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與中醫學的結合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陳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派中成立最早的門派,其創拳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陳式太極拳與中醫學的四大結合作用

  其一,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聯絡作用相結合

  人體是一個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竅、皮肉筋內等組成的整體。它維護機體的協調統一,主要就是通過經絡系統的聯絡作用。十二正經及十二經別縱橫交錯,入裡出表,通上達下,循行於臟腑和官竅之間;奇經八脈聯絡與調節正經。

  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的人都會感覺到身心愉悅,周身放鬆。這是太極拳對人體經絡發生改變的作用。

  十三經筋與十二皮部聯絡筋脈皮肉。陳五庭將人體經絡學說中的聯絡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就形成了太極拳技擊理論之一的“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百骸皆隨”。

  其二,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運輸作用相結合

  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均需要氣血的濡潤滋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而氣血之所以暢通無阻,通達於周身,營養臟腑組織,抗禦外邪,保衛機體,必須得依靠經絡系統的傳注。

  陳王庭將經絡系統的運輸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通過經脈執行血氣而營養陰陽,以養丹田剛中柔表之氣,溢發於體外,助於技擊施展;濡筋骨,使自己體格健壯,表裡筋骨堅實,內氣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來之擊;利關節。

  使演練者身體各部位活動輕靈,以己不動化彼之動,後趁勢出擊,克敵制勝。

  其三,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作用相結合

  所謂感應傳導,就是經絡系統對於外界的刺激的感覺,有傳遞通導作用,即為人體的觸覺系統。陳王庭將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作用應用於太極狀術之中,保證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順利完成。正如《拳論》雲:“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其四,把拳術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相結合

  人體的經絡系統不僅具有聯絡作用、運輸作用和感應傳導作用,同時,它還能夠保持人體各部機能活動的平衡與協調。

  陳王庭將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應用於太極拳術之中,領先經絡的平衡與協調作用對身體的和部位進行靈活調節,變幻虛實,以虛誘敵,引實落空,避其實而擊其虛,從而克敵制勝。

  拳術與經絡學說的結合,使太極拳術獨創了順應經絡變化的纏繞螺旋運動方式而滋生的纏絲勁,旋轉發力,增大出拳發勁的威力,令人難提難防。

  陳式太極拳的美容養顏功效

  練習陳式太極拳可以使人面板細嫩、面色紅潤,起到美容的作用。陳式太極拳的螺旋纏絲的訓練,可以起到減肥的作用。

  中醫講美容主要涉及氣血兩個因素。血虛時,面板就會顯乾燥,缺少柔潤的顏色,而血熱時既體內毒素過多,不得排洩,就會面部發疹生瘡。“氣為血帥”。

  “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與血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當氣分不足時,面色就會萎黃,而當氣分熱重,人面就會發燥生瘡。

  陳式太極拳最大的優點技是螺旋纏絲,這也是養生最好的招式,其特點與人體排毒原理相符,因此經常練習對內臟有很大的作用。

  陳氏太極拳密傳丹田內轉法的內呼吸***丹田呼吸***,一開一合的鼓盪與外呼吸***肺呼吸***相互配合,推動人體氣血不斷地周流全身,濡養肌膚。《黃帝內經》中講:“肺主氣,司呼吸”,“肺朝百脈”,“肺主皮毛,其華在面”,“肺與大腸相表裡”。

  陳氏太極拳的內外呼吸法,與《黃帝內經》中的觀點是一致的,使肺的功能得以加強,練起來微微出汗,使體內的毒素從汗液中排出,丹田呼吸,產生真氣,真氣執行,滌盪五臟六腑,使臟腑得到自我按摩,肝腎的血液迴圈加快。

  使血液中的毒素加速排出,同時也使腸蠕動增強,以利糞毒素的排出,由於體內的毒素加快排洩和血液迴圈加快,使人體氣血充足,面色紅潤,肌膚細嫩,健康美容。

  練習太極拳可以加快新陳代謝,無論男女老少都需要新陳代謝,這樣才能使血液有活力,使人體更年輕。
 

陳式太極的纏絲圈
陳式太極拳對腰的要求
相關知識
陳式太極拳與中醫學的結合作用
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結構特點
陳式太極拳與楊式太極拳有何不同
太極拳與中醫經絡學有什麼練習
陳式太極拳與楊式太極拳的共同點和差異性
陳式太極拳基本教學
練習陳式太極拳對頭頸部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練法指點
教學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四個階段
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的技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