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腳養生有講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冬季天氣寒冷,中醫認為“寒從腳下生”,因此,寒冷季節泡腳是很多人養生保健的手段。但是,凡事都講究方法,泡腳雖然不比內服藥,但搞不好也會惹出“麻煩”。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冬季泡腳養生如何講究,供大家參考。

  什麼

  泡腳保健 關鍵在體質

  中醫基礎理論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所謂“本”就是生命的根本所在。這就明確指出了脾腎在臟腑中的作用特別重要。然而,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皆起始於腳部,可見腳部在生命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組織。為了強調這一點,人們常把腳稱為“人之根本”,正因為腳是三陰經交匯的地方,所以比較怕冷,沐足能起到暖腳暖身、保健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泡腳保健隨隨便便就可以,也沒有什麼副作用,所有人都合適,這就錯了。對於陽虛怕冷的人,泡腳能溫通經絡、活血化瘀;但是對於本身陰虛體質的人,恰恰就如“火上澆油”,不但達不到保健的目的,而且很容易導致“上火”。

  水泡腳並非人人適用

  專家指出,熱水泡腳也是有禁忌的。比如,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泡時,就不宜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

  有人喜歡用電動足浴器泡腳,一泡就是幾個小時。一般來說,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最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特別是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孕婦也不宜長時間用熱水泡腳。

  冬季養生泡腳註意事項

  泡腳對多種疾病的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古人認為,“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溼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洗腳,丹田暖和。”

  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迴圈,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 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時熱刺激會使足部微迴圈加快,使得水中的藥物成分快速地被吸收,直接進入人體血液迴圈,使泡腳治病的效果更勝於口服給藥。

  泡腳養生最佳選擇

  腳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這是因為現代科研已經證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促進人體血液迴圈,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同時熱刺激會使足部微迴圈加快,使得水中的藥物成分快速地被吸收,直接進入人體血液迴圈,使泡腳治病的效果更勝於口服給藥。

  專家建議晚九點泡腳最能養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迴圈。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鬆和充分的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上班族早上泡腳精力充沛

  之所以選擇早上泡腳,是因為夜間睡眠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血液迴圈不暢,早上泡泡,正好可以促進血液迴圈,調節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腳掌上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相連,洗腳時用雙手在溫水中按摩腳心、腳趾間隙,能使大腦感到輕鬆、舒暢,使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給一天的工作“加滿油”

  泡腳最佳水溫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維持在38°~43°為宜。

  如果有條件,可以先將腳放入38℃左右的水中,然後讓浴水逐漸變熱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溫,足浴時水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

  但是,糖尿病患者和敏感面板者要注意,由於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溫度過高的水很容易導致燙傷。

  注意事項:

  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迴圈,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什麼是起居養生
冬季驅寒養生小祕方有哪些
相關知識
冬季泡腳養生有講究
冬季泡腳養生有什麼禁忌
冬季泡腳養生有什麼禁忌
冬季泡腳養生的知識
冬季泡腳養生的方法
冬季泡腳養生
秋季泡腳養生有哪些方法
冬季泡腳養生小祕訣
冬季喝粥養生有什麼講究
冬季飲食養生有什麼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