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的誤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寶寶是爸媽們的貼心肉,一旦有個頭疼腦熱的,爸媽們可就慌了神。更所謂,病急亂投醫,慌亂中用錯了藥,對寶寶的傷害可是不輕。而以下這三個誤區則是爸爸媽媽容易犯的錯誤。

  一:給小孩縮量服用成人藥物

  這種做法並不科學的,縮量用藥並不能保證用藥的安全,會給孩子的健康埋下極大隱患。因為兒童身體一各組織器官發育尚不健全,特別是肝腎等藥物代謝器官尚未成熟,解毒、排洩功能較弱,因此有些承認能用的藥物即使減小劑量小兒也不宜服用。例如四環素會影響小兒骨骼生長,還會讓牙齒變黃,一般8歲以下兒童不應使用;慶大黴素可引起小兒腎中毒、耳聾。

  二:用藥劑量不準確

  這種情況主要是一些藥品說明書造成的。由於很多藥品並不是兒童專用藥,往往會出現“小兒酌減”等模糊字眼,或者讓按照兒童的體重自行計算兒童的用藥劑量,這種情況下,藥物劑量很難把握,劑量偏小,不能發揮藥效;劑量過大,容易產生毒性反應和副作用。

  三:服藥期間隨意改變藥物劑型

  容易導致藥物的不良反應。為了使用藥劑量符合兒童用藥標準或方便為輔,有的家長會把成人用的藥片切分、碾碎後給孩子服用,或者吧藥物膠囊內容物倒出來喂孩子,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

  兒童用藥的注意事項

  1、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近日,感冒發燒的孩子又開始多起來。退燒藥,恐怕是大多家庭常備的藥物之一了,那麼哪種退燒藥最安全?怎麼用呢?

  對乙醯氨基酚又叫撲熱息痛商品名有:泰諾、百服嚀、安佳熱等。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次,退燒雖然起效快,但控制體溫的時間相對其他藥物要短,平均控制時間為2個小時左右。它的副作用相對比較少,故安全性高。目前在全球廣泛使用,臨床上,對2歲以下的孩子習慣用這種藥物。

  2、寶寶腹瀉應怎麼用藥

  一般來講,腹瀉嚴重的患兒需要靜脈輸液治療,這裡我們只探討口服治療。通常口服治療腹瀉的藥物包括以下幾類:抗生素類、黏膜保護劑、微生態製劑、中藥類等。讓我們分別來認識一下。

  一、抗生素類

  這類藥主要針對細菌性腸炎,品種很多,選藥時醫生往往根據患兒的臨床特點和便檢結果,並結合孩子的用藥史及過敏史等。這類藥在臨床上的問題比較突出,濫用現象諸多,如家長心急,擅自加大藥量;一種藥不行,再加一種,盲目聯合用藥;醫生開的藥不管用,去藥店買廣告宣傳的藥或別人推薦的藥,造成重複應用;不規律用藥,時服時停,孩子成了試驗品。這些做法都屬於濫用抗生素,它最嚴重的後果是腸道菌群進一步紊亂,耐藥細菌大量繁殖,導致藥物難以控制的腸炎,即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因此,非“細菌性”腸炎是否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否則後患多多。

  二、黏膜保護劑

  這類藥顧名思義,就是能覆蓋在腸黏膜上,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並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常用藥有思密達、必奇等。服這類藥需注意它的用法,一是空腹,二要強調與水調和的比例。空腹不是指飯前,而最好在兩餐之間;怎樣與水調和,務必認真閱讀藥物說明。這兩條做好了,會極大地減輕患兒症狀,縮短病程。

  三、微生態製劑

  主要是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一些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群生態平衡的活菌製劑。它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襲,調節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從而控制腹瀉。這類藥由於是活菌製劑,切記不能用熱水送服和與抗生素同服。另外,這類藥重在調理,如患兒單純消化不良或因腸外感染引起的腹瀉,症狀遷延反覆時,可服用,但療程要長。

  四、中藥類

  現有的許多中成藥製劑在臨床上都是行之有效的,關鍵是如何提高寶寶服藥的依從性,應避免飯後喂藥引起嘔吐,或硬喂導致寶寶強烈逆反,儘量尋求一些寶寶願意接受的辦法,使順利喂藥成為可能。

  由於藥物諸多,服藥程式也有講究。比如病毒性腸炎或水樣便,則黏膜保護劑為必選,最好單用;抗生素與微生態製劑同選時,應錯開時間服用;西藥與中藥最好分開服用;慢性腹瀉長期服藥需注意藥物的副作用等等。一句話,強調對孩子的精心護理。

寶寶發燒解決方法
寶寶長痱子錯誤治療方法
相關知識
兒童用藥的誤區
常見兒童用藥的誤區
兒童合理用藥的誤區
兒童用藥的計算方法
兒童用藥的安全線
兒童用藥的禁忌
感冒的主要症狀和用藥的誤區
老年人用藥的誤區
家長平時兒童用藥都存在哪些誤區呢
治療脫髮的用藥和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