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公雞施粥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鐵公雞施粥》一文中,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深刻揭示了行善應有道的道理,錢與物如果沒有用在最關鍵的地方,受助者就沒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賴的泥潭。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鐵公雞施粥》閱讀材料

  光緒三年,淮河發大水,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河南濟源偏北有—鐵牛鎮也來了幾十個衣衫襤褸的災民。這鐵牛鎮雖然有幾個富戶,但個個慳吝,比鐵公雞還摳,大夥兒私下裡稱鐵牛鎮為“鐵公雞鎮”。

  災民等待施捨,但富戶們家家大門緊閉。飢腸轆轆的災民們正絕望之時,鎮北的周家忽然傳出訊息:周家將開粥棚!訊息震驚了鐵牛鎮!要知道,在眾多鐵公雞中,周老爺子的吝嗇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爺子今年七十了,家裡雖不是鐵牛鎮的首富,但財力著實雄厚,只是周老爺子吝嗇持家,周家上下連一個胖子都沒有,他自個更是瘦骨嶙峋。前陣子他的小兒子成親,宴席上的饅頭居然是一半白麵一半糠麩,菜也是素多葷少,規格比有些窮人家的婚宴還差。

  如今他居然肯設粥棚,頗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著幾口大鍋支了起來,家丁們劈柴燒火,不像是假的。很快,周家放出規矩:“領粥時,必須說‘周老爺真慷慨,周老爺真是大善人,然後跪下來朝周家大門磕個頭……”—碗稀粥居然讓人家磕頭,太過分了。但餓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災民們只好自覺地排起了長隊。水***時,圍觀的百姓們看著周家的夥計朝大鍋裡下了兩瓢米,不由嘀咕道:“這麼大的鍋,下這麼點兒米,這粥可真夠稀的!這時,那夥計又開啟另一個口袋,舀出來一瓢東西,大夥兒一看,驚叫道:“米糠?”一鍋粥,兩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沒想到老爺子做善事也打折扣,這不明擺著讓大家戳脊梁骨嗎?家人很不滿,小兒子年輕氣盛,跑到堂屋跟老爺子吵了起來。“爹,韓信衣錦還鄉本可殺了那個讓他鑽褲襠的傢伙,但他讓人做了官,贏得了好名聲。可你呢?做個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個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給我弄三十袋米來,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辛苦攢下的家業遲早要被你們這些敗家子敗光!”周老爺子氣呼呼地走了。災民們感謝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師椅上的周老爺子磕了個頭,才換得一碗黃粥,淚眼婆娑地蹲在一邊喝。犧牲了尊嚴才換來的東西,雖然果腹,心裡卻在滴血……災民們磕頭討飯,眼淚汪汪地喝粥,這幅悽慘的情景使鐵牛鎮的上空瀰漫著悲傷的氣氛。

  周老爺的慈善活動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反而被人罵得狗血淋頭,那些沒有施捨的富戶們則恥笑周老爺子做了件蠢事。周老爺子似乎也意識到了,便改了規矩,領粥時可以不跪,但必須為周家做一天活。這個規矩倒還不錯,但周家哪有那麼多活給人幹?於是周老爺子將家裡的傭工全部遣走,這些人聚攏起來朝周老爺子討說法,周老爺子的回話倒也簡單:誰幹活只要三餐飯,不要工錢,就可以留下。小兒子擔心:“爹,災民們固然用著便宜,可他們總有走的一天,到時候咱們家再找人可就難了。”周老爺子說他們肯定會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活計。小兒子豁然開朗,這老爺子真算計到家了!結果鐵牛鎮的小工價格直線下降。

  水災過後,鐵牛鎮又恢復了原樣。但是,周老爺子的名聲迅速在半年裡變得臭不可聞,大家提起他,乾脆以“老鬼”相稱。

  這年周老爺子病重,臨死前對孩子們說:“我知道你們對我頗有微詞,但你們不知道,我這麼做,既是為他們好,也是為你們好。我原來也討過飯,當時和我—起討飯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討飯,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大家驚奇地聽著。“因為他運氣好,遇到了一個好人家,大米飯白饅頭管夠,讓他覺得討飯的日子真不錯;而我運氣不好,討飯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討飯。”周老爺子沉痛地說,“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別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會讓災民們覺得討來的飯特別香。錢花好了能幫人,花不好就毀人,我落了個壞名聲,卻總好過給鐵牛鎮增加一批乞丐……”

  說罷,溘然長逝。周家子孫將喪禮辦得非常寒酸,百姓們紛紛議論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幾十年後,周家還在,子孫興盛,出了好幾個人才,而其他富戶沒有逃過“富不過三代”的規律,相繼敗亡。

  《鐵公雞施粥》閱讀題目

  1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饑民流落“鐵公雞鎮”,吝嗇的周老爺子開粥棚救濟,但是他規定,領粥要磕頭,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大家的不滿。

  B.小兒子在文中兩次出場,襯托了周老爺子的心狠無情,豐富了小說的情節和內容。

  C.水災過後,周老爺子名聲很快變得臭不可聞,而他的臨終之語卻讓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這篇小說顯示了作者對“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強的現實警示作用。語言質樸通俗,讀來耐人尋味。

