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怎麼養鵪鶉的經濟價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3日

  鵪鶉經常活動在生長著茂密的野草或矮樹叢的平原、荒地、溪邊及山坡丘陵一帶,那想養鵪鶉該如何去養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鵪鶉的養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鵪鶉怎麼養

  一、幼鵪鶉的培育:

  40日齡前為幼鶉。小鵪鶉出殼雛毛幹後,就可放入小型木製育雛箱內飼養,一個60釐米×80釐米木箱可容納10-20只小鵪鶉。育雛工作注意保溫工作,保溫熱源可用電燈、煤油爐、木炭火盆或峰窩煤灶等。用電燈從育雛器的上方給溫,同時在下方或旁邊用煤油爐、木炭或蜂窩煤供溫,則效果更好。大規模育雛可用保溫傘,每傘可育雛鵪鶉200-300只。

  鵪鶉育雛溫度初期可用350-370C,以後每天可降1-20C ,溫度逐漸降到240-260C左右。保溫20天可脫溫。育雛鵪鶉3-4天齡可用24小時光照,使小鵪鶉熟悉生活環境,充分採食,吃飽睡暖,以後可逐漸改為自然光照和早晚補充光照。

  二、小鵪鶉飼養:

  出殼後5-6小時的鵪鶉就會跑,開食宜早不宜遲。開食可用玉米、碎米、麥粉等混合料,能加拌熟蛋黃更好。二、三天後逐漸轉喂全價混合飼料。幼鵪鶉配料可用玉米52%,豆餅27%,魚粉10%,麩皮5%,草粉5%,骨粉1%,粗蛋白含量為24-25%;鈣磷比為2:1。另外可加15%打漿青料,或每100斤飼料加喂10克多種維生素和適量微量元素。飼料內加喂少量抗菌素則效果更好,既可防止疾病,又能促進生長。喂小鵪鶉可在育雛箱內用小食槽,加少量水調成糊狀飼料。鵪鶉喜吃,但飼料容易汙染,夏季易變質。喂幹飼料,需用加飲水器供水,水宜終日不斷供應。開始時終日給料,二週後日喂六餐,四周後改為日喂四餐。育成一隻小鵪鶉,約需精料0.5公斤。

  鵪鶉的經濟價值

  營養成份

  每100克生鵪鶉肉中,含蛋白質22克、脂肪5克、膽固醇70毫克,能提供561千焦的熱量;每100克帶皮鵪鶉肉中,含蛋白質20克、脂肪12克、膽固醇76毫克,能提供804千焦的熱量。可見鵪鶉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相對較低,有健腦滋補的作用。

  食療作用

  俗話說:"要吃飛禽,鴿子鵪鶉。"鵪鶉肉、蛋,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鵪鶉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適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壓、肥胖症患者食用。被譽為"動物人蔘"。

  現代醫學認為,鵪鶉肉適宜於營養不良、體虛乏力、貧血頭暈、腎炎浮腫、瀉痢、高血壓、肥胖症、動脈硬化症等患者食用。所含豐富的卵磷,可生成溶血磷脂,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阻止動脈硬化。磷脂是高階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具有健腦作用。

  從中醫學角度出發,鵪鶉性味甘、平、無毒,入肺及脾經,有消腫利水、補中益氣的功效。在醫學上,常用於治療糖尿病、貧血、肝炎、營養不良等病。鵪鶉的藥用價值被視為“動物人蔘”。鵪鶉肉是高蛋白、低脂肪和維生素多的食物,含膽固醇也低,對肥胖人來說是理想的肉食品種具有喝好的藥用價值。據國外報道鵪鶉蛋生吃可治療過敏症。可見,鵪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鵪鶉蛋是一種很好的滋補品,在營養上有獨特之處,故有 "卵中佳品"之稱。鵪鶉蛋富含優質的卵磷脂、多種激素和膽鹼等成分,對人的神經衰弱、胃病、肺病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鵪鶉蛋中含苯丙氨酸、酪氨酸及精氨酸,對合成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組織蛋白、胰腺的活動有重要影響。從中醫學角度出發,安性味甘、平、無毒,入肺及脾,有消腫利水補中益氣的功效。在醫學療上,常用治療糖尿病、 貧血、肝炎、營養不良等病。

  《本草綱目》:“肉能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肉和小豆、生薑煮食,止洩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適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身虛體弱、咳嗽哮喘、神經衰弱等症。

  《食療本草》:“不可共豬肉食之,令人多生瘡。四月以後及八月以前鶉肉不可食。”

  《七卷經》:“食之令人忘。”

  《本草拾遺》:“共豬肉食之,令人生小黑子。”

