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拳理的思想外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太極拳以道家哲理為基礎,其運動形式和功能價值處處體現所蘊涵的哲學思想,無不體現著陰陽互化,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太極十年不出門”,意旨練成太極拳很費功夫。社會上之所以出現大量外形酷似“太極”的操練,其原因之一就是練太極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習練者可以通過明師指導和自己努力逐漸掌握內在功法,最終達到外形與內勁相合,練成具備養身和技擊功用的太極拳。

  當然,如果習練伊始就有條件***優秀的指導老師、充沛的習練時間、合適的習練場地等***按照規範訓練,效果固能最佳。而作為大眾健身的“太極操”亦無可非議,決不可忽視其普而廣之的意義。我這次在美國講學,沿途經常看到各門各戶的院落裡大都安裝了籃球架。這使我想到,美國的籃球之所以稱雄世界,與全民普及是分不開的,每個打球的人未必都受到過專業訓練,但正是在“全民籃球”的氛圍薰陶下,造就了總體的高水平。

  在我國,大多數太極愛好者,都有一段認真努力學習的經歷,卻常苦於得不到真傳。這不必失望,只要你按太極要領做到了放鬆身心,肢體能夠流暢執行,即便練成舞蹈形式,也能夠對身體機能產生積極影響,雖然,這與太極功夫有本質區別,但這種運動方式在健身強體方面與“正式太極”有著“異功同曲”之妙,其普及的意義功不可沒。

  一、太極拳與人社會性活動的關聯

  打太極拳首先要放鬆心境,再將四肢百骸放鬆,然後內氣方能在體內通暢執行。放鬆的前提是心要靜得下來,排除雜念,使自己進入練功狀態。人生活在現實社會的物質世界裡,很難做到絕對的超脫,都要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只有在沒有強烈的困擾時,才能專心致志練拳。因此,只有把世事處置得當,才能練好太極拳。反過來講,使用修煉“太極拳”而獲得的思維方式來應對世事,也會顯得遊刃有餘,別開生面。

  為人世故,處事圓滑,對應該乾的事毫不負責、互相推諉、明哲保身,常被比作“打太極”。外觀太極推手,可以說比喻得惟妙惟肖,但實際上內在情況卻與之大相徑庭。

  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論述了“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理論,太極拳拳理正體現了“道家”的這種內涵,即在自然執行中,達到修身養性的效果。太極推手是提高和檢驗太極功夫的一種方式。練習時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在與對方接觸中,摸清他力的動態,據其變化而做出相對的反應;順其勢,借其力,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灑脫自如地將對方放出。這種將對方的力“掐”得非常精確,並能在瞬間做出恰當反應的能力,需要經過長期認真刻苦訓練才能得來;必須勞其筋骨,開啟智慧,才能勘破世事,終頓悟明性。

  “太極”講究虛實轉換,利用陰陽變化規律使身體在執行中不偏不倚、中正安舒,達到重心的持續穩定和動態的平衡。這是太極的基本功,也是“中庸之道”在太極拳中的體現。高手與人過招,外柔內剛,能在接觸中摸清對方動向,不頂不丟,無過無不及,進退有餘地,這亦是太極實戰能夠化解各種攻擊的訣竅所在。這樣的功夫練到身上後,即使遇到突然襲擊也能夠從容應付、左右逢源,立於不敗之地。這好比駕駛汽車,當有經驗的駕駛員在執行中觀察到前方出現彎路時,他便會轉動方向盤,並適時“回正”,以保證車與執行路線一致。由此可見,老手能夠準確地預見路況,以其豐富的經驗做出下意識的正確操作,這是行車安全的保證。但新手駕駛,當發現前方情況時,往往打方向打得不當,車就會跑偏,在慌亂中再向回“打輪”搶救,就會形成“畫龍”,這種左右晃動的車行駛在公路上極易造成事故。以此類推,人類在客觀世界裡縱橫馳騁,只有先掌握現實境況的變化規律,並依據變化隨時調整方法,才能暢通無阻。

  長期在“太極”理論支配下生活,就能練就出對待事物冷靜淡定、辦事不偏不倚的思維模式。做事如同練太極,首先要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斜”,是非分明;其次,在待人接物的方面,有了隨機應變的思維方式加之豐富的人生閱歷,就能在處理各種事務過程中游刃有餘。面對社會黑暗面,只要運用太極功夫的思維加之膽識魄力就能做到與狼共“武”。
 

  二、“太極”與生存哲學的關聯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密切的聯絡,整個世界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以客觀實際為依據,利用矛盾正反兩面的相剋相生,達到對立的統一,方能促進事物的發展。

  太極理念源於祖國傳統文化,包含道家的天人觀念和儒家中庸之道,又與《易經》一脈相承。

  老子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以上篇章描述了水的優點,其實,水也就有兩面性,它既可潤澤萬物,也可氾濫成災。如何正確利用已經掌握的客觀規律為人類服務,才是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若以社會就是一艘前航的帆船作比,當這艘船遇到一般風浪時,船長若見風使舵,還能保證正常執行。可是,如果遭遇惡劣天氣,一旦桅杆折斷,木船就會失控,洶湧的波濤使船向右傾斜,出於自救本能,大家於是都向左船舷甲板集中,力爭不讓船向右翻倒,結果矯枉過正,使船又向左翻,於是大家再向右集中,這樣反覆下去,不論船過左或過右傾斜都有顛覆的危險,只有在船長統一指揮下,根據船傾斜的趨勢,進行巨集觀調控、統籌計劃、合理佈局,大家各盡所能,按要求穩住前、後、左、中、右,不擅自行動,相應地調整在船內的位置,使船身傾斜度與波峰值相對稱,船才能維持動態平衡。如此,通過大家齊心合力,才能共渡難關。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只有做到正確的航行排程才能確保安全。為了應急,盲目行動,以走極端的方式來應對船體的重心偏移,不論哪一側出現極端傾向,都會導致翻船。社會進步只靠豪邁的氣概是無法實現的,只有以修煉太極的精神來掌握規律、認識規律,才能讓社會執行順暢。

  三、感悟太極

  周而復始地練習同一套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本體認知的不斷提升,在不知不覺中內功就會漸漸發生變化,由形似到神形俱備,由量變到質變,這個跨越,妙不可言。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有讓主觀意識符合客觀世界的變化,所付諸的行動才能成功。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只有轉不過來的腦筋。只有有了執著的精神加以正確的方法才會有所成就。

  “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說出的道,必然不是永恆的道,道是變化無端的,絕對不變的方針是不存在的;因此,同一種模式在不同的環境中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把某個階段正確的方式奉為真理,墨守成規,到另一個階段就可能導致錯誤的行動。

  由於人類生命有限,而宇宙無限,雖然人能不斷探索自然界的規律,尋找適合的方式來解決面臨的問題,但無窮無盡的變數常常決定著人類的命運,這種不期而至的狀況,人們常常可以感受到,卻無法言表。中國古人把世界永珍經過歸納,描繪成“太極圖”,示意其執行法則。開啟這扇大門,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大“道”雖似乎“虛無縹緲”,但又確實存在,這正是“太極”奧妙所在。道濟身,無為而無所不為。

武林奇葩太極拳
太極拳的佛學智慧
相關知識
太極拳拳理的思想外延
太極拳拳理思想外延
太極拳的理論思想
孫式太極拳的思想特點
練習孫式太極拳的思想
老拳譜上對太極十三勢的解釋
入黨積極分子加強黨性修養的思想彙報
公務員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彙報
農民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彙報
教師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