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藝術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8日

  動畫是一門融美術與電影與一體的綜合性藝術,並不是二者簡單的疊加。因此,動畫的藝術感染力是由多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構成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中國傳統藝術語言在動畫片中的藝術形式展現 》

  [摘 要] 中國動畫藝術的發展,始終根植於強大的中國傳統文化。不論是繪畫風格還是故事內容,中國文化對動畫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中國動畫風格眾彩紛呈,從動畫產生之初,就蘊含著特有的民族風格特徵,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給了中國動畫源源不斷的營養,中國文化在動畫中也逐漸成為動畫角色、動畫色彩、動畫音樂、動畫內容等的素材造型、故事情節的手段,在此基礎上,通過中國動畫人的不懈努力,承前啟後,開創了具有中國風格的動畫時代。

  [關鍵詞] 中國文化;中國動畫;表現特徵

  中國的動畫事業,經歷了曲折、艱辛的發展,而又取得了轟動世界的成績。這期間,動畫題材多樣,藝術風格表現豐富。從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到現代版的《寶蓮燈》,從電影院裡氣勢恢巨集的動畫電影到情節多變、敘事豐富、造型生動的動畫系列片,動畫片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受到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喜歡,中國文化內容在動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動畫對中國傳統文化還起到了傳承發展的作用。

  一、中國文化元素與中國動畫

  一文學作品與動畫

  動畫中的中國文學元素始終伴隨著中國傳統動畫片的發展,中國早期動畫片《鐵扇公主》是在迪斯尼的《白雪公主》取得成功之後產生的,創作者想通過中國傳統的神話題材,來展現中國動畫的魅力。雖然作品把原來故事中孫悟空打敗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的情節改成孫悟空喚起民眾,與大家一起戰勝牛魔王,從而將象徵性的抗日內容放入影片。這種隱喻的表現手法一方面表現了萬氏兄弟的愛國思想,一方面也是“文以載道”的中國傳統意識形態的表現。《鐵扇公主》中傳統元素的成功運用,拉開了我國動畫片“中國風”的序幕,奠定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開創了中國動畫的新紀元。

  動畫片《大鬧天宮》也是取材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而動畫中的形象同樣具有東方民族氣質,美猴王的行為也是民間讚頌的楷模,動畫中的場景、人物形象的創造也具有中國民族符號語言,動畫中還貫穿了中國民樂風格的旋律。總之,傳統動畫中的文學藝術元素貫穿始終。

  二戲曲文化與動畫

  中國的動畫藝術一直與中國戲曲文化相連,有著割捨不斷的情結,中國戲曲的獨特形式與中國傳統動畫相得益彰,構成了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的動畫風格。自從1935年萬氏兄弟創作的我國首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誕生後,繼而在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提出了“探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就開始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發展。中國動畫藝術家從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汲取營養,力求表現出中國特有的民族風格。先後誕生了《驕傲的將軍》《豬八戒吃西瓜》《大鬧天宮》等一系列具有中國文化、民族特色的優秀動畫片。在人物表現上,將戲曲因素引入動畫片,在一些運動場面,戲曲舞臺效果明顯,這些成功的嘗試,開啟了傳統戲曲與動畫相結合的開端。動畫片《驕傲的將軍》中,不僅借鑑了京劇中的臉譜形象而且借鑑了京劇中的動作,動畫片中將軍的造型源自京劇中的花臉造型,伸手指人時,食指和中指併攏,和京劇中的表現一樣,配合戲曲的鼓點,角色動作具有京劇中節奏優美明快的特點,充滿了中國獨特的京劇傳統特色。將軍的形象和表情借鑑了京戲的風格,影片的背景音樂運用民樂,使畫面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既有中國的藝術風格,又有鮮明的性格特徵。

  二、中國多民族文化與中國動畫

  一民族傳統故事在動畫中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民歌、民間故事和英雄傳奇,都有津津樂道的人和事。幾千年來的中華文明為動畫電影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

  二民族藝術表現形式

  中國動畫創作中的水墨、剪紙、皮影、木偶等最具中國特色的動畫製作技術及表現手法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動畫藝術的創作。中國動畫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動畫創作的藝術家們通過有意識地對傳統藝術遺產的吸收及正確地借鑑與繼承,中國動畫形成了獨特民族藝術體系與美學品格,以豐富多彩又獨具一格的民族風格樣式及民族藝術手段,展示了中國動畫的魅力。