  《嘉佑本草》:“不可和菌子食之,令人發痔。四朋以前未堪食。和小豆、生薑煮食,止洩痢。”

  《醫學入門》:“春月不可食。”

  《醫林纂要·藥性》:“助肝風。”

  《本草衍義》:“小兒患府及下痢五色,旦旦食之。”

  《本草求原》:“補士續氣,調肺利水溼。治腹大如鼓,瀉痢,疳積。”

  《家庭營養金典》:“鵪鶉可與人蔘媲美,被譽為“動物人蔘”。”

  孟流:“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患痢人和生薑煮食之。”

  崔禹錫《食經》:“主赤自下痢,漏下血,暴風溼痺,養肝肺氣,利九竅。”

  烹飪製做

  在烹製過程中注意不要讓鵪鶉肉發乾,鵪鶉的烹飪時間為20-25分鐘。鵪鶉通常與葡萄一起燉制,也可以做砂鍋菜或燒烤;鵪鶉可以烤制,因為其骨頭細小,也可以食用。

  鵪鶉蛋通常都用來水煮,作為小吃或裝飾,熏製食用也非常美味。鵪鶉蛋因其鮮美的味道以及順滑的質地而聞名,在中國和日本被認為是一種美味的食物。

  養殖前景

  較大規模的馴化和飼養起源於日本。在1596-1781年,日本便有了籠養鶉,到1911-1926年,日本便湧現了專門從事鵪鶉繁殖改良方面的研究,培育了具有實用價值的日本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養鶉業漸漸發展,其飼養數量曾經較長時間居世界之首。世界許多國家都很重視鵪鶉的飼養,尤其是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朝鮮、東南亞各國均有較大規模飼養。在朝鮮、幾乎每個養場都設有鵪鶉車間。鵪鶉的飼養業,在日本和朝鮮兩國的養禽業中已躍居第二位。中國20世紀30年代開始引進鵪鶉來滬繁殖。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進朝鮮鵪鶉,80年代又相繼引進法國肉用鶉。鵪鶉已被人們逐漸認識,視作滋補珍品,其飼養業也逐漸擴大繁榮。

  鵪鶉的生活習性

  鵪鶉是一種候鳥,常棲居於氣候溫暖的地方,是稚科中遷徙能力相對較弱的一種,翼羽短,不能高飛、久飛,往往晝伏夜出,喜夜間遷徙群飛,遷徙時多叢集。日本農林部曾有人給一些野鶉帶上特殊標記,然後放回自然界去。以調查其活動情況,結果證實了鵪鶉的趨溫性。中國國內兩種野生鵪鶉每年6-7月份在新疆西部,內蒙古東部繁殖,然後向南遷徙越冬。根據初步的調查與考證,兩種野生鵪鶉的南遷路線可能有三條:從內蒙古和新疆直接南遷,分別到達遼寧、河北黃河沿岸和西藏呂都地區越冬;從昌都地區繞青藏經四川、陝西、河南一帶繼續南遷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從昌都地區經雲南、貴州遷至東南沿海地區。每年3-4月份遷飛回新疆、內蒙古等地繁殖。遷飛距離在400-1000千米左右。當然也有留在當地繁殖或區域性遷移的鵪鶉喜歡在當地溫暖、溼潤的水草上築巢。

  除繁殖期外,多成小群活動。除遷徙時外,一般很少起飛,飛行時呈直線,常貼地面作直線低空飛行。叫聲為響亮、清晰如滴水般的三音節哨音,常被形容為wet my lips,常在清晨、黃昏或夜晚時鳴叫。被驅趕時發出刺耳的哨音。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遷到繁殖地,秋季於9月中旬至9月底離開繁殖地。遷徙時成群,多在夜間進行,白天則躲在草叢,灌叢中休息。《本草綱目》中就有:“其田圩,夜則群飛,晝則草伏”的記載。它們主要吃雜草種子、豆類、穀物及漿果、嫩葉、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蟲及幼蟲,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

鵪鶉的經濟價值

如何飼養紅隼_紅隼飼養的方法
怎樣養繡眼鳥
相關知識
菜牛怎麼養菜牛的經濟價值
牛蛙怎麼養牛蛙的經濟價值
灌木怎麼養灌木的經濟價值
菊芋怎麼養菊芋的經濟價值
蘆薈怎麼養蘆薈的保健價值
北方桂花怎麼養桂花的主要價值
佛手植物怎麼養佛手的主要價值
蟾蜍怎麼養蟾蜍的藥用價值
盲魚怎麼養盲魚的觀賞價值
鮑魚怎麼養鮑魚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