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茶文化的收穫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弘揚茶文化的總體目的是為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作出作出貢獻,那麼我們學習茶文化有什麼收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篇1

  學習茶藝 傳播茶文化

  12月5日,雅安市新聞媒體界首期茶文化研修班36人奔赴峨眉山竹葉青生茶基地學習考察茶藝等茶文化。此次考察的結束為首期茶文化研修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為期三個多星期的學習,茶文化研修班的學員收穫頗豐。“此次學習的成果和我們的預期目標一致,類似的活動能增強我市茶文化宣傳報道傳播力和影響力,助推雅安從茶資源大市向茶產業強市跨越發展。”主辦首期茶文化研修班的四川省貿易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研修班學員圓滿結業。

  茶藝匯演:

  與茶親密“約會”

  烏龍茶、花茶、綠茶、藏茶……3日晚,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推廣中心拉開了一場“鬥茶”盛宴。研修班學員按照所在單位劃分小組進行茶藝展示,雅安日報傳媒集團分兩組表演烏龍茶和花茶茶藝,雅安電視臺分兩組表演烏龍茶和花茶茶藝,市委宣傳部表演藏茶茶藝,駐雅媒體和雨城區委宣傳部表演綠茶茶藝。此外,主辦方還特意邀請業內專業人士做評委、點評。

  匯演當天,六個組精心準備。大到茶席的佈置,小到主泡的服裝妝容,學員都一絲不苟。烏龍茶的優雅、藏茶的厚重、綠茶的清新、花茶的恬靜,都在學員表演過程中完美展現。

  經過近兩小時的緊張比賽,最終第一名花落雅安電視臺。“與其說是比賽,倒不如說是一次享受。在整個過程中,我都在享受。我感受到自己是在和茶葉進行交流、溝通,總之讓我深深地愛上了茶。”雅安電視臺烏龍茶主泡周慧娟說。

  “這次匯演成果的確有些出乎意料,在短短的十多天時間內,大家擠出晚上的時間來培訓,還能有這樣的表現讓我歎為觀止。”匯演結束後研修班培訓老師周曉英說。

  無我茶會:

  投入茶的“懷抱”

  利用週六的閒暇時光,研修班大部分成員結伴前往峨眉山竹葉青茶葉生茶基地進行學習考察。

  第一站,峨眉山竹葉青生態茗園。在這裡,大家觀竹葉青宣傳視訊,隨著鏡頭一起走進竹葉青的世界,感受其清新、靜謐。隨後,學員觀茶藝師現場煮泡竹葉青,並細細品味其芬香。

  第二站,峨眉山仙芝竹尖。一場無我茶會在仙芝竹尖的青山綠水間緩緩“盛開”。每個參與茶會的學員都自帶茶葉、茶具,圍成一圈席跪在茶席面前,各自沖泡自己的茶葉。隨後,向左邊的兩位茶友敬奉上自己的茶。

  “茶會一開始,真的就進入到了那個境界裡了,不用理會周圍的一切,同時也忘卻自我,投入到茶的世界裡。”生態雅安雜誌社副主編陳嶷當天帶了上了自己的珍藏茶,同茶友分享。

  篇2

  茶藝課的收穫

  很偶然,我在家附近的茶樓看見有茶藝課程,當時的我很低迷,打算調整一下自己,於是上了10天的茶藝課程。10天裡,每天上午聽老師講解茶的來源歷史,泡製各類茶的方法、茶的禮儀等,下午則和茶友們品評茶、觀賞茶具,自己動手泡茶。時間過得好快,最後竟有些戀戀不捨。

  當我不帶任何目的、很純粹的去學茶,我很快樂,並由此愛上喝茶。當我不嫌繁瑣,烹出茶的真滋味,那種嗅覺和味蕾的滿足是很美妙的。溫暖的週末午後,擺上茶具,開啟音樂,為自己和家人泡一壺茶,在充滿淡淡茶香的空間裡,發發呆、看看書、聊聊天,這是多麼愜意呀,生活還是可以營造幸福滴。此番茶藝學習,收穫很多,今日總結一下。

  一、探索出一套適合自身學習的新方法。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想要去學一門興趣挺難,常常被工作和生活的瑣碎羈絆。很多人說等以後有時間了再學,其實想學就去學最好,時間擠擠就有了,關鍵是自己是否把興趣和自我成長看得重要,做點讓自己開心和感興趣的事也是體驗生命的一部分,會讓你靜下來、慢下來、專注下來。

  個人感覺參加成人培訓班是比較好的學習方法。報名前要了解課程設計是否合理、突出核心,另外要看培訓機構的資質。好的培訓會幫你在短時間內搭建框架體系,在以後的生活實踐中,自己可以往這些框架裡填充更豐富的資訊。而課堂上有專業老師指點,學生只要不恥下問,就會收穫很多。而且同班學員也會互相督促鼓勵,更容易堅持,慢慢走下去,就會有潤物細無聲的成長。

