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是練好太極拳的捷徑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學習太極拳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提升太極境界,首先要練好太極拳基本功,紮實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有的初學者學習太極拳喜歡從拳架學起,但是想要練出太極內功,就要從太極拳基本功練起,例如樁功等,是訓練太極拳的最佳方法。

  我小時候練拳,用了兩年時間將老架一路學完之後,我的老師十多年來給我整架子,一直就是從起式到單鞭,五個動作,反覆告訴我的一句話就是——後面的都一樣。

  當初我也不理解,後面還有七十個動作呢,怎麼都一樣呢?明顯差別很大,後來我才理解了——動作千變萬化,萬變不離其宗,勁路都是一樣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只要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所有動作都是按照這個規律運動的,糾正錯誤的同時,還能感悟太極拳的規律。

  動作雖然不一樣,但他們有共同的運動規律,通過這五個動作反覆練習,對照、感悟,提煉出規律,目的就達到了。

  所以,大家在學習太極拳的同時,需要開動腦筋,去發現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去感知、去體悟,你感覺到了、發現了,這套拳就屬於你了。你的風格特點,就會逐漸形成在動作裡,並且得到體現和反映。

  陳家溝有句俗語:“會不會,金剛大搗碓”。意思是,看一個人對太極拳運動規律的理解和掌握,你一個金剛搗碓,最多打到第三個金剛搗碓就夠了。

  太極拳不僅是門武術,也是門博大精神的學問,學習太極拳能教會我們為人處世之道,可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那麼,什麼是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呢?說簡單點就是陳鑫的一句話:“太極者,纏法也”。

  這句話指出了陳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即纏法,纏絲運動規律。怎麼纏?怎麼練呢?

  陳小旺老師有句話:“以丹田為核心,節節貫穿。”就是這麼簡單。

  那麼丹田在哪裡呢?知道了丹田在哪,又怎麼去節節貫穿?

  要做到纏絲運動,必須要有丹田,什麼叫做有呢?你感覺到了,發現了它,它就有了。你身體空空,沒有氣沉丹田,沒有上虛下實,也就沒有丹田,沒有丹田的感覺。

  因此,丹田不僅僅是一個位置——肚臍下兩寸——關鍵是你在這個位置的一種感覺。我們在找纏絲勁、運動規律的時候,需要先發現丹田,才能用它,將丹田作為核心節節貫穿整個身體。

  如何發現丹田呢

  我們通常講的氣沉丹田,怎麼做到氣沉丹田?有了這種氣沉丹田的感覺,然後才能運用它。只有做到了氣沉丹田,才可以節節貫穿。

  太極是陰陽、剛柔、動靜,我們理解太極拳就是從這三個方面來理解。纏絲功、纏絲勁講的是動。

  靜指的是什麼呢

  靜是指我們的身法,身法正確,運動正確,太極拳運動就正確了。

  身法屬靜。如何得到正確的身法——站樁,通過站樁這個靜功的訓練,來錘鍊出一個正確的身法。通過纏絲功的訓練,掌握運動規律。

  在正確的身法下,按照正確的纏絲運動規律去練,就是正確的太極拳。

  因此,我們總結一下,正確的太極拳,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身法,一個是運動規律。通過站樁找到身法,也就是找到丹田。

  站樁的要領是什麼呢?其實和其他動作是一樣的,萬變不離其宗,動作都一樣,指的是要領,動作外形不一樣,要領都是一樣的。

  書上寫的很明白了,虛靈頂勁,鬆肩沉肘,含胸塌腰,屈膝鬆髖,從上到下對身體各部位去規範,按照這個規範去做就可以達到正確的效果,那就是:上虛下實,氣沉丹田,就能得到正確的身法。

  身法找到後,由靜而動,這時候往往會出現一個問題叫丟,一動就亂了,身法沒有了。

  靜的時候可以維持正確的身法,一動身法就忘了,注重的了外形而忽略了身法,這時候需要做到一個字即“守”——守住身法。

  如何守住正確的身法

  方法就是慢,用慢這個方法更大程度地守住正確的身法,如果快了容易造成身法的丟。所以,太極拳初期的訓練一定是慢的。

  慢,不是太極拳的要求,只是一個方法。通過這個方法,使我們的動作趨於正確。

  判斷太極拳的質量,不是看快慢,太極拳也有快。用慢守住正確的身法,將纏絲的運動規律貫穿進去,質量就會不斷提高。

  練好太極拳有兩個關鍵

  1、站樁。

  2、纏絲。

  將站樁和纏絲功這兩個要點——也就是基本功——完美結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太極拳。

