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外科護理作為臨床醫學護理的主要領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管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外科護理學》的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原因以及優化方案,為教學管理提供參考;方法:選取本校2014級護理專業的80名大專學生作為觀察物件,對其進行問卷調查,並隨機抽取本校12名教師開展訪談,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統計;結果:調查結果表明,不同職稱、學歷、專業科室以及是否為精品課程的教師,對學生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P<0.05,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著教學思想僵化、形式單一、內容過於理論化、教學評價形式化等諸多問題;結論:在《外科管理學》的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在時間教學管理中,應由針對性的進行改革管理,選擇適當的管理模式,提高《外科護理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管理改革

  《外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的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教育學科。如何提高其課堂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目前教育工作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次研究將對學生以及教師進行調查,根據其反饋意見進行課堂教學管理問題分析,並探討其相應的解決方法,為臨床教學質量提高提供參考意見。

  一、物件與方法

  1.物件

  本次研究選取我校2015年秋季學期接受《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的2014級三年制大專學生80名。其年齡為16-18歲,平均年齡為17.12±0.24歲,均為女性,均為統招入校。所有學生均採用小班課堂授課,課堂使用多媒體幻燈、教具、模型等輔助教學。另隨機選取我校進行《外科護理學》教學的教師12名,其中男性教師2例,女性教師10例,教齡為2-26年,平均教齡11.47±2.18年。

  2.方法

  1調查法。研究採用自制問卷調查單,針對所有參加研究的學生,進行不記名式問卷調查,共計發放問卷80份,收回80份,有效問卷數量80份。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四個方面,採用滿分100分制,由學生對《外科護理學》教學管理進行評價,並提出自己的意見。2訪談法。對12名教師進行課後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其目前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其對《外科護理學》教學的觀點以及其對教學改革的意見。

  二、結果

  1.問卷調查結果

  8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學生認為目前教學管理中存在著教學思想保守、形式單一、內容過於理論化、教學評價形式化等諸多問題,另外還有少量學生認為目前所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文字量過多、有效資訊表述不清,病例分析較單一。

  2.訪談結果

  12名教師訪談反饋意見多存在於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方面。12名教師中,有9例採用普通教學模式,2例使用過PBL教學,1例使用過情境教學。

  三、討論

  1.《外科護理學》教學管理中的問題

  1教學思想保守。通過研究發現,由於我國醫護教學起步較晚,目前在《外科護理學》教學時,教師多采用傳統教學,採用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但目前外科技術和理論更新較快,臨床實踐較強,其要求學生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較強的操作能力以及創新應用能力,傳統教學思想嚴重製約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

  2教學形式單一。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雖然採用多媒體幻燈、教具、模型等輔助教學,但教具和模型形式單一,教學內容和形式也較為簡單,多媒體內容以書本內容為主,缺乏對外科以及和手術治療的感官性認識,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3內容過於理論化。目前的《外科護理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過於注重理論的教學,其教學內容中,理論知識所佔比例過高,忽視了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過於呆板,甚至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當中,嚴重製約了學生的發展。

  4教學評價形式化。在對學生進行考評時,目前多以其理論知識水平作為考評標準,不重視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其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也缺乏較為細化的標準,無法真正考核出學生的能力,將學生侷限於理論學習中,磨滅了其求知慾望和創新能力。

  2.《外科護理學》教學管理改革措施

  1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改變其傳統教學觀念,使其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理念。在技術與理念均更新較快的《外科護理學》中應用新型的管理理念,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才能夠有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將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工作當中的能力,以及思考創新的能力,強化其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

  2優化教學內容。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增加人文學科教學,加強護理專業課程安排和操作能力的安排。針對大專護理學科的特點,可適當減少自然學科的課程安排比例,適當增加人文學科課程,包括禮儀、心理、倫理等方面的教育,增強學生語言與交流溝通的能力,為今後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將結合的學習能力,通過病例分析等發生,提高其自主觀察、思考、分析、創新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定期查詢最新的外科護理學相關病例,指導學生分析研究,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使用性和科學性。

