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的技擊原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跆拳道是一項技擊性運動專案。這個專案需要肌肉強大的爆發力、充沛的體能和嫻熟的技術。激烈對抗時,要求運動員既要能合理運用戰術,又要具備穩定的心態。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力總是成對的發生,而且其方向相反。牛 頓是最早注意到這種作用的人,他稱之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宇宙中 重要的力有重力、磁力、靜電力、摩擦力和張力等。許多物理上有關力 和位移的定律,是由牛頓在1679年所推匯出來的,他認為宇宙中的一切 物體都有引力作用,而兩物體間引力的大小與其質量成正比與成反比, 這即是所謂萬有引力定律的法則。牛頓認為這引力存在於任何物體間, 包括太空中的星球以及地面上的物質。而地球本身的萬有引力即是一般 所說的重力,由於重力的吸引使地表的物體向下掉落。然而月球繞行地球為何不會掉向地球?地球繞行太陽為何不會掉向太陽?他認為月球繞 行地球運動時會有一種向外遠離的離心力,而離心力恰與月球所受到的 地心引力互相平衡,而使月球能在軌道上執行不致落下,地球繞行太陽亦為同樣道理。

 

  於1687年,牛頓在物體運動上亦建立了一套有系統的運動理論,稱為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其內容為:一、一切物體若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向量和為零時,則靜者恆靜,動者恆作等速運動,此定律亦稱為慣性定律。二、物體受外力作用時,即在力的方向上產生加速度,而此加速度的大小和作用力成正比和物體質量成反比。此定律可將力、質量、加速度等連線起來成為:力=質量×加速度。三、凡物體受另一物體作用時,必生一反作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分別作用於施力與受力之二物體上,其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並有相同之作用線。此定律亦稱為反作用定律。跆拳道的動作技術原理,亦均以此三大運動定律為最基本概念。

  例如:牛頓之第一運動定律告訴我們,除非有力的作用,否則運動中的物體將以直線等速前進。假使以一條繩子綁住一個石頭,再使力讓其以圓周之方式運動繞行,此時,完全是來自繩子的拉力,以阻止石頭依直線運動,而成圓周運動繞行,但如果繩子斷了石頭將沿切線飛離。此作用在跆拳道的技術應用上稱為圓心迴轉動力。圓的旋轉產生離心力,順切線之路線發力,距圓心之距離長,力量剛強而有力為攻擊力。圓的旋轉同時產生向心力,以圓的路線向內施力,距圓心之距離短,力量則圓順而柔即為防禦力。所以旋轉圓周愈大力量愈大,旋轉圓周愈小力量愈小。

  另外,因身體的移動受到地心引力的重力作用,重量愈重,則移動的反作用力之需力就愈大,故同一重量往高處移動較為費力、費時,往低處移動之加速距離愈長,則速度愈快,較省時、省力,於平面移動比上坡省時省力,而往下坡移動,比平面省力省時,所以移動之最佳形態應為下坡方式,此為斜坡效應。

  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亦稱為加速度定律,其力的定義為:質量×加速度=力,亦即指:如果受同樣大小的力,質量較小的,其加速度則大於質量較大的;同樣質量,受的力越大則加速度就越大。而且質量較小的,由於其能夠很快的加速,亦能很快的停下來,而質量較大的,因為需要較大的力量才能使其加速,相對的也需要較大的力量才能使其停下來,這種原理亦稱為〝慣性〞,人類的體重即為質量,跆拳道手、足部技術的攻防動作舉動即是加速度。因此,跆拳道之技術從單一動作的手技、足技之攻防基礎訓練,到自由對練及反應技術等,亦均根據此運動定律之原理而發展。