  完美,就是正確度非常高,動作質量非常高。講到這裡,我們又回到了基本功,回到了起點。

  很多學員會老架一路、二路、38式、56式、刀槍劍,等等。但是如果你不懂正確的身法和運動規律,你練的都是錯的,就沒什麼用——會的越多,錯的越多。

  太極拳不在於會多少,關鍵在於是否理解、是否掌握了身法和運動規律這兩個核心要領。學拳不看內容學多少,而是要領掌握了沒有。全國各地學生來到這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基本功沒有練好。

  我們一定要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我們把老架一路前面五個動作學會,守住身法,守住運動規律,後面七十個動作都不是問題,我們不能動作通完了,規律沒有找到,捨本逐末。

  我們大家在今後的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動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太極拳。要反覆指導學員們站樁、纏絲,通過這些總結規律,帶到拳裡去。一定要牢記基本功是捷徑。

  基本功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精華,非常有代表性的動作。

  基本功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簡單;另一個是規律性明顯,容易懂。

  我們通過放鬆功,通過起式等簡單動作,可以更快的掌握身法和運動規律。放鬆是太極拳的第一要求。丹田是客觀存在,但日常又難以發現。因為生活中沒有去體會它,沒有去尋找它,沒有去練習。

  所以,我們一般教學,幫助學員整理拳架,重點到第三個金剛搗碓這十五個動作,就足夠了。幫助大家整理規範,找到運動規律。整理部分太多,往往會造成大家記不清楚,學習的質量不能保障。

  下面再講一講站樁時意念的問題。我們站樁時候,練拳的時候,你的意念在哪裡呢?站樁時意念在身體裡,不能跑出去。意念不是固定的,不能說意守丹田,心不能往外面想,神不能往外面走,要回來,去感受自己的身體。

  太極拳運動跟西方運動最大的差別在於你的呼吸、意念和動作是緊密配合的。一般運動,走路、跑步等,都是意念和動作分開的。

  太極拳要求神形兼備,內外統一,心中有拳,拳中有意。站樁時就是這樣子。意念在要領上面,位置是不斷變化的,意念時刻在感受你的身體,調整你的身體,哪裡有問題,意念就去解決哪裡的問題。

  身體能否放鬆,身體能否平衡,呼吸能否平靜,心能否靜下來,都需要意念去解決,哪裡需要就去哪裡。這些做到後,產生氣沉丹田、上虛下實的正確感覺之後,要意念在全身——在整體,不在區域性。

  再往下,不需要意念,最終練到無意,有意無意是真意,最正確的是意念在有意無意之間。

  剛開始學拳的時候就是在練意念,練習感受,形成自然,形成習慣,達到神明,不需要意念,同時又處處有意念,這就是站樁時意念的運動過程。

  太極拳的動作要領

  1、練拳前要做好必要的準備活動

  一般來說,練拳以清晨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點豆漿、麥乳精之類的飲料,或吃幾片餅乾,但千萬不要吃飽。

  有條件的最好選擇一個清靜避風的環境,如公園,河邊,樹林等,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接著可結合散步做一些隨意的準備活動,然後靜立片刻,調勻呼吸,排除雜念,準備操拳。

  太極拳是一項有氧運動,雖然在練習中感覺不到累,但是對身體的消耗量還是很大的,具有減肥的作用。

  2、全身協調

  身體端正自然,避免挺胸、凹肚、低頭、彎腰、弓背、突臀等現象;始終保持腹實胸寬狀態,使下身穩重,上身靈活。上肢以腰為軸心,腰部鬆沉直豎。

  動作時眼神先行,目光要隨著主要的手轉動而前視,停勢時目光經食指前視,延展及遠,眼神要照顧上下兩旁;頸項要隨目光轉動,鬆豎而不僵硬;呼吸要自然,口脣自然合閉,下顎微收,用鼻子呼吸,逐漸運用腹式呼吸。

  肩要鬆沉,肘要鬆垂,腕要靈活有力,指要舒展,手臂在運動時要旋腕轉膀。兩腿要分清虛實,胯根鬆開,膝關節始終保持微屈,動步出腿。

 

太極拳和形意八卦的不同之處
白血病患者堅持練陳家溝太極拳重獲新生
相關知識
基本功是練好太極拳的捷徑
基本功是練好太極拳的必由之路
沉是練好太極拳的根本
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介紹
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走步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走步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練好太極拳的方法
練好太極拳的玄機在於腰
練好太極拳的四大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