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作品精選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下面是關於史鐵生作品集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史鐵生作品集讀後感

  每天都會有人經歷生離死別:過去已經歷;現在正在發生;或者說將來即將面對……這是每個人一生必定會經歷的事情。逝去一位可敬的長者,在他的家人看來,也許只會在那幾個月裡有難過、傷心的情緒,但在今後的掃墓過程中,可能只是淡淡一哭,之後就不再去在乎人的生老病死這一週期性的變化。試問這些當事人,你們可曾有思考過人為什麼生而人又為什麼死呢?可能有人會這樣說:這不就是正常的生理週期現象嗎,我們怎麼可能知道為什麼,不必再去費腦筋思考了。

  這時候就會有一個人站出來抨擊你:人生下來就是贖罪的,他要來洗清他上輩子所犯下的罪孽,他是有任務並且有慾望而生的。這個說活的人就是史鐵生。關於生與死的問題,他已經思考過無數多個了,他是這方面的行家。他會每天問自己為什麼要活下來,還有為什麼會轉移死的話題來讓自己繼續擁有著生命。

  有可能是因為他是個殘疾人,在成年之際經歷過人生的大劫難就是失去了行走能力,他所經歷過的困苦,比我們正常人要多得多,所以才會對生與死的問題有自己獨到的一番見解。在他的作品的字裡行間裡,處處流露出他對生的希望以及死的哀鳴。他是一個渴求擁有美好的生命,卻同時又不畏懼死亡的恐怖的人,他是一位坐在輪椅上思考的偉大作家。

  也可以這樣說,是輪椅造就了今天的史鐵生,他的創作靈感大部分都是輪椅“賜予”的。只有經歷過劫難的人,才能真正領悟到劫難所帶給他的不行與機遇,是值得去思考和捕捉的。

  生命,在史鐵生的眼中,那可是極為寶貴的東西。也許在無法直立行走甚至在坐上輪椅的那一剎那,史鐵生仍然是無法擺脫失去雙腿帶給他的痛苦與磨難,但是在他觸動寫作靈感的那一瞬間裡,似乎所有的苦痛,他都在那一刻有所淡然並隨之忘卻了。這對於他來說,是個多大的檻啊,但他最終還是跨過去了,並且在寫作領域裡有卓越的成就,他就憑靠著自己的力量,成功了。在這成功的背後,是需要經歷過多少個夜晚冥思,經歷過多少次的重寫及修改,才能換取一個“作家”名號的。或許他並不在乎這些名利,他只專注於塑造強大的內心世界,只沉溺於他廣闊無垠的對生命的思考中。

  在《宿命的寫作》一文中,他這樣寫道:“我自己呢,為什麼寫作?先是為謀生,其次為價值實現,然後才有了更多的為什麼。”還有“至於寫作是什麼,我先以為那是一種職業,又以為它是一種光榮,再以為是一種信仰,現在則更相信寫作是一種命運。”是的,寫作是史鐵生自己為自己選擇的命運。正是因為他選擇了寫作,所以才沒有再去考慮且糾結於自殺,是寫作帶給他無限的思考和輕鬆的生活,他熱愛寫作,並且視它為自己生命的希望。

  在他的作品中,各個地方都流露出他對生命的渴望。因為他在生與死的抉擇中,他選擇了精彩的活著,所以他才會對生命抱以由衷的敬意。他不願意無精打采地活著,這才利用寫作來充實他的世界,一個屬於他和生命對話的世界裡。他比任何一個人都渴望擁有生命,所以他格外珍惜與生命溝通的機會,他才會將好的作品以及他對生命的思考與我們眾人分享。

  他每天都在不斷地思考、對話和寫作間流連穿梭著,可能是因為極少有人去關照他、愛護她,他的作品中才會透露出一絲絲的空虛以及蒼涼的感覺。我在品讀他的作品時,時常會嚐到他的內心既強大卻又脆弱得不堪一擊。他太寂寞了,寂寞到在他的文字裡都能品出他多美期盼著有人能聽聽他的訴說,能替他分擔一絲苦楚,能理解他內心的恐慌。

  《對話四則》中的一問一答的方式,完美地對史鐵生的內心做了個詮釋,是他自己心裡真正的內心獨白。對話中,史鐵生有說過是卓別林大師的幽默感拯救了他想死的心,他很感激卓別林的樂觀和豁達。“要是你正正經經地陷入了絕望,你不妨聽聽幽默大師的話。當然,使我沒去自殺的原因很多,但是我第一次平心靜氣地放棄自殺的念頭卻是因為聽了卓別林的勸,以後很多次都是這樣。幸好有一天我去看了那場電影,什麼名字我忘了。一個女人想自殺,但被卓別林扮演的那個角色發現了。女人很埋怨他,發了瘋死地喊:‘你為什麼不讓我死?為什麼不讓我死!’卓別林慢悠悠不動聲色地說:‘著什麼急?早晚會死的。’”

  就像史鐵生在《答自己問》裡寫的那樣,“純文學是面對著人本的困境。譬如對死亡的默想、對生命的沉思,譬如人的慾望和人實現慾望的能力之間的永恆差距,譬如宇宙終歸要毀滅,那麼人的掙扎風斗意義何在等等,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問題,不依靠社會制度的異同而有無。”這種文學就是史鐵生畢生的追求所在,他就像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使者,他是上帝的寵兒,他能夠給予人們更多的生存希望。在他的身上可以吸取上帝對生命的詮釋。

  