  中國早期動畫片中有許多表現風格借鑑民間的藝術手法,如木偶、泥偶和布偶、剪紙等藝術,通過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了很多耳熟能詳的優秀動畫形象。以木偶和泥偶為主的《阿凡提的故事》《神筆馬良》《孔雀公主》《曹衝稱象》《嶗山道士》都是偶類動畫片代表。《阿凡提的故事》是偶類動畫的成功之作,動畫中不僅形象突出可愛,內容也通過一系列詼諧幽默的民間故事起到一定的寓意。偶類的動畫片製作方法特殊,造型純樸可愛,動作稚拙賦予動畫片獨特風格。從場景造型上看,場景中的道具相對逼真,增加了動畫的可視性,同時拓寬了動畫的表現形式。偶類動畫片形象立體,質感比平面動畫的形象更讓人覺得親切真實,但受條件和製作限制,偶類動畫片中動作笨拙,過渡不夠連貫,面部表情、細部不夠突出,正是偶類動畫片的這些特點更凸顯出偶類動畫片的純真可愛,也更能體現出創作者的個性風格。

  中國傳統動畫中強調動作的舞臺效果,有極強的觀賞性、虛擬性、表演性和符號性,動畫在表現上借鑑和採用了傳統戲曲、水墨畫技法、民間剪紙、皮影和木偶等藝術形式,體現出了強烈的東方文化氣息併成功地塑造了很多觀眾熟悉的動畫形象。

  三、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形式

  一繪畫的“寫意觀”

  中國繪畫發展歷史悠久,繪畫風格多樣,其中寫意最能體現中國特色。在動畫發展中動畫創作者把寫意的手法借用到動畫中,同樣也取得了轟動世界的成績。在動畫片《牧笛》中,不僅形象用水墨造型,而且表現牛在水中的鏡頭時,巧妙地運用牛和魚之間運動關係來表現牛在水中的鏡頭。背景運用墨色的焦、濃、重、淡、輕來顯示空間的透視和清晰的層次空間,又通過人物和動物在空間活動的比例關係、透視關係來判斷空間的大小,影片弱化敘事強調意境,音樂在作品中也起到了渲染畫面的作用。傳統的音樂與水墨畫融合在一起,有著出神入化非同尋常的效果。影片中主要場景以皴染的筆法乾溼濃淡相結合,畫面豐富而有序。人物和老牛細節處理,準確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把人和老牛的性格、所思所想、情感生動地表現出來。

  二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形式

  中國的傳統動畫造型設計注重從我國的傳統繪畫中吸取獨特的藝術元素。動畫從產生時就與繪畫有密切聯絡,動畫片在我國最早的名字為“美術片”,早期創作出的許多優秀動畫片,都非常強調畫面美術性,與繪畫的密切相連,展現了中國繪畫特點。張光宇、張正宇為《大鬧天宮》造型,李可染為《牧童》造型,韓羽參與了《三個和尚》的造型,眾多的藝術家為動畫的發展作出貢獻。繪畫藝術的許多美學思想、藝術風格、造型風格等都影響了中國動畫風格的發展。

  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北魏石雕、各種流派的繪畫、民間工藝都是動畫片的創作源泉。《哪吒鬧海》的人物設計參考了敦煌、永樂宮的壁畫和民間版畫,吸收了這些藝術形式中的藝術特點,採用裝飾畫風格,色彩鮮豔,風格雅緻,想象力豐富,線條簡練,配以民間畫常用的青、綠、紅、白、黑等色彩,把傳統藝術提煉加工,塑造了具有鮮明民族色彩的動畫形象。《九色鹿》的畫面色彩豔麗,畫面採用了莫高窟壁畫的風格,音樂採用唐代特色,畫面奔放濃麗,充滿了想象力和生命的張力,尤其以九色鹿與動物們出現的場景最為突出,畫面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場景中到處開滿了五彩繽紛的花朵,紅色的土地,綠色、藍色的葉子,加上身披九色的鹿,各種深色的蝴蝶,黃色和紅色的鳥兒,紅、白、藍的兔子,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競相綻放著生命的光彩和活力,影片中又通過九色鹿真善美與告密者的醜惡虛假嘴臉對比,引發出善與惡的鬥爭思考。

