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如何學習中國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兒童學習國畫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習國畫方法

  一要“先工後寫”,必須從筆墨工整的畫跡開始臨,把山、石的結構,材木的穿插弄清楚,老老實實地學會各種筆法、墨法,打下紮實的基礎。切不可好高騖遠,,一開始就學寫意山水,追求所謂筆墨情趣,那會誤入歧途的。

  二要“由近及遠”,根據自己的喜愛、先學近代某一家的作品。自己喜愛則易有興趣,時代相近則易接受。如果能從師學習,有老師當面指點就更好了。在筆墨技法上,摸到一些門徑以後,再臨摹古代名家的畫跡。

  三要“由專到博”,切忌朝三暮四,淺嘗輒止,以免到頭來對哪一家都領會不深。清代沈宗賽《芥舟學畫編》說:“初學時,則必欲求其絕相似,而幾可以亂真者為貴。蓋古人見法處,用意處,及極用意而若不經意處,都於臨摹時,一一得之幹腕下。”可見要專意於一家,才能學到真本領。

  國畫工筆的18技法

  1、雙鉤:工筆畫中,尤其是工筆重彩畫,雙勾設色是最為明顯的畫種特徵。“雙勾”就是物體的體現是靠“線條勾勒”而出的意思***原為書法術語:法書上石,沿其筆面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為“雙鉤”***。

  如本圖所示竹葉即為雙鉤描繪。不管是竹葉還是竹竿,都是沿著外緣勾線塑造形體而成。

  2、平塗:在一定範圍內均勻填塗某一種沒有濃度變化的色彩,稱為平塗。工筆畫的基礎技巧之一。

  如本圖所示竹子的正葉即為平塗淡翠綠色,反葉是平塗淡汁綠色。基本沒有任何濃淡變化,色彩也不能超出物體的輪廓墨線以外。色塊要求勻淨整齊。

  3、統染:在繪製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幾片葉子、幾片花瓣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關係,稱為統染。

  如本圖所示竹葉目前就是用淡花青進行了統染,主要就是根部往尖部大面積統染,根部的主筋附近沒有留水線,統染其實就是一種大範圍色調的渲染。

  4、分染:工筆畫繪製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筆蘸色,另一支筆蘸清水,色筆在紙上著色以後,再用水筆將色彩洗染開去,形成色彩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為了和統染有所區別,我們通常將小面積、區域性的、較為細緻刻劃的渲染稱為分染。

  如本圖所示竹葉部分進行了分染,這一步已經留出左右的水線,每片竹葉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畫面慢慢的就細緻起來了。

  5、提染:分染接近完工時用某種色小面積、區域性提亮或者加深畫面稱為提染。

  如本圖所示,竹葉的根部區域性加深,底層竹葉用墨青色小面積濃色加重,就是提染的畫法。

  6、罩染:在已經著色的畫面上重新罩上一層色彩並區域性渲染。

  如本圖所示竹葉最後表層的翠綠大面積平塗,到達葉尖部分以後,淡淡染開,就是罩染的處理手法。

  7、醒染:在罩色過後色彩略顯發悶的畫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畫面醒目。

  如本圖所示竹葉在罩染翠綠以後,底層葉面暗處略微發悶,此時可用中墨略略提染最暗處,引出底層的墨青色,此步驟就是醒染。

  8、烘染:在所描繪的物體周圍淡淡的渲染底色用來襯托或掩映物體。

  如本圖所示竹葉的周圍用淡綠色大面積烘染,讓物體不會顯得過於孤立,增強物體和背景的聯絡。也可稱之為“襯染”或者“託染”。

  9、復勒:設色完成以後,用墨線或色線順著物體的邊緣重新勾勒一次。

  如本圖所示竹葉的反葉和枝梗部分用淡胭脂再次勾勒,透出淡淡的紅暈,線條部分也會顯得滋潤許多,即為復勒的功效。而正葉中間短主筋的濃胭脂提勒,則起到提神的作用。

  10、水線:工筆畫常用手法之一。工筆設色中遇到物體的邊緣或者線條的時候,經常會採用留一道亮邊的手法來區分區域性色彩或用來保留線條或用來體現物體的厚薄程度,這條亮邊就稱之為水線。同時,保留水線也能較好的體現出工筆國畫所獨有的裝飾趣味。

