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首詞主要寫作者對範開參加科舉應試的熱情鼓勵和美好祝願。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閱讀材料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辛棄疾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注】①秋試: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②白苧***zhù***: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宋代舉子均著苧麻袍 ③禹門:即龍門,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閱讀題目

  ***1***請舉一例簡要分析本詞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5分***

  ***2***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怎樣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閱讀答案

  ***1******5分*** 例:“白苧新袍入涼”“春蠶食葉響迴廊”是實寫,點明時令和環境***2分***;“明年此日青雲去,去笑人間舉子忙”是虛寫,想象金榜題名後輕鬆愉悅的心情。虛實相生,表達對應考者的良好祝願。***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①意象豪邁:“鵬”“鳳”意象不同於一般的鳥雀,給人豪邁之感;***2分***;②意境開闊:北海、太陽、路茫茫等組成了開闊的意境;***2分***③氣概剛健:攜書佩劍,顯示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首句“白苧新袍入嫩涼”中的“嫩”字很有意蘊,詞人將天氣的涼爽感受著一“嫩”字來表現,可謂出語驚人。這種“陌生化”的表達,將秋天天氣微涼、清爽和清新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次句“春蠶食雖響迴廊”就是在首句所點明的環境基礎上寫範廓之***也可以說是考生們***穿著白色苧麻做的新衣服在微涼的天氣裡端坐在考場中,奮筆疾書而發出瞭如春蠶嚼桑葉般的沙沙聲的情景。這樣寫,突出了“秋試”之“秋”的季節特點,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參加應試的舉子們奮筆疾書、緊張忙碌的情狀通過“春蠶食葉”的比喻表現出來。

  此詞突出的表現手法是虛實相生。上闋點明時令和環境。“白苧新袍入嫩涼”是實寫送別的季節——初秋、天氣環境——微涼、被送者的衣著——白苧新袍;“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虛寫,想象仲秋時節範廓之參加秋試的情景、此次秋試的結果以及下一年參加春闈的結果,虛實結合。下闋,“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實寫廓之攜書劍登程的情景,實中有虛,以虛喻實,喻體“鵬北海,鳳朝陽”意境豪邁雄壯,充滿對廓之的鼓勵;“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完全是虛寫,想象廓之連中兩試後輕鬆愉快的心情,表達了對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詞在意象運用與意境創設上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大鵬、丹鳳,意象豪邁;北海、朝陽、路茫茫,意境開闊;攜書佩劍,既文又武,顯示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

  此詞用典也很突出,“春蠶食葉”“禹門”“桃花浪““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青雲”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六:“鮑氏安國、安行、安世兄弟,三科連中,故程文昌伯禹贈之詩,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宮折桂”,“折桂”一詞源於《晉書·郤詵傳》“累近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此後即將朝廷科舉中選拔人才稱為“折桂”。借喻高中狀元。詞人借用這兩個典故,含蓄地表達對範廓之參加“秋試”的美好祝願,祝願他金榜題名。

  這雖是一首送別詞,但因為是送人蔘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別詩般抒寫離情別緒,而側重於對應考者熱情的鼓勵和美好的祝願,合情合理。


  

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節的閱讀答案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閱讀答案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閱讀答案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閱讀答案
秋天的心現代文閱讀答案
於郡城送明卿之江西閱讀答案
送李中丞之襄州閱讀答案
送李中丞之襄州閱讀答案
草是春天的一面旗幟閱讀答案
春天覆活的季節閱讀答案
從天氣預報說起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