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應該怎麼種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酸棗又名棘、棘子、野棗、山棗、葛針等,原產中國華北,中南各省亦有分佈。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酸棗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酸棗的栽培技術

  酸棗又名棘、棘子、野棗、山棗、葛針等,原產中國華北,中南各省亦有分佈。多野生,常為灌木,也有的為小喬木。樹勢較強。枝、葉、花的形態與普通棗相似,但枝條節間較短,託刺發達,除生長枝各節均具託刺外,結果枝托葉也成尖細的託刺。葉小而密生,果小、多圓或橢圓形、果皮厚、光滑、紫紅或紫褐色,內薄,味大多很酸,核圓或橢圓形,核面較光滑,內含種子1至2枚,種仁飽滿可作中藥。其適應性較普通棗強、花期很長,可為蜜源植物。果皮紅色或紫紅色,果肉較薄、疏鬆,味酸甜。酸棗的營養價值很高,也具有藥用價值,酸棗作為食品,去果肉棗仁還是中藥材,如江蘇長美花卉的酸棗,太行山上野生較為普遍。

  酸棗的形態特徵

  酸棗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1~4米;小枝稱之字形彎曲,紫褐色。酸棗樹上的托葉刺有2種,一種直伸,長達3釐米,另一種常彎曲。葉互生,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3.5釐米,寬0.6~1.2釐米,邊緣有細鋸齒,基部3出脈。花黃綠色, 2~3朵簇生於葉腋。核果小,近球形或短矩圓形,熟時紅褐色,近球形或長圓形,長0.7~1.2釐米,味酸,核兩端鈍。花期6~7月,果期8~9月。

  酸棗的生長環境

  成熟的酸棗生長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野生山坡、曠野或路旁。已廣為栽培。本種喜溫暖乾燥的環境,低窪水澇地不宜栽培,對土質要求不嚴,播後一般3年結果。

  酸棗的栽培技術

  種植

  酸棗喜溫暖乾燥氣候, 耐旱,耐寒, 耐鹼。適於向陽乾燥的山坡、丘陵、山谷、平原及路旁的砂石土壤栽培,不宜在低窪水澇地種植。 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 在春季發芽前和秋季落葉後,將老株根部發出的新株連根劈下栽種, 方法同定植。育苗田在苗出齊後進行淺鋤鬆土除草,冬至前要進行2~3次。苗高6~10cm時每1hm2追施硫酸銨225kg,苗高30cm時每1hm2追施過磷酸鈣180~225kg。為提高酸棗座果率, 春季須進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或進行樹形改造, 把主幹1m以上的部位鋸去,使抽生多個側枝, 形成樹冠; 也可進行環狀剝皮,在盛花期, 離地面10cm高的主幹上環切1圈,深達木質部, 隔0.5~0.6cm再環切1圈,剝去兩圈間樹皮即可, 20日左右傷口開始癒合,1個月後傷口癒合面在70%以上。種子繁殖:9月採收成熟果實, 堆積,漚爛果肉,洗淨。春播的種子須進行沙藏處理, 在解凍後進行。秋播在10月中、下旬進行,按行距33cm開溝, 深7~10cm,每隔7~10cm播種1粒, 覆±2~3cm,澆水保溼。育苗1~2年即可定植, 按2~3m×1.0m開穴,穴深寬各30cm,每穴1株, 培土一半時,邊踩邊提苗, 再培土踩實、澆水。

  蟲害

  蟲害有黃俐蛾, 幼蟲期可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或青蟲菌粉500倍液。

  鏽病

  酸棗鏽病是酸棗的常見病害之一,各產區均有發生。嚴重時使樹勢削弱,引起大量早期落葉,影響產量和品質。

  病害症狀

  病株多在中脈兩側、葉尖端和基部產生病菌夏孢子堆。初為散生淡綠色小點,後逐漸凸起呈暗黃褐色,葉背夏孢子堆直徑為0.5ram。表面破裂後,散出黃色粉狀物即夏孢子。葉片正面與葉背夏孢子堆相對應處產生綠色小點,邊緣不規則,葉面呈花葉狀,且逐漸失去光澤,最後乾枯,早期脫落。落葉自樹冠下部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冬孢子堆一般多在落葉以後發生,比夏孢子堆小,直徑0.2~o.5ram,黑褐色,稍凸起,但不突破錶皮。

  病原種類

  病原為棗層鏽菌Phakopsoraziziyiphi—vulgarisP.Henn.Diet.屬擔子菌亞門,鏽菌目。僅發現夏孢子和冬孢子兩個階段。夏孢子球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至黃褐色,單胞,表面密生短刺,大小為14~16/um×12~20tLm。冬孢子長橢圓形或多角形,單胞,平滑,頂端壁厚,上部慄褐色,基部淡色,大小為8~20/um×6~20tLm。

  發病規律

  以冬孢子在落葉上越冬。以夏孢子形態越冬或以菌絲體在病芽中越冬。病害通常在7月中、下旬開始發生,8月下旬至9月初出現大量夏孢子堆,不斷進行再侵染,達發病高峰,並開始落葉。8~9月間降雨量與病害的嚴重程度關係密切。此時降雨多,發病重,乾旱則發病輕或無病。