  如本圖所示牡丹葉片上緊貼主筋的那條亮的色帶就是水線,描繪適宜能帶來很好的裝飾美感並能增加葉片的厚重感。

  11、漬染:一種見筆觸的溼染法,色筆較幹,略帶皴擦,然後用水筆趁溼點染,破開原有的色彩,常見於破碎葉片邊緣的處理。

  如本圖所示臨宋畫《枯樹八哥圖》的葉片邊緣因為破碎,採用漬染法的手法來處理就較為合適。

  12、斡染:水筆在色塊的四周旋轉,將一塊色彩向四周染開。畫仕女臉頰的紅暈時即是採用此法,工筆牡丹的繪製中尤其是反瓣根部的著色也時常會採用此法。

  如本圖所示最上層的幾片牡丹反瓣的曙紅色就是集中在花瓣中間,由中間往四周逐漸淡去,就是採用了斡染的筆法。

  13、點染: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上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取靈動之意。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時候時常用到此法。

  如本圖所示的坡地和雜草即為點染法所繪。此法妙在生動自然,帶有一定的寫意筆法在其內,能讓畫面顯得活潑不呆板。

  14、接染:用兩支或兩支以上的筆蘸不同的顏色畫出物體不同的深淺色相,然後用水筆或者另外的色筆趁溼潤的時候將顏色接染融合在一起。常見於沒骨畫法或者背景上比較虛一些物體的處理。

  如本圖所示的遠景荷葉即用淡褐色和花青以及墨綠色接染而成。此法如運用適宜,畫面溼潤自然,氣韻生動。

  15、立粉法:點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長鋒筆飽蘸粉黃***藤黃加白色***,也可略調一點膠進去,色彩的濃度要非常大***將滴欲滴的感覺最合適***,同時豎立筆鋒,緩慢點出蕊的形狀,溼潤時色彩會高出紙面1毫米左右,等幹了就會形成兩邊高中間凹的視覺效果,很有立體感。

  如本圖所示梅花的花蕊即為立粉法為之,花蕊的體積感和視覺效果都很好。而僅僅單純用普通粉黃色平平的點一下是無法顯示這種效果的。

  16、衝彩法:現代工筆常用肌理手法。在熟宣上先塗上某種顏色,在底色還沒有乾的時候趁溼潤衝入別的色彩或清水或膠礬等。利用水和色的交融,產生一種斑駁無序的自然肌理美感。繪製老幹、坡石等處常用。“撞粉法”、“灑鹽法”所運用的原理皆和衝彩法類似。

  如本圖所示老幹部分,就是先平塗赭石,在色彩未乾時衝入四綠、重墨、頭青等色,再滴入清水,這種色彩斑斕的效果就是衝彩手法所致。

  17、絲毛法:工筆禽鳥羽毛處理常用手法。用長鋒勾線蘸墨或色或白粉等依照鳥類的羽毛走向逐根一筆一筆的畫出。此法嚴謹細膩,真實自然,是工筆鳥類畫法的基礎技巧之一。

  如本圖所示麻雀的羽毛部分即為絲毛法為之,也稱“單筆絲毛法”。

  18、批毛法:工筆禽鳥羽毛處理常用手法。將硬毫毛筆筆鋒捏扁,呈扁平刷子形狀,筆尖蘸水分適合的墨色,依照鳥的羽毛生長結構走向一組組畫出,此法適合繪製中等體型禽鳥。

  學習國畫6大好處:

  1、接觸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對孩子的身心和修養都有很大好處。讓您的孩子終身受益。

  2、國畫講究的是意境,講究內涵,講究真,善,美的表現。培養氣質,陶冶情操。

  3、國畫和其他畫種不一樣,如素描油畫可以隨時修改;國畫則落筆成形,不可更改。所以可以鍛鍊孩子的判斷能力。培養孩子“膽大細心、求真求實”的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

  4、學習國畫需要耐心。所以可以讓孩子靜下來。

  5、國畫中的形象不同於現實中的形象,不同於攝影。攝影和油畫等基本上是現實形象的直接呈現。國畫形象是表現性的形象,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是經過概括了的提煉的形象。是現實的昇華和內心的表達。所以,學習國畫會讓您的孩子學會一種更高的藝術的思維方式。

  6、學習國畫讓孩子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如何學習會計基礎
兒童如何學習中國畫
相關知識
兒童如何學習中國畫
兒童如何學習中國畫
如何學習中國山水畫
兒童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兒童如何學游泳
兒童如何學彈琴
兒童如何練習乒乓球的發球技術
怎麼學習中國畫
成人如何學習簡筆畫
兒童簡單風景中國畫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