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醫養生有哪些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眾所周知,冬季的氣候特點為“寒”,此時人體為抵禦嚴寒,需要儲存更多的能量和營養物質,大家知道冬季中醫養生的常識是什麼呢?現在就由小編來跟你講一講冬季中醫養生有的知識吧!

  冬季中醫養生的常識

  1.冬季養腎。腎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動力,對人整個身體器官運作起著極大的作用。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少鹹味,在冬季,腎臟的表現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飲食上味道比較鹹的話,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3.冬季進補:俗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從這句話可以知道,冬季是儲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時節,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對於身體虛弱的人是進補的好季節。小兒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其在冬令的補益,當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仁等。而青年學生日夜讀書,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腎虛,其在冬令的補益可選用蓮子、首烏等。不少中年人身負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導致氣血耗傷,故冬令補益以養氣血為主,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

  4.冬季老年人養生,老年人本身體質就偏弱,容易出現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節異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須進補。老年人無病時,可選用杜仲、首烏等。若有病,則必須辨證進補。進補是為了調節身體的各種機能,使身體更健康,但如果進補過偏,則補而成害,使機體又一次遭遇損傷。例如,雖為陰虛,但一味大劑養陰而不注意適度,補陰太過,反而遏傷陽氣,致使人體陰寒凝重,出現陰盛陽衰之氣。所以進補要補宜適度,適可而止。

  中醫養生主要的知識

  1.調節飲食:脾胃是後天之本,若飲食不節制,會輕易傷到脾胃,容易造成多病早衰。

  2.經常運動: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常保持運動可以使人們保持經歷充沛,達到身強體壯的效果。

  3.多吃良藥:良藥對人們治療疾病、延年益壽有著神奇的功效。

  4.溫順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和的性情對於自己的心態和身體都有莫大的好處。

  5.適飲藥酒:藥酒往往可以幫助人們排除煩躁的思緒,同時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6.均衡營養:平時飲食儘量做到面面俱到,葷素合理。

  冬季養生吃的食物

  1.枸杞

  養肝明目。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乾冷的冬季,眼睛易乾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症狀。

  2.大棗

  補中益氣。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迴圈,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裡炒黑後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裡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3.當歸

  活血祛寒。天冷時食物能幫人體禦寒,18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食用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家譽為“血中聖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並非只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面板感染、血虛腸燥便祕、虛寒腹痛等,都可一試。

  4.白蘿蔔

  去火化痰。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十一月蘿蔔賽人蔘”。白蘿蔔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髒”,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蔔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蔔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乾、疼痛的症狀,可把白蘿蔔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冬季中醫養生有哪些常識
冬季養生粥有哪些做法
相關知識
冬季中醫養生有哪些常識
冬季中醫養生有哪些常識
冬季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冬季飲食養生有哪些常識
冬季飲食養生有哪些常識
冬季中藥養生有哪些小常識
春季中醫養生有哪些保健小常識
冬季美容養生有哪些知識
冬季中醫養生必備小常識
秋季運動養生有哪些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