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種植雙孢菇的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目前有很多的農民利用玉米芯栽培雙孢菇,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播種。播種時可用雙孢菇麥粒種1.5—2瓶/平方米,採用夾層播種方式,先將二分之一菌種掰成棗子大小,撒在料面上,用手翻到料中間二分之一處,再將剩餘菌種掰成花生米大小***菌種掰碎一點,防止群菇出層***撒在料面上稍壓實,使菌種與料面接觸緊密,再在表層撒一層薄薄的培養料,最後在料面打直徑2—3釐米的孔,以利透氣和穩定料溫,最後覆蓋一層地膜,這種播種方法可以加快發菌速度,促進菌絲向料內生長,有利於防止汙染和提早覆土提高產量,播種後3天內以控溫保溼為主,促進菌絲生長,3天后可逐漸加強通風,促進菌絲生長。

  2、覆土。當菌絲長至料厚的四分之三時,即可覆土。選擇透氣性和持水性較好的腐殖土,經太陽曝晒後在覆土前2天摻入2%生石灰,1%磷肥,然後用5%甲醛,0.1%敵敵畏水溶液調水至20%左右,pH值8左右,覆膜48小時即可一次性覆土3.5釐米左右。

  3、出菇管理。一般覆土後15天左右菌絲即可臨近扭結狀態,這時要提高通風量,棚內溫度保持14—18℃,空氣溼度保持在85%—90%,同時要噴一次"出菇水",噴水量0.8—1公斤/平方米。當菇蕾長至黃豆大小時,重噴保菇水每平方米2.5公斤左右,以後維持適宜的空間溼度和溫度,一直到菇體成熟即菇體邊緣內卷,菌膜未破時應及時採收。每採收一潮菇後都應及時清理床面,再用土把坑凹填平,補充營養,進行下一潮菇的管理。

  玉米芯種植雙孢菇的技巧

  一、栽培季節的選擇

  反季節雙孢菇建堆時間安排在4月上旬,由於這個季節室外溫度比較低,培養料一次發酵時間大約需要35天左右;5月上中旬開始進棚上料,之後進行二次發酵;6月上旬播種,6月中旬覆土,7月上旬出菇,10月中旬出菇結束。

  二、場地的選擇

  雙孢菇出菇棚選擇搭建在地勢平坦、硬實的地塊***預防建棚後由於地面鬆軟,造成出菇棚或出菇床架倒塌、傾斜***,用水、排水方便,周圍無汙染源,菇棚走向應順風向搭建,出菇棚長30~50米、寬10米、高3.5~4米為宜,出菇床架排列方向與菇棚長度垂直,每架分6層,層距50~55釐米,底層距地面20~25釐米,床架間留60~70釐米的工作通道,床面寬1~1.2米,菇棚和出菇床架多選用竹竿或木杆搭建;每條過道兩端在棚壁上開上中下3個對流通風紗窗,規格約40釐米×30釐米,關、開要靈活;每隔3~4架在棚頂端開設一個帶傘狀帽的排氣口,保證雙孢菇在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氧氣供應。

  三、培養料的配製

  種植100平方米雙孢菇,需玉米芯2000公斤,幹牛糞2000公斤,尿素3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石灰50公斤,石膏粉40公斤。

  四、建堆

  將新鮮、乾燥、無黴變的玉米芯加工粉碎成2釐米大小的顆粒,建堆前一天預溼;幹牛糞碾壓粉碎。將玉米芯、牛糞混合均勻,先加入二分之一的輔料分層撒入,邊建堆邊噴水,使原料充分溼透,建成底寬2米、高1.5米、長度適宜的堆,然後覆蓋塑料薄膜,升溫發酵。

  五、翻堆

  翻堆的具體時間應根據料堆內部的溫度變化而決定,通常建堆後10天料溫升到65~70℃左右,當2天內溫度不再上升時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掌握“內外交替”的原則,同時根據培養料的乾溼程度適量噴水,一次翻堆後覆膜保溫繼續發酵。後兩次翻堆時間分別過10天左右進行,這時要撤去覆蓋的薄膜,每隔1米的距離打直徑10釐米的孔,以利通氣散氨。第二次翻堆時均勻撒入剩餘的輔料,第三次翻堆時噴入2.5%敵敵畏0.5公斤,以殺滅殘存在培養料中的害蟲和蟲卵。優質的玉米芯腐熟培養料表現為咖啡色,玉米芯變軟,含水量適中,手握不扎手,並有3~4滴水滴出,無臭味、酸味、氨味,pH值為8左右,含水量65%~70%。上架的培養料要求厚度在25~30釐米,料面保持疏鬆狀態並微呈拱形。

  六、二次發酵

  培養料上架後密閉菇棚1天,使棚內培養料溫度均勻一致,然後通入蒸汽,24小時內使棚內溫度上升到60℃,保持36小時;在繼續加熱的同時,適當打開出菇棚通風窗,排放棚內蒸發出的有害氣體,持續12小時。當棚內溫度降到50~55℃時,關閉通風視窗,減火控溫,維持此溫度24小時,之後停火悶棚2天后,開啟門窗通風降溫,待溫度降至28℃以下時做播種準備。

  七、播種

  播種前須進行床面培養料整理,即把培養料全部翻鬆、翻勻和整平,目的是排除培養料內部的廢氣,並使其疏鬆、薄厚一致。有結塊的料要全部抖鬆,否則播種後會減慢菌絲生長速度,甚至產生雜菌而導致減產。

