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飲食習慣與健康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大學期間一定要注意加強自己的營養,尤其是對於你一些女性朋友來說,不要盲目的減肥,一天三餐應該合理的攝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的正常活動。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摘要】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無論是老年、中年、還是少年,在追求健康的同時,飲食營養就是追求健康的必要條件。毋庸置疑,大學生作為優秀的青年群體,祖國未來的希望,其素質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營養是高素質人才的物質基礎,因此大學生具有健康的飲食行為與良好的營養狀況,是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 大學生飲食;營養與健康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有關調查也表明近些年來我國人們群眾的營養情況在逐年改善,相關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為學生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也受到眾多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鋇墓刈ⅲ?攵匝??禾宓撓??韃槲南綴芏啵?既銜?蒲У囊?辰峁共攀潛U嫌??那疤幔?匝??慕】滌寫俳?Ч??/p>

  大學生營養健康現狀隨著每天早上第一節上課鈴聲響起,一手拿著早餐,一手抱著書的大學生們快步地穿梭在教學樓裡,草草幾口下去,算是結束了早餐的飲用。這種現象幾乎在每個高校都存在著。營養學家表示,進食的時候,人體內負責後勤的副交感神經興奮,於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躍起來,供血增加,運動增強,分泌增多。在這個時候做運動,大量血液就會供應骨骼肌,以至於消化系統供血不足,會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礙。尤其是早上,體內能量水平很低,更應該有一個好的用餐環境和氣氛,不能邊走邊吃。大學生們儘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圇吞棗式進餐。長期草草飲用早餐,不僅會導致胃的不適,還會造成營養不良。專家還表示,人們群眾的營養情況可以整體地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各項情況,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物質等發展的體現。故對人們群眾實施營養監測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學生這一群體,其是國家今後的發展,應予以重視。

  飲食無規律是影響大學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關資料表明,近年來,飲食無規律成為形成大學生亞健康現狀主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對飲合理膳食平衡營養食的重要性明顯認識不足,而無規律的飲食是造成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日常飲食無規律的學生比例已分別佔41.9%。長期無規律的飲食,不僅會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睡眠質量,甚至會影響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和內分泌調節,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2001年營養學家孫建華在上海大學生飲食、營養、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中顯示挑食、偏食,對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較多。女生的蛋白質攝取量較低,尤其是動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營養學家辛碧芬對中南大學營養狀況調查的結果是:中南大學學生營養不良率為19.9%,肥胖率為26.3%,膳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2、C、鈣等攝入與標準相當。2005年鄧傑對南京高校大學生營養狀況調查中顯示:營養良食品營養與保健論文好者佔36.9%,營養不良者佔52.6%,營養過剩者佔10.5%。查閱了近幾年對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等的問卷調查研究資料。資料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營養知識缺乏,有一部分學生存在不良的營養行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應付用餐者比比皆是為了能多睡一會,許多學生都有不吃早餐的習慣,中午和晚上多吃些就認為能把早餐的營養補回來。而有些女大學生,考慮到要保持身材,也養成了長期不吃早餐的習慣,中午還能按時吃飯,但晚飯也是擔心發胖,隨便應付一口。熟不知,長期下去,這種營養流失,缺乏最基本的營養食物帶來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首先,一、對大腦的危害。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鐘約為800ml,耗氧量每分鐘約為45ml,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g。二、對消化系統的危害。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六小時左右就從胃裡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若吃不好早餐,胃酸及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就會去“消化”胃粘膜層。長此以往,細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三、更靠近肥胖族:人體一旦意識到營養匱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最後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為不吃早飯會有助於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飯,還會使午飯和晚飯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飲食營養是大學生身體發育的先決條件專家建議,必須按時吃早餐,並且進食速度不能過快。儘量去食堂進餐,相對於學校周圍的餐館,食堂的就餐環境要好很多。另外,早餐不吃反誤瘦身大計不要以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熱量而因此減肥,根據營養學家們的證實,早餐是每個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會讓午餐吃得更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這樣子就能讓你在一天內所吃的精華在體力最旺盛的時間內消耗掉。

