而言),先進(在"各位先進"一語中指在座的聽眾)。

3、 藉助於上下文或詞素、詞義組合上都難理解的。

如:清湯(指女子直而齊耳的短髮,有"清湯掛麵"一語)。E型女性(一切都追求Excellent的女性);K書(用功讀書)。天婦羅(一種外頭裹有澱粉一類東西的油炸食品)。寡佔(壟斷),出缺(主管人有事有病不在職),組織人(忠於職守但缺乏主見和創造性的職員)等等。

這部分還可包括一些國語口語中常用來講閩南話和客家話的方言調。如:查博人(男人),查某人(女人),才調(本領),三八(神經質、不正經),伴手(禮物),也有借用日語、英語的詞。如便當、看護婦,派對,秀等等。

4、 臺灣和大陸都有、都用的詞語,但使用習慣和頻率不同。 如:a、民眾、杯葛、國樂、幼稚園;b、提升、檢討、愛人、高姿態、高工、販賣、成長、品質。這兩組詞,在兩岸出版的詞書裡都可以找到。區別在於:第一組在普通話中都有了代替詞,現在基本不用了;第二組在臺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中都是常用詞,但詞義、使用範圍和習慣都有所不同。如:"提升"在臺灣“國語”裡可以有"知識水平的提升"、"國民素質的提升"等說法,相當於普通話的"提高"。再如"檢討"臺灣指總結經驗之義。&qu......

臺灣為什麼也說普通話?

臺灣使用傳統的正體中文(中國大陸地區則使用簡體中文)。由於義務教育的落實與戰後初期的強制推廣,官方語言國語是目前臺灣最通行的主要語言,另外次要常見的語言為閩南語與客家語,由於政府與民間非常注重英語教育,且因日本曾在二戰前統治臺灣的影響使年長者普遍可使用日語,因此常見使用外國語言為英語和日語,本土語言與文字也大量吸收不少這些外來語,即使臺灣使用與其他華人區域使用相同語言,但仍有相當不同差異。

臺灣也保留了原始族群、原有省份的語言、方言與外來語言。如臺灣原住民各族的語言(以高山族為主)、方言閩南語、客家話以及其他各省的方言,其中以閩南語與客家話為大宗,而平埔族由於與漢人通婚,加上生存壓力,其唬言大多已幾乎消失殆盡

兩岸語言差異

中華民國政府所推行的國語是以北京話為基礎,但由於國語已經在臺灣地區獨立發展了50年以上,以致於漸漸與在中國大陸所使用的“普通話”出現差異,部分語音因與臺灣本土語言相互影響,造成捲舌音、兒化韻逐漸消失等等。

在中文辭彙上亦與中國大陸多處不同,有些來自臺灣本土語言或外來語的新辭彙(主要是閩南語與日語):“槓龜”(沒有收穫)、“衰”(倒楣)與“歐吉桑”(男性長輩,日文:おじさん)、瓦斯(煤氣,日文:ガス)、黑輪(關東煮,日文:おでん)等等,有些則是因為兩岸分治後交流變少,造成了用詞習慣的差異,例如:中國大陸用詞多用“圓珠筆”,臺灣用詞多用“原子筆”,於是有語言學家因此稱之為臺灣國語或臺灣華語(南方方言尤其是江浙方言的普通話發音,“原子筆”為佐證。

廣東人和臺灣人講普通話為什麼那麼好聽?

因為廣東人是講廣東話,講普通話時捲舌音沒有那個重,講話稍微會斯文些;而臺灣人是因為由日本人統治過,語顏行紶都很禮貌,講話也稍微會斯文些。

為什麼臺灣人說普通話,並且普通話也是新加坡的一種官方語言。

你在說什麼呀?誰跟學誰呀?臺灣說的是"國語",以北京音為"國音"是中華民國政府"讀音統一會籌備處"早在1912年就定下的事.