  《三個和尚》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影片中大量採用中國傳統的藝術風格,借用中國畫中以簡代繁、以少勝多的藝術手法,簡化背景突出人物情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影片中還採用了民間音樂,情節與音樂同步,音樂的節奏就是敘事的節奏。畫面顏色淡雅,但是用色與表達內容相統一,顏色變化傳達出作者想表達的東西。片中紅色的袈裟,板胡的演奏,暗示出小和尚年少、活潑、聰明調皮;瘦和尚穿著深藍色的袈裟與墜胡,暗示出瘦和尚的狡猾貪婪;胖和尚穿著淺黃色的袈裟配以渾厚的管樂,襯托出胖和尚不拘小節憨態可掬的性格。而胖和尚出場時,被太陽追著走,胖和尚身上顏色的變化也體現出胖和尚的感覺的變化,胖和尚在烈日下,首先是白白的臉被晒為淺紅色,然後是紅色,在扎到水裡洗臉後,臉隨之恢復成白色。這一系列顏色的變化體現出胖和尚對於炎熱天氣的心理感受。創作者通過對畫面不同細節處理表現,豐富了動畫的表現形式,更加突出了動畫的民族化。《南郭先生》《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等眾多優秀動畫片,充分地與中國傳統繪畫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特點的動畫片。

  四、結 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滲透到社會各領域,並有獨到的創造。從傳統優秀的動畫片中可以看到,到處充溢著濃郁的民族化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對當時的動畫民族化探索起了極大的鼓舞和推動作用。

  當下動畫中,應該加大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吸收和揚棄,走民族化的動畫之路。

  [參考文獻]

  [1] 聶欣如.動畫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 孫立軍,張宇.世界動畫藝術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 趙冬.中國優秀動畫電影100部[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

  [4] 朱劍.中國動畫發展史[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

  篇二

  《 數字時代動畫藝術的“變相”之美 》

  摘要:數字技術是指在計算機技術背景下運用資訊手段將音像數字化處理,並形成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音像藝術形式,以使人們的視聽效果更加優化。運用數字技術處理的動畫影像不僅能夠使其藝術表現力得到擴大,更能夠突破傳統動畫拍攝各環節受到的技術或工藝制約,為動畫作品注入更強的生命力。本文首先針對當前數字時代的到來為動畫藝術傳播帶來的機遇進行了基本分析,然後論述了在此背景下的動畫藝術“變相”之美的發展現狀,其次對數字時代背景下的動畫藝術創作發展趨勢做出了預測,最後提出數字時代對動畫藝術“變相”之美造成負面影響以實現對其更好的控制,期待能夠促進動畫藝術實現數字化背景下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數字時代 動畫藝術 變相之美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602-0050-02

  動畫藝術在數字時代的大潮中受到了極為顯著的衝擊,不僅為動畫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更為多元化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其藝術性形成了明顯的制約,在許多方面為動畫藝術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困境。目前數字技術與理論的研究仍然在持續提升,推動著我國數字化時代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不能將數字技術與動畫產業的發展提升結合起來,必然無法促進動畫藝術的長遠發展,甚至會對動畫創作的藝術性形成負面影響。一數字時代為動畫藝術傳播帶來的機遇

  一日漸豐富的動畫創作

  數字時代的到來對於世界來說可謂一個極大的變革性事物,由於數字技術與視聽媒介密切作用很快就席捲了動畫界,並對動畫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於數字技術的應用動畫藝術有了更加豐富的表現手法,所以就為動畫創作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空間,使動畫創作者們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創作力、想象力,開發出更多的動畫產品。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動畫創作的日漸豐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數字技術的支援使動畫的創作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傳統技術制約下無法作為動畫創作主體的事物因數字技術的支援,能夠作為很好的創作主體,使得動畫創作的選擇範圍更大。數字時代之間的動畫創作不僅有著創作主體的限制,同時從專業性的創作硬體裝置投入上看就足以使許多有創作意向與夢想者望而卻步,而數字技術將動畫創作變得更加程式化,僅僅依靠計算機講述及專業的軟體操作即可完成基本的動畫創作。

  其次,從動畫創作的風格取向上也具有了更加多元化的可選空間。數字技術自從開始用於動畫創作中以來,一直在不斷得到進一步發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操作難度的不斷下降,都為動畫創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同時動畫製作水平及畫面效果的不斷優化,使許多原本需要複雜技術性操作才能實現的動畫風格或者效果都能夠在簡單的數字技術操作下實現,所以極大地豐富了動畫創作的風格。

  最後,隨著資訊化時代的深入發展,動畫藝術與其他傳媒形式的融合得到了不斷的開發、應用,為動畫發展提供了多元途徑。在多元動畫開發及應用途徑的背景下,動畫創作的空間更為寬廣動畫藝術形式更加豐富。

