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三清祖師是哪三個人? ?

General 更新 2024-05-28

道家的三清祖師是哪三個人?

三清是道教對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的合稱。這三位最高天神指:“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餘天靈寶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元始天尊約在晉代才在道教神系中出現。它被說成是由赤混洞太無元的青氣化生的。每到劫數終盡,天地初開,就出來傳授祕道,開劫度人。

靈寶天尊在道教神系中出現,則晚於元始天尊,是南北朝時才有的。它被說成是由混太無元玄黃之氣所化生,又稱太上道君,也隨劫運出法度人。

道德天尊即老子,又稱太上老君。為了構成三清尊神的等級序列,它被說成是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氣化生的。事實上,道教從創立之時起,就尊奉老子為教主,進而說他上處五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成了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但在三清中,其地位處於最低層,顯然不合所有道教徒的信仰,所以到後來,又產生了老子一氣化三清的說法。

從道教尊神三清的產生和演變足以看出,決不是神創造了人,而是人創造了神。神由人起,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道家的“三清”祖師?

三清,道教用語。總稱謂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位於玉幾下三寶景陽宮。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道教開天闢地之神,為上古盤古氏尊謂,稱玉清元始天尊,也稱原始天王。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鑑》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遊於其中。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此時,還只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樑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臺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書.經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祕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歷代神仙通鑑》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祕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並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顯然被人間帝王所效仿。

縱觀元始天尊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元始”一詞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學用語,後來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漸演變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於三清之首。從歷史角度上考察,這與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歷史完全相吻合。

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聖賢,下至民間菩男......

道教裡的三清祖師是哪三個? 通天教主是哪個教的頭頭/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就是封神中的元始,太上,通天三位教主

通天掌截教,取擷取天道之意

道教中的三清都有誰?他們由來的傳說有哪些?

三清(太上老君(老子),靈寶天尊(通天教主),原始天尊(盤古))大弟子自來無名無姓,甚得鴻鈞老祖真傳。後來盤古開天,女媧娘娘塑泥造人,須知女媧造人,所用者雖不過普通的黃土泥石,然宇宙造化,無不秉承天地精華、萬物靈氣,在那凡人間,便也出現了一些靈竅初開之人。這大弟子竟天才性的創出一門修行的法門,即在人間挑選合適之人,以自身元神化身其中,歷人間疾苦,做轉世之修。忽一日,竟有一大弟子轉世之凡人,名喚老子,天縱奇才,仙心氾濫,有如江水滔滔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竟能一氣化三清,從其元神真身中分別修出“太玄清氣”、“玉玄清氣”和“上玄清氣”三種不同的境界,隱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玄清氣”推陳出新、發揚光大。更創出一門派別——名喚道教,端的是大放異彩。後人仰其無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來無名無姓,遂以此老子為彼大弟子,尊其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為太上老君。二弟子名喚盤古,那一日盤古與一眾師叔伯門人弟子們正玩耍作樂間,也不知抽的什麼風,忽覺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難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頭,就此開出一個天地來(這位真可謂猛人是也!),更使法術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盤古不僅斧子使得好,更在鴻鈞老祖所傳的“玄清氣”中,修出“玉玄清氣”的境界,並一手創立出一個教派——名喚闡教,所收門人弟子無數,其中尤以那“玉虛十二門人”為修行最圓通者,你道哪十二門人?分別是:廣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黃龍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懼留孫,玉鼎真人和雲中子。法力高強、出神入化。後世凡人感其開天闢地之功,皆尊盤古為元始天尊。三弟子名喚通天,曾在“玄清氣”中,修出“上玄清氣”的境界。端的也是融匯圓通、異常了得。也創立出一個教派——名喚截教,手下弟子能人無數,後來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普天星相幾乎都是他的門人,此是後話,表過不提。後人皆尊其為靈寶天尊,也有人尊其為通天教主。

誰能給我講講關於道家三清祖師爺的由來或故事啊?