  菌種選擇雙孢菇AS2796,其特點是抗逆性強、耐高溫、產量高、商品性狀好***優質菌種的標準是:瓶壁菌絲呈線狀和絨毛狀,絨毛狀菌絲應多於線狀菌絲,菌絲色澤潔白、健壯、香味濃。凡是菌絲萎縮、吐黃水或菌絲呈黃色、綠色等其他色澤的菌種,都不能使用***。在鉤挖菌種前,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將菌種瓶的外壁、盛放菌種的容器、鉤挖的工具擦洗消毒;然後拔去棉塞,鉤去瓶內的原種塊及瓶口表層菌種,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瓶口,隨後鉤挖菌種,鉤出的塊狀菌種,需人工用手掰成顆粒狀。按照每平方米播1.5~2瓶的播種量,首先把三分之二的菌種量撒在料面,用手指插入料內輕輕抖動,讓菌種與上半部分培養料均勻混合,然後將剩下的三分之一的菌種撒在料面,用木板或手將料面整平,並輕輕拍壓,使培養料鬆緊適宜並與菌種充分接觸,有利菌種迅速萌發吃料。

  八、播種後的管理

  播種後3~4天,應密閉菇棚以保溼為主,棚溫保持在24~26℃,保證菌種正常萌發和菌絲的生長,期間若棚內溫度超過28℃,要短時間通微風降溫。播種後5~6天,菌種長出絨毛狀菌絲並開始吃料,10天左右料面基本封滿,這個階段要適當加大通風量,棚內溫度保持在25~27℃,降低空氣溼度,使料面處於微幹狀態,促使菌絲向溼度較大的料內生長。

  當菌絲吃料二分之一時,為增加培養料通透性、促進菌絲向料底生長,可用鐵叉或木棍在料面相隔20釐米處插入料四分之三處,輕撬抖鬆變硬結塊的培養料,有助於菌絲向下吃料。播種後15~20天,大部分菌絲已長到培養料四分之三處,即可準備覆土。

  九、覆土

  覆土選用地表40~50釐米以下的黃粘土,這種土的特點是有機質含量低***覆土中有機質含量過高,會導致菌絲旺發徒長,不能出菇***,吸水和持水效能較好,加入稻殼後疏鬆透氣性好,覆蓋後不形成硬皮、不龜裂。種植100平方米的雙孢菇需備土4立方米、石灰50公斤、稻殼75公斤。覆土的製作方法是:將生黃粘土、石灰、稻殼均勻混合在一起,多菌靈0.5公斤溶於水後將土滲透,蓋上薄膜悶2天,達到殺滅蟲菌效果。製作好的覆土表現為溼度均勻,含水量在16%~20%左右,pH值在8~8.5,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最佳狀態。覆土時可採用一次覆蓋方法,覆土厚度在3.5~4釐米。覆土初期仍屬發菌階段,關鍵措施是調水,原則是少噴、輕噴、迴圈噴,達到“調透土,不漏料”的效果。培養料溫度要保持在22℃左右,發菌棚內溼度以65%~70%為宜。

  十、出菇管理

  反季節雙孢菇出菇期在6月底到7月上旬,這時氣溫日漸升高,進入盛夏季節。關鍵要做好出菇期棚內降溫的工作,採取的主要措施有三種:

  1. 在出菇棚外鋪架遮陽網,遮陽網要高出菇棚50釐米,以利通風遮陰。

  2. 在出菇棚頂鋪設微噴管,最好順菇棚長度方向鋪設三道,接通地下井水***承德盛夏季節測定地下水溫度為8℃***,在出菇時節遇高溫天氣時噴水降溫,保證棚內溫度在18~20℃之間。

  3. 控制好對流視窗、排風口的開和關,及時調節棚內通風狀況,並控制溫溼度。

  覆土後15~18天,菌絲即可爬上土層,臨近扭結狀態,此時要加大通風量,棚內溫度控制在18~20℃,噴水量在每平方米0.5公斤, 空氣溼度保持在85%~90%,當菇蕾長到黃豆大小時,再噴保菇水每平方米1公斤***注意:出菇期噴水時力求均勻,最好呈霧狀,且噴水時一定要通風換氣,切忌噴悶棚水***。之後維持適宜的棚內溫度和溼度,直到菇體成熟。菇蓋直徑在3~4釐米時及時採摘。每採一潮菇都要及時清理菇床,去掉老根或死菇,再用土把凹坑填平,補充營養進行下一潮菇的管理。


還:

1.雙孢菇種植技術

2.雙孢菇工廠化種植技術

3.雙孢蘑菇怎樣種植

4.雙孢菇的種植利潤分析

5.牛糞種植雙孢菇的技術

玉米芯怎樣種植蘑菇
玉米芯雙孢菇種植技術
相關知識
玉米芯種植雙孢菇的技術
牛糞種植雙孢菇的技術
牛糞種植雙孢菇的方法有什麼
牛糞種植雙孢菇的方法視訊
河南種植黃秋葵的技術
陽臺種植小麥苗的技術
陽臺種植小葫蘆的技術
陽臺種植西紅柿的技術
安徽種植油茶樹的技術和前景
種植紅辣椒的技術_紅辣椒的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