  高校應努力創造適合學生身心特點而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寬鬆有序的業餘生活環境,提高大學生耐受挫折及適應生活的能力,利用體育科學知識及相關科學知識教育,教會學生自我心理調節和心理放鬆的方法。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健康與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人生觀;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絕不良嗜食品營養與檢測論文好,學會自我醫務監督檢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觀念和健康行為習慣。高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健康意識為目標,開設一些有關體育文化、體育鍛煉與健康的專題講座,進行體育知識、飲食營養與健康教育的培訓,增設大學生開展健康體育的專業指導教師。

  篇2

  摘要

  大學時代是學知識長身體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掌握一定的營養知識,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促進生長髮育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對於當代大學生,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要我們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具備熱血青年的朝氣蓬勃,才能成為國家棟梁,那麼,關注自我,關注健康就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從大學生飲食營養概況、大學生平衡飲食的作用以及提高大學生飲食質量的對策三個方面對當前大學生的飲食營養進行了全面的論述,以增強大學生對平衡飲食營養方面的意識。

  關鍵字

  飲食營養;健康;概況;措施

  前言

  “營養”一詞源自於拉丁語,其原意為“授乳”。營養是人類為了維持生命,滿足機體生存、學習和工作能量需要的物質基礎。在營養學界,通常是將人體對食物的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整個過程稱為營養。營養素則是指保證人體生長、發育、繁衍和維持健康生活的物質,其中最主要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水、礦物質和維生素。大學生是青年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正處於生長髮育的中後期,活潑好動,運動量大,加上繁重的腦力勞動和緊張的學習等,是一生中各種營養素需要量最大的時期。但目前,我國大學生對營養素的來源和食物分類瞭解較少,不懂得如何搭配營養,存在著諸多營養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將影響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

  一、衡量自我健康的標準

  健康不但是身體沒有殘疾,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了。健康的標準: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不挑剔,善於休息,睡眠好,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臉不易發炎,牙齒清潔,無齲齒及疼痛,牙齦色正常,無出血,頭髮有光澤,無頭屑,肌肉豐滿,面板有彈性。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一***我校大學生飲食營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會長杜玉俠指出,我國學生營養與健康狀況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一是缺乏營養知識,飲食習慣不科學。二是飲食結構不合理。穀類食物和蛋白質的供能比低,城市學齡兒童和少年的脂肪提供比高。營養素攝人不足。鈣、鐵、鋅和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缺乏普遍存在。三是體力活動不足。不吃早餐、在外就餐、飲酒、吸菸等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日益突出。

  1缺乏營養知識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改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飲食營養,隨著營養科學知識的普及和營養衛生的宣傳教育,人們對於平衡飲食營養衛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首先飲食中應含有人體所必須的一切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無機鹽類、水***,其次攝入的食物要有利於消化、吸收、利用,要新鮮無汙染,製作加工合理能增進食慾,並多樣化***色、香、味、美俱全***,同時一日三餐的熱量要合理分配,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各餐熱量以早餐佔全天總熱量的30%、午餐40%、晚餐30%較為合適。我校大學生普遍缺乏營養知識,營養不良率較高,大學生缺乏營養知識,在不同專業的學生中表現各不相同。從總體上看,女生的營養知識優於男生。

  2飲食習慣不科學

  進入大學後,大學生的日常飲食由學生們自己掌握。很多同學的生活習慣極不科學,主要表現在: 1、多數大學生日常飲食沒有規律,一日三餐的食量和時間經常不固定。大多數學生都沒有固定吃三餐的習慣,而且大部分都不在學校食堂用餐。大學生中很多人不重視吃早飯,但是吃夜宵、吃零食的現象比較普遍,三餐分配不合理,各餐熱量攝入量的分佈不均勻。

  2、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後,喜吃冷飲,嗜糖現象明顯,高校男女大學生糖攝入量普遍大大超過標準供給量,這使得他們體重增加,有減肥的想法,其中女生居多。3、相當一部分同學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有沉迷網咖的習慣,經常在外面包夜,使身體素質急劇下降。常常逃課,即使上課也精神委靡,不能專心聽講。大學生還經常以喝飲料代替牛奶和水果,經常暴飲暴食等等。沒有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同樣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飲食習慣的不科學、不規律。4、尤為嚴重的是,很多同學認為自己年輕,對於身體暫時出現的不適症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殊不知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出來。

