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一封信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可以讓家長更有效更有方法的對孩子進行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一

  我是xxx的媽媽,首先,我要代表四年級12班的家長向x老師及帶12班的全體老師表示感謝!我們的孩子跟了她們三年多,這三年多老師們很辛苦,手把手地教我們的孩子,使孩子們從不懂世事的頑童變成了一名懂事的學生。雖然老師對學生的付出不是一句感謝所能回報的了的,老師的追求也不在此,老師心甘情願地辛勤工作的深層動力來自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自孩子的成才!這一點和我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是一致的。

  老師對孩子的培養很重要,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更重要。因為一週168h,孩子最多隻有40h在學校在校時間不足1/4,所以我認為:孩子優秀與否,家長要負主要責任!這一點我有體會,今天感謝x老師提供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作家長的經驗:

  主要和大家交流平時家長如何陪孩子學習及寒暑假家長要陪孩子這兩個問題。

  一、家長如何陪孩子學習

  小學生家長陪孩子學習的價值主要是“為孩子做伴”和“輔導孩子”。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陪與不陪的對錯,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學習習慣的養成及進步情況來確定。 家長陪作業的基本方式就是:孩子做,家長看著或孩子做,不會的家長幫忙。但是如果孩子不想做作業,甚至反感,家長就要想辦法,可以為孩子尋找興趣點。如有的孩子對電腦、遊戲、電視、乒乓等感興趣。在做作業之前讓孩子先做一會兒最喜歡的、最得意的活動做之前商定時間,僅僅10、20、30分鐘,孩子不會向我們成年人那麼貪心,接著開始投入作業之中。這樣先讓其情緒活躍起來,後遷移到作業中。因為孩子得到了一份自尊、自由和主權後,會產生興奮感,從而樂意做作業。這種作法不可每次作業前都採取,一般適合假期作業。

  因為平時作業不多,而且平時作業型別變化,孩子一般是願意做的,而假期作業每天的型別和量都差不多,沒什麼創新,如果孩子反感作業可以採取此方法。這是今年暑假我在兒子這裡總結的經驗。也是在我家特殊情況下的經驗,去年,我到外出學習一年,孩子由他爸爸一個人帶,他爸喜歡上網、玩玩遊戲等,孩子受到很深的影響,有些著迷遊戲。7月份我回來後瞭解到這些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這樣做了,但改為做完作業後再玩遊戲30min,他到時間就關機,現在慢慢已經不太著迷了,只每週末玩30min。這是陪興趣。 陪愛撫:不能好好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一般是基礎差一些。這些孩子在學校、家庭更需要關愛與幫扶。

  我們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作業的細節,給予指點與幫助,解除他心中的困惑與苦惱,找回寫作業的信心與興趣。家長第一文庫網要真正做到: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用愛的語言鼓動孩子;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當孩子有了做作業的興趣後,還需要在作業的全程中為孩子掃除障礙:弄清楚

  ①為什麼孩子每次都磨磨蹭蹭遲遲不開始做作業,不進入狀態?

  ②為什麼做了一會兒,忽然又減慢進度?③為什麼做完了大多數題目,卻漏做了一部分?這可能是孩子還沒有具備“自通”的基本能力和習慣。家長還需要繼續陪陪孩子。

  促使孩子養成:

  1、通內容。今晚要完成的內容,要在學校搞得一清二楚,回家就不會因疑惑而丟三落四要有抄作業本。

  2、通程式。家庭作業有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讀、寫、算各種型別。今晚先完成什麼再完成什麼,應該有個合理的安排。不能翻到什麼做什麼。劉民毅一二年級時總是先做數學後做語文他認為數學簡單,語文寫字多,現在他反過來先做語文後做數學四年級孩子認字、寫字的能力強了,語文作業寫得很快。

  3、通重點。當晚作業的重點作業是什麼?老師會佈置的重點內容應放在最佳時間和充沛精力之時完成。不能到了很晚很累時,才把重點內容翻出來草草了事。

  4、通難題。這一點最重要。孩子要知道今晚作業難題是什麼?我能獨立完成嗎?最好從現在開始引導孩子:在學校就先瀏覽一遍,或者請教同學和老師,到晚上對難題就有了主動權和絕對把握。

  孩子具備了四通,作業就基本上不用 “陪”了,而且可能會產生可貴的主動和創新。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家長應該逐漸學會放手,給孩子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畢竟,孩子是要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

