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校企合作中高職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是必然的。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關係。

  的比較

  ***一***的聯絡

  ***1***的相融性。它們都是在一定區域內一種隱性的潛在力量對本區域內個體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和道德規範起著導向、激勵和潛移默化的影響。

  ***2***的同構性。兩者均分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又是各自文化的核心內容,均以對人的關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

  ***3***在人才培養具有對接性。高職院校以培養企業需求為導向,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從人才培養上來看,兩者緊密相聯、互為依賴。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為提高高職學生競爭能力,企業必須介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尤其是企業文化對校園文化的融合和滲透,以期達到企業所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人才目標。

  ***二***的區別

  ***1***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校內外從事各種活動過程中形成一種精神、校風和環境所創造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的總和。我們認為校園文化的載體是校園課內外活動,活動主體是教師與學生,本質是培養優秀人才,核心功能是培育人。

  ***2***企業文化的形成載體是企業生存活動,活動主體是全體企業員工,企業文化本質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文化的核心功能是管理人,因為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企業員工創造的。

  的必要性

  ***一***在人才培養的對接性是兩種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理論依據。當下高

  職院校與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緊密聯絡,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形式更有力地促進了的融合。

  ***二***職業院校辦學目標和定位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建設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而把優秀的企業文化吸收進來,正是高職院校的文化最重要的特色。

  ***三***的融合,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企業適應能力。校企文化對比,可見,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都面向以人為主體的組織系統。從本質上說,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都是解決人的發展問題。但由於本質不同,可以看出兩者在各自建設中其側重點有所不同。由於這種不同,高職院校學生零距離貼近企業,在企業中生存適應並順利發展,必然要解決對企業適應的問題,即文化融合與滲透。

  高職融合的新思路

  ***一***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彰顯企業化辦學理念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和核心,高職院校在深挖傳統辦學的同時,更需要加強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借鑑和吸納企業精神、戰略目標、經營理念構成的企業文化。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必會影響高職學生人生觀、社會觀的選擇,而企業核心價值觀是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後進入企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它對學生人生觀、社會觀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學生在校期間,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理解並認同企業的價值取向,校風、校紀、校徽、校訓建設與企業精神緊密相聯,使學生畢業後能更好更快地轉換角色適應企業,從而實現高職校園文化的延伸。

  ***二***校園物質文化凸顯職業特色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是精神文化的承載形式。高職院校應堅持將職業精神和企業文化融入實訓實習環境,培養學生技能型應用人才和綜合職業素養。在校園樹立成功企業家的名言警句,教室裡張貼著名企業家經典言論,櫥窗中展示學校成功校友的畫像及事蹟,以合作企業或對學校有貢獻的名人、優秀合作企業家、校友的名字命名校園內的路、樓、教室、實訓基地、廣場等,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專業教室,將教室、實訓、實驗、考工、技術服務與生產融為一體,使專業教室具有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演練實訓、實驗、考工強化訓練等多種功能,營造模擬的職業氛圍。

  ***三***校園制度文化構建企業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完整嚴格的企業管理制度,在開展“定單教育”的分院以企業命名班級,按企業組成構建班集體,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感受企業執行方式,領會企業的內涵。在班級管理中,倡導以企業組成模式設定班幹部,按企業的制度制定班級制度、公約,結合企業和專業特點規劃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模擬企業中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和成長。在實訓中,要嚴格實行企業化管理,打卡出入實訓間,按實訓要求統一著裝,執行規章制度,杜絕違規操作;在生活中,嚴格執行定時開關燈,按時就寢,嚴打考勤,增強學生紀律意識,從而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

企業文化和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中團隊精神的建設
相關知識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
試論廣告與企業文化的傳播
淺談知識管理與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與企業價值研究
僵化的與活化的企業文化比較
試論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的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對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的思考
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的關係
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的關係
儀式與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