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在中藥的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黃芩的常用的解毒瀉火藥,中藥中是怎麼運用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中藥黃芩方劑選用:

  1. 治療少陽頭痛及太陽頭痛,不拘偏正:片黃芩,酒浸透,晒乾為末。每服一錢,茶、酒任下。***《蘭室祕藏》小清空膏***

  2. 治療眉眶痛,屬風熱與痰:黃芩***酒浸,炒***、白芷。上為末,茶清調二錢。***《丹溪心法》***

  3. 治療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皆心臟積熱所致:黃芩一兩***去心中黑腐***,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

  ***《太平聖惠方》黃芩散***

  4. 治療淋症,亦主下血:黃芩四兩,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5. 治療崩中下血: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燒秤錘淬酒調下。***《本事方》***

  6. 安胎:白朮、黃芩、炒曲。上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7. 治療小兒心熱驚啼:黃芩***去黑心***、人蔘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聖濟總錄》黃芩散***

  黃芩的配伍效用

  黃芩配伍白芍、木香 黃芩清熱燥溼;白芍緩急止痛;木香行氣止痛。三者相伍,有清熱燥溼、斂陰和營、行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溼熱所致發熱、腹痛、瀉下、裡急後重等症。

  黃芩配伍白朮 黃芩苦寒,清熱瀉火以安胎;白朮甘溫,補中益氣、健脾燥溼以安胎。二者配伍,清補結合,有清熱燥溼、健脾安胎之功效,用於治療溼熱內蘊伴脾虛引起之妊娠惡阻、胎動不安以及習慣性流產等。

  黃芩配伍貝母 二者皆為苦寒之品。黃芩清熱燥溼瀉火,擅清肺火;貝母開鬱散結、洩熱潤肺,善潤肺燥。二者伍用,共奏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於治療痰火鬱肺之咳痰黃稠、咯吐膿血者。

  黃芩配伍滑石、白蔻仁 黃芩清熱燥溼;滑石清熱利溼;白蔻仁行氣化溼。三者伍用,有清熱燥溼、行氣化溼、利溼之功效,用於治療溼溫所致的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之症。

  黃芩配伍黃連 二者皆為苦寒清熱之品。但黃芩擅清肺熱與大腸之火;黃連則長於清心胃實熱、除溼散鬱。二者伍用,其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之功效更著,用於治療上、中焦邪熱熾盛所致之高熱頭痛、目赤腫痛、牙齦腫脹、口舌生瘡、癰腫疔毒以及溼熱蘊結腸道之發熱口渴、洩瀉下痢、肛門灼熱等症。

  黃芩炭配伍生地、白茅根 黃芩炭清熱止血;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三者伍用,有清熱涼血止血之功效,用於治療熱邪熾盛、迫血妄行之各種出血症狀。

  黃芩配伍知母 黃芩清熱瀉火解毒;知母清熱除煩滋陰。二者伍用,有清熱瀉火、解毒生津之功效,用於治療肺熱所出現的高熱煩躁、咽喉疼痛、口渴、咳吐黃痰以及肺熱下移大腸之大便祕結等症。

  【注意事項】

  宜忌:清熱多用生黃芩,安胎多用炒製品;清上焦熱可用酒黃芩;止血則多用黃芩炭。本品苦寒傷中,故脾胃虛寒、少食、便溏者忌用。

  “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洩,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洩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咳喘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本草經疏》***

黃芩配方

中藥藥物中毒的症狀
黃芩在中藥的作用
相關知識
黃芩在中藥的作用
黃芩在中藥的作用
太極拳中腰的作用
淮山藥的作用和功效
鐵棍山藥的作用和功效
山藥的作用及功效
武術中樁的作用
黃氏響聲丸的作用及詳細說明書
黃連上清丸的作用
山藥的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