另,普通話只不過是新加坡的4種官方語言之一,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實際的通行語言是英語.

-----------------------

ZT

1912年(民國元年)12月由蔡元培任總長的教育部成立讀音統一會籌備處,由吳敬恆(稚暉)任主任,並制定讀音統一會章程8條。規定讀音統一會的職責是為審定每一個字的標準讀音,稱為“國音”。每個字的音素定下來之後,還要制定相應的字母來代表每一個音素。讀音統一會員,由教育部延聘若干人;各省推舉2人,由行政長官推舉;蒙藏各1人,由在京蒙藏機關選派。此外華僑代表1人。會員的資格有一定的要求,必須具備下列四條之一:1、精通音韻;2、深通《小學》(古時稱“文字學”為“小學”);3、通一種或兩種以上外語;4、諳多種方言。最後確定下來的成員一共80人,其中由教育部任命的有50人左右,其餘為各省推舉。雖然說各省最多推舉2人,但是在教育部任命的會員當中以江浙為主,結果來自江蘇的會員有17人,浙江9人,直隸7人,此外福建、廣東、湖南各4人。

讀音統一大會在1913年(民國2年)2月15日開幕,實到44人,來自江蘇的吳敬恆得29票當選議長,王照僅得5票任副議長。會議逐一審定了6500個字(另加600俗字、新字)的“國音”。當時為了記錄定下來的“國音”,臨時採用了一套注音符號系統。字音確定以後,下一個任務是核定音素,並且確定一套字母系統來表示音素。按照黎錦熙先生的記述,會議進行到這個地步,出席者日漸稀少,但是對於“字母”問題幾乎打起架來。當時字母提案頗多,但總結起來主要有3個方案:1、偏旁派,仿照日本片假名,用音近之漢字,取其偏旁為字母;2、符號派,主張另外製定一套符號系統;3、羅馬字母派。與會者多日爭論僵持不下,結果浙江代表許壽裳等人以及與會的教育部職員周樹人(魯迅)提議,就使用在審定國音期間使用的“臨時符號”為注音符號(《國語週刊》刊頭上的符號就是這種“注音符號”)。這套符號是章炳麟所創,借用了古代篆字的形狀,與前述三派無關,可稱為“簡單漢字派”。這套“注音字母”在大陸一直用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正式公佈時,至今臺灣和部分海外華人依然在使用。

國音統一會議由於爭吵激烈,會議的議長吳敬恆在4月22日辭職,接任的王照也請了病假,臨時由直隸的王璞主持會議。會議過程中,對有爭議的字音,以多數票決定“國音”。整體來說,最後的結果還是以北京語音為“基礎”,同時吸收其他方言的語音特點,如區分尖團音和保留入聲,後人稱之為“老國音”。

臺灣人說普通話和香港人說普通話的區別?

臺灣人說普通話和香港人說普通話的區別

香港人母語是粵語,其次才是普通話,所以很多香港人的普通話是不標準。

但臺灣人的母語是普通話,其次是臺語,所以他們的普通話當然講得比香港人好。臺灣人的國語跟大陸人不一樣,腔調都很不同,基本都很容易分得出。

普通話,即標準漢語。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主要通行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則一般不說普通話,因為各地都有漢語方言,不依賴於普通話” 。其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通行廣東話,中國臺灣地區在官方場合也使用普通話,但是口音與大陸的普通話略有差別。

臺灣人說普通話的語調怎麼學?

