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同的鰍池條件下養殖泥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泥鰍捕捉後,可鮮用或烘乾用。可食用、入藥,被稱為“水中之參”,養殖價值很大。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

  泥鰍的養殖條件

  泥鰍為多次性產卵魚類。在自然條件下,4月上旬開始繁殖,5~6 月是產卵盛期,一直延續到9月還可產卵。繁殖的水溫為18~30 ℃ ,最適水溫為22~28 ℃。

  雌鰍性成熟較雄鰍遲,體長5釐米時,雌鰍體內有一對卵巢,體長8釐米時,2個卵巢癒合在一起,成為1個卵巢,並由前端向後端延伸,這時整個卵巢發育開始成熟。

  雌鰍懷卵量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異。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8釐米,懷卵量約2000粒左右,10釐米的懷卵量為7000~10000粒,體長12釐米的懷卵量12000~14000粒,體長15釐米的懷卵量為15000~18000粒,體長20 釐米懷卵量為 24000粒左右。懷卵量最多的可以超過 6.5 萬粒。卵圓形,卵徑0.8~1.0毫米左右,吸水後膨脹到1.3~1.5 毫米,卵黃色,為半黏性,黏附力不強。由於卵在卵巢內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約為懷卵數的50%~60%。

  雄鰍最小性成熟個體體長在6釐米以上,性成熟較雌鰍早,雄鰍精巢一對,位於腹腔兩側,呈帶狀且不對稱,右側的精巢比左側的長而狹窄,重量也輕一些,當雄鰍體長為9~11釐米時,精巢內的精子約有億個。泥鰍產卵喜在雨後晴天的早晨,產卵前,雌鰍在前面遊動.數尾雄鰍在其後緊追不捨,發情時,雌雄鰍多活動在水錶面和魚巢周圍,當發情達到高潮時,雌雄鰍的頭部和軀體互相摩擦並相繼游出水面。雄鰍追逐糾纏雌鰍,並捲曲於雌鰍腹部,以刺激雌鰍產卵,同時雄鰍也排出精子,進行體外受精,這種動作因個體大小不同而次數也不相等,個體大的可在10次以上,受精卵先黏附在水草或其他附著物上,隨著水的波動,極易從附著物上脫落沉到水底。

  泥鰍的池塘養殖

  池塘養鰍,一般選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釐米,水深50~60釐米,池底鋪15~20釐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積可大可小,以2~3畝為好。池塘應排灌方便,進出水口均用鐵絲網防逃。放養前應進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與魚苗池相同。如無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畝用量4~5千克。有條件的話,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設定集魚坑,便於日後捕撈。泥鰍苗入池前,也應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後2~5天,鰍種即可下塘。每畝放養30~50公斤,有豐富水源條件的可增加放養量。要根據池塘水質情況,經常投施一些有機和無機肥料,以培肥水質。另外,每日還要投喂一定數量的人工餌料。投喂的餌料種類有蠅蛆、魚粉、豬血粉、蠶蛹粉、米糠、麥麩、菜餅等。投喂量可根據不同季節而不同。5~6月為鰍體重的4%~5%;7~8月為8%~10%;9~10月為5%~6%。池塘內要搭設餌料臺,餌料要投到食臺上,每池可根據大小設3~4個餌料臺。投餌前應檢查吃食情況,如發現未吃完,應減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餌後2~4小時吃完為度,還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餌料臺,以防疾病發生。池塘要經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為6.5~7.2,並每隔一定時間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達到滅菌防病目的。

  1,鰍种放養

  每畝投放規格整齊、體表光滑、無病無畸形、300尾/公斤的泥鰍苗種280~300公斤,放養前用3%~4%的食鹽水,在水溫10~15℃時,浸泡消毒15~25分鐘。

  2,水質管理

  池水水色以黃綠色為宜,透明度20~25釐米,酸鹼度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並適時用田螺、微生物製劑改良水體。

  3,飼料投喂

  要求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在30%左右,粒徑2.3毫米以內,水溫15℃時,投喂量為在池泥鰍總體重的2%,水溫20~28℃時,投喂量為在池泥鰍總體重的3%~4%。每天投喂3次,投喂飼料時遵循“四定”投喂原則。

  4,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檢查,觀察水質變化以及泥鰍的攝食、活動情況,並做好防逃工作。

  5,疾病預防

  每公斤飼料新增抗生素2克、三黃粉5克、維生素C 2克,拌勻投喂,每月1次,每次連喂5天,並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改良水質。預防泥鰍氣泡病時,做好對池中各種氣體飽和度的檢測,保證飼料供應充足,減少泥鰍吞食氣泡的機會。若泥鰍已經發生了氣泡病,可用5毫克/升的食鹽水全池潑灑,並排出一部分老水,新增新水。另外,每立方米水體用0.7克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溶水全池潑灑防治車輪蟲病和舌杯蟲病。

  泥鰍的坑塘養殖

  這種養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後的小型肥水坑塘養鰍。坑塘面積可大可小。十幾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規魚類在這種坑塘中會因有機質過多、溶氧不足而導致缺氧死亡。泥鰍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這種坑塘中生長良好。坑塘養鰍,每平方米可放養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與池塘養殖相同.一般只需投點豬、雞糞一類的有機肥料和農家的殘存剩品,如米糠、菜餅等,即可獲得較高產量。

  泥鰍的池塘混養

  即和其它魚類混養。如和鰱魚、鱅魚、鯉魚、草魚、鯿魚等混養。該種養殖方式其選塘、清塘,消毒、放養等和池塘養殖相同。混養的優點是:不需專門給泥鰍投喂較多餌料,只需給其它魚類投餌。而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即為泥鰍的食物來源。故這種養殖方式效益高,水面利用價值大,值得大力推廣。

  泥鰍的稻田養殖

  中國南方稻區廣闊,利用稻田養鰍,既節約水面,又能獲得糧食,經濟效益顯著,是高效農業良好的種養模式。

  ⒈稻田選擇

  養殖泥鰍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時不溢水的稻田為佳。稻田四周要高築田埂.進排水口要設二道網,以防泥鰍逃逸。同時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魚坑,便於日後捕撈。

  ⒉放養與管理

  於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後放入苗種。一般每畝放養4~5萬尾。放鰍前,也要追施有機肥料,以培養水中浮游動植物。為了獲得泥鰍高產,應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餌料。其餌料種類可以農副產品為主,搭配少量魚粉、蠶蛹粉即可。後期可在集魚坑多投喂一些餌料,利於集中捕撈。在飼養期間,要經常檢查防逃設施,以防逃跑。養鰍稻田要儘量少施農藥或不施。即使萬一需要使用,也應分批下藥,且噴頭朝上,不要把藥液噴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劑。雙季晚稻栽種時,最好採用免耕法,可避免機械損傷泥鰍。

 

如何養殖泥鰍
雞群生長過程中常出現的幾個問題分析
相關知識
如何在不同的鰍池條件下養殖泥鰍
春季如何在不同的節氣垂釣鯽魚
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
洋蔥的種植條件及養殖方法
洋蔥的種植條件及養殖方法
如何與不同型別的客戶溝通的銷售話術
如何與不同型別的人溝通
如何與不同年齡的人溝通
如何寫不同型別的自薦信
教師如何與不同型別的家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