  E.周家為老爺子辦的喪事非常寒酸,正是這愛財如命的傳統讓周家逃過“富不過三代”的規律,子孫興盛。

  12.這篇小說情節曲折起伏,用簡潔的語言梳理出情節的發展脈絡。***6分***

  答:

  13.小說中的周老爺子具有什麼樣的性格?小說在塑造周老爺子這個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就其中主要的兩種進行簡要賞析。***6分***

  答:

  14.周老爺子臨終那番話頗有深意,請結合傳統文化、聯絡當今社會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8分***

  答:

  《鐵公雞施粥》閱讀答案

  11.B E ***B項,“心狠無情”錯,襯托出了周老爺子的施捨有方、堅持己見與深謀遠慮;E項,不是周家的“愛財如命”而是“勤儉持家”使得周家子孫興盛。******4分***

  12.示例一:①饑民流落鐵公雞鎮,吝嗇的周老爺子將開粥棚。②領粥要磕頭,米少糠多引起饑民和家人的不滿。③施捨遭罵,周老爺改磕頭為幹活,辭傭工。④周老爺名聲臭不可聞,臨終之語卻讓家人明白他的良苦用心。⑤周家喪事辦得寒酸可子孫興盛。

  示例二:開端:饑民流落鐵公雞鎮,吝嗇的周老爺子將開粥棚。發展:領粥要磕頭;米少糠多引起饑民和家人的不滿;施捨遭罵,周老爺改磕頭為幹活,辭傭工; 周老爺名聲臭不可聞。高潮、結局:臨終之語讓家人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尾聲:周家喪事辦得寒酸可子孫興盛。***共5分,每點佔1分,意思歸納對即可,語言通順;如果學生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來回答,“發展”部分佔2分。***

  13.吝嗇***勤儉、節省***持家,心地善良,施捨有方,堅持己見***固執己見***,教子有法,深謀遠慮***深諳事理***。***寫出三點給2分***

  ***1***襯托***側面描寫***。如小兒子兩次出場,一次為粥的質量與父親據理力爭,一次為父親將遣走家裡夥計表示擔心,襯托出了周老爺子的固執與深謀遠慮;再如,沒有施捨的富戶對周老爺子的恥笑與大家對周老爺子以“老鬼”相稱等,襯托了周老爺子不在意他人看法,深諳事理,忍辱負重。

  ***2***欲揚先抑***對比***。小說開始時著力渲染周老爺子的吝嗇與算計到家,直到最後才通過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和子孫興盛的事實肯定了他的勤儉持家、施捨有方、教子有方。

  ***3***語言描寫***正面描寫***。如小兒子為粥的質量與周老爺子相爭時,他說“你有本事給我弄三十袋米來,站著說話不腰疼,我辛苦攢下的家業遲早要被你們這些敗家子敗光!”形象生動的寫出了他的“吝嗇”與對家業的憂慮;再如他的臨終遺言,更是形象地寫出了他的良苦用心。

  ***共4分,答對1點給2分;每一要點中,手法正確1分,分析合理1分;任答其中兩點且分析正確即可得滿分。如有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14.示例一: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深刻揭示了行善應有道的道理。 “我不會讓災民們覺得討來的飯特別香”、“錢花好了能幫人,花不好就毀人”,表明他是一個很特別的“鐵公雞”,做事有自己的思想、價值觀,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鄉民。樂施好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當今社會上人們的一種價值取向,但行善亦應有道。我們身邊有一些善心人或救助機構,有心施善或幫扶,但其方式卻不當,錢與物沒有用在最關鍵的地方,受助者沒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賴的泥潭。

  示例二: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深刻揭示了要勤儉持家的道理。他教育家人要勤儉持家過日子,錢要用在刀刃上,以防止子孫由富變驕奢,文中說“我這麼做,……也是為你們好”,結尾一段有照應“幾十年後,周家還在,子孫興盛,出了好幾個人才,而其他富戶沒有逃過‘富不過三代’的規律”,可見子孫們聽懂、遵守了周老爺子的臨終遺言。今天,社會上的一些“富二代”“富三代”,他們聽不進艱苦創業積攢下大量財富的長輩們苦口教育,或是長輩對他們的教育存在著某種缺失,以致於有些“富二代”“富三代”不能勤儉持家,而揮土如金,揮霍無度,甚至敗光家業。

  ***觀點正確2分,結合文字2分,聯絡實際分析合理、表意明確4分。如有其它答案,有自己的觀點,探究合情合理即可。***


  

硬碟有假貨嗎
勤奮與時間的座右銘
相關知識
鐵公雞施粥閱讀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敘閱讀答案
蒲公英情人閱讀答案
公民社會閱讀答案
當你懂的成為公共語言閱讀答案
聖誕老公公的孩子閱讀答案
母親那碗臘八粥閱讀答案
"丞相公孫弘者"閱讀答案附譯文
埃菲爾鐵塔說明文閱讀答案閱讀原文
高貴的施捨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