  二日益順暢的動畫傳播

  動畫傳播在數字時代不僅從傳播方式上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傳播力度也得到了明顯的加大,這對於動畫產業的發展及動畫傳播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在動畫藝術的傳播過程中曾經面臨過一次嚴峻的低谷時期,造成這種低谷發展狀態的主要原因就是對動畫的定位出現了問題,使許多人產生了對動畫藝術價值的懷疑態度,對動畫傳播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隨著後來動畫產業的不斷髮展以及數字化技術為動畫傳播提供的更多機遇,動畫產業目前的發展模式日漸成熟,為動畫藝術的價值體現和文化傳播帶來了新的有利環境。

  首先,數字時代動畫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傳統媒體形式之外更多的數字媒介形式為動畫的傳播提供了適合的渠道,諸如網路、移動終端等資訊科技的產品為動畫藝術傳播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網路發達的環境下,基於數字技術的動畫產品更是受到了多元化的廣泛傳播。

  其次,數字時代使動畫傳播力度得到加強。在傳統動畫傳播形式中其傳播力度的主要控制者是電視、電影媒體傳播形式,對於動畫受眾來說受客觀影響比較明顯,而數字時代不僅使動畫傳播渠道增加,同時在網路技術、資訊科技的支援下,傳播力度也得到了明顯的加強,能夠依賴於較高的觀眾主觀性來實現動畫的傳播效果。

  三不斷加深的動畫接受程度

  數字時代帶來的社會變革是多方面的,隨著動畫傳播渠道的不斷拓寬,人們與動畫的接觸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各種國內、國外優秀動畫作品得到了良好的傳播,使人們有了與動畫密切接觸的機會,同時也加深了對動畫藝術的理解,所以說從整體來看,因數字時代變革所引發的動畫藝術改變也表現接受程度的不斷加深上。首先,當人們在更多的途徑與方式中接觸動畫作品時使整體的受眾群體數量得到了顯著提高,動畫對人們的影響更加深刻;其次,隨著多元化動畫作品被不斷開發與創作,動畫藝術已經跳出了兒童卡通藝術的約束,成為一種文化內涵更加深刻、受眾群體更加多元的綜合性藝術類型,根據其應用方式的不同被賦予了更多的價值,因此也有了更多的藝術發展成果,並且得到了更多人群的接受和理解。

  二 數字時代背景下的動畫藝術“變相”美之表現

  一虛擬美學突出

  虛擬美學是當前數字化時代中動畫變相之美的重要表現,自數字技術被用於動畫藝術以來就以其高度先進的技術征服了許多動畫創作者,許多在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情景、事物、影像等都能夠以數字形式表現出來,並製作為動畫作品。由於數字創作動畫成本更低,能夠達到創作者預期的效果,同時還能夠使很多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操作在數字技術支援下實現,這就為動畫藝術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空間,而對於這些虛擬創作力度的不斷加大,也形成了當前動畫作品中虛擬化現象嚴重的問題,通過虛擬數字技術創作出來的動畫形象、背景等加重了動畫作品的虛擬美學特點。   二動畫情感表達“罐裝化”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強大,為動畫創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控制手段,許多動畫人物或表演行為都能夠通過軟體系統功能實現,任何一個細節都不需要創作者、畫師直接參與,僅僅是對電腦發出指令,就可以完成對動畫表演、人物表情等“罐裝化”操作。這種“罐裝化”明顯的表現―方面體現在角色創作上,另―方面體現在風格創作上。首先,基於數字技術創作的動畫作品完全脫離了對演員的依賴,一個專業的動畫創作者就能夠通過軟體操作獨立完成角色的動作、表情等生成過程,這些目的只通過罐裝化的電腦操作即可完成。其次,數字動畫創作中的表演全過程以及其風格、效果都是由即成程式、資料組成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夠被自由讀取、修改,動畫風格的變化僅僅是由於電腦操作時的軟體引數輸入差別形成的,這就是明顯的電腦“罐裝化”動畫情感表達。

  三動畫藝術生活化

  動畫藝術的最初創作初衷是充滿著各種想象、與生活脫離的思想的集合,能夠給人以深刻的思想體驗。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動畫創作的生活化表現日益顯著,這是由於數字技術的操作將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加入動畫創作中,使其表現出明顯的藝術生活化。數字技術帶來的社會變革不僅是對生活的影響,也將更多時代特點的事物加入動畫藝術創作中,而且在動畫產業化發展的環境下其生活化需求也得到了不斷加強,更促進了數字技術對動畫創作生活化的支撐,使動畫與生活的關聯日益密切。