  3更新教學模式。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已經發展出了多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如情境教學法、興趣教學法、PDCA迴圈管理法等,均在教學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均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有機將不同的教學內容統一整合,形成統一的立體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在學習當中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獨立應用理論所學知識,並將其帶入的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高其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以及獨立創新的能力。

  4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改革傳統以理論知識為評價基準的學生能力考核模式,增加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將學生考核標準細化,將學生的學習態度、日常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考核評分、日常行為、儀容儀表、操作的規範性和正確性以及熟練程度、語言表述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人為關懷等均加入到教學評價當中,科學、客觀的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評估,對學生的能力進行評價。

  四、結論

  《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管理中尚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其需要教育工作者們認真對待分析,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珺,吳娬,劉燕南.外科護理學課堂中興趣法教學的探討[J].中外醫療,20091:104-105

  [2]楊藝,叢小玲,許蘇飛等.《外科護理學》教學方法改革成效及存在問題[J].護理管理雜誌,20099

  [3]徐菊玲,季黃鳳,張紅.本科“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24:100-101

  [4]魯峰.護理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中外醫療,20091:104-105

  [5]李巧芬.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13,15S:349-350

  範文二:外科護理風險管理論文

  1物件和方法

  1.1方法

  1.1.1為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為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即在患者入院後,護理人員幫助其掛號、就診,並遵醫囑對其進行常規的臨床護理以及住院護理。

  1.1.2為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與對照組患者相同的基礎上,進行護理風險管理。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方法是:

  1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護理風險管理制度

  ①外科可成立由科主任及護士長領導的風險管理小組,對在外科護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②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包括病房基礎護理制度、病房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檢查護理制度等,嚴格規範各項護理流程及操作。

  ③分析在已經發生的不良護理事件中存在的護理缺陷,及時提出相應的糾正措施,以免今後出現類似的事件[2]。

  2對患者的病情做護理風險評估在外科臨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不同患者的病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進行全面的分析,評估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護理風險,並對發生護理風險的機率及危害程度進行管理。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

  ①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的病情是否危重;患者是否合併有其他系統疾病;患者是否存在對自身疾病的恐懼,導致其是否進行消極治療,遵醫行為較差。

  ②環境的危險因素:與患者同一病房內的其他患者是否合併有感染性疾病;為患者進行治療時使用的儀器裝置是否存在危險因素等。③護理因素: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是否一致、護理工作流程是否順暢、護士技術水平是否均衡等[3]。

  3合理規劃護理工作流程、明確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

  ①讓護士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避免出現因護理工作流程不順暢而導致護理風險的發生。

  ②對患者實施責任護士包乾制,使每一位護理人員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負責好對患者的基礎護理,落實好對患者的生活護理,從而使護理、治療、健康教育等融匯貫通。

  ③讓每一位患者都有自己的管床護士,使每一位護士都能運用溝通技巧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積極配合,進而使各項護理工作落到實處。

  1.2療效評價標準

  1有效:經過護理,患者未發生出血、感染、褥瘡或其他併發症,且飲食和呼吸等生命體徵均正常。

  2無效:經過護理,患者的病情未發生好轉甚至在加重。

  1.3觀察指標

  觀察並記錄兩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及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我院使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在患者出院時發放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護理人員是否及時對患者進行了護理,進行護理時的態度等。以100分為滿分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資料均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體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採用卡方檢驗。P<0.05時為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結束後,對照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為45.23%,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7.23%。護理結束後,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護理結束後,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47.89%,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6.16%。護理結束後,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明顯高於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護理風險管理是對護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進行控制的一種管理模式。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及風險防範技能,並對其進行系統的培訓與嚴格的考核,然後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地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護理結束後,對照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為45.23%,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7.23%。護理結束後,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護理結束後,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47.89%,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6.16%。護理結束後,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明顯高於對照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這說明,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此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外科護理醫學論文
關於體育社會學分析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外科護理學論文
呼吸內科護理學論文
婦科護理學論文
關於婦產科護理學論文
醫學護理學論文
婦產科護理類論文
有關器官移植護理學論文
外科護理學學習心得有哪些
有關婦產科護理的論文
外科護理醫學論文