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犧牲自己孩子就快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父母不是為孩子無條件犧牲的人。他們要也要有自己的人生,他們的生活態度和世界觀成為孩子們的榜樣。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父母影響孩子快樂的行為,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調查了在一個家庭中,究竟孩子的幸福該排在第一位,還是家長的幸福該排在第一位。調查結果顯示,“以娃為中心”的家長們表示出照顧孩子會得到更高的快樂。家長們只有在照顧孩子時才能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情緒,然而在做其他任何與孩子無關的事情時,他們都很少能出現快樂的心態。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這樣結果的親子的影響。

  1、以孩子為中心的生活犧牲了家長的幸福,消滅了他們除家長身份以外的自我身份認同感。家長的自我認同感建立在孩子身上,孩子成為了他們活著的主要意義和生活的主要目的。

  2、然而,對這些家庭的孩子所做的調查問卷卻顯示,大多數孩子對家長的過分看護感到束縛和壓力,孩子為了讓家長活得有意義,於是抑制自我的發展。更有甚者,有些孩子為了讓家長覺得自己有能力,而故意讓自己變得不能自理。這是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有時候家長口中所謂孩子“沒能耐”,竟然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扭曲的愛。

  3、家長以為犧牲自己孩子就快樂了,其實孩子沒有,研究結果表明,家長照顧孩子獲得快樂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不能夠依賴於這種快樂,不能夠從孩子身上索榨這種快樂。家長還是應該從生活中找到其他能滋養自己的樂趣,這樣孩子們才能夠真正感覺快樂。

  父母影響孩子快樂的行為

  1、父母吵架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裡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2、父母發脾氣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

  3、偏心,對孩子不能給予同樣的愛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餘光裡,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遊……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大量研究發現,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後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的危害

  1、自私自利

  現在,許多家庭都是6個長輩餵養一個孩子,於是,寶寶一出生就猶如眾星捧月般的讓全家人愛到心坎裡。看到寶寶哭鬧、不小心跌傷,父母都心痛不已。

  但是,許多家長對於寶寶想要的東西從不捨得說不,如果寶寶長期得到特殊待遇,處處優先,只要提出要求就會得到滿足,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寶寶,容易忽視別人的需求,以自我為中心。

  2、膽小怕事

  我們經常看到,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傷,因此不讓孩子到公園玩,不讓孩子和同年人玩遊戲。而當孩子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家長就立刻伸出援手,不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在爸媽“不許摸這,不許碰那”的管教中,孩子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容易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稍有不適就驚慌失措。

  3、稱王稱霸

  父母的過度溺愛,無條件滿足孩子,容易使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進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而大部分家長,只要一看到寶寶哭鬧,就會無條件滿足寶寶,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導致寶寶沒有好惡之分,像個小霸王一樣,認為別人的東西也是屬於自己的。這種孩子,在幼兒園也容易和別的小孩發生矛盾。

  

孩子有自閉症與母親懷孕有關嗎
孩子愛哭鼻子怎麼辦
相關知識
家長犧牲自己孩子就快樂
家長寫給自己孩子的一封信
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信怎麼寫
家長對自己孩子的信範文
中學家長對自己孩子寫的評語
初中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評價
家長怎麼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美國家庭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
家長放手教育孩子的經典語錄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安排暑假學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