  二、暑暑假家長再忙也要留些時間給孩子

  一般,假期一開始我就要讓孩子把自己的暑期心願寫下來想去哪兒玩、想學點什麼、想見誰,然後我們和他爸一起商量制定詳細的假期計劃,其中有這一兩個月的總體“規劃”,也有每天的具體時間安排。每天的安排中有他要按時完成的假期作業,有需完成的“心願”培養和享受自己的興趣愛好,計劃裡還必須包括每天要讀的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將受益一輩子,還有適當的戶外運動,如家長帶孩子去旅遊、爬山、滑雪等與大自然接觸的活動,因為假期是用來養精蓄銳的。

  “假期的最後一週很重要”,家長要在假期結束前引導孩子做三件事:逐步把生物鐘調整到上學期間的作息狀態,早睡早起有規律;溫故知新,將上學期的知識點複習一遍,以防遺忘;確立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這三件事做好了,可以防止孩子患上開學恐懼症和焦慮症”。

  我們作家長的一定不能借口自己平時工作忙,假期把孩子往家裡一扔或把孩子送到親戚家了事。其實生活即教育。家長要做有心人,身體力行、躬行實踐,給孩子作表率;即使再忙,也留一些時間給孩子,引導並督促孩子作自己的管理者,共同度過一個快樂而充實的假期。

  我們每個家庭只有孩子一二個,但工作可以有無數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如經商,用心經營就會盈利!等你有時間、有耐心時,孩子可能已經長大,再也不需要父母陪了,但他們的心也遠離了我們。因此,孩子現在需要我們陪時,我們就要義無反顧、擔當責任!陪孩子學習、陪孩子度假是我們作家長的責任,也是我們家長的快樂!

  xxx

  xx年xx月xx日

  學生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二

  我一直認為一年級的家長會責任尤為重大,因為這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起點,也是家長們家庭教育的起點,我們除了要展示我們的自身魅力贏得家長的信任外,還要趁現在他們的積極性尚高時喚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為他們的家庭教育指引方向。本次家長會我們一年級通過上週班主任會上我們針對家長會的研討,在汲取其它段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們一年級的實際情況,確定出了我們的家長會模式。

  在樂考分析和班級情況分析中,首先我對本次樂考的組織和形式做了說明,點名表揚了參加本次樂考測評的22位家長,及參與晨誦之星評比和故事媽媽的家長,並向家長說明他們的參與帶給孩子的好處,藉此對他們表示感謝,同時激起其它家長積極參與班級活動的慾望。從反饋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當天就有幾位家長預約參加期末測評。然後我們讓家長參照測評表,針對書寫坐姿、握筆、書寫內容、課內識字、課外識字、課文背誦、課外閱讀、口語交際這幾方面向家長做了說明和分析,讓家長們瞭解我們檢查的內容就是我們平時所學的內容,學什麼評什麼,並告知他們怎樣學怎樣評,最終使家長們明白從測評結果看出孩子在前段學習中哪些方面完成較好,哪些方面還存在問題,由此看出孩子的哪些學習習慣已經養成,哪些習慣還需要督促指導,以及在下段時間如何輔導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明確方向。同時讓家長們明白應珍惜此時陪伴孩子的機會,因為現在知識簡單,人人都可以輔導,如果不珍惜,等過幾年想輔導也輔導不了,但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另外在共同探討家庭教育環節,我們借鑑了高年級的方法,先讓家長6人一組,分成12個小組,讓他們小組討論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擾,並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後把解決不了的最困擾他們的問題選擇2個寫在A4紙上。從反饋來看,存在的困惑主要是: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讀書需要督促等,其實這些問題是孩子們的普遍問題,也在我們的預料之中,接下來我隆重推出了我們班的兩名優秀家長,第一位家長是天資聰明但又活潑好動,自制力差,但卻很有禮貌,很懂道理的馬藝涵的媽媽,第二位是在本學期閱讀和書寫進步最大的袁藝馨的媽媽,在家長會前三天,我跟他們進行了溝通,指出了孩子在哪方面進步較大,讓他們

