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心理健康與成長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現代社會的健康不僅要求身體健康,更要求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是學生取得成功的基礎,更是他們將來投身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之一。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心理健康與成長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注重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摘 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科學有效地做好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驗著每一位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智慧。結合本人多年的健康教育實踐,就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談談自己的工作體會。

  【關鍵詞】加強;心理;教育;促進;健康;成長

  現代社會的健康不僅要求身體健康,更要求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是學生取得成功的基礎,更是他們將來投身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之一。然而,目前我國在校的中學生卻暴露出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缺乏堅韌的毅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心理素質水平較低等。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有的甚至對他人和社會都產生了不良影響,而且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孩子今後將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因此,現代教育應該重視心理素質教育,關注心理健康。欣慰的是當前中學生心理素質問題已日益被學校、家庭、社會所重視。作為一名健康教育工作者,本文對影響當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並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要擁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格,並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要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言行、舉止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要求教師不但要擁有較高業務知識,還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還要有一定的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在教育教學中時刻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學生的心靈進行教育。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很難相信,沒有健康心理、不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老師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學生只有在教師真心、真情、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

  二、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心理,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技能的主要場所,也是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的主要途徑。良好的課堂環境不但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還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作為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還必須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好多教師認為學生心理問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迎刃而解。其實,中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作中一些老師遇到“問題學生”時,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問題移交給家長,而不是蹲下身子與學生進行面對面地交流,瞭解他們的心理,只是一味地批評、責罵,有的甚至當眾點名,這樣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從而直接導致心理出現問題。教師應傾注真愛,促進內化,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久而久之,性格變得比較孤僻,心理變得比較脆弱。也會引起不正常的心理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有意識地關注哪些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愛活動,不愛與人交往的學生,多給他們提供發言、展示自我的機會。多發揮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努力建立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班集體。在班裡開展互幫互學、互助互愛的活動,讓學生之間相互深入瞭解、相互信任,建立平等友愛的同學關係。對有困難、有缺點的學生,用平等真誠的態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學校裡心情愉快、精神放鬆,以增強其信心,激發其求知慾,使其勇敢面對困難挫折,對他人能理解、尊重、寬容;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成功的愉悅。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得到認同,心靈得到溝通,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規範,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懂、學得好。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只有學生能主動走近老師,和老師成為朋友,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三、在學習活動中滿足學生合理需要,引導樹立正確人生觀

  合理滿足學生正當需要,是中學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條件。中學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愛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學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適當的滿足,就會影響其正常的成長,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儘可能地為中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遇,滿足其需要,同時有針對性地採用不同的方法積極引導,使之基本能對事物的善惡、美醜、是非進行判斷、甄別。中學生由於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滿足需要的衝動驅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當誘因的影響,採取不恰當的方法和途徑求得滿足,從而導致錯誤行為,比如打架、說髒話、小偷小摸、抽菸喝酒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能根據心理方面的知識,及時識別,及時發現,及時有效地給予調節、治療和引導,讓學生感於講真話,說實話,從而幫助他們正確解決問題,讓學生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四、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還受到社會其它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在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每個家長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這在一些學校組織的意在鍛鍊中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的夏令營或者青少年軍校的活動,卻被塞滿高階食物的書包和每隔兩三天一次的探望而搞得變了味道的教育現狀中得到充分體現。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其它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只有得到社會的支援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因此,學校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各種渠道與宣傳,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現代的、科學的人生觀,促使家長參與;應該注重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創設出“家校合一、社會支援”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與氛圍,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五、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多層次、全方位追蹤學生心理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很有必要。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可依據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涉及的包括學生的性格、智力、身體狀況、學習適應性、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家庭情況、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等,遵循保密、真實、客觀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要在保證他們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營造蔚藍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張蘭蘭.《談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學週刊》,2010

  [2]周元琴.《正確把握學生心裡,促學生健康成長》.《黑河教育》,2011

探析心理健康與疾病的論文
淺議心理健康與調適的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心理健康與成長論文
淺談心理健康與幸福的論文
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論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與教育論文
護士心理健康與維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論文
淺述心理健康重要性論文
淺談心理健康論文範文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