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師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教師要挖掘良好的教學方法才能把學生教好。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1

  激發學生的興趣,縮短適應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第一,通過製造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設定懸疑,能集中學生的有效注意,讓他們以急於釋疑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對探究的過程、結果產生興趣。第二,通過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新教材本身就有一個特點,即把現實主題與高中歷史課程相聯絡,使學習內容比較符合時代特點。對於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習慣接受那些書本的知識,因而高一的歷史教學要注意聯絡實際和聯絡生活,把現實的“家事、國事、天下事”和相關的歷史知識聯絡起來,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的活躍。第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的絲微成功。使學生心理上會取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給予成功的滿足感。因為這種通過學習的興趣、滿足感激發的興趣才是持久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願意學、樂於學。

  總之,在新課程實施三維目標下,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去體驗學習的快樂。這樣,學生既可以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又能夠感悟歷史所帶給他們的豐富知識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2

  整合教材,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材觀認為,教材不再是歷史教學的惟一依據,而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一種課程資源,廣大教師可以在課改理念和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這種新教材觀為高中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提供了依據。此外,作為高一歷史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時,應注意幫助學生形成歷史知識體系,將政治文明、經濟文明和文化科技內容融會貫通,將中外歷史在巨集觀的空間中相嫁接。

  初中歷史教材的優點是概括性很強。但是有些比較重要的歷史知識,分散在幾個單元的課程中,使學生不容易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更談不上較高層次的思維。初中歷史教材比較注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多視角、多層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對歷史上活生生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意識、品質修養學習偏少。應該繼承銜接初中歷史教材的史話教學,激趣導學的教學理念。更要補充完善高中歷史新教材的教育教學理念,以歷史教材中豐富、高尚的人文品格、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在青少年可塑性較強的高一年級,培養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矯正學生的心理偏差,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使高一年級,成為學生人生中一個新的健康完美的起點。

  還可以適當補充一些中國古代史朝代順序常識,補充15——19世紀中期的中國和西方世界,為中國和世界近現代史教學作好鋪墊,且提供中外歷史的聯絡和對比的參照系。

  新教材觀和教學目標要求教師要很好地處理教材,重新整合教材內容,把教學內容系統化,使之既有利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又有利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掌握,還有利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

  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3

  滲透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使學生儘快入門

  在歷史教學中,要使學生達到高素質好成績的目標,就必須重視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新課改下的歷史思維能力有:閱讀和提取歷史資訊的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歷史事實的能力;運用已知資訊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高一歷史教師應首先,以歷史知識為載體,運用課堂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討論是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歷史教學中,創設討論的情景,鼓勵學生爭論,教師及時點撥,可以使問題在討論中解決,知識在討論中豐富增長,又可使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其次,充分利用歷史材料,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歷史新教材,有一個明顯特徵,即從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歷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應的思考題,要求學生要充分利用有效資訊,綜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論證、討論。這些是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裡的材料,指導學生資訊提取。另外,增加一些趣味性材料,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興趣。最後應注意總結歷史規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歷史規律包括歷史規律性的方法和歷史規律性的認識兩種。縱觀當前高中歷史新課改的知識和能力目標,就是要求教師們在教學中滲透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 “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學會領悟學習歷史的真諦。

  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4

  改革師生互動方式,營造和諧融洽教學氛圍

  教學活動必須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活動為載體。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要著力於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更要著力於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啟用學生善於自主學習的內驅動力,從而形成情感豐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諧,具有堅強意志和銳意創新的素質。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要注重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生生互動關係,創設一個有助於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氛圍,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而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勵,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儘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過程。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最終使同學們樂學,會學,並且學實,學活,改變學生輕視歷史課的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歷程。

  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5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參與式、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髮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光立足於“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不能僅滿足學生“學會”,要引導學生“會學”,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要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內驅動力,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可以根據新大綱要求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辯論,收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編演歷史劇,製作歷史題材的音像作品或計算機課件等。此外,教師還要保證為學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臺,使學生通過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和體會自身成長髮展帶來的悄悄轉變。

  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6

  靈活運用課程資源和多樣化、現代化的教育技術

  在高一歷史教學中,學生獲取資訊的途徑和時間十分有限,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講求課堂效益,要靈活運用課程資源,較好地實現課程目標要求。另外,歷史學科本身具有不可再現性的特點,如何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還要設法加大學習資訊量,通過圖文資訊加強對某一階段歷史史實、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直觀解讀,以彌補學生課只從教材獲取資訊的不足。

高中文綜各科目的複習方法
高一年級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歷史教師指導學生的良好方法有哪些
中學生的瘦臉方法有哪些
學生減肥好方法有哪些
高考歷史快速提高分數的複習方法有哪些
高考歷史快速提高分數的複習方法有哪些
適合學生的美白方法有哪些
冬季養生的最好方法有哪些
家庭教育孩子成長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外語學習的真實方法有哪些
地震逃生的正確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