三清的來歷:

自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對不住對不住,扯到歌詞上去了。自那時佛教傳入,道教的生存和發展被佛教嚴重威脅。於是到了南北朝時出現了一代名道——陶弘景,他弄了個《真靈位業圖》,比照佛教三世佛,“發明”了三清尊像。

道教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在傳說中,元始天尊是中國式的“上帝”,是中國遠古神話中的開天闢地的盤古,叫他為“盤古真人”,自號為“元始天王”,是主持天界之祖。傳說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既指三位大天尊,是元始天尊的三個化身,又指三位天尊的居所“三清天”、“三清境”。這“三清天尊”,第一清是元始天尊,是道教第一大神,居住在最高三天界的最高層玉清仙境;第二清是靈寶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神,居住在最高三天界的第二層上清仙境;第三清是道德天尊,又叫太上老君,即老子,是道教第三大神,居住在最高三天界的第三層太清仙境。

這三位天尊,在道教的較大宮殿中都有神像,叫“三清神像”。元始天尊居中,靈寶天尊居左,道德天尊居右。元始天尊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混沌狀態時的“無極”;靈寶天尊雙手捧一半黑半白的圓形“陰陽鏡”,象徵從“無極”狀態衍生出來的“太極”;道德天尊手拿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徵由“太極”分化出的天地“兩儀”(或陰陽“兩儀”)。合起來,正是一幅道教的宇宙圖式,反映了道教的宇宙觀。

早期的道教是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東漢順帝時,江蘇豐縣人張陵自稱為天師,傳教濟世,創立五斗米道。東漢靈帝時,河北鉅鹿人張角創立太平道。因其教義簡單,組織單純,被稱為原始道教,也稱為民間道教。到了南北朝時期,道教官方化後,受到統治階級的信奉和推崇,道教便步入它的昌盛時期。唐代皇帝為了擡高自己出身的門第,自稱是老子的後裔,奉行“崇道”政策。規定了三教的次序是:道先,儒次,佛最後。唐朝統治者的崇道政策對道教的興盛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為何出現“一氣化三清”之說?道教比起佛教來,道教興起的時間比較晚。道教興盛時期,當時佛教早已傳入中國,影響很大。道教徒們想壓倒佛教。當時道教初生時,最早擡出的祖師爺是老子,並把老子的《道德經》作為主要經典。後來,道教覺得只有老君一個神不夠用,比不上佛教的“三世佛”、“三身佛”氣派,於是乎便造出了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形成“三清天尊”。

元始天尊當之無愧是中國道門第一尊神。他的全名有點長,一般有兩個全名,一是“上合虛道道君應號元始天尊”,二是“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

其實最早的道教中並沒有元始天尊,只不過隨著佛道之爭愈演愈烈,只太上老君一個架不住佛門的三世佛“三打一”,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何況三世佛的“六手”。於是,葛洪道長率先提出了元始天尊。據葛道長在《枕中書》中所記:“……混沌古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乎其中。”這一來,盤古就是元始,當真是比佛教三世佛的來歷永遠多哩!!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樑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

三清祖師都是誰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

滿意請採納

道教三清是哪三人他們是哪個歷史朝代上的真人?

道教三清原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稱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簡稱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祟奉的至尊之神,或說化身老子,後因出現“一氣化三清”(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餘天靈寶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之說,由一尊神變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列三清第三位神。老子者,老君也。《雲笈七籤》又用之以寫三清之產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生三氣,……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

玉皇大帝跟三清祖師哪個大?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對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稱;

玉皇大帝(Jade Emperor),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昊天通明宮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宮。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玉皇上帝除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還管理宇宙萬物的興隆衰敗、吉凶禍福。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    玉皇大帝

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陣聖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菩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

誰是道教的祖師爺

道教創始人 ---張道陵

道教-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道教是在中國古代社會宗教信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徵。它的信仰根源一方面來自中國佔代社會的原始宗教意識,或者說早期人類對自然現象虛幻的錯誤反映,認為萬物有靈及靈魂不滅的觀念;另一方面則是先民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其次是神話和傳說中對鬼神的祭祀。

中國道教從創教的1800多年來,—直道脈不斷,宗派繁衍成為中國的國教。青城山也成為了道教的祖庭和聖地。從南北朝時期道教西傳後,道教影響遍及東南業各國。如今,作為中國道教教理、教義主要來源的老子《道德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譯本。老子有關“道”的理論,早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青城山列入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區後,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成為了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之地和朝拜、觀光的聖地。

張陵青城山創道教

張陵一生的活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早期活動;二、為創教作準備;三、創教;四、傳教。

張陵出生於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一個信仰黃帝老子的世家,一說為西漢留侯張良的後裔。公元98年的永平十年張陵與弟子王長、趙升等繞開洛陽乘舟入今江西鄱陽湖,上雲錦山,並傳黃帝九鼎丹法,在雲錦山修煉外丹黃白朮,歷三年煉成太清神丹,之後又煉成九鼎神丹,即所稱“龍虎太丹”,傳說龍虎大丹煉成後,山顯龍虎之形的瑞應,遂改雲錦山為龍虎山,公元126年,鶴髮童顏的張陵率弟子數人山龍虎山輾轉長安,翻越秦嶺經古棧金牛道入蜀。

