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的根本任務解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執政黨還有哪些任務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1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指,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1這個命題是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中提煉出來的。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發展問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發展問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發展問題;在“三個代表”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更是發展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歸根到底是以發展作為思想紅線來貫串的。2這個命題凸現了發展在我們黨執政興國中“第一要務”的位置,說明發展始終是第一位的任務、根本的任務、中心的任務、壓倒一切的任務。

  2、 之所以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任務,是因為:

  第一,這是由我們黨成為執政黨並將長期執政的歷史地位決定的。我們黨執政的目的始終著眼於發展,執政的任務始終致力於發展,執政的措施始終圍繞著發展來制定,執政的成效始終要由實踐來檢驗;

  第二,這是科學總結其他執政黨興衰成敗經驗教訓中提煉和概括出來的最為深刻的教訓,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關係到執政的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

  第三,這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的,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維護與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顯得迫切;

  第四,這是適應當代世界發展變化實際的,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非常迅猛,綜合國力的競爭不斷加劇,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唯一正確決策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一步發揮出來。

  篇二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的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政治文化相協調的發展,是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我們黨執政經驗的科學總結。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是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發展是堅持黨的先進性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巨大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大大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必須承認,我們仍然面臨著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著人心向背,最終關係著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有堅持發展,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永葆黨的先進性,真正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總結我們黨50多年的執政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可以得出一個必然結論,即要始終堅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就必須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實踐黨的先進性中推動發展,在推動發展中體現黨的先進性。牢牢把握髮展這個主題,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真心實意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廣大人民群眾就會真心擁護我們黨,黨的執政基礎就能更加鞏固,也就能始終堅持黨的先進性,使黨在推動中國社會發展中真正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發展首先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是硬道理,硬就硬在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先決條件,硬就硬在經濟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硬就硬在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心一意抓好現代化建設,千方百計增強綜合國力,儘快縮小同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差距,使人民群眾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生產力這一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就要進一步發展先進生產力。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把發展先進生產力放在首要位置。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敏銳地把握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通過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採取切實可行的工作步驟,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發展最終體現在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上。發展,不僅僅是指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它還包括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經濟、政治、文化相協調,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統一,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全面發展。因此,加快發展,既要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要著眼於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不僅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還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就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偉大的創造精神,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維護和實現自己的根本利益;就要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改善生態環境和美化生活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篇三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天起,我們黨就完成了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歷史性轉變。革命黨的目標是奪取民族鬥爭與階級鬥爭的勝利,其思維基礎是鬥爭哲學,其任務是階段性的;而執政黨的目標是構建和諧與小康社會,其思維基礎是和諧哲學,其任務是永久性的。當然,兩者需要一個必要的轉化過渡過程,轉變後黨的目標和歷史使命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明確提出的:“把全黨工作的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從1979年起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十四大又進一步明確我國經階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黨的十七大最重要的歷史貢獻,就是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會的召開,對於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會認為:黨在長期執政實踐中形成的基本經驗是:“堅持把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保證黨始終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堅持以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堅持改革創新,增強黨的生機活力;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提高管黨治黨水平。”這些基本經驗,體現和深化了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重要指導原則。並提出:“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建設學習型黨組織。”[2]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更面臨著亟需建設和發展社會事業的歷史任務。因此“和”就顯得更為重要,不“和”就不可順利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現在鬥爭哲學已完成其歷史使命,而和諧哲學正居於主導地位,為此各級領導者都應順應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總體目標和使命的這一根本轉變,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和修養。

  一、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我們已經朝著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後要繼續努力奮鬥,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隨著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的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總體佈局,已經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擴充套件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經濟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政治建設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設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援,社會建設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和條件。怎樣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實現這個“四位一體”的目標呢?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在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著重研究了新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併為此做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簡稱《決定》。其理論貢獻就在於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史上,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的黨建理論;總結了建國半個多世紀黨的執政經驗;論述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出了當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通過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思路並作了具體部署。

  一執政能力建設是執政黨的根本建設。所謂“黨的建設”,一般包括思想、組織、作風、理論和制度等建設。那麼什麼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決定》指出: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地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執政能力建設歸根到底是執政黨的根本建設,而黨的其他各方面的建設都要圍繞執政能力建設進行,最終都要體現到提高執政能力和鞏固執政地位上來。

  在建國60多年來的執政實踐中,黨緊緊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大問題,進行了艱辛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也有過失誤的教訓……認真總結和汲取黨執政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至關重要。從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30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們實際上一直都在為這一思想的形成進行醞釀和準備,而真正成為一種明確的思想,則主要是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

  二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決定》要求,在今後一個時期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堅持我國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按照推動社會主義“三個文明”[3]協調發展要求,堅決貫徹落實以下“五個要堅持”:

  要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要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強社會的創造活力;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斷提高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全會明確要求:“全黨要緊緊圍繞上述任務,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黨的執政方略更加完善、執政體制更加健全、執政方式更加科學、執政基礎更加鞏固。”[4]

  三執政能力建設的規範要求。全會鮮明地提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三項要求,這是在總結共和國成立後我們黨長期執政經驗,深化對黨的執政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對黨的執政方略和方式的高度概括和明確規範,也是在當今時代國內外的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和所要實現的目標。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三者是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的。科學執政是前提和基礎,民主執政是核心和實質,依法執政是科學執政和民主執政的基本途經和保障。把這三者結合起來,就構建了我們黨執政方式的一個完整框架,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四執政能力建設的關鍵在基層。我們黨是一個由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和基層組織構成的龎大組織系統,基層組織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力量;是黨聯絡廣大人民群眾、維護社會穩定、發展社會生產、推進社會發展的橋樑和紐帶;是推動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基本保障;是管理、教育黨員的基本單位。全心全意地代表和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履行黨的執政使命,基層工作是保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推進現代化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不斷髮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要靠黨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總之,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

  總之,建立和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加強基層黨員的管理和教育,應該成為我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先決條件。

  二、又好又快發展國民經濟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保證……各的領導幹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要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形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力量。”[5]促進國民經濟又好不快發展,關鍵是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節能減排低碳和環保水平、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能力。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以形成科學發展的巨集觀調控體系。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統籌城鄉發展: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援基礎、前沿技術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的研究。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培養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創新人才大量湧現。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方式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者和管理創新的轉變。

  解決好“三農”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堅持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健全農村市場和農業服務體系。加大支農惠農政策的力度,嚴格保護耕地,增加農業投入,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政企業,壯大縣域經濟,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提高扶貧水平,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的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作用。

執政黨的幹部問題分析
執政黨的合法性研究
相關知識
執政黨的根本任務解讀
執政黨的組織紀律解讀
政黨的組織基礎解讀
政黨的主要作用解讀
執政黨的責任解讀
怎樣理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黨章黨的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
黨章黨的基層組織的基本任務
執政黨的黨風問題分析
執政黨的地位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