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養生三字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養生一般可分為‘動’、‘靜’、‘動與靜相結合’及飲食等幾大類。動即指運動養生;靜指心理狀態養生,包括情緒養生、修養處世養生、陶冶性情養生等。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情緒養生之道

  七情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七情與臟腑的功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七情分屬五臟:喜生於心、怒發於肝、思出自脾、悲***憂***來於肺、恐***驚***源於腎。

  七情是人體對外界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動的正常現象,不會使人發病。但在突然的、強烈的或長期性的情志刺激下,超過了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耐受範圍時,便會使臟腑氣血功能紊亂,導致疾病的發生,這時的七情就成為致病因素,而且是導致內傷疾病的主要因素,故稱“內傷七情”: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而且,七情傷及的都是臟器,人體中腑為陽,故腑中疾病,多為急症,在淺表,來得快去得快;而髒為陰,一旦得病,即為慢性病,埋藏較深,潛伏期長,一旦發病,多在內裡,“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且常常有生命危險,所以,七情內傷導致的疾病多為疑難雜症,不易治癒,更難以根除。

  古人有云:“心病還須心藥醫”,治療這些疑難雜症、慢性疾病、由情志而引起的病症時,修心養性就變得非常重要。正所謂“三分靠治,七分靠養”,修養身心,涵養道德,看破小我,完善大我,使自己的心胸寬廣,心量增大,對任何事情提得起,放得下,這樣便不會輕易地生氣發怒。

  “好心態決定好命運”,要想脫離或少受煩惱的折磨,七情的牽絆,那就必須要修養道德。敞開胸懷,放下自我,因為,任何煩惱的起因,都是因為有“我***自私自利之心***”,一定要通過磨練心性,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轉惡向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多接受聖賢教育,見賢思齊,改變自己,挑戰自己,超越自己,真的達到“無我”的時候,人生的態度馬上就會變得淡定、從容、自然,而充滿智慧,修養道德,陶冶性情,怡養心志,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在日益喧囂的工作中找到一絲清靜祥和,使人性迴歸人類之初的那種赤子般的純真美好,既無限愜意,又能鍛鍊身體,振奮精神。當順應了自然之道,完善了自身人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雄心壯志也自由心而升,誰還會為一些虛名虛榮而耿耿於懷?為一點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如此榮辱不驚,譭譽不動,怎麼還會受“七情六慾”的牽絆和困擾呢?

  古人云:“心開脈解”。心結開啟之時,便是頑疾痊癒之始——道德修養是祛病強身的金丹,道德是無上智慧的源泉,道德是無窮無盡的財富!

  

  人一生、莫煩惱、憂愁多、催人老。

  常鍛鍊、抗衰老、量力行、勿過勞。

  經常笑、變化少、心胸寬、壽自高。

  善交往、廣愛好、心情暢、睡眠好。

  遇事忍、不急躁、多謙讓、少煩惱。

  調飲食、莫過飽、身體健、疾病少。

  心不順、賞花草、聽音樂、怒氣消。

  勤動筆、讀書報、常用腦、記憶好。

  三字經、要記牢、保健康、樂陶陶。

  中醫養生 “三字經”

  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懶腰再起床。

  床邊坐,彆著急,半分鐘後再站起。

  溫開水,喝半杯,血脈通暢最寶貴。

  大小便,要排空,清腸排毒垃圾清。

  吃早餐,很重要,宜早更要營養好。

  日出後,晨練宜,空氣新鮮利身體。

  指梳頭,乾洗臉,頭腦清醒駐容顏。

  洗洗鼻,揉揉眼,遠離感冒和花眼。

  齒常叩,舌常轉,生津開胃齒固堅。

  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處多。

  大步走,小步跑,一天萬步比較好。

  循漸進,持之恆,常年堅持必然靈。

  戒吸菸,限喝酒,心胸開闊不發愁。

  午飯後,睡一覺,自我調節減疲勞。

  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飯後,散散步,身心放鬆舒睡眠。

  睡覺前,泡泡腳,按摩湧泉勝吃藥。

  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數第一。

  有愛心,要牢記,淡泊人生有意義。

  葆青春,養天年,閤家幸福到永遠。

情志護理與養生的基本原則
清明時節的養生
相關知識
情緒養生三字經
夏季養生三字經
四季食療養生三字經
老年養生三字經
食療養生三字經
夏至養生三字經是什麼
夏至養生三字經
夏至養生三字經
傳統文化小學生三字經演講稿
中醫情緒養生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