  牛頓第三定律即為反作用定律。跆拳道最基本的入門動作〝馬步正拳攻擊〞之要領為:先抬平右手伸直握正拳於身體中線正前方,左陽拳抱置左腰際,跨左腳向左側成馬步,於左腳落地之同時,收右正拳並交錯打出左正拳攻擊,左正拳攻擊定位之同時收抱右陽拳於右腰際」。其中抬平右手伸直握拳於身體中線正前方即為平衡力,而雙拳同時〝交錯〞一收一出即是所謂的〝反作用力〞之施力行為,手技動作如此,足技動作亦是如此,在基本足技動作訓練中,如右腳向正前方以旋踢踢出,則左腳掌需左轉使身體能自然向後方側斜,這種一前一後亦即是所謂的〝反作用力〞之施力行為。當然這些原理,是跆拳道的基礎技術之根據,然而,如在應用動作之使力時可不盡然是如此的明顯與誇張,當一個人的跆拳道技術依此原理髮展而達到術精技熟地步時,則開始進行超慣性、超傳統與超原則的應用技術自我突破訓練。

  上面所提到右腳向正前方以旋踢踢出時,則需以左腳為軸,並左轉左腳掌,使身體能自然向後方側斜,這個舉動亦即是〝槓桿原理〞的應用。瞭解槓桿原理在跆拳道技術之應用,欲省力或省時均能隨心所欲,故能以弱抗強,此為武學上所謂四兩撥千斤之原理。人的身體構造,遍佈力點、支點與受力點***重點***,隨著身體姿勢的改變,力點、支點、受力點亦不同,能瞭解及正確的掌握力點、支點、受力點之各點與不同動作之相關位置,自能正確運用槓桿原理來發力克敵,此即為運動省力學之妙用。如第一槓杆原理,因支點在中間故取決於施力臂與重力臂的應用,其效能亦有所不同。第二槓桿原理,有如千斤頂一樣,其施力臂長重力點在中間則省力費時。而第三槓杆原理,因其施力點在中間所以較費力卻省時,且技術之應用速度快。

  跆拳道之訓練,如能以圓心迴轉原理,與槓桿原理互相配合,正確與巧妙的運用,則能使身體產生最佳之運動方法,並可發揮其最好的技術動作。武術施術之基本動力的應用為〝推腰〞與〝轉腰〞,推腰亦即是槓桿原理之使用,其在技術上之表現,除了常應用於手部、足部之攻擊與防禦技術外,亦應用於身體之前進後退移動技術。而轉腰則是圓心迴轉原理的應用,因身體之站立姿勢與使用方法的不同,又區分有順轉腰與逆轉腰等兩種。談到〝腰〞的運用,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腰〞為力的總源頭,如果一個人的腰部受了傷,將坐、立、臥難安,並且會寸步難行。故平時對腰部的保暖,與日常規律的生活及適量的運動等,都有助於腰部的保健。

  在各武術技擊類單項運動中,集中力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因為集中力是要將整個人的身體重量乘上加速度後集中起來,再運用壓力的原理使其在最小的攻防使用部位上,發揮最大的衝擊破壞力。其中當然與個人的姿勢、肌力的強度及呼吸的運用等都有很密切的關係。如以旋踢為例,每一位優秀的跆拳道運動員均懂得在運動競技場中,使用腳背來旋踢以加大攻擊面積,減低殺傷力,並增強攻擊著力聲來奪取分數;但相對的,當他們在使用擊破技術時,一定是使用攻擊面積最小的腳前掌部位,以集中力量來加強殺傷力與破壞力。尤其是跆拳道使用於近戰格鬥施術時,亦是使用腳前掌部位來集中力量,以增強其殺傷力。

跆拳道品勢第一章的文字說明
跆拳道品勢教學第一章
相關知識
跆拳道的技擊原理
競技跆拳道的反擊腿法怎麼練習
競技跆拳道的反擊腿法怎麼練習
跆拳道的技術動作有哪些
跆拳道的技術構成
空手道的技術原理
孩子喜歡跆拳道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跆拳道的技術特點
競技跆拳道的技巧
競技跆拳道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