  史鐵生在他的作品中有多次提及到他的母親,可能就是他的母親也同樣帶給他生的希望,親手種下了一棵小樹苗,是棵合歡樹。

  我在年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播放過有關於史鐵生的人物傳記的視訊。我還記得當時剛學習完軼事的“軼”,我就鬧了個大笑話,把史鐵生的“鐵”錯看成了“軼”,就讀錯了,真是出糗了。在我的記憶中,視訊裡,史鐵生總是孤孤單單的一人坐在輪椅上,旁邊總是有那麼一棵老古樹在陪伴著他,他就那樣一直在樹陰下發呆、思考。他似乎是一個人生活慣了,所以性情變得有點孤僻。他形單影隻地在樹下徘徊著,也許就是一個人在,他才可能偶有創作的靈感迸發出來。《合歡樹》一文中,“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綠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裡,竟是一棵合歡樹。”還有“加價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了,過道窄得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身,我問企那科合歡樹,大夥說,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這麼說,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揹我去看看,那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後悔前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這棵合歡樹,就是史鐵生母親生前留給他的最後一樣東西了,就是希望能夠陪伴著自己的兒子,度過往後的艱難歲月,要讓兒子知道,母親希望他勇敢的活下去。

  史鐵生多像那棵古老的合歡樹啊,就只有它一棵矗立在那兒,一立久遊幾十年的歷史了。也同樣是在這幾十年間,它又獨自承受著風吹雨打、電閃雷鳴,才能擁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在它的樹幹上繁衍下去。史鐵生在歷經過他的殘疾之後,他就開始對生命有所觸及,經過他不斷地揣摩和思考,他將他所收穫的結果通過寫小說寫散文的方式發表出來,傳閱於人們的手中。這使得更多的人能夠得到來自精神上的慰藉,以及補充到更多有哲理性的東西,來充實自己在精神上的追求。

  這本《史鐵生散文集》裡,史鐵生也有花些筆墨在自己的母親身上,母親教給了他許多做人的道理,讓他明白樂觀地生活也是一種悅己的方式。還有關於愛情的有兩三篇提及到了,可能史鐵生一生當中沒有經歷過幾段感情,所以才會很少有關於愛情的散文。

  史鐵生的寫作特點就是用最簡潔的文字卻又最難懂的道理來呈現給讀者。他的語句都是非常通俗的,但是那些關於生死的話題還有靈魂深處的寶貝東西,無論是多簡潔的文字來描寫,都是需要讓人反覆斟酌的。也許這就是史鐵生散文的魅力所在吧。他的文字,能夠告訴我們很多我們從來沒去思考過的話題,他材料的獨特***有關生死問題***,才會吸引住讀者。這是他在靈魂深處的思考,他將他思考出的結果告訴我們,也同時是在昇華我們的靈魂。

  雖然說殘疾人比我們受過的傷害還要多,但是他們同時擁有著難能可貴的財富——堅強以及不畏懼。這可能是我們正常人所無法達到的境界,我們沒有他們那麼堅毅的性格,也正是我們應該敬重殘疾人的原因。他們告訴我們,面對生活,即使是它讓你不堪一擊,你也要本著一顆赤誠的心去樂觀的活下去。看天邊的雲捲雲舒,賞西邊的落日殘霞,遊浩瀚的江河湖海,爬連綿不絕的蔥鬱山峰,這才是人活著的意義。

  讀史鐵生的散文有感

  第一次都史鐵生的散文是他的《我的夢想》。在此之前,我一直覺得散文總是十分晦澀,好似霧裡看花,叫人讀不懂,對散文實在是沒有好感。但是《我的夢想》卻帶給我另一種感受,沒有虛情假意,沒有矯情做作,樸實的語言直達心靈。從此,我記住了史鐵生。

  開學伊始,作業不算多,閒來無聊,便在此捧起了這本《史鐵生散文》。可能是在青年時突如其來的下肢癱瘓讓他對人生產生了更多的疑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文章裡,常常是一個問題連著下一個問題。這些問題串起了文章,雖然這些問題並不都能夠得到解答,有時甚至會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原點,但這並不妨礙你在跟隨文章一起思考的過程中得到自己的收穫。

  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許多文章我還是讀不懂***王文潔同學說《我與地壇》很感人,我還真沒這種感覺……差距啊差距***,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難得地感覺到了放鬆與平靜。一味地讀小說,那些或驚險、或離奇、或喜或悲的故事已經讓我們的心靈過於衝動,過於敏感。不如暫時放緩腳步,靜下心來讀一篇這樣的文章,放鬆一下,也為下一次啟程做好準備。

  關於史鐵生的散文,最喜歡的應該是《好運設計》了。如果我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該多好啊。這樣的夢想想必每個人都做過,但像作者這樣規劃得如此詳細的卻是不多見。然而,當你順利地擁有一切時,生命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於是,之前的“好運設計”一項項地被推翻,“設計”了半天,到頭來卻發現:享受現在、熱愛生命、注重過程,這才是完美的人生。這個結尾可以算是俗了,但之前的鋪墊卻讓這一切顯得順理成章,而且富有內涵。讀後感相關文章:

保衛童年讀後感
冰心專集讀後感
相關知識
史鐵生作品精選讀書筆記
關於畢淑敏作品精選讀書筆記
畢淑敏作品精選讀書筆記
史鐵生散文精選讀後感
三國演義精選讀書筆記
精選讀書筆記大全集
冰心作品精選讀後感
史鐵生散文好詞好句摘抄_散文家史鐵生作品語錄摘抄
冰心作品精選讀後感作文
安徒生童話相關讀書筆記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