  防治技術

  ⑴加強栽培管理適當修剪過密的枝條,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雨季應及時排除積水,降低棗園溼度。冬季清除殘枝落葉,集中燒燬以減少病菌來源。

  ⑵藥劑防治發病重的棗園可於7月上、中旬開始噴1次20%粉鏽寧2000倍掖,或波美0.3度石硫合劑,隔1個月左右再噴1次,能有效控制病害發生。

  採收貯藏

  酸棗主要產於中國北方地區,雖然每年月份,它總是曇花一現地在市場上出現,供人們嚐個新鮮,但用它加工的飲料、食品卻很多,如酸棗糕、酸棗汁、酸棗粉、酸棗酒等,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買到。

  酸棗的加工方法

  摘下果實浸泡一夜,搓去果肉,撈出,碾破核殼,淘取酸棗仁,晒乾,生用或炒用。炒酸棗仁,將原藥材洗淨晒乾,放鍋內炒至鼓起並有香氣時即取出晾涼。久炒失效。

  商品規格

  酸棗仁商品規格常分為2個等級。一等:種仁扁圓形或扁橢圓形,飽滿,表面深紅色或棕褐色,有光澤,斷面種仁淺黃色,有油性,味甘淡。核殼不超過2%,碎仁不超過5%,無黑仁、雜質、蟲蛀、黴變。二等:果仁較癟瘦,表面深黃色或棕黃色,有光澤,斷面種仁淺黃色,有油性,味甘淡。核殼不超過5%,碎仁不超過10%,無黑仁、雜質、蟲蛀、黴變。

  採收

  9~10月,當果實呈紅色時即可摘下。採摘可用竹竿打落;或噴0.03%~0.05%乙烯利溶液催落果實,4天后搖樹,撿落下的果實。

  包裝與貯藏

  貯藏應存放於清潔、陰涼乾燥、通風、無異味的專用倉庫中,並防回潮、防蟲蛀。溫度30℃以下,相對溼度70%~80%為宜,商品安全含水量12%~14%。貯藏期間應保持環境清潔,發現受潮及輕度黴變、蟲蛀,要及時晾晒或翻垛通風,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密封抽氧衝氮養護。

  嫁接大棗

  酸棗樹如何嫁接大棗

  ⑴清理林地。野生酸棗多生長在陽坡、半剛坡,改接主要選擇陽坡。先將酸棗叢林本著去弱留強、去病留壯、去小留大、去老留新、去密留稀的原則.按照1.5~2米的株行距間伐,並清除保留株周圍的野生雜木及雜草。

  ⑵選擇優良品種。大棗生長應選擇早、中熟品種,目前適合的品種,一是本地的原有長棗系列品種,如松山鎮的疙瘩脆、枕頭脆,廟後鎮的蛤蟆棗。二是其他零星分佈的優良長棗系列品種。三是引進的金絲3號、金絲4號、辣椒棗、梨棗等。

  ⑶接時間。酸棗改接大棗,一般從春季3月份開始,—直可以嫁接到立秋前後,長達100天。

  ⑷改接方法。主要採用劈接、插皮接、切腹接、芽接等。前3種嫁接必須採用塑料薄膜全包,以免接穗失水。另外,嫁接接穗削麵應適當削長一些,以加大接觸面,提高嫁接成活率。

  ⑸接後管理。改接成活後,要及時抹除砧木上的萌櫱芽,促進新株生長,同時要綁支架,防止風折。

  ⑹定幹修剪。酸棗改接大棗,當年高生長一般在1米左右,於休眠期進行定幹修剪。對主幹進行破頭修剪時,將剪口下第1個兩次枝,從基部剪除,以促發新棗頭。對幹上二次枝,在長到距地面40釐米時,開始按照20~30釐米間距,對不同方向的二次枝進行短截,以促發新主枝,這樣第1年培養3個主枝,第2年培養2個主枝,第3年培養1個主枝即可。

  ⑺擴穴整地。在有條件的地方,對嫁接成活的大棗樹應擴穴,加深土層,整成大穴,以增加大棗樹營養面積。

  ⑻提高坐果率。對直立的主枝或側枝拉開角度,擴大光照面。棗樹開花期開甲環剝,當棗花開30%時對主幹進行開甲,甲口寬0.3~0.4釐米。花期噴15~20毫克/千克赤黴素,以提高坐果率,一般5~7天1次,噴2次。

  ⑼病蟲害防治。棗瘋病:注意選擇無病蟲害的砧木與接穗;清除嫁接區周圍的帶病酸棗與大棗單株,桃小食心蟲: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每15天噴1次70%桃小靈2000倍液或速滅殺丁2000倍液,一共噴2~3次。


       

甘菊的種植方法
酸梅如何種植
相關知識
酸棗應該怎麼種植
銀杉應該怎麼種植
椰樹應該怎麼種植
石榴種子應該怎麼種植
鳳仙花的種子應該怎麼種植
黑豆應該怎麼種植才好
榛子樹應該怎麼種植有什麼方法
沙窩蘿蔔應該怎麼種植_沙窩蘿蔔的種植方法
太子參應該怎麼種植
榛蘑應該怎麼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