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黑板報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中化民族傳統美德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我們來做黑板報來宣傳傳統文化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傳統美德黑板報的圖片和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推薦一、曾子論孝

  在孔子以後的儒學發展中,曾子可以說是儒家孝理論的集大成者。孔門中曾子不僅以其孝著稱,而且在孝道理論方面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方面都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曾子思想以孝為核心,開創了儒家的孝治派。具體如下:

  1、對孝道的全面泛化。

  孝在孔子那裡僅是一種對父母的敬愛的倫理意識,而曾子將孝發展成為一種抽象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準則,使其成為道德的總和,天經地義的原則。曾子說:“民之本教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義者,義此者也;忠者,忠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禮者,禮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強者,強此者也”《大戴禮記。曾子大孝》。在傳統的儒家中,仁義忠信禮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而曾子將這些內容都和孝聯絡在一起,認為講求仁愛的人,只有通過孝道才能體現仁愛;講求仁義的人,只有通過孝道才能掌握適宜的程度;講求忠的人,只有通過孝道才能真正合乎忠的要求;講求信的人,只有通過孝道才能合乎真正的信實;講求禮的人,只有通過孝道才能對禮有真正的體會;講求強大的人,只有通過孝道才能真正表現出堅強。在這裡,孝完全統攝了一切社會準則,是一切高尚品行的內在依據,是實現一切善行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曾子還說:“夫孝,置之而塞於天地,衡之而衡於四海。。。。。。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大戴禮記·曾子大孝》。曾子認為孝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將孝置於至尊的地位。這樣,孝已經跨越了時間與空間,成為永恆的命題,是人類社會一切領域的終極法則。

  將孝道與忠君聯絡為一體。

  曾子認為:“忠”可以是作為家庭倫理觀念的孝的組成部分,而與血緣關係密切相關的孝又適用於事君,成為政治原則。“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大戴禮記·曾子大孝》,在這裡,表示忠君的忠已成為孝的一部分,不忠君就是不孝,這就意味著在曾子的理論中,忠已經被納入孝的範疇,孝所使用的物件由子女對父母的孝已經變成社會中的人對於君主的忠誠。

  2、強調實踐孝道與個人道德修養的一致性。

  曾子認為,提高修養的方法,在於孝的實踐與內心的反省,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參悟,不斷地開闊心靈的領域。這便是曾子突出強調的“吾日三省吾身”,講求用內心的反省來檢驗自己的舉止是否合乎道德的原則。

  傳統美德黑板報圖片展示:

  傳統美德黑板報圖(一)

  傳統美德黑板報圖(二)

  傳統美德黑板報圖(三)

  推薦二、荀子論孝

  荀子並不以孝道而著名,由於他堅持性惡論的人性說,其思想以“隆禮”為核心,因此,他把孝道僅僅看做表現家庭倫理的一般道德。但其論孝言論中的 君重於父的觀點卻影響深遠。

  《孝經》

  《孝經》是儒家關於孝道的專論,其思想全面完備,把孝的地位與作用推到極致,成為儒家極其重要的經典,它是對孔、曾、孟孝道思想的全面繼承發展,標誌著儒家孝道理論創造的完成。在以後漫長的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多是對上述孝道理論的社會、政治方面的實踐,而很少有理論的創新,最多是修修補補而已。

  《孝經》大約成書於秦漢之際,其作者有說是孔子、曾子、曾子的門人所作,至今無定論。

  《孝經》思想的主題或最大特點是孝的泛化、政治化,甚至神祕化。《孝經》將以孝治天下描繪成一副誘人的圖景,“先王又治理德之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孝經·開宗明義》.指出,假若能夠以孝治天下,便會得到“萬國之歡心”、“百姓之歡心”、達到“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的地步。一部《孝經》,不足兩千字,卻多次講到“治”、“順”,行孝道,就能“治天下”“順天下”。

  《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它十分明確地將行孝與“事君”結合在一起,把“事親”與“事君”混同起來,“事君”成了孝道的不可或缺的內容,這是孝進一步政治化的表現。

  《孝經》把孝分為“五等之孝”,“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分五章討論,體現了孝道的不同層次。

  《孝經》還有一些獨特的內容,用刑罰來維護孝道,“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五刑》認為不孝之人與要挾君主者和非議聖人者一樣,都是大亂的禍根。

  總之,《孝經》作為儒家專論孝道的一部經典,以其孝道理論的全面性、濃厚的政治化色彩,使儒家的孝道理論創造達到了頂峰。

  秦以武力統一六國之後,一反西周奴隸制下的禮樂文明,在統治思想上推行法家學說,企圖以法的精神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其結果卻導致了社會矛盾的空前激化,很快走向了滅亡之路。西漢統治者總結秦亡的教訓,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醞釀,終於選擇了以儒家思想為主幹同時兼採各家思想的適用部分作為自己的統治思想,其中“以孝治天下”是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孝就被納入封建道德體系中,開始成為封建家長制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這時的孝已越出了家庭倫理的範圍,成為傳統中國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中貫通性、統領性的道德意識。

  西漢以後,封建孝道並無太大變化。從孝觀念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出,孝經歷了從祭祀祖先的宗教倫理到家庭倫理,再到政治倫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孝觀念的內容在不斷蛻變,其中的合理因素愈來愈少、消極因素被引向極端。

  看過傳統美德黑板報也看了以下相關文章:

弘揚精神傳統教育的黑板報
弘揚孝廉文化的黑板報圖片
相關知識
傳統美德黑板報資料
端午傳統美德黑板報素材
弘揚傳統美德黑板報圖片
傳統美德黑板報
中華傳統美德黑板報
中國傳統美德黑板報
傳承傳統美德黑板報
傳承傳統美德黑板報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黑板報
弘揚傳統美德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