  3飲食結構不合理

  中國營養學會吸取西方和日本飲食構成的經驗教訓,在我國傳統飲食結構模式的基礎,制定了我國近期成人合理飲食構成指標,並向全國人民推薦。這一飲食構成指標是:成人每人每月攝入糧穀類14 kg、薯類3 kg、豆類1 kg、肉類1·5 kg、魚類500 g、植物油250g、蛋類500 g、奶2 kg、蔬菜12 kg、水果3kg。這樣平均每天攝入總能量10 MJ,可以達到飲食營養基本平衡。而目前高校男生飲食以穀類及其製品為主,其次是蔬菜、瓜茄類,其餘依次為畜肉類、豆類及其製品等。女生飲食以蔬菜瓜茄類、穀類及製品為主,其次是畜肉類、豆類及其製品等。男、女生蔬菜、水果、魚類、乳類、蛋類攝入均未達到要求,可見飲食構成不夠合理,學生食堂應增加這些食品的供應,以滿足學生合理飲食結構的要求。

  二、大學生平衡飲食的作用

  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水和飲食纖維等,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對大學生而言,保證科學的營養和平衡的飲食具有下列作用。

  ***一***能夠補充體力,增強記憶力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處於青春發育期,代謝旺盛、活潑好動、運動量大,同時學習任務繁重,他們的生長髮育狀況,學習效力的高低,生活能力及抗病力的強弱,勞動效力、運動能力的大小等等,都與營養衛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營養不良,不僅影響到身體的健康,而且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科學研究顯示,適當改善營養狀況,使飲食結構儘量平衡,對於長時記憶力的充分發揮可能產生有益的影響。

  ***二***強身健體,防病祛病

  飲食平衡相當於一種食補,一方面補虛,即補充身體氣血的虛損;另一方面能增強身體的免疫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食補是以補養為主,治療為輔,它將飲食營養與藥物治療完美地融為一體,既可享美食之樂,又可達強身健體、防病祛病之療效。最重要的是,食補勝於藥補,古今皆然。通過合理營養、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對心臟病、糖尿病及癌症的減少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同時攝入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的食物,可使面板衰老減慢,並且免受與年齡有關疾病的困擾。

  ***三***緩解情緒,調整心情

  大學生往往遇事不冷靜,衝動易激怒,同時對一些枯燥乏味的課程易產生厭煩心理,這無論對於學習還是身體都無益處。在人體所攝入的食物中,有一些營養物質能改善人的心情,使其輕鬆而愉快。如菠菜,其富含的鎂能使人頭腦和身體放鬆;雞蛋,富含膽鹼有助於提高記憶力,集中精神;瓜子則有助於心情平靜等。讓大學生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於其緩解情緒,調整心情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提高大學生飲食質量的措施

  ***一***要加強對大學生營養衛生知識的教育

  建議我校多開設有關飲食營養方面的公共選修課,使他們懂得營養衛生,指導並幫助大學生建立自我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食堂應當配備有較高水平的營養師和廚師,加強管理,不斷提高飲食營養水平、保證大學生的飲食健康。應在體育課教學中適時加入飲食和健康的知識,納入體育考試中,並佔一定比例。通過這些舉措,目的是使學生重視飲食習慣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加強營養教育,普及營養知識,使人們形成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各種營養性疾病的發生,同時也能使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結合中國大學生日常生活的現況和存在的問題,可見關注和改善大學生營養健康,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國家,乃至是社會的經濟、科學、文明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下一頁更多精彩“”

如何讓自己開心吃什麼好
小學心理主題教案
相關知識
大學生飲食習慣與健康論文
關於飲食習慣與健康論文
大學生膳食營養與健康的相關論文
生活不良習慣與健康的文章
大學生心理疏導與調適論文
大學生飲食與健康論文介紹
足球科學的飲食習慣
大學生飲食健康建議的論文
大學生食品營養與健康論文
中國大學生飲食情況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