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宴會個人禮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中國古今餐桌禮儀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有哪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座次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後在靠門位置等待,併為來賓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麼就應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老闆出席的話,你應該將老闆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位置。除非這次招待物件的領導級別非常高。

  :點菜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選單供客人傳閱,並請他們來點菜。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況且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如果你的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麼”等等。

  點菜三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

  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餚組合。

  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儘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物件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餚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中餐點菜的三優四忌

  一頓標準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盤,接下來是熱炒,隨後是主菜,然後上點心和湯,如果感覺吃得有點膩,可以點一些餐後甜品,最後是上果盤。在點菜中要顧及到各個程式的菜式。

  優先考慮的菜餚

  1有中餐特色的菜餚。

  宴請外賓的時候,這一條更要重視。像炸春捲、煮元宵、蒸餃子、獅子頭、宮爆雞丁等,並不是佳餚美味,但因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餚。

  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饃,湖南的毛家紅燒肉,上海的紅燒獅子頭,北京的涮羊肉,在那裡宴請外地客人時,上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鮮更受好評。

  3本餐館的特色菜。

  很多餐館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館的特色菜,能說明主人的細心和對被請者的尊重。

  :餐具

  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須成雙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時候,要注意下面幾個“小”問題:

  一是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過的筷子去夾菜,是不是有點倒人胃口?

  二是和人交談時,要暫時放下筷子,不能一邊說話,一邊像指揮棒似地舞著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豎插放在食物上面。因為這種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時候才用。

  四是嚴格筷子的職能。筷子只是用來夾取食物的。用來剔牙、撓癢或是用來夾取食物之外的東西都是失禮的。

  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餚、食物。有時,用筷子取食時,也可以用勺子來輔助。儘量不要單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時,不要過滿,免得溢位來弄髒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後,可以在原處“暫停”片刻,湯汁不會再往下流時,再移回來享用。

  暫時不用勺子時,應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讓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後,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裡,不要再把它倒回原處。

  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燙,不可用勺子舀來舀去,也不要用嘴對著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裡等涼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裡,或者反覆吮吸、舔食。

  盤子

  稍小點的盤子就是碟子,主要用來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盤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著重介紹的,是一種用途比較特殊的被稱為食碟的盤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暫放從公用的菜盤裡取來享用的菜餚的。用食碟時,一次不要取放過多的菜餚,看起來既繁亂不堪,又像是餓鬼投胎。不要把多種菜餚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們會相互“竄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應輕輕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時候不能直接從嘴裡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夾放到碟子旁邊。如果食碟放滿了,可以讓服務員換。

  水杯

  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軟飲料時使用。不要用它來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進嘴裡的東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溼毛巾

  中餐用餐前,比較講究的話,會為每位用餐者上一塊溼毛巾。

  它只能用來擦手。擦手後,應該放回盤子裡,由服務員拿走。有時候,在正式宴會結束前,會再上一塊溼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來擦嘴,卻不能擦臉、抹汗。

  牙籤

  儘量不要當眾剔牙。非剔不行時,用另一隻手掩住口部,剔出來的東西,不要當眾觀賞或再次,也不要隨手亂彈,隨口亂吐。剔牙後,不要長時間叼著牙籤,更不要用來扎取食物。

程式設計職業規劃書範文
中職生對個人禮儀的認識
相關知識
中式宴會個人禮儀
中職生對個人禮儀的認識
中職學生個人禮儀
工作交往中有哪些個人禮儀
中職生個人禮儀
中職生個人禮儀演講稿
商務人員必知的宴會敬酒禮儀
個人禮儀的體會
淺談個人禮儀的含義和形式規範
會議個人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