  三 數字時代動畫藝術發展趨勢

  一奇觀化

  數字時代對動畫藝術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動畫美學上因數字化技術造成的影響在許多方麗決定著動畫作品的美學風格和特點。受數字技術影響,當前時代的動畫藝術未來將會產生更加鮮明的“奇觀化”發展。所謂奇觀化就是指數字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滿足所有動畫創作慾望,一切在現實中無法完成的動畫效果、情節,都能夠以數字動畫形式展現出來,更多地存在於人們大腦中的奇觀將會以數字動畫得到實現。例如三維動畫的產生使動畫畫面效果更具真實性、動畫場景更具震撼力、視覺感受更加豐富和精彩,《玩具總動員》作為全球首部基於三維數字動畫技術創作的動畫作品,為觀眾所帶來了絕對的視覺震撼。

  二擬物化

  傳統動畫藝術中具有著明顯的擬人化特點,而受數字技術以及時代發展背景影響,目前的動畫藝術已經日漸向著擬物化發展。傳統的動畫創作中由於創作物件與受眾物件的特點,更多的童話故事、卡通角色被創作出來,這些創作素材中的角色幾乎都將卡通人物賦予了A性特點,如迪斯尼角色中的唐老鴨是一個極愛發脾氣的小動物,但由於創作者對其賦予的人性特點,使人們感覺它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動畫人物彤象。但目前的數字時代動畫作品從創作主題上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創作中對人性的關注逐漸減少,而對人類行為的反思卻逐漸增加,由於人類社會發展對環境、資源等造成的影響已經成為當前時代的發展主題,因此未來基於數字技術的動畫創作也更加偏向於物質化、擬物化的現實。如《機器人總動員》,雖然情節的主要推動是以瓦力追求美好愛情為主線,但其中對人類行為帶來的地球汙染物化現象,用幾近殘酷的畫面展現出來,體現了對人類汙染環境、浪費資源的反思。

  三融合化

  近年來數字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動畫藝術創作的新飛躍,3D技術的普及使3D動畫成為當前的主流,多種數字技術的應用將動畫創作元素變得更加多元化,並且呈現出融合化的發展趨勢。例如實景與動畫的融合、照片與動畫的融合、平面設計技術與動畫的融合等,這些融合都是在數字動畫技術條件下實現的,最終完成多種技術手段與數字動畫創作的融合,使動畫作品的表現力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另外動畫與傳統藝術的結合也成為當前數字動畫創作的方向之一,如我國的戲曲藝術與動畫的結合。

  四 數字時代動畫“變相”之美遭遇的負面效應

  數字時代為動畫藝術發展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與良好的發展機遇,使許多動畫創作形式得到充分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加高水平和多元化的動畫作品與視覺體驗,然而擁有諸多創作推動力的同時,動畫藝術美學的發展也受到了數字時代的負面影響,使動畫變相之美面臨不利的發展環境,要實現動畫藝術美學的健康發展明確這些負面效應,並在動畫創作中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動畫美學的積極影響,才能實現動畫藝術美學水平的不斷進步和動畫產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首先,數字動畫對技術性依賴更加明顯,這就會制約動畫創作對藝術性的堅持,過多的數字化動畫語言將會影響動畫藝術美學功能的發揮;其次,數字動畫形式將許多動畫“罐裝化”,使其喪失了一定的動畫意韻;再次,受數字動畫衝擊,傳統動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例如數字動畫創作中傳統影象繪製方法的拋棄;最後,數字技術對動畫藝術變相之美不斷吞噬,將更多具有真實性特點的影像呈現在動畫中,使其“變相之美”的本性不斷迷失。

  結束語

  數字技術的不斷髮展為動畫影視作品的拍攝提供了更加豐富和表現手段,也為增加動畫藝術的視覺效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援,使動畫影視作品的創作具有更大的可發展空間。但面對當前動畫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動畫創作瓶頸狀態,動畫的藝術性發展中所出現的“變相”之美也是其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未來,動畫的變相之美要能夠保持對藝術性原則的堅持,科學合理地利用數字媒介,才能使動畫藝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使動畫產業實現持續性發展。

有關推薦:

關於藝術教育的論文
動畫藝術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動畫藝術研究論文
動畫藝術研究畢業論文
幼兒園民間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首飾藝術研究論文
有關動畫電影研究論文
淺談歌唱藝術研究論文
淺談民族藝術研究論文
電力自動化技術研究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藝術研究論文
學前教育美術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