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行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認識平行”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的基礎上學習的,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基礎。有哪些關於認識平行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認識平行”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數學第七冊的學習內容,《認識平行》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的基礎上學習的,是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基礎。教材 根據現實生活情境,在識別直線相交與不相交的基礎上認識平行線。本課的學習目標是‘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認識平行線。探索平行線 的畫法,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 在生活中學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身邊的事物出發,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絡,一開始給學生呈現生活化的校園照片,引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通過畫面欣賞、分類辨析、勾畫特徵,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經 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平行線的過程,同時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找一找身邊的平行線、生活中的平行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有用的數學,在學生活中的數 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做中學數學

  “做中學”是新課程所提倡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做中思考、做 中質疑、做中學習、做中得到發展。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想辦法創造出一組平行線,讓學生在擺平行線、折平行線、畫平行線時 親歷創造平行線的過程,同時在做的過程中體會到平行線的特點,加深對平行線的認識,使親身體驗創造過程,在“做”中學會知識,學會思考,學會創造。

  三、在交流探索中學數學

  在本節課我始終堅持讓學生在交流探索中學數學,而不是直接教給學生答案 ,在引導學生畫平行線時,我不是直接教給學生畫法,而是先讓他們自學課本,然後在探索與交流中掌握平行線的畫法,在交流於探索中體會平行線的意義、掌握畫 平行線應注意的問題等,從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雖然在課堂上學生的交流有時不是很主動,農村的孩子膽小,口語表達不清晰,致 使很多學生習慣於全班答,但我堅信,只要我有這種意識,持之以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學生之間的交流、師生之間的交流會更主動,更積 極。

  同時,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

  1、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過多,因此在引導學生對“平面”“平行線”這一抽象數學知識時不夠充分,致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清楚。

  2、 在備課時對學生的瞭解不夠充分。

  篇二

  教育觀念現代化的主要標誌之一,是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體驗。理解“同一平面”不能不講,但形式化的講解,似乎並不能促進孩子們對此的理解。講得過於深刻,也沒有必要,有違於課改“學有價值的數學”的基本理念。因為在整個小學階段,除“平行”外,其他數學概念或原理的學習,都無須特別強調“同一平面”。教學中對此的處理,重在讓學生利用具體的生活物體***紙上的兩條直線***支撐起抽象數學術語的理解。從學生學習的視角看,數學術語、數學定義只是數學概念外在的表徵形式,為人們交流和認識數學概念提供了工具和抓手,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是不大可能用這些詞語、命題的方式來建構自己對於抽象概念的理解的,鮮活而又貼切的表象應該是其間最活躍的心理中介,所謂深入淺出的心理學意義也就在此,這樣的做法顯然更符合孩子們理解抽象概念的心理過程。

  本節課在組織學生畫平行線的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了白紙、不同的格紙、釘板、直尺、三角板等許多材料,給學生一個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間,果然面對多種材料學生有的利用格紙上的平行線、有的利用物體平行的特點、有的利用摺紙的技能。尤其在學生們非常喜愛的摺紙活動中各種奇思妙想遠遠超出了教師的預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們不僅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並且積極的樂於創造,想要與眾不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寬鬆的氛圍,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探究,允許學生充分思考甚至想象。允許學生有錯、走彎路,這樣學生才能有真切體驗,在體驗中豐富經驗、獲得方法、形成態度、享受快樂、得到發展。

  篇三

  本堂課有兩個重點,一是認識平行的意義,二是掌握畫平行線的一般方法,其中,認識平行的意義中,對“在同一平面內”的理解是本堂課的難點。實踐證 明:運用兩個長方體組合成一個大長方體,理解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轉動其中一個長方體,使兩條直線不在同一平面,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在同一平面內”的含 義。這一次教學的是平行這一單元,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活動情景,根據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在具體的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 問題。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探索,經歷學習的過程,愉快地、自主地學習。通過操作活動,折折、畫畫、擺擺、說說,採用“個體探 索——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地去認識平行線,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真正參與到認識平行線的過程中, 從而深刻理解其特徵,而且培養了創新意識,發展了思維。教學不足之處是多強調平行線的定義。課一開始,通過觀察實際場景,從中抽象出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認識平面的相交與不相交,由高壓架抽象出一組綠色直線,從表面上看沒有相交,但是直線無限長,說明綠色直線相交的,接著引出平行線的概念,為了強調在同一 平面內,讓學生觀察立交橋圖片,問學生兩直線的位置關係。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時,還適當增加教具,要用三根小棒來演示,根據學生實際場景的描述和比劃有選 擇性的畫在黑板上,初步發現利用教具拓展概念:請生觀察長方體上的紅線和綠線***兩條看似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長***,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發現這兩條線是否在 “同一平面”內,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四年級的孩子正處在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在建立了大量表象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做這一空 間想象,既是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為學生在知識學習上的後續發展做了鋪墊。在反饋階段讓學生閉眼想象平行線無限延長後仍不相交,逐步引匯出相交與 平行,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是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在另一個班上我把它用尺上在黑板上寫之後,發現我的板書取代了學生畫平 行線的過程。

  找生活中的平行線,並讓學生體會在同一平面內。再在圖形裡找平行線?動手操作,做一組平行線

  在這個大環節 中,主要是讓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感官:眼看***看圖片***、嘴說、腦想***聯想平時見到的平行線等***、手動***運用手中的材料做平行線***,;同時儘量創造一個使學生 積極參與的氛圍:在這一過程中,還考慮到了層次安排:由有表象的運用層次,到脫離表象進行想象***通過開窗關窗回憶平時生活中見到的平行線和已學過的圖形中 是否有平行線***的層次,再到創造的層次***運用工具材料做一組平行線實際是一個知識的再創造***。

  教學畫一組平行線,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過直線外一點畫直線的平行線。教學時多讓學生黑板上來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有錯就糾錯。畫完後總結步驟。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反思
英語閱讀課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認識平行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平行線的判定教學反思
初一數學平行線的判定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平行線的性質教學反思
七年級平行線的性質教學設計
八年級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教學設計
平行線的特徵教學反思
正確認識平行志願兩原則
怎麼認識民間美術鑑賞教學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