張陵入蜀之後,首先在今大邑縣境內的鶴鳴山積極為創教作準備。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因素:——是巴蜀從上古以來受到代表東方文化的楚文化的影響極深,楚文化中巫文化(或稱鬼道文化)在東漢張陵創教之前已經形成巫教社團;二是張陵要與從戰國時楚國就已經鳳靡“淫祀”並影響巴蜀的巫教抗衡,必須積極為創教前作思想教理準備,在創教前後,他先後撰寫完成了《老子想爾注》、《黃書》、《道書》、《二十四圖》等二十四道書,並以符水等治病,發展教徒。

張陵剛移居青城山天師洞的一個黃昏,與青城山一帶分為八部鬼帥的巫教社團鬥法。他在裝扮上一是穿黃色道袍,佩劍,持印與戴符,之後被稱為天師劍、天師印、天師符,成為天師道傳教的最重要嫡傳信物。青城山一帶的巫教八部鬼帥、六大魔王鬥法失敗後,被禾師道改造與同化,如今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擲筆槽”、“洗心池”等,就是當時鬥法之後的傳說。不過天師五斗米道在巴蜀等傳道的過程中,也有一段與巫教鬼道相互影響滲透的過程。特別是張陵主子張魯據漢中政教合一30年。

張陵在青城山站穩腳跟後,便開始了以巴蜀為中心的二十四治的傳教活動和建立天師五斗米道的宗教社團組織。

建治之後,張陵受西漢卜洲三島傳說的啟發,構想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所謂的洞天福地遍佈中國傳說中的修道大小名山。併為天師道制定朝禮,祭祀的黃色道服,並親自擬定法篆傳授制度,道戒律條等。

中國道教在東漢時太平道因“黃巾起義”失敗受到嚴重打擊轉入傳教的低潮,幹家道和李家道都是家庭道影響範圍和影響力較小,只有張陵的天師五斗米道自創教以來道脈不斷,影響及東南亞和一些西方國家,成為中國傳統的宗教。

參考資料:www.fxren.com/fxren519.htm...

道教的祖師爺是誰?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下面只能介紹一些地位較高且較有影響者。 道教三清1.三清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它們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實是“道”的一體三位。“三清”的說法始於六朝,但此時“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別為神寶君、天寶君、靈寶君三位大神居住。後來,“三清”才逐漸作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稱,而“三清境”亦成為其居住地。   2.四御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四位天帝,具體指: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極長生大帝(主掌人間福壽),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統御萬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執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歲星(木星)、鎮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 此外還有東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眾星君、太微垣眾星君、天市垣眾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鬥姆”。“鬥姆”作女像,傳說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醫治之功。此外,北斗、南鬥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據《度人經》言,北斗主死,南鬥主生,故民間多舉辦“北斗會”、“南鬥會”。在諸星神中,影響較大的還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龍形,稱青龍;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組成鳥形,稱朱雀;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組成虎形,稱白虎;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稱玄武。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之神”。    上清靈寶天尊聖像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關其來歷說法頗多,或說起源於中國古代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說起源於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氣,或以為即堯、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漢末天師道為病人祈禱時需舉行“三官手書”儀式,即將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寫於紙上分別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時期,“三官”又與“三元”相配而成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虛大帝”、“下元水官洞陰大帝”。據稱,天官能賜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別誕生於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們為了祈福、拔罪和禳災,多分別在這三個日子舉辦“上元會”、“中元會”和“下元會”。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眾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靈,有人以為其乃是由殷商時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發展而來。在早期道教的《真靈位業圖》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階位卻並不高,僅排在玉清三元宮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稱其遠祖趙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書於趙宋,故特上玉皇大帝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後徽宗又再加封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從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道教多將玉皇視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為他是地位僅次於“三清”的“總領宇宙主宰之君”,其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聖誕日,道觀和民間多舉辦“玉皇會”。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稱文曲星或文星,古時被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漢代則專指天上文昌宮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為道教與民間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與蜀中的梓潼神張亞子(又作張惡子或張堊子)有關。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亂入蜀,曾夢見張亞子顯靈,並追封他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入蜀,又親祀梓潼神,追封......

相關問題答案
道家的悲劇意識是什麼?
三俠五義是哪三俠?
三好學生是哪三好?
中國三馬是哪幾個人?
三包服務是哪三包規定?
四大名捕是哪四個人?
七原罪動漫是哪七個人?
七原罪是哪七個人?
道家的無相是什麼意思?
道家的思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