  當然你也可以完全不花錢,去百度大叔上搜索相關知識,或去看視訊什麼的,只是在資訊爆炸的今天,在眾說紛紜的論壇裡,會讓人有點兒不知所措。比起這些迷茫,我更傾向於為自己的學習付費。

  二、吸引我的是小而美的世界。

  其實學茶前我自己也很好奇,究竟是茶的什麼會吸引自己。學後頓悟,關注一片茶葉在水中的變化;觀賞不同朝代、不同國家的品茗杯;擺放不同的茶席;使用不同形狀的花器、不同的紫砂壺等等,就是這麼小的東西也有萬般神態,真是奇妙,細細看,細細品,真感覺茶的世界是小而美麗的。

  不要因為小就忽略它,看不見它。我很慶幸通過茶藝課,我的觀察力敏銳起來,更慶幸我能耐下心來與這些器物對話。當然,現在看來,自己喜歡的不僅僅是茶,更是由此延伸出來的美好的事物。簡而言之,凡是美麗的東西,即便很小,自己也會喜歡,比如刺繡、插花、書法、繪畫、攝影等等。

  三、體驗不同的茶帶給我們的真性情。

  茶似人,也有千般種。綠茶的清新、黃茶的內秀、白茶的淡泊、烏龍茶的中庸、紅茶的溫柔、黑茶的敦厚、花茶的絢麗。不同的茶沒有好壞,只是個性不同,脾氣不同罷了。喜歡茶是因為它不像飲料被新增,早已面目全非。而茶葉無論時間地點如何變化,一旦融入水中,它還是原本純粹的自己,何種滋味都是真性情的流露。

  每喝一款新茶,就像發現一位新朋友,也會對其產地有一番探尋。茶葉對自然氣候很挑剔,可以說盛產茶葉的地方很適宜人居。另外,茶藝視角廣闊,涵蓋了醫學、心理學、地理、歷史、文學、哲學、民俗、環境、陶瓷、香道、物理、生物學的知識。品茶讓我擁有了更包容的心態。品茶的過程也似人生的過程,都是拿起與放下。

  四、學會基礎茶的沖泡方法。

  一杯好茶,是茶葉的品質、水質、合適的沖泡方法和茶具這四項的集體呈現。雖然培訓課教授了基礎茶的沖泡方法,但我覺得在實踐中,因茶制異,僅作為參考。一般來說,綠茶,用玻璃器皿沖泡觀賞性更強,85度的水溫為宜;紅茶,用蓋碗沖泡,95度以上的高溫水沖泡為好;普洱,用紫砂壺沖泡為佳,95度以上高溫水為好,需溫潤泡。 [轉載]茶滋味1:茶藝課的收穫

  另外,泡茶用水儘量用活水,純淨的軟水為佳,裝滿壺燒開。裝半壺,或久沸數次是忌諱的。

  在口感上,每種茶也有它獨特的香氣和口感,我們應該用適當的沖泡技巧避免茶湯過於苦澀,才能更好地享受飲茶的愉悅。

  篇3

  學習茶文化學員感言

  茶,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茶也是最為常見的飲品了,我到藝茗樓茶藝學校學習的初衷就是為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養,但是,在上課之後我才真正的發現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反應了從古至今的一些文化,生活方式的一些演變,雖說是茶,但是它涉及的知識極為廣泛,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銷售經營、養生之道等等,而我,通過這些天的學習,也從一開始連什麼是六大茶類都不知道的學生變成了即將參加初級茶藝師考試的學員,我在泡茶、品茶時的那一份平和是沒有參加學習以前從未有過的,沒有上課之前,我只認為它是一個解渴的工具而已,對茶沒有了解,什麼茶葉是什麼味道我也不清楚,但是現在我學習了,我也逐漸學會了對一些茶的香氣、口感進行評好壞,因為是個還沒有走出學校的學生,所以我覺得自己是與社會脫軌的,在這次茶藝培訓的同時我還接觸了一些社會上各種職業的人群,也學到了一些書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

  總之,今後我一定會常常飲茶,多看看這方面的知識,爭取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從而獲取更多的多生活的感悟。

>>>下一頁更多精彩“” 

學習茶文化的目的
學習茶文化茶藝的視訊
相關知識
學習茶文化的收穫範文
大學新生軍訓的收穫範文
談談學習茶文化的收穫心得體會
上大學茶文化課的收穫範文
學習茶文化的感受範文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心得範文
大學生上黨課的收穫例文五篇
心得寒假的收穫範文大全
關於校園文化的演講範文
關於儒雅文化的演講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