  針對自己孩子進步較大的方面跟大家做以溝通交流,我認為他們同為家長,他們取得的經驗應更有說服力,果然如此,在分享中馬藝涵的媽媽以生活中的小事例向我們講述了她是如何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的,袁藝馨的媽媽則是通過平時的細心觀察和與老師的及時溝通,引導孩子一天天進步的,但他們都提到了一點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我就以此為契機,在總結時跟大家分享了我當天讀到的一段話: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就像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它沒有聲響,它只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後,任由改變自然發生。前行者如何,跟從者也會如何。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我認為家長會只是家校溝通的一個階段性的小結,其實家校溝通在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每天都在進行。當天晚上我就針對家長提出的困惑在班級群裡跟家長分享了一篇文章《教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告別拖延症,家長一定要做好5件事+5大工程》,並在群裡跟家長進行了溝通交流,提醒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參考借鑑文章中的做法,特別推薦親子閱讀的書目,從書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也能增進跟孩子的感情,並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只要我們把培養孩子當作我們最重要的事業,相信方法一定比問題多。

  xxx

  xx年xx月xx日

  學生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三

  首先,感謝學校及班主任、各位老師對張超逸的精心培育,感謝四年級四班其他同學對張超逸的幫助。根據學校的安排,現將張超逸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體會向學校彙報如下:

  一、加強溝通和交流。

  一是與老師的溝通和交流。孩子在學校學習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我們家長基本不瞭解,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小問題,老師瞭解得也不盡詳細。為了互通有無、全面瞭解和掌握孩子的動態情況,我們經常與班主任溝通,一方面向班主任瞭解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向班主任介紹孩子在家庭中需改進的一些不足。知道了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有時候給劉老師打電話的時候,我們也擔心打擾劉老師的正常生活,但劉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詳細介紹孩子的情況,幫助我們出主意,及時糾正孩子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二是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知道哪些行為和做法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耐心引導孩子知錯就改,發揚她的優點和長處。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情趣和生活習慣。

  良好的學習自覺性,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慢慢培養,儘管孩子有了改進和提高。一是與孩子交朋友,讓孩子願意同父母交流,願意講知心話。這樣,家長就能夠更好地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二是不打罵孩子,因為孩子雖小,但自尊與生俱來。在這點上,作為家長有時也會因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學習等而發火,這點也是家長需要改進的。三是堅持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不拔苗助長,不奢求跳躍式進步。因為孩子畢竟還小,自控能力、理解能力當然無法完全達長的意願。四是寓教於樂,早晨起床、吃飯期間,給孩子播放英語、故事、音樂或其他有益於學習的磁帶,使孩子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了不少。另外,在平時生活中,注意培養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這對孩子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有幫助的。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孩子有了較好的學習情趣和生活習慣;放學後先學習,再玩耍;早晨起床自己穿衣,自己刷牙洗臉;用過、玩過的東西放回原處等。

  三、培養廣泛的業餘愛好。

  大家都知道,讓孩子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讓孩子學習比如鋼琴、舞蹈、書法、主持人等業餘知識,豐富和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以滿足將來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要。當然,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愛好傾向不同,選擇的領域也就不同。因為孩子對音樂、舞蹈比較感興趣,我們就選擇了這兩項。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舞蹈是孩子最喜歡、最容易接受的,因為舞蹈班有許多小朋友,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氛圍很好。相比而言,學鋼琴是個體行為,自己一個人彈奏,比較枯燥,但經過引導,也堅持了下來。通過學鋼琴、學舞蹈,對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孩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有一定幫助,應該說對學習的幫助是有益的,不是負擔,而是1+1>2。目前,學校有不少特長班,參加學習絕對是有益的,但作為家長應該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得好,肯定事半功倍。另外,我們也會充分利用五〃一、

  十〃一等節假日,帶孩子走一走,看一看,豐富她的閱歷,對啟發她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的潛能大有裨益。

  實事求是地講,在教育孩子方面,在建立學習型家庭方面我們有許許多多的不足,作為家長自身的缺點不少:一是教育孩子還不能做到平心靜氣,仍有過火行為和現象;二是與孩子做朋友還不夠,很多時候還是硬性強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三是與老師的溝通還應該加強,每次都是發現問題後才尋求根源,瞭解原因,溝通情況,有些滯後、被動。從孩子本身來看,也有許多不足,雖然在老師的諄諄教誨下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其他同學相比仍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以上是家長和孩子需共同提高的。

  xxx

  xx年xx月xx日


學校致住宿生家長的一封信作文
新任校長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相關知識
學生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一封信
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協議書
學校和家長之間的協議書3篇
高三學生家長會上的發言稿
小學生家長教育的體會
學生家長接送的安全責任書
在學生家長會上的發言稿
在學生家長會上的講話
母親節在學生家長會上的發言
母親節在學生家長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