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教育孩子,是當今父母的頭等大事,也是最為頭痛的難事。我們能不能從古人書籍中,得到有益於當今的啟示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古人教育孩子的書籍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古人教育孩子的書籍

  01.《笠翁對韻》:易於記誦

  明末清初李漁編寫。

  “笠翁”是李漁的號,書的編排方式和《聲律啟蒙》相同。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都是是教兒童如何寫詩、作對子的。

  02.《幼學瓊林》:讀書階梯

  明末程登吉編寫,後人又進行了增補。

  全書用駢體文寫成,非常便於誦讀、記憶,內容主要是介紹成語典故,非常廣博,所以有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會讀書。”

  書中有許多格言警句,至今仍然傳誦不絕。

  03.《增廣賢文》:世態人情

  編寫於明代,清·周希陶又進行了重新編訂。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包,而又語句通順易懂,但是核心還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04.《龍文鞭影》:典故大全

  明·蕭良編寫,楊臣諍增補修訂。

  全書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兩句對偶,各講一個典故;逐聯押韻,全書按韻編排。

  內容主要來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輯錄了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的軼聞趣事。

  全書共收輯了包括孟母斷機、毛遂自薦、荊軻刺秦、鷸蚌相爭、董永賣身、紅葉題詩等兩千多個典故,文字簡練扼要,而能闡明故事梗概,可稱之為一本典故大全。

  05.《名物蒙求》:常識教育

  宋·方逢辰編寫。

  《名物蒙求》是用來給兒童初學識字及掌握一般常識的讀物,用四字的句式編寫出一些基本的自然知識與當時的日常社會知識。

  在自然方面講述了天地、四時、風雲、動植物、器具、田園、房舍等,可以使兒童認識事物和理解一些自然現象,有其一定的科學教育意義。

  關於古人教育孩子的名言

  ● 《示憲兒》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

  ● 《治家格言》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 《吳氏家訓》 士為民首,讀書最高。

  ● 《顏氏家訓》 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 《於氏家訓》 我願子弟小心敬畏,雖進學,與平人無異,埋頭讀書。

  ● 《童蒙須知》 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 《聰訓齋語》 讀書作文須凝神靜氣,目光迥然……多讀文而不熟,如將不練之兵,臨時全不得用,徒疲精勞神,與操空拳者無異。

  ● 《家訓 · 諭兒》 凡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蓋手動則心必隨之。雖覽誦二十遍,不如鈔撮一次之功多也。

  ● 《家範 · 學規》 凡與此學者,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

  ● 《孝友堂家訓》 古人讀書,取科第猶第二事,全為明道理、做好人。

  ● 《安得長者言》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 《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古人教育孩子讀書的方法

  教育兒女讀書,是當今父母的頭等大事,也是最為頭痛的難事。有的父母方法多,很靈活,又能激起兒女讀書的濃厚興趣;有的則不然,對兒女訓斥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兒女的牴觸情緒特別大,效果不好。我們能不能從古人教育兒女讀書的家訓中,得到有益於當今的啟示呢。

  孔子被稱為至聖,是萬世師表,也是教育子女的榜樣。孔子的學生陳亢,懷疑孔子對自己的兒子伯魚有特殊的教育。一天他問伯魚:“夫子對你有什麼特殊的教育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啊。只是有一天我從前庭走過,父親問我,‘學《詩》沒有?’我回答說,‘沒有啦。’父親說,‘不學詩,無以言。’我就學了詩。還有一次,父親又問,‘學了禮嗎?’我回答說,‘沒有啦。’父親又說,‘不學禮,無以立。’我就學了禮。”孔子教育學生,就是以《詩》、《書》、《禮》、《樂》為教材。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與伯魚的說法一致。可見孔子對自己的兒子並沒有特殊教育。但緊緊抓住《詩》與《禮》的學習,可謂方向對頭,突出了重點。

  從今天的觀點來看,孔子抓對了!《詩》,就是《詩經》,除它的文學意義外,還可以用來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孔子講《詩經》,是把它政治化了的,就包含了思想教育。完全可以把《詩經》作為綜合科目來教授。後來用於初級教育的有《千家詩》,是唐宋詩歌精品的選集。它們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值得特別指出的是,詩歌是情感非常濃烈的文學作品,對小孩的情感沐浴有明顯的效果,對小孩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缺乏情感上的教育。詩歌的語言是特別精煉的,跳躍性非常強,理解詩歌時,必須要運用豐富的想象才能理解其美妙的意境,欣賞詩歌時要運用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這對培養小孩的思維訓練,特別是培養形象思維有獨到的作用。

  孔子的《禮》,一般是指《周禮》,它是國家的規章制度與官員體制的教材。“學而優則仕”,書讀得好,就能當官。學《禮》,不僅僅是懂得禮,還要以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按照禮的要求來行事,既是道德修養的需要,也是當官者的專業教材,還是當普通老百姓應該遵循的法律與公德,必學不可啊!如果今天有一部集法律、社會公德與規章制度於一體的綜合教材,那該多好啊,既是進行公民教育的需要,又是為官者的基礎教材!為官者,首先應該是優秀的公民,公民是選拔官員的基本群體,二者就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後世把孔子的這種教育方法稱為“詩禮傳家”。我們當父母的,在引導小孩讀書時,首先就應該像孔子一樣,要選擇正確的方向,突出學習的重點,儘量減少子女讀書的彎路。如果像現在一樣,學校教什麼,家長就抓什麼,結果是鬍子眉毛一把抓,亂糟糟的,做子女的要花費許多冤枉精力。

  宋朝的“三蘇”留下了許多讀書的故事。有副對聯說:“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洵有兩個兒子,叫蘇軾、蘇轍,唐宋有八大散文家,蘇洵父子三人就佔了八分之三!據說他還有一個女婿,叫秦觀,也是宋朝最為有名的詞人,一家同時有四大文學家,是古今文學史上的佳話。

1.古代名人勵志求學故事

2.歷史上家長教育孩子的經典例子

3.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

4.描寫古人學習態度勤奮的成語

5.古人關於教育的名言

古人教育孩子的智慧是什麼
古代人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古人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外國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家長成功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如何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培養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母親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日本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
適合媽媽教育孩子的書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