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養生調理的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現代人由於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強大的工作壓力,大部分人的胃都處於亞健康狀態。是什麼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少吃多餐,飯只吃七份飽。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忌暴飲暴食。

  2、細嚼慢嚥

  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儘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3、定時定量

  每天我們的飲食都要定時定量,就是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該主動進食,避免過度飢餓或者過飽現象的發生。這樣可以使胃保持有規律的活動。

  4、多甘多暖

  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比如山藥、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補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5、溫度適宜

  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否則,過燙過冷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都會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發胃病。

  6、飲水擇時

  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7、適當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量,可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癌力。

  8、改變不良的飲食偏好

  按時就餐,坐著吃飯不要站立或蹲著。戒吃辛辣、油炸、煙燻食物如燒烤等,不吃過酸、過冷等刺激強烈的食物,攝入冷飲過量,會導致胃內部的溫度過低,會影響胃酸的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不飲酒少飲濃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纖維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日常保養腸胃的方法

  1.捏脊療

  捏脊療是通過刺激身體某些經絡和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尤其適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厭食積滯等病症的孩子。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兩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經絡中的督脈所在,脊柱的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及調整臟腑的作用。

  2.飯後揉肚:

  飯後先散會步,然後或臥或坐,用手輕輕按揉腹部,先將雙手搓熱,分別以左、右手,按順或逆時針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強胃腸機能,對治療腸胃病有一定效果。

  3.捏腿肚:

  小腿肚內側有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和足少陰腎經,按捏這一部位,對上述經絡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陰脾經與脾胃相聯故而捏按此處可治療胃之疾患。當然這隻適用一般胃病,能緩解輕微的胃痛,嚴重胃病者,應去醫院診治。
 

腸胃養生怎麼做呢
不同部位的養生方法
相關知識
腸胃養生調理的方法
老人脾胃虛弱調理的方法
養生調理的中藥方子
腸胃不好怎麼調理的方法最有效
胃寒調理的方法
女性日常的養生保健的方法有哪些
道家養生修煉的方法
女士腎虛調理的方法
養生補腎的方法
氣虛體質養生保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