普通話的調子抑揚頓挫,節奏感很強;臺灣國語的音調較平坦,每個字的速度都差不多。這樣的分別有這些因素:

● 臺灣國語幾乎沒有輕聲(注意:如果臺灣註音沒有注聲調,那不是輕聲,那是第一聲啊!),「時候」、「故事」、「學生」中的第二個字都要「完整」地念出來,而第一個字則不用像普通話那樣拉長一點點,每個字都是一拍一拍那樣念出來就對了。

●受到閩南話影響,放在句子最後方的助語詞在臺灣國語裡特別豐富。好像「好香耶!」「好喝喔!」「我先吃羅!」,情況像廣東話一樣。有了助語詞,就減低了利用抑揚頓挫來表達情感的需要。當然普通話裡也有一些助語詞是臺灣國語沒有的,像「唄」,例句:「你愛吃這個就吃唄」。

臺灣國語的聲母 y 特別弱,弱都好像沒有那樣。「英文」原來是ying1 wen2,但臺灣人念起來就變成 ing1 wen2。同樣地,「應該」變成 ing1 gai1,「音樂」變成 ing1 yue4。

臺灣國語差不多沒有兒化音:「一會」、「口味」、「一碗」等等都不會有「兒」音。

百度臺語吧 tieba.baidu.com/f?kw=%CC%A8%D3%EF&fr=index

臺灣人說的普通話標準嗎?

臺灣人說普通話不標準也是人之常情,他們也講方言嗎。一方水土一方言,不過有少數人還是標準的。

為什麼臺灣也講普通話??

國民黨退踞臺灣後,設立“國語推行委員會”,研究並推廣“國語”。由於外省人中蘇、浙、閩、粵人較多,勢力較大,所以臺灣“國語”受到江浙方言及閩南方言的影響,帶有明顯的吳越腔調。

一般來說,越是都市地區,越是經濟發達地區,使用“國語”頻率越高,越是農村地區,越是經濟落後地區,閩南話使用頻率越高。年齡越小,使用“國語”頻率越高,年齡越大,使用閩南話頻率越高。女性比男性更傾向使用“國語”。

參考資料:news.xinhuanet.com/...77.htm

為什麼大陸人和臺灣人都會說普通話?分別起源於何處?

不一樣!臺灣是國語 ~國語的發音和大陸使用的普通話是不同的語系,國語語音更加悠久,國語、普通話和海外地區所使用的華語統稱現代標準漢語,其關係就像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雖然都是英語,但存在發音、語法的不同。

在1911年,由有.吳.稚.暉.、蔡.元.培.、張.一.麟.等.當.時.中.國.的.文.化.精.英.參.與的讀音統一會,確定了.「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國.音.。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建.立.「國.語.系.統.」。

而「和」字做連詞時,可讀「汗」音,正是來源自老北京話。老北京話中,「和」作連詞時,念「害」或「汗」音。

另外「垃圾」讀「樂色」,則是來源自蘇州話。這是體現國語「兼顧南北」的一個例子。

1949年後,中.共在1955年制定「普通話」,其發音特色是在國語的基礎上,忽視南方語系,完全以北方話為主(譬如掉色的色,如果按標準普通話讀的話,是讀成ㄕㄞˇ/shǎi,這是完全的東北話演變而來的)。中.共在統治區推行新的語音「普通話」,造成了兩岸語音的逐漸不同。

至於「蠻」字,作副詞時,本來就有「很」的解釋,在大陸普通話中,也有如此解釋和使用,而且此字並非出自閩南方言,閩南方言裡本無「蠻」字讀音,此字在大陸江浙地區吳方言、江西贛語等方言中,也經常使用,並不為奇。

為什麼臺灣人講普通話都一個味道

臺灣當地人已經是很少的了,大部分都是咱們這邊過去的,所以那裡的普通話有帶有各種口音,但是個人感覺雖然說得口音可可能不如香港人那麼好聽,但是從臺灣人對咱們說話的態度,絕對是很熱情,至於我為什麼這麼說,要是有機會兩個地方都轉轉就知道了。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要學普通話?
為什麼推廣普通話?
臺灣為什麼說普通話?
臺灣為什麼有一夫多妻?
臺灣為什麼是中國的?
臺灣為什麼叫東方甜島?
中國臺灣為什麼不迴歸?
去臺灣坐什麼交通工具?
臺灣用什麼聊天?
為什麼都說福建人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