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知識知多少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寒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進入了隆冬季節。民諺有云:“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小寒是一年中最寒冷日子開始的標誌,民間歷來有“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的古諺。

  舊歲已近暮,新歲將登場。寒冬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節日習俗...你知道多少?

  01、飲食:補氣養血

  小寒節氣後養腎陽仍要合理進補,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小寒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蔘、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常選擇羊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鮁魚和海蝦等;水果有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山楂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02、起居:內外保暖

  小寒時節,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處於高發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此時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03、防病:嚴防血管病和風溼病

  人在吸入冷空氣後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隨之增大,血壓逐漸升高,進而特別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對於往年,人們只要重視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特別寒冷,面對天氣的顯著變化,人們不僅要重視寒邪,還應該重視溼邪。

  04、驅寒:中藥泡腳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腳涼,即所謂寒從腳下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藥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藥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後可以用5分鐘揉搓足心湧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05、運動:提高耐寒能力

  小寒節氣正處於“二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尤其對於未成年人,適當的戶外體育鍛煉對提高其耐寒力和免疫力都非常有幫助。小寒鍛鍊,無論小孩、中老年人還是身體強健的人,要講究一下鍛鍊的方式和方法。可每週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

  小寒養生食譜

  1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淨,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溫中補血、祛寒強身,適用於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血虛及陽虛的人群。

  2首烏煲雞蛋

  材料:雞蛋2個,何首烏30克,山楂15克,陳皮6克,醬油、八角、精鹽、白糖、山薑片各適量。

  做法:將雞蛋、醬油、精鹽、八角、白糖、生薑片一併投入砂鍋中,文火煮沸20分鐘,取出雞蛋,浸泡於冷水中,剝去蛋殼,再將去殼的雞蛋放入砂鍋中,煮沸約15分鐘,除藥渣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益氣養血,適用於腸燥便祕、鬚髮早白、腰膝痠軟等人群。

  3胡桃仁餅

  材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麵粉25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

  功效:補腎禦寒、潤腸通便,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乾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4遠志棗仁粥

  材料:遠志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淨。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後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安神。

  二十四節氣:小寒|關於“小寒”你知道多少?

  《小寒》

  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公曆每年

  1月5日或6日。同時,小寒的到來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三候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

  雁北鄉***xiàng***

  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鵲始巢

  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

  雉始鴝***gòu***

  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小寒民俗

  探梅

  小寒的時候,天氣正冷,臘梅花卻迎著風雪綻放了,此花的開放,也許是為了給蟄居的人們一個走出來的理由。紅梅含苞待放,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迎春節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

  小寒食俗

  南京:吃菜飯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搭配,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香鮮可口。

  廣州: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天津: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小寒養生原則

  原則一:以養腎為先

  中醫上有一年四季中“春應肝,夏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冬應腎”的原則,所以冬季最應該養腎,而且也是養腎的最好時機。

  按摩養腎療法

  搓擦腰眼。兩手搓熱後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謂“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

  揉按丹田。兩手搓熱,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這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固本,延年益壽的作用。

  原則二:飲食保養 滋補防寒

  減甘增苦

  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原則三: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

  “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原則四:適當鍛鍊 強身健體防病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鍊的重要性。在這乾冷的日子裡,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

  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

二十四節氣小寒內容
小寒適合吃什麼
相關知識
二十四節氣小寒知識知多少
關於二十四節氣小寒的諺語
描寫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古詩
二十四節氣小寒時節詩詞
形容二十四節氣小寒的詩
二十四節氣小寒手抄報資料大全
關於二十四節氣小寒的經諺語精選大全
二十四節氣小寒作文
二十四節氣小寒內容
關於二